•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七十年代,农村一个工值大概2毛钱左右,为什么能养活一大家人?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12:19:41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七十年代,农村一个工值大概 2 毛钱左右,为什么能养活一大家人?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崇尚希贤】的最佳回答:

养活二字很重要。那时候养孩子只讲活着,不讲生活质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由于物资匮乏,多数孩子从小到大没吃过牛奶。吃母乳的过程中就掺杂吃饭。有的产妇不下奶,新生婴儿靠喝小米汤续命。长到稍大一点儿,大人把饭嚼碎吐到孩子嘴里吃下。

说到这里,肯定年轻的朋友会感到不可思议,但六十年代家家户户都是如此。

那时穿衣服很少穿新的,常常是大人穿破改小给孩子穿,大孩穿过给小孩穿,小孩穿过撕碎做鞋底。

现在一说天天挨饿,就有人说抹黑,河南的朋友回忆一下,是不是晚上只喝稀汤,舍不得吃馍?我们河南人把吃晚饭叫喝汤,从九十年代才改口了。

那时候大人小孩患病上医院的很少。感冒了服下一把生谷子,不消化了服下几粒黑白丑,出麻疹了天天喝点芫荽茶在家避风。

现在出麻疹不但立即去医院,还必须住传染科。

如果说很多孩子到上中学还不知道苹果梨什么味道,肯定有人不信。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吃的饭也是粮食少,榆钱、黑菜很多。我小时候吃红薯吃成胃病,现在还经常疼。

【2】、来自网友【靓宇奶奶】的最佳回答:

七十年代,农村一个工值大概 2 毛钱左右,为什么能养活一大家人?谢邀。

看到题主提出的悟空问答题后,我一个土生土长 50 后,自己亲身所经历的一些往事,好似电影似的,一幕,一幕总在脑海里出现,一时还真不知从何开始说起。

说起这些往事真的是一言难尽,如今的我们,走上一个新的时代,过得像蜜一样甜的生活,一些孩子们,怎么能知道和了解我们这些老一辈,遭的那些罪,和受的挫折。

所有的人,也都需要从儿童时代过来,想想回忆起我们哪个年代的儿童,那可真是,和现在的儿童,天上地下两重天。

现在的儿童平时,吃的喝的应有尽有,享地么福,我们哪时过个六一儿童节,也是看节目,去完小,中午也要带饭,记得有一年,老妈起早也精心为我准备了带的中午饭,也是唯一最好的午饭,用棒棒面,就是玉米面和上点黄豆面,包的文登当时美食,菜粑粑,但里面,不是菜,全家人当时都舍不得吃的,晒干的咸带鱼干,泡好后,一个菜粑粑,只搁一块里面,然后包好,蒸熟,当我中午吃午饭时,拿出来吃的时侯,同学们都投过来羡慕的目光,到如今使我也终生难忘。

那时,每家都是如此,虽然每年都是辛苦劳动一年,到年终,到分配时,咱也不知为什么,谁家也剩不下多少钱,尤其是,我们家老父亲还长年有病,每年挣的工分也并不多,只有老妈一人干点活,老父亲,就是到秋后,看个场啊,搓点稻草绳挣点工分,多亏每年喂头猪,呕上点猪粪,弄个猪圈底,挣个工分,每到秋天或冬天,我记得特别清楚,腌上一大坛子辣菜,就是现在的疙瘩头,打成丝,放上食用盐,腌上,吃上一冬加一春天,还烀上些黄豆,弄的粉好的麸皮子拌好,握成圆球,放篮子里,挂在做饭的大锅上面,让热气腾着,让它发霉,弄成酱曲子,到了舂天,再用水刷去,外面一层发霉的东西,上碾子上压碎,放进大坛子里用水泡上,盖紧盖子,封好口,让它发酵几个月,就变成能食用的面酱,等天暖和时,放太阳底下凉晒,慢慢的变色,年年如此,日复一年,谁还知道拿钱去买酱吃呀,也没钱哪。

有一年,上学时,过个沟,一个小心把脚给扭伤了,顿时肿得老高,疼痛难忍,回家给老妈说过,那时侯缺医少药,根本也不知道吃个药,老妈还真有法,用喂猪的铁长把勺子,倒点人尿的尿,放上哪种,我们文登人叫做火垒子石头,在长把勺子里烧,烧开滚几滚,然后用棉花沾着往伤处上抹,热呀,烫啊,疼的我一个劲的叫唤,妈妈心疼的也一个劲的掉泪,一个劲的告诉我忍着点,忍着点,一会儿会好的,那土方子还真管用,连弄几回便消肿,也敢走路了。

现在回忆起,也都成为故事,也许有人不相信这些事吧,没经历的人,有时说起来大都不相信。

慢慢地也长大,下学后,开始学即墨花编,用挣的钱换取工分,100 块钱????,给自已 5 块钱的提成,每每发钱的时侯那高兴劲,回到家中拿钱的手还没热乎,赶紧上交给老妈,只因还有个未结婚的大龄哥哥,老妈总是说,给你哥割个被单子或褥单子留着结婚用,28 岁的哥,77 年腊月 18 结的婚,给嫂子四套外套,三个棉祆,两条棉裤,秋衣,秋裤全都是双的,被单,褥单应有尽有,把平时积攒的东西布料,全都掏空,老妈她老人家,平时就有个口头弹,儿子将媳妇儿,没东西,没钱,人家没有跟的,闺女家怎么都好说反正有人要,哪时物资紧缺,老伴在部队当兵,津贴也非常的少,每个月只有 5 块 6 块的,老伴弟兄姊妹 9 个,也真的知道指望不上家里,便省着钱,在军队服务社买几块布有地卡,凡尔丁,混纺,缝棉祆用的缎子布料,准备我们结婚用,还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尼绒秋衣,我可真记得花了十二块钱买的,老妈应是留给哥结婚给了嫂子,哥结婚后,78 年的三月 20 日轮到我结婚,老妈只给我和老伴二人,一个人,各缝了一个红士林布裤头,这就是我 24 岁结婚老妈唯一的陪嫁,我可怜老妈呀,有苦往肚子里咽,我能说么呢。

编后话,时过境迁,想想也都多好笑,有人说,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妆衣,也是哈,这么多年我也过来了,我觉着现在过得还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呀,我平时也挺知足。

70 年代虽然有点苦,但是很单纯,也特开心和幸福[呲牙][呲牙]

【3】、来自网友【岁月绵长 5D】的最佳回答:

从 1968 年到 1978 年我在农村呆了 10 年时间,见证了我们那里农村的发展过程。68 年以前的情况不太了解。从 68 年到 71 年我们生产队的工值大概是 1 毛 7 分。72 年到 75 年工值是 2 毛 6 分。73 年到 76 年是 5 毛 9 元。到 78 年是 1.20 元。

那个时候在农村普遍工值平均也就是 2 毛钱左右,但也能养活一大家子人。是因为,虽然每家孩子多,缺衣少吃,粗粮杂饭,但没有断过顿,没有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孩子们也都能比较凑合着地长大,但大人们的寿命却很低。

所以说,农村这样的收入水平,仅仅是维持低水平的养活一家人,生活质量普遍很低,看不出穷富差别,使人们欲望不高,能凑合着活着就感觉很好了。

【4】、来自网友【亿万中华】的最佳回答:

哪时候人的目标是活着,饿不死生命才能延续!现在的活着是享受!是为了活的更好!

【5】、来自网友【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的最佳回答:

就是一个工值一分钱,也能养活一大家人。因为养活人的是粮食,不是工值。而粮食基本都是按人分配的,按工分分配的只有三成。

再说了,那时的所谓“养活”,就是饿不死而已,并不是现在的馒头米饭开着吃。

那么,劳动力少,人口多的,怎么办呢?别忘了,那时的政策是“人七劳三加照顾”,照顾,就是让军属、烈属、职工家属,五保户、困难户吃上“一般标准的口粮”。这些照顾粮,要从总口粮里往外扒,一来二去,基本上就是平均分配了。那时劳动力积极性不高,就是这个原因,干与不干,干多干少都吃饭,谁还干?我是那时的生产队会计,清楚着呢!

有人说,口粮要交款。不错,是得交款。价格:小麦一毛二,玉米八分,地瓜二分,国家定价,谁也不能改。这个价格,自由市场上根本就买不到!

政策规定,欠款户得交款。事实上,那些灵活的欠款户,请干部喝二顿酒;流氓无赖的欠款户,死活不交,谁根他对命?那些想交的,也跟着不交了。欠款虽然不交,该照顾的还得照顾。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混日子。至分田到户前后,也要过,只是那些老实人交了,其他的就这样不了了之。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七十年代,农村一个工值大概 2 毛钱左右,为什么能养活一大家人?】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