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东帝汶是个怎样的国家?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4 00:46:59 11次浏览

p>关于问题东帝汶是个怎样的国家?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西府赵王爷】的最佳回答:

东帝汶是东南亚的一个小国,当前的国土面积不过才 1.5 万平方公里,还没有咱们北京的地盘大。而人口更是只有 130 多万,放在咱们这边顶多就是一个三线城市的体量。

东帝汶这个国家是出了名的穷,社会发展落后,工业基础薄弱,长期位列全球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虽然农业是东帝汶的经济支柱,但他们却无法实现粮食自给,长期需要依靠国外援助来维持温饱。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统计,东帝汶在 2021 年的 GDP 总量仅有 20 亿美元。如果按照 130 多万的人口数计算,东帝汶在 2021 年的人均 GDP 大概只有 1400 美元左右。这个数据表现,不管是在亚洲还是全球,那都处于十分靠后的水平。

一般来讲,东南亚的迷你小国都是比较有钱的。比如像加里曼丹岛上的土豪文莱,国土面积不过才五千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四十多万,体量差不多只有东帝汶的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却能拥有 130 多亿美元的 GDP,人均更是超过了 3 万美元。

文莱之所以能够这么有钱,全因其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躺着也能有老天爷赏饭吃。然而东帝汶的资源禀赋其实也不差,海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甚至比文莱都还要来得有潜力。

有数据显示,目前东帝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超过 50 亿桶,天然气储量接近 7000 亿立方米。相比之下,文莱的两项数据则分别是 11 亿桶和 2000 亿立方米,明显低于东帝汶。那么问题来了,东帝汶明明是坐拥金山银海,为何却活得穷困潦倒,连饭都吃不饱?

关于这个问题,还得从东帝汶的悲惨曲折的历史说起。

东帝汶所在的帝汶岛位于印尼群岛的最边缘,那里远离文明,人烟罕见。虽然印尼群岛上很早就建立起了一批封建王国,如以苏门达腊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国、以爪哇为中心的麻喏巴歇王国、以及曾控制了马六甲海峡的新柯沙里王国等等。然而因为岛屿之间地理上的天然割裂,这些印尼王国很难将文明辐射到偏远的帝汶岛上。

所以帝汶岛是一个非常闭塞且落后的地方,岛上的土著一直都是处于原始社会形态,没有文字,更谈不上文明。直到 16 世纪,来自欧洲的葡萄牙人穿过马六甲海峡来到印尼群岛,帝汶岛的封闭状态才得以被打破。

公元 1556 年,葡萄牙人在帝汶岛西部一个被他们叫做“欧库西”的地方登陆。并以此为据点将势力辐射全岛,由此开启了自己的殖民统治。为了方便自己的统治,葡萄牙人不仅在岛上兴建港口、和城市,还向当地的土著搞文化输出,让这些亚洲岛民稀里糊涂的就跟着他们一起信了耶稣。

不过比较可惜的是,葡萄牙人在帝汶岛上的软实力渗透并没能帮助他们成为这里的主人。17 世纪初,随着“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崛起,葡萄牙在印尼群岛上的统治遭受冲击。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相比于江河日下的葡萄牙,后起之秀荷兰显然要更具实力。他们在印尼群岛来自整个亚洲地区,不断挤压葡萄牙的殖民空间,抢走了葡萄牙大量的殖民地。

其中在 1618 年,荷兰的殖民军队成功登陆帝汶岛。而当时葡萄牙人为了避其锋芒,选择放弃易攻难守的西部平原地区,转而跑到山地为主东部地区与荷兰人周旋。荷兰人是当时的海洋霸主,他们靠着一手“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建立起了十分庞大的殖民帝国,几乎整个印尼群岛都成为了“海上马车夫”的贸易站,远比葡萄牙当年来的辉煌。甚至原本四分五裂,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印尼群岛诸国,也是在荷兰人的操作下完成了统一,为日后印度尼西亚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原本面对强大的荷兰人,葡萄牙虽然一直在努力维持自己在帝汶岛的统治,但无奈实力上的差距太大,丢掉多半也只是时间问题。然而幸运的是,18 世纪大英帝国强势崛起,开始满世界的找荷兰人打架,以谋求海洋霸主地位。当时英国人的舰队甚至一路打进了印尼群岛,将原本荷兰人占据的帝汶岛西部区域归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虽然最后英国人退出了印尼群岛,将帝汶岛还给了荷兰人,但却是成功将海上马车夫斩落马下,成为了新的海洋霸主。而元气大伤的荷兰人虽然保住了印尼群岛,却再也无力去驱逐帝汶岛上的葡萄牙人。

就这样,帝汶岛上形成了葡萄牙人与荷兰人东西对峙的局面。而随着 1856 年葡萄牙与荷兰达成和解,帝汶岛正式被一分为二,帝汶岛东部和“欧库西”地区被划给了葡萄牙,成为了现代东帝汶国家的前身;而剩下的地盘则是归属于荷兰人,成为了日后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

分家之后的帝汶岛,在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统治下,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其中荷属西帝汶因为东印度公司的缘故,与印尼群岛上的其他本土势力走得很近,交流日益频繁。再加上荷兰人着重资源掠夺而疏于文明教化的商人殖民模式,未能建立起独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最终荷属西帝汶被周边的邻居逐渐同化,成为了印尼民族的一部分。

而葡属东帝汶则是因为葡萄牙人在印尼统治权的丧失,无法与周边的荷兰人控制下的印尼族群打成一体,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与此同时,葡萄牙人因为自身硬实力有限,所以非常注重对殖民地在软实力方面的渗透同化。他们不仅让东帝汶的土著信仰天主教,还用葡萄牙语为基础,为东帝汶量身打造了一套语言文字体系。

长久地发展下来,葡属东帝汶与荷属西帝汶虽然是同处一岛,但在民族文化的认同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也为日后的岛上矛盾,埋下了伏笔。

虽然在二战期间,帝汶岛因为日本人的占领而重归一统,但双方的民族差异早已经形成,短时间内压根就无法融合。而且在二战结束之后,荷兰人与葡萄牙人皆迅速地卷土重来,将岛上的分裂状态再度延续了下去。

1950 年,荷属印尼通过艰苦的武装斗争,最终成功从荷兰人手中完成了独立。而帝汶岛上的荷属区域也随之成为了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被划为印尼的西帝汶省。然而此时的东帝汶却依旧还是葡萄牙人的殖民地。

没办法,东帝汶地处偏远,实力孱弱,再加上又没有大国支持,所以无法像印尼那样硬钢殖民者。而且葡萄牙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欧陆小国,对于海外殖民地的依赖性颇高。尤其是在丢掉巴西等核心殖民地后,葡萄牙只能是依靠果阿、东帝汶等几个小地方输血,来苦苦维系自己那所谓的海外殖民帝国。为了能够留住东帝汶,葡萄牙甚至还在 1951 年通过了一项法律,将东帝汶变成了自己的一个海外省。由此让东帝汶从葡萄牙的殖民地,变成了等同于欧洲本土的直属行政单位。

当然二战之后的世界秩序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殖民主义的没落不可逆转,连英法这样的顶尖列强无能无力,更不要说一个小小的葡萄牙了。所以尽管葡萄牙手段用尽,依旧无法阻挡这股席卷全球的独立大潮,东帝汶的独立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接连遭受非殖民主义浪潮的冲击,前有印度强势收复果阿,后有安哥拉实现武装独立,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帝国已经是名存实亡。而长久的战争和庞大的军费,更是让欧洲本土苦不堪言,越来越多的葡萄牙人想要放下王冠,安安静静地做一个小国寡民。

1974 年 4 月 25 日,葡萄牙爆发了“康乃馨革命”,原有的独裁政府遭到推翻,接手的新政府随即宣布放弃所有殖民地。而东帝汶也借此机会脱离了葡萄牙,于 1975 年完成了独立,并成立了“东帝汶民主共和国”。然而此时东帝汶的处境依旧不容乐观。葡萄牙人虽然走了,但隔壁的印尼人却凑了上来。

印尼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国家,长期奉行“大印尼主义”。他们甚至一度想要吞并新加坡、文莱以及马来西亚,成为东南亚的霸主。而对于家门口的东帝汶,自然也是不想放过。就在东帝汶独立后的第九天,印尼的军队就开进了东帝汶,并通过武力手段占领东帝汶的重要城市和港口,将这个新生的独立国家置于自己的控制下。1976 年,印尼更是直接单方面宣布吞并东帝汶,将其变成了自己的第 27 个省。

刚离狼巢,又入虎穴,东帝汶虽然成功摆脱了葡萄牙,但却没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对于东帝汶的人民而言,这样的结果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虽说从地理人种角度而言,东帝汶和印尼天然亲近。但是在经历殖民时代的割裂式发展后,他们早已经成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东帝汶不仅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更有着完全不同于隔壁的宗教信仰。而印尼这一上来也不搞什么安抚,直接就是开启换血模式,在东帝汶大力推行“印尼化”,甚至禁止使用当地语言。

另外随着东帝汶资源禀赋的逐渐显露,大家对于财富的分配也存在着巨大的分歧。站在东帝汶的角度上看,他们显然是不愿意让自家的财产外流。

所以对于印尼的吞并,东帝汶是一百个不愿意,甚至采取了武力手段反抗。起初印尼仗着自己兵强马壮,对东帝汶的反抗采取的是高压政策,管你是反抗武装还是普通平民,不听话就是子弹招呼。不过印尼人的激进手段并没能得到想要的效果,反而是愈发激起了当地人的反抗。

与此同时,国际上对于印尼的行为也是批评声音不断。尤其是作为东帝汶原宗主国的葡萄牙。由于在长久的殖民统治中,葡萄牙和东帝汶早已经建立起了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东帝汶的遭遇,葡萄牙是十分同情的。为了帮助东帝汶对抗印尼,葡萄牙在国际上四处奔走,利用自己那不算多的影响力为其发声。

岛上的反抗如火如荼,岛外的批评指责不断,印尼对于吞并东帝汶,感到愈发的力不从心。随着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穷困潦倒的印尼再也无力阻挡东帝汶的独立。当时新上台的哈比比政府为了减少军事开支和争取国际援助,缓解经济压力,选择了向东帝汶妥协,允许其进行独立公投。

最终在 1999 年的 8 月 30 日,东帝汶以 78.5%的通过率完成了公投,由此正式开启自己的独立进程。而在联合国的监督和帮助下,东帝汶也顺利完成了后续的操作,最终于 2002 年 5 月 20 日正式宣布独立。随后东帝汶加入联合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算是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纵观东帝汶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国家几乎是没什么家底的。建国之前长期都是作为殖民地存在,需要给宗主国输血,自身发展非常有限。而在脱离葡萄牙人之后,又遭到了印尼的入侵,经历了数十年的动荡,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如今作为亚洲最年轻的国家,东帝汶独立建国至今不过才短短 20 来年。以其薄弱的基础,很难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面实现经济上的大跨越。比如虽然东帝汶有着不错的资源禀赋,但却没有开发的能力,所以穷困潦倒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最困难的日子已经是过去了,东帝汶只要是老老实实正常发展,凭借资源上的先天优势,未来未必不能翻身。

【2】、来自网友【程大花】的最佳回答:

中国农业科技员,去东帝汶推广化肥。吃不上饭的当地人却不愿使用化肥,说他们用有机肥就够了。

东帝汶是全球 20 个最落后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基础设施落后,粮食不能自给,食物非常匮乏。当地人的主要食物就是木瓜花、木瓜叶,基本上没什么肉吃。

几年前,刚从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中国小伙蒋敏明,自愿来到东帝汶执行援外项目,在东帝汶纳塔波拉进行玉米地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示范。

刚到东帝汶时,蒋敏明对当地艰苦的生活环境很不习惯。因为生活区的水不干净,散发着一股臭味,没法直接饮用,他不得不开着拖拉机去 30 里以外的地方打水回来用。

东帝汶的气温长年维持在 30 到 35 度,蚊虫比较多,登革热、疟疾、乙脑等传染性疾病频发。

整个东帝汶只有 4 家医院,药品也比较匮乏。在东帝汶 3 年,蒋敏明得了两次登革热,其中一次染病,他差点丧命。

每当夜幕降临,一个人待在宿舍看电视的蒋敏明都会被漫天的孤寂淹没。

为了缓解寂寞,他养了一条狗,取名叫小花。从那以后,小花成为了蒋敏明在东帝汶最亲近的朋友。

适应环境的同时,蒋敏明开始了自己在东帝汶的工作,开办种植培训班,教当地农民先进的种植技术,可前来听课的村民屈指可数。

农校校长艾瑞克明白蒋敏明所掌握的种植技术对当地的种植业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帮蒋敏明出主意,让他走出教室,走乡串户去宣传。

蒋敏明接受了校长的建议,开始走出教室,走进玉米地里给村民上课。

上课时,蒋敏明问村民们种地用不用化肥,他们说不用,蒋敏明追问原因,有位农民告诉他,他们用有机肥就已经够了。

蒋敏明告诉村民,有机肥的营养并不能完全满足玉米的生长,需要搭配化肥使用,才能拥有更高的产量。可村民们纷纷摇头,不置可否。

雨季将要到来,蒋敏明紧锣密鼓地在自己负责的 30 亩地里播种玉米。他想要赶在雨季到来前播种完毕。那样播下的种子经过天然雨水的灌溉,才能更好的生根发芽。

就在这时,整个马拉图托省唯一的一台播种机坏了。蒋敏明检查故障后发现播种机的柴油滤清器损坏。因为在东帝汶售卖的柴油杂质比较多,滤清器堵住了。

播种刻不容缓,蒋敏明和同事赶紧开车去市里买可以替换的滤清器。然而他们俩问了整个市场也没有买到这个在中国随便一家农机店都能买到的配件。

无奈之下,蒋敏明不得不联系国内商家发货到东帝汶。可国内发货一般需要两个星期才能到达。那样可能就会错过玉米的最佳播种时间,这让蒋敏明心急如焚。

隔天蒋敏明吃饭的时候,国内商家打来电话,说新的滤清器一个礼拜就能到。终于,蒋敏明的脸上一扫阴霾,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这个笑容并没有在他的脸上久留,因为他发现在当地招的助手阿缪没有来上班。

阿缪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会了驾驶农机,而且性格温顺,勤劳肯干,是蒋敏明的得力干将。

在当地想要临时找一个像阿缪一样会驾驶的好帮手并不容易。蒋敏明不想失去阿缪,于是他开车赶到阿缪家询问他不上班的原因。

阿缪说:“我得在家帮忙种地,我老婆怀孕了。我之前跟老板你借农机,你都不借给我。我不想回去干活了。”

蒋敏明向阿缪解释自己不借农机是因为农机坏了,可阿缪依然表示自己不会再去帮蒋敏明干活。

再三询问后,阿缪才道出实情,原来他觉得自己的工资太低。尽管蒋敏明一再挽留,阿缪依然不愿回来继续工作。

晚上,蒋敏明回到宿舍。面对着空荡荡地房间,想到急等着播种的 30 亩玉米地,心中顿时升起了一阵无力感。

来东帝汶后,蒋敏明曾经无数次有过一走了之的想法,但最后总是不知道为什么又留了下来。

滤清器到了后,蒋敏明赶紧给农机换上,这台整个马拉图托省唯一的一台播种机终于重新启动了。

蒋敏明爬上驾驶室,将这台从未开出玉米基地的播种机驾去了阿缪家,帮他们家播种。

当阿缪来到地里,看到蒋敏明正在玉米地帮自己播种,激动地扔下锄头,挥舞着手向蒋敏明奔跑而去…..

阿缪终于同意继续回基地上班,30 亩玉米示范地在雨季到来前顺利地播种完毕。

这件事后,蒋敏明才发现自己此前一直都只把阿缪当成自己的员工,从没有真正地关心过他,自然也没法得到对方的真诚对待。

蒋敏明因为这件事受到了启发,针对自己培训课学员少的问题,调整了自己的上课方式。

第二天的培训课,蒋敏明给村民们带来了比课本知识更实际的礼物。

上课前,蒋敏明对前来学习的村民说:

只要他们学好了农机操作,就可以免费让他们将农机开回家播种。

不仅如此,蒋敏明还从基地带来了几大袋化肥,前来听课的村民可以免费领用一些化肥回家试用。

这堂课村名们特别活跃,因为平时老师嘴里他们根本买不起的农机和化肥,终于可以在自家的地里用上了!

从那以后中国专家送化肥,借农机的事情在村里传开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跑来听蒋敏明的课,玉米地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示范项目的作用才算是真正地落到了实处。

2002 年脱离印尼独立的东帝汶是亚洲最年轻的国家。它地处热带,阳光雨水充足,但农业却还在靠天吃饭。

观念和技术的落后,导致东帝汶不少人连吃饭都成问题。东帝汶的人均寿命只有 55 岁,50%以上的儿童营养不良。

蒋敏明知道东帝汶的人民太需要先进的种植技术。虽然他只是在这做一个小小的现代化玉米种植示范,但是通过这个示范可以带动他们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从宏观上讲,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蒋敏明觉得,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这样的事业,那才是对自己生命最大的升华。

这也是当初蒋敏明之所以会选择来东帝汶做援助的原因。

东帝汶这个建立不到 20 年的亚洲新国家,在经历了刚开始的几年动荡后,如今政局还算比较稳定,经济也在逐渐恢复中。

东帝汶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 90%,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6%。整个国家的粮食还没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像蒋敏明这样将现代化种植技术带入东帝汶,给当地人做培训示范,是帮助他们解决粮食,发展农业经济的好办法。

相信不久的将来,东帝汶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国际社会的帮助,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东帝汶是个怎样的国家?】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