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体制内,当一个人被安排去挂职锻炼,是否就意味着将要提拔?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6 19:32:07 3次浏览

关于问题体制内,当一个人被安排去挂职锻炼,是否就意味着将要提拔?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一号风手】的最佳回答:

时代不同了,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现在讲究的是术有专攻,如果你被安排去挂职锻炼,那么十有八九是人家想把你挤下去。

真实例子。

一对夫妻是两个不同单位的,男的稍微有点傻,思想还停留在过去,以为多到基层去锻炼能够获得更好的提拔,所以每当有机会他都去锻炼,如今已经六、七年了,被各个单位借来借去职位一点都没有升,还在原地踏步。

女方倒比较聪明,领导找过她,问她想不想到基层去锻炼一下,她直接拒绝了。女方的爸爸知道这件事后还批评过她,说她不懂事,不到基层去锻炼领导怎么提拔你。但她却很犀利地反击她老爸道:“我不需要他提拔,我如今就是二把手,单位里能力最强的人,他过几年退休后,那位置就是我坐的,我干嘛要去锻炼。”果然,几年后,领导退休后,那个位置真的是她坐了。

她其实跟我们提过这件事情,她说现在有的人很坏的,名义让你挂职去锻炼,实际上就是趁你下去锻炼时候趁机把他自己的人提拔到你的位置上,等你回来时候恐怕连位置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提拔。

挂职锻炼是老一套的思维,当初很多条条框框都是一片空白,各种事情怎么都处于一个摸索阶段,谁下基层多,谁就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从而对单位的工作方向进行指导以及纠正。但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各种工作的展开早已经摸索透彻了,你只需要不断提高自己本职位的业务能力就可以了,没必要再去做什么挂职锻炼。

现在的挂职锻炼,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不务正业,有人让挂职锻炼说白了就是说让你不务正业,等你回来的时候,你本职业务能力肯定会下降。

更重要的是,你离开这段时间里,单位出现大量人事变动,当你回来后就算职位还在,但是那时候谁还认识你,谁知道你的人品怎么样,谁知道你过去的业务能力怎么样,更何况你的业务能力又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提拔,不让滚回家都算好的了。

所以,别傻。

【2】、来自网友【职场精英培训师—犁子】的最佳回答:

2005 年,我到上级部门挂职,回来后发现原来的职位没有了,自己变成了边缘人,悔不当初啊!

那年,单位领导找我谈话,说组织部门决定,在全县遴选 10 个人到市里挂职锻炼,单位想派我去。他说我年轻,很有前途,让我去。

当时我兴奋得不得了,以为提拔的机会来了,答应了他。

挂职期间,为了让所挂职的单位的领导印象好一点,对自己的评价好一点,我表现得非常卖力,星期六星期天都不回家,真正地把单位当成家了。

在挂职的一年时间里,工作非常辛苦。经常是不管份内份外,领导安排的工作都做,不安排的工作也积极参与。有时我甚至妄想:如果我表现好,市级单位是不是调我来啊?!如果那样,人生就出彩了!

这时,传来不好的消息:我在原单位的职务被别人替代了。虽然心慌,但表面还是很镇静的。领导说是让我到上级部门挂职锻炼,这事也是组织部门安排的,回去也许不再是科长,而是单位里的副职领导了,心里自我安慰一番,也就心安理得了。

我在市级单位一年,尽是打杂,一点业务知识都没有学到,业务能力一点都得不到提升。

挂职期满,市级单位丝毫没有留下我的意思,连客套话叫我留下都没有。

回到原单位,领导也默不作声,原来的股室主任的岗位没有了,安排我到行政后勤室工作,具体工作由主任安排。

这时我才看清,让我去挂职,原来是让我给别人挪窝,把我边缘化啊!

这时才发现,组织部门确实有多岗位锻炼人的想法,但是各单位不可能让业务骨干脱岗一年啊!派谁去?还不如派那些刺头、青头鸭去,借此机会让他们挪窝,腾出位置来安排领导心仪的人。

就这样,我从单位里的未来领导人选一下子变成了边缘人,倒是单位里没有去挂职的、代替我职位的人,很快被提拔为单位的副职领导了。

唉!江湖就是一瓶浆糊,糊里糊涂让你摸不着东西。

2010 年,阴差阳错,我调到另外一个单位任副职领导,那个单位缺业务领导,而我所学的专业正好对口。

在那个单位里,我如鱼得水,业绩突出。

但是,那个单位是一个边缘单位,没有权力,是一个清水衙门的单位。

单位领导年纪大了,这时组织部门调人去当领导,竟然没有人愿意去。思去想来,我在那个部门,业绩突出,群众认可。没人去,就干脆提拔我算了。

但是,我资历尚浅,沟通协调能力不足,组织部门就派我到政府办挂职办公室副主任半年。

在政府办半年的时间里,我多和领导多有接触,也学到很多东西,也见到了很多单位的主要领导是如何向县领导汇报工作的,我的人脉网络也得到了拓展。我意识到,到政府办挂职副主任,对我帮助真的太大了。

半年后,我回原单位,就被提拔为正职领导了。

所以,题主,让你去挂职锻炼,不一定是要提拔你,可能组织部门的原意是要提拔挂职的人的,但是单位派遣去挂职的人,可能是准备被边缘化的单位红人、强势科室的科长、主任等,把这些人边缘化,让他们腾出位置,好安排其他心仪的人。也可能真的是组织部门看上你了,让你有更多的岗位锻炼的机会,接触到更高层的人,积攒下人脉,为进一步提拔打下基础。

我是犁子,职场精英培训师。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3】、来自网友【冷眼哥】的最佳回答:

曾经我也是这样以为的。


我是一名乡镇基层公务员,当年考公务员的时候,跟我一起竞争的一个小伙子,是我现在这个工作单位的职工,暂且叫他阿志吧。

当时我的笔试分数很高,比阿志高 11.5 分,按照当时笔试占 60%,面试占 40%的计算方式,阿志的面试分数要比我高 17.25 分,才能逆袭。

当然,面试的成绩依然是我第一名,总分第一名考上了现在这个单位,一个广东省珠三角地区边缘乡镇,非广深佛莞地区。

阿志竞争失败之后,同一年就考到了县里的另一个镇的事业编制,半年后调动到县住建局,再一年后调动到县委办工作。

这个时候,我就已经明白了,阿志的综合实力很强大。

在县委办工作了一年之后,县委组织部要选派县直单位的干部到各镇街挂职,担任书记助理,阿志就被委派到县里经济最强大的镇去做了书记助理。

那个时候我就在想,也许过不了多久,哪怕阿志仍然是事业编制,但估计也很快就直接提拔到乡镇的副科级领导班子序列了,而我还在努力地为一个部门主任而努力。

很快,挂职一年结束了,乡镇机构改革也完成了,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也完成,阿志回到了县委办,也一直呆在县委办,并没有获得提拔。

不仅阿志没有获得提拔,据说那一批挂职的干部,一共有十多个,挂职结束的时候,没人获得提拔。

只有一个人,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的时候,以五类人员的身份提拔到了副科级乡镇领导班子岗位上。


我去问关系比较好的县委组织部的朋友,朋友告诉我。

如果是大规模的挂职,肯定不会意味着提拔,哪有那么多人同时提拔,最多也就是作为一个干部储备而已,距离提拔还很远很远。

但如果是个别人的挂职,一般都是带着组织意图的,就大概率是为了提拔做准备了。

个别人的挂职,目的很明确。

一是为了锻炼工作能力,补充提高某方面的工作能力;

二是补充履历,为了增加基层工作经验。


还有一种挂职,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挂职结束的时候都会获得提拔,那就是援疆援藏。

这是特殊政策,也是为了鼓励和奖励援疆援藏干部,跟普通挂职不一样。

【4】、来自网友【80 后小公】的最佳回答:

以前挂职和进党校学习一样多半意味着提拔重用,现在如果不是带着组织意图去挂职,这充其量是多了一种经历。

一、什么是挂职?挂职有几种形式?

挂职,顾名思义就是挂任职务,是指由组织安排到某单位挂任某个职务,在一定期限内以某单位领导的身份开展工作,积累学习交流经验。

挂职分上挂、下挂和平挂三种类型。上挂是指下级单位到上级单位挂职,下挂则是上级单位到下级单位挂职,平挂是平行单位挂职。组织上安排挂职目前以下挂和平挂两种居多。

下挂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基层经历,提高个人处理急难险重事情的能力,像中央部委干部到地市挂职、省直机关机关干部到县区挂职,都属于这种类型。挂职对象中央部委以司局级干部居多,省直机关以处级干部为主。

平挂主要目的是学习经验、开拓视野,以中西部地区到东部地区挂职居多,比如江西干部到浙江挂职、湖南、贵州干部到广东挂职等,都是典型的平挂,挂职对象以县区副县长、副书记居多,少部分地区会委派县区长平行交流到江浙沪和深广地区挂职县区长。

以前很多地区会派出干部到上级部门挂职,比如地市发改委派副主任到省发改委挂副处长,省发改委派处长到国家发改委挂副处长等,现在这种挂职因为各种原因已被清理,相对比较少见。

挂职期限一年到两年之间。下挂基本上是两年,平挂和上挂一年居多。

二、单位安排挂职是否意味着提拔?

答案显而易见,不一定。

如前所述,主要要看挂职的目的。如果单位是委以重用,派你去挂职是为了丰富履历、提高能力,那么挂职回来多半会提拔。这种情况出现下挂比较多。比如中央部委的副司长到地市挂任市委常委、副市长,两年挂职期满回单位后,在一定周期内多半会提拔正司局级,或安排实职,或予以晋升职级。这已经成惯例。而如果是正司局级干部下挂,短期内无法提拔,也是为了后来晋升副部做铺垫。比如前几年中央选派到地方挂职或任职的六十名干部,现在很多都提拔了副部,很显然当时是带着意图去挂职的。

反之,如果单位只是为了完成组织部门安排的指标任务,随意推荐一个干部去挂职,挂职期满就不一定能提拔重用了。这种情况有点类似第一书记,有人通过这个平台提拔了,那是因为单位领导重视,把这种挂职当作锻炼干部的机会和平台来对待,回来后自然会委以重任,由此形成导向。而一些单位不重视,派人下去只是为了应付,就不会把最得力、最能干的人安排下去,回来后提拔肯定没那么容易。

【5】、来自网友【职场探秘者】的最佳回答:

年轻的宋处长最近被公示,准备提拔为副厅长。人们都羡慕他这几年真是官运亨通!

宋处长在单位满 3 年以上的老处长中,是最年轻的一个。有些老处长,在正处级的位置上甚至干了十多年。那为什么这次偏偏提拔年轻的宋处长呢?

原因是他刚刚挂职锻炼回来!

三年前,单位要派一名正处长到“对口”贫困县挂职副县长:由省委组织部下命令,当常委副县长,负责脱贫攻坚工作。主要职责是管理乡镇、乡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

虽然是去当常委副县长,但那个县是偏远的深度贫困地区。加上这种挂职的常委副县长,只是个临时性的。过期就作废物!所以,当时单位里没什么人愿意去。

只有宋处长是主动申请到这个贫困县去挂职锻炼。原本是 2 年一换,遇上去年是攻坚最后一年。所以,他在那里一干就是 3 年。

脱贫任务圆满完成,成绩突出,他被省里评为脱贫先进个人。但原来年轻帅气的宋处长,如今皮肤也黑了、头发也白了很多。

在这次选拔副厅长人选中,宋处长以绝对的优势胜出。胜出的主要原因,就是得益于他有挂职锻炼的经历和得到省里表彰的荣誉。

回到题主的问题。当一个人被安排去挂职锻炼,只能说可能会为下步提拔“加分”,但并不等于一定会提拔。这是因为决定提拔的因素很多,德、能、勤、绩、廉,还有年龄、民主得票率等等,都是影响能不能提拔的因素。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有了挂职锻炼的经历,肯定为他(她)下步提拔重用创造了别人没有的优势。

所以,如果你在体制内,只要有挂职锻炼的机会,一定要好好珍惜把握。虽然在外挂职锻炼一般都比较辛苦,但如果想要继续发展就不要太多计较眼前的得失。

对此,你怎么看?我是@职场探秘者,欢迎评论、关注、交流!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体制内,当一个人被安排去挂职锻炼,是否就意味着将要提拔?】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