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没有兵符的皇帝不能再造一个兵符?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1 10:26:48 5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没有兵符的皇帝不能再造一个兵符?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强身健体计划 100 天】的最佳回答:

首先,材料问题比较苛刻。这种材料非金即玉,不是普通人能够得到的。

第二,技术问题。兵符是一个模子制出来的然后分成互补两半。事后模子就被消毁,再想仿照的话,模子不可能做得一模一样。

第三,防伪技术。两个兵符上的图案和铭文是互补的,你在制作时不可能仿得一模一样。

所以,兵符要换就一对全换,只换一个补另一个肯定不对。

另外,实际问题肯定不是楼主所想的这么简单。

兵符,和玉玺一样,只是权力的象征。不是说,你有了兵符就能当大将军,有了玉玺就能当皇帝。是有资格的人才能用得起。

打个比方,一个乞丐无意捡到一枚兵符或玉玺就能当上将军或皇帝了吗?显然不是!

在没资格的人手中它什么也不是,但是在将军和皇太子手里,情况就不一样了。

所以,三国后期军队大大小小的将领是臣服听命于司马家族,而不是曹芳曹奂。曹芳曹奂就是拿真的兵符来调动,军队也不

摆你。

他们不认同你这个人,又怎么会认同你这个兵符呢?

兵符的意义在于通信。

古代可是没有电话电报网络等现代通信手段,只能靠人和书信来传达。但是,皇帝或上级不可能亲自来下命令吧?但是派来的信使有可能是敌方冒充的,怎么验明正身呢?于是,古人就发明了兵符,有了兵符,就能证明来的人可靠!当然也不是十分可靠,敌方有可能把人和兵符都截获了再冒充。但是除此之外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办法了啊。

所以,还有一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所以兵符好不好使,全看将军的态度了!

【2】、来自网友【小约翰】的最佳回答:

为什么圣旨/尚方宝剑/传国玉玺/龙袍……不能伪造??

因为是人赋予了物品权力,而不是物品赋予了人权力。

同样是圣旨,明清的圣旨是必须遵从的不二选择,汉献帝的圣旨就是个屁,伪造清朝皇上的圣旨要夷灭九族,伪造汉献帝圣旨的人什么事儿都没有。

因为大家敬畏的不是这个东西,而是使用这个东西的人。

比如题主这个问题,就算曹髦拿着真的兵符去了军营,难道军队就会听他的吗?军队从将领到士兵都知道天下是司马家掌权,大家认可的是司马氏的权力。

历史上没有兵符调兵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发生过,讲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明英宗天顺五年,武将曹钦造反。曹钦是大太监曹吉祥的侄子,至于他为什么造反,这是一笔烂账,反正大家知道他要造反就行了。曹钦在京城里养着不少家丁,希望能够利用这些家丁,趁着大部队调动不及,打皇帝一个措手不及。

结果偏巧当时甘肃告急,新任的陕西总兵

孙镗明天就要带兵出征,进宫向皇帝辞行和履行手续,可是天色已晚就没有见到皇帝,因为有军务在身就没有回家,索性住在了皇宫朝房里。

边将住在皇宫,这种情况百年也难遇一次,可是就在曹钦造反的这一天晚上发生了。

孙镗在睡梦中听说了曹钦造反的消息,急的不行,可是又没有调兵的手续和印信(明天才出征),怎么办呢?

孙镗急中生智,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到了他明天将要带领的军队的军营里,鼓足中气大喊:

“刑部大牢有人逃跑啦!大家快去抓啊!抓住了就有重赏!(最后这句很重要)”

事实证明,爷三个这一嗓子喊来了两千人,在没有任何虎符印信的情况下,孙镗带着这两千人赶到皇宫和叛军激战,最终平定了叛乱。

为什么将士们可以跟着没有虎符的孙镗走呢?说到底是因为大家都认识他,知道他是即将带领他们的主将,也知道今晚是为了皇帝打仗,所以才有这两千人跟着去。如果一个陌生人来到军营里,就算拿着虎符,也是不会有人和他们走的。

所以还是那句话,是人授予了物品权力,而不是物品授予了人权力,要搞清楚先后顺序哦!

【3】、来自网友【刘三解】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很简单,权力的核心就是要有人听令,并执行命令,兵符就是一个信物,它承载的是皇权的信用,而你举的例子,领兵的将领的忠诚和任免,早已掌握在司马家的手里,他们对皇权是无视甚至是藐视的, 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信用可言。

信,那就是权力,不信,那就是废铁。

另外还需纠正一下,所谓兵符在司马家手里,并不是说虎符就像传国玉玺一样,是唯一一个的信物,而是一堆信物。

事实上,现存的虎符,比如杜虎符、 新郪虎符、阳陵虎符,都表明虎符本身一分为二,一只在君王手中,另一只在地方守将手中,一地一符,绝不是一符管全国的。

而且,到了汉代,发兵还有诏书、“节”和“羽檄”的定制,以至于后世发展成为“持节”、“使持节”这样的兵权转授权制度。

比如杜虎符的文字是:

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

也就是说,用兵 50 人以上,必须得看这个东西,那么你不看这个的惩罚是什么呢?虎符不承担这个责任,而是在秦律中,秦律·擅兴律对于擅自发兵有明确的惩处,是要杀头的!

所以,并不是虎符牛逼,而是秦法威慑。

而如果法律不足以威慑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吕后死后,齐国的诸侯王齐王刘襄决定起兵,此时的制度是诸侯国军队必须有汉虎符和诏书才能动员发兵,但是事实上,只要诸侯王有意愿,这个制度也就是个屁。

《汉书·高五王传》:

齐王闻此计,与其舅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阴谋发兵。齐相召平闻之,乃发兵入卫王宫。魏勃绐平曰:”

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验也。

而相君围王,固善。勃请为君将兵卫卫王。”召平信之,乃使魏勃将。勃既将,以兵围相府。召平曰:“嗟乎!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遂自杀。于是齐王以驷钧为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

悉发国中兵。

要注意啊,齐王发兵固然没有汉虎符,齐相召平兵围齐王宫一样没有虎符诏书,这个“兵”随随便便就发动了。

所以说,如果大家都不怕法令的制裁,那么法令也好,信物也好,根本就一文不值。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什么没有兵符的皇帝不能再造一个兵符?】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