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野心勃勃,郭松龄为何起兵反对张作霖?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6 03:46:40 4次浏览

关于问题野心勃勃,郭松龄为何起兵反对张作霖?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黑句本】的最佳回答:

了解这段历史,思考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像郭松龄这样的人其实可以当成危险人物的范本来看。首先他很奋进,很有本事,无论是学业上的努力还是现实中的能力,他都是可圈可点。说学业,他从奉天陆军小学堂到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再到中国陆军大学,军事素养是一步一个台阶地朝上走;说能力,他干过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陆军第三十四协协统、广东警卫军营长,最后投奔奉系张作霖就不说了,张学良的就是他的,实战能力也是一步一个台阶地朝上走。

更关键的,在这两点上,他还是个有理想,有想法的人。

但此人之危险恰恰就在这里。他的理想很高尚,他的想法很正义,与此同时,他的胸襟又很狭隘,手段又很偏激,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什么后果?即便是老江湖张作霖,未到反奉事发,也是未能警醒到这个人的危险之处。

无论什么时候,最危险的永远是打着理想的旗号去填喂野心,扛着正义的名号去打劫利益!郭松龄正是这样的一个极致人物,即便是兵败身亡,理想的旗帜以及正义的名号依旧还那么鲜明地覆盖着他。

多可怕!

世间最具鼓惑力的就是理想与正义。这两样东西一旦加身,世人通常是很难看到其人的真相,因为所有的看法在这个时候都有小人之嫌。

但越是这样,我们才越要世俗地去看待一些能泄露真相的细节。

说回郭松龄反奉。第一,他是百分百地利用了张学良,而且是以理想和正义的名义;第二,反奉最大的诱因就是嫌张作霖论功行赏对己不公,说白了就是该是他的没给他,所以他要抢;第三,反奉归根结底是为了剿杀异己,争夺利益,一次性兑现个人所有野心。有几点最能说明问题,郭起兵之初先是打张学良的旗号,局面乐观后随即甩开张学良;起兵理由先是清君侧驱杨宇霆,局面乐观后随即变成彻底打倒张作霖,自己上位;最让时人难以接受的是在滦州刚发表通电,逮住机会就把有私怨的奉军将领姜登选给处决了,要知道在奉系少壮派将领中,姜登选是最有口碑的一位。

为了别人几句正确批评,就把人杀了,转而又拿出理想和正义来掩盖,这样的人怎能真得人心。

难怪张作霖在得知他被抓获后,要把他绑奉天来问话。

到底哪点对不起他?

用理想正义伪装下的能力去攻克某个关键位置上的人,进而掌握优势核心资源,最终出其不意地突然发难,成功了,个人的野心依旧被理想和正义照耀着。

他是要名有名,要誉有誉,要利有利!

按理说,这样的人,这样的做法应该很容易成功,为何我们看到的历史,这样的人总是在成功的半道上突然坠落呢?

真相或许无法说清,但人心足能刺透。就像当时两军对垒时大兵们都说的一句话,吃张家饭,穿张家衣,张家人不打张家人。

说到底,这种人有术无道,得势易张狂,失势易反逆。

这样的野心,前面应该加两个字,狼子。

【2】、来自网友【正直山丘 8i】的最佳回答:

不忠不孝小人,不仁不义奸徒!目光短浅之辈,有才无德奸雄!欺上瞒下行为,分裂边防后果!

为饭碗捧无把茶杯乞讨,逢恩师揪小辫提拔,架空学良尽掌精锐,野心膨胀欲吞东北!为争一个安徽督军而造反,岂不知若干年后尽尔与小四天下?乱奉军倭寇得势,失满洲安脱干系?

【3】、来自网友【斯人 267】的最佳回答:

看了这个问题后先看了一下其他人的答案,估计要是郭松龄泉下有知,心里一定是透心凉吧。难道郭松龄真如现在的一些不知所谓的家伙认为的那样,只是一个眼高手低的野心家吗?

想了解郭松龄为什么起兵反奉,你就先要了解郭松龄这个人。

郭松龄,字茂宸,辽宁沈阳人。年轻时,曾就读于奉天陆军小学堂。就读期间接触了不少进步思想,还有不少早期同盟会人士。毕业后从军,深得上司朱庆澜赏识,并将其带到四川。

辛亥革命后郭松龄回到沈阳,准备发起武装起义时被捕。在其后来的夫人韩淑秀的营救下才逃过一劫。

1913 年郭松龄考入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后曾短暂在北京讲武堂任教 ,后来追随孙中山参加了“护法运动”。失败后,无处藏身的郭松龄返回了沈阳,在东北讲武堂担任战术教官。也就是这个时候认识了少帅张学良。

郭松龄在奉军中有一个外号叫“郭鬼子”。就因为其不爱财,不好女人,也不抽鸦片不赌博,在一群五毒俱全的兵痞中显得格格不入。但正是这一身的正气也让张学良为之倾倒,并极力向张作霖推荐。在张学良的保荐下,郭松龄开始平步青云,被委任为近卫旅参谋长兼二团团长。

不久后奉军入关,助直讨皖。小站之战中郭松龄率领近卫旅二团以一团之力击溃皖系数旅,一战成名。之后被提拔为奉军第八旅旅长。

两年后,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完败。唯一的胜利就来自由张学良和郭松龄率领的东路军,并且正是靠着东路军死死的守住了山海关防线,奉军和张作霖才安然撤退。

此役过后,连张作霖也对郭松龄刮目相看,同时张作霖也看到了老一代奉军将领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战争形态,于是成立了东北陆军整理处,张学良担任参谋长,但实际上都是由郭松龄来主持工作,无形中也让奉军在以张作霖的老弟兄和以杨宇霆为首的留日派中分离出了一个新的以张学良和郭松龄为首的新的派系。

第二次直奉战争,又是郭松龄。在和姜登选、韩麟春发生摩擦后,心中恼怒的郭松龄身先士卒,一口气带兵打到了秦皇岛,几乎以一己之力击溃直军。

战争结束后,郭松龄力劝张作霖回师关外经营东北反对奉系继续向南发展,可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张作霖在杨宇霆和日本方面的怂恿下,不但对郭松龄的建议不屑一顾,反而对其十分不满,认为其功高盖主。再加上杨宇霆为了有自己的地盘从张作霖处要走了江苏督军,从而使本来想给郭松龄的安徽督军位置变成了一直与郭松龄不睦的姜登选。此举更加引起了郭松龄的不满。进而提出去日本,一来养病,二来留在日本观操。

就在郭松龄到达日本后不久,日本参谋本部的一位官员误以为郭松龄是张作霖派出的全权代表,与郭松龄有了接触。这时郭松龄惊讶的获悉,张作霖为了换取日方的武器等方面支持,竟然以接受卖国的“二十一条”为条件。愤慨不已的郭松龄,将此事告知了同在日本观操的冯玉祥国民军将领韩复榘,并称“国家危殆到如此地步,张作霖还要为了自己的权利出卖国家,如果张作霖真打国民军,那我就打他!”

回国后,郭松龄就任奉军京榆司令部副司令,事实上由他行使司令职权。不久,张学良召集郭松龄、李景林开会,布置进攻冯玉祥国民军的密令。郭松龄在会上公然抗命,痛斥不该继续内战。随后郭松龄开始派人与冯玉祥接触,联络共同反奉事宜。

1925 年 11 月 21 日,郭松龄召集手下百余人召开军事会议。正式宣布脱离奉军,并将未表态支持其决定的三十余人扣押交于李景林看管。当晚,郭松龄发出通电宣告反奉,提出三大主张: 一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是要求卖国于日本的张作霖下野,并严惩主战派杨宇霆;三是拥护张学良主政,改良东北。两天后郭松龄亲率七万精锐之师向奉天进军,正式拉开了奉系内乱的大幕。

在率部轻取锦州后,与郭松龄同盟的李景林和冯玉祥却突然开战,李景林扣下了郭部存于天津的钱款和冬装。使郭部的给养出现了问题。为防止后路被劫,郭松龄只好派魏益三分兵把守山海关。并请冯玉祥派兵援助。可冯玉祥却先是观望,后来开始抢夺地盘,置郭松龄之请于不顾。

关键时刻,又是日本人改变了战争的走势。郭松龄起兵之初,日方表态“严守中立”“不加干涉。”实则待价而沽,先是联络郭松龄企图得到更大的利益,被郭松龄严词拒绝后又接触了张作霖。已是焦头烂额的张作霖慌不择路,对日方要求一律应允,甚至包括修建满蒙及吉黑等七条铁路等无理要求。也为后来的皇姑屯事件埋下了伏笔。

得到张作霖的允诺后,日本开始介入。先是警告双方,不得在日本铁路沿线及日本侨民居住地开战,否则日方会采取措施。此举一下子延缓了郭军前进的速度。给张作霖带来了喘息时间。郭松龄被迫改变计划,亲率主力步行赶往沈阳,另派一个旅赶赴营口进行包抄。而后,日军派人又一次对郭松龄进行拉拢,并对郭提出威胁。面对威胁郭松龄义愤填膺的回答到“如果日本不讲道理,硬要干涉中国内政,你们把我扔进水里,我就把你们拖进泥里!”

拉拢失败后日本开始正式介入。先是堵住郭军营口方面军的去路不许经过,使得郭军不能合围,延缓了总攻时间。又派关东军以“护桥”“护路”“换防”等借口向沈阳方面增兵,准备随时投入战斗。

日本的突然介入,使得郭松龄南北夹击沈阳的计划破产。恰在此时,吴俊生由黑龙江调来的骑兵偷袭了郭军的弹药库所在地白旗堡,而在巨流河布防的张学良也向郭军发动了心理战,士兵中流传着“吃张家,穿张家,跟着郭鬼子造反真冤家”等顺口溜。

面对如此逆境,郭松龄不待主力完全集中就开始向奉军发动了进攻。奈何先期发动进攻的刘文清部,先是弹药不继,后又遭日军飞机空袭,最后先胜后败,未能拿下奉军指挥部所在的兴隆店。后张学良加强心理攻势,亲自给郭军将领打电话,说明形势,只要回头,既往不咎。奉军空军撒向郭军“张家人不打老张家”的传单,使得原本因粮食、弹药、衣物等物资不足情绪低落的郭军更加军心涣散,士兵开始纷纷投降。更加致命的是,战斗最激烈时,一直暗地里联系张学良的郭军参谋长邹作华竟撤回了一直由他控制的炮兵旅,并停止向前线输送弹药,郭军彻底崩溃。

眼见大势已去,郭松龄携夫人及 200 多人卫队离开部队出走。12 月 24 日夫妻二人被捕,次日于老达房被枪决。尸体运回沈阳后,张作霖下令曝尸三日后方可入殓。

回看郭松龄的一生,不可否认,他的性格的确有一定的缺陷,特别是他杀害姜登选时的表现,的确显示其缺少度量。但要注意的是,他最大的,至今也让一些不知所谓的人无法理解的“缺陷”就是在那个要么自私自利,要么麻木不仁时代,怎么会允许有爱国思想的存在。

郭松龄反奉,与其说是为了个人利益与张作霖反目,不如说是因为他发现他的一腔爱国热忱被用于军阀混战后绝望的孤注一掷。

郭松龄任东北讲武堂战术教官时,有一次张作霖视察东北讲武堂时认出了他。惊讶的说到:“你不是那个同盟会的吗?什么时候到我这来了?”不待郭松龄回答,张作霖拍了拍他的肩膀继续说到:“不管你是什么,回来就好,只要好好干,我绝不埋没人才!”到了后来,郭松龄几乎已经成了奉系军方的二号人物,张作霖对郭松龄不可谓不看重。可在直奉二次战争后,居功至伟的郭松龄反而没有得到什么奖赏。

首先是张作霖的确对郭松龄劝其经营东北的建议有所不满,其次更重要的是张作霖认为郭松龄与张学良关系莫逆,迟早奉系的家当都要留给儿子,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已。所以有点忽略了郭松龄的想法,最终酿成大错。

而张作霖的做法在郭松龄看来,就是自己一番辛苦,却只是帮助了一群野心家扩大了地盘,对国家并无丝毫好处。而真正眼高手低的杨宇霆等人,在孙传芳的五省联军进攻下狼狈逃窜,三个师的兵力几乎一枪未放就被消灭。更让本来就看这些人不顺眼的郭松龄愤恨不已。套用“亮剑”中李云龙的那句话“我跟他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信念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郭松龄注定要与张作霖等人分道扬镳。

郭松龄事变给奉系和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事件平息后,张作霖装模作样的要处理张学良,在众人心有灵犀的劝说下作罢。可原本在两次张直奉战争中颜面尽失的元老派和留日士官派却借机重新崛起。使得以张学良为首的新派对军队的改造被迫暂缓。要知道奉军鼎盛时期虽有近五十万左右的兵力,但有一定战斗力的只有郭松龄及张学良麾下的十万人左右。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奉系以近十二万大军进攻直系的七万多军队,结果不到五日直系部队就转守为攻,奉系除郭松龄和张学良带领的三、八两旅外全线崩溃。本来端坐军粮城等待捷报的张作霖,要不是靠着郭、张部的顽强阻击竟险些被擒。奉军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随着张学良和郭松龄执掌奉军军权,奉军的战斗力才有了一些提高,新的士官制开始实行,特别是先进的“军需独立”的思想,蒋介石曾说过“东北有两件事值得学习,一是王永江的理财之道,二是郭松龄的军需独立。”可随着郭松龄兵败身死,奉系老派重新得势,少壮派集体受挫,军队改革受阻,东北军自此几乎鲜有胜绩。而张学良也威望大跌,在张作霖死后险些连东北最高指挥权都失掉。

有意思的是,就在十多年后,当年与郭松龄亦师亦友的张学良也来了一次“兵谏”。最终促成了国共的又一次合作。

总之,郭松龄的反奉,不能说他没有一点野心,但其主要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国家,但“阳春白雪”注定曲高和寡,在那个以个人利益为上的年代,其结局注定只能是一场悲剧。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野心勃勃,郭松龄为何起兵反对张作霖?】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