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明清两朝都是向西扩张领土,不向南方(越泰缅越)扩张?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9 23:10:47 19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明清两朝都是向西扩张领土,不向南方(越泰缅越)扩张?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历史长河边的磨坊】的最佳回答:

因为啃不动。

清朝在雍正时期对西南地区有一项大的改革,称为“改土归流”,以下是对“改土归流”的说明;

改土归流,就是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狭义上指清朝雍正时期在西南滇、黔、桂、川、湘、鄂 6 省实行的废除土司制度,设立流官治理的改革。

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

简单地说就是将“羁縻制的土司”消灭,全部改为清朝廷直接统治。当然,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相当难,雍正派自己最信任的三大总督之一鄂尔泰来干这事。

鄂尔泰在雍正三年(1725 年),拜广西巡抚。雍正四年(1726 年)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他在云南实行设置州县、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鄂尔泰当时的驻地是昆明,鄂尔泰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剿与抚”,前面用和谈,不听话就用军队围剿。这二招对滇、黔、桂、川、湘、鄂等省比较有效,但对贵州等处就启了相当大的反弹。

也就是雍正十三年(1735 年),贵州改土归流地区土民叛乱。

其实,这事真怪不得鄂尔泰,鄂尔泰能在滇、桂、川、湘、鄂等地区获得成功,是因为此地的“地主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因为中原地区内乱,许多汉人往这边跑,带来了比较“先进”的方式,如粮食作物,经济交换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土官统治的广大农村越来越深地卷人商品交换的淤涡,其直接结果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断受到冲击,封建领主经济关系逐步发生变化。最显著的便是土地关系的变化,土官和官族土地占有制开始产生动摇,出现裂痕。进而为西南地区带来一定的“地主经济”,所以“改土归流”相当合适。

而贵州地区还是领主式经济,与之相对的就是“羁縻制度”,土地关系,当地民众与土司的依附关系并没有改变。鄂尔泰还搞那一套,势必在此地引起反弹。也就是大规模叛乱。

鄂尔泰的“改土归流”也是伴随着军事征伐,反复叛乱,鄂尔泰在西南干了十年,可以说阻力是越来越大。鄂尔泰做事与雍正很像,土司来投降条件好说,可要说再背叛,那就是大军开进。而这种背叛多了后,后期的鄂尔泰也不讲“先礼后兵”了,直接开杀。

《清史稿》说;“十三年,台拱苗复叛。上命设办理苗疆事务处,以果亲王、宝亲王、和亲王、鄂尔泰及大学士张廷玉等董其事。苗患日炽,焚掠黄平、施秉诸地。鄂尔泰以从前布置未协,引咎请罢斥,并削去伯爵。上曰:“国家锡命之恩,有功则受,无功则辞,古今通义。”允其请,予休沐,仍食俸。寻命留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反弹力度之大,直接把雍正的信心整下去了。

以上还是贵州,在云南则“更难”,鄂尔泰下派的知县刘洪度被云南土司给砍了,这就是镇沅之变。鄂尔泰派知县是因为土司答应“改土归流”,鄂尔泰才敢上报雍正派人下来,结果人死了,鄂尔泰只得派大军清剿。

镇抚之变平定后,鄂尔泰建议朝廷,将改流后土司、土目等“尽迁置内省,除云贵川粤湖南五省外,余省皆可安插。此地方之情势也。”

这还在“地主经济比较好”的云南,在云南之外的缅泰地区,则完全是”领主式的经济“,比贵州还差。

所以鄂尔泰提出,以澜沧江为界,”江内宜流不宜土,江外宜土不宜流”,改土归流仅在澜沧江以东地区进行。其实这话是后来魏源整理鄂尔泰的资料时说的,不过鄂尔泰基本就是这意思。

【2】、来自网友【日升汤谷长清】的最佳回答: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领土的概念,南征北伐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自身的安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随着西方文明的拓展,在清朝才有了领土的概念。关于明清领土扩张的过程,我们可以看一看中国历史地图,这是专家根据历史典籍资料画出来的。

一、

外部威胁

是领土扩张的根本动因

我认为历史上各个朝代扩张领土的根本原因,不是为了扩张领土而去打仗,主要是因为外部势力对本朝的威胁,导致对外作战,中原王朝实力强大,

打败对手甚至消灭对手才导致领土的扩张,

如果没有外部势力的威胁,那么中原王朝就失去了扩张领土的这种动力了。

二、明清两朝领土变化的具体情况

1.明朝的领土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缩小的过程。 明朝自建国开始一直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尤其是朱棣在靖难之役后还迁都北京,就是所谓的天子守国门,明朝的领土在领土扩张上相对比较内敛,在朱元璋时期达到鼎盛的 900 万平方公里,后来明朝的疆土不断缩小,随着满清的崛起,明朝对周边的控制力减弱,所以到明末的时候疆域就只剩下 350 多万平方公里,即传统的“两京十三省”。

2.满清的疆域扩张。清朝崛起后,灭亡了明朝,不仅加强了对崛起地东北的控制,在明朝末年的基础上招纳了漠南、漠北蒙古,击败了和硕特汗国、准格尔汗国,重新控制了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外蒙等地,在乾隆时期实际控制的疆域达到了 1300 多万平方公里。虽然经过后期被西方列强占领,也给中华民国留下了大约 110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三、为什么领土扩张未到达最南方(

越泰缅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实力、决心和地形。

1.实力不允许。

历史上中原王朝不论如何扩张,对外用兵,最终还是受到其实力的限制,古代生产力低下,不能够支撑长期作战。比如说,秦汉时期匈奴对中原王朝的入侵,汉朝也是通过和亲等方式先稳定边关,再休养生息,才将匈奴彻底击败;隋朝三征高句丽,最终因为对外用兵导致自己的灭亡,主要还是实力不够强大。

2.决心不够大。

毕竟越泰缅等地与中原王朝相距太远,即使对我有一些骚扰,但是他对我们中原王朝的威胁仍是极其有限的,而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胁均来自北方,所以,我们把主要的心思和精力都是放在北方。

3.地形的因素。

东亚的地形特点就是在西北方多平原、地势相对平坦,适合用兵,而且自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中华文明与西方的交往就是通过陆路进行,所以西北方向算是战略要地。而南方山高林密,不适合用兵,也不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方向,所以不是战略重心,导致我们即使有扩展领土疆域的动机,也是受到传统习惯的影响。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

【3】、来自网友【鬼影问道化真身】的最佳回答:

明清两两朝都向南实施了扩张,只是不太成功而已!主要原因有: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

1,南方虽富饶,但地处偏远,远离帝都。南方的物产运往帝都的成本太高,甚至远高于西北的货品运入帝都的代价。因此古代大肆在南疆开疆拓土,投入高,所获少,并不合算。

2,明朝人口始终未能有太大发展,清朝初期人口也不多。打下南疆后,移民拓殖,会损失中原生产力。若不移民拓殖,一是南方生产力难提高,二是当地人造反难以镇压。

明朝曾经拿下了越南、缅甸,无奈当地人反叛,最终还是得而复失。归根结底就是国家财力丶人力都不足以支撑在南疆开疆拓土。

<二>政治方面的原因。

1,华夏自古政治重心就在北方,北方土地平坦利于农业发展、人口繁衍、政府统治,所以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中原地区。而且历朝历代遭受的威胁都来自于塞外。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关注北方,而忽视南方。

南方地形复杂丶气候多样,不利于朝廷实施全面统治,因此历朝历代都在南方实施土司制,南方大半为土司辖地。朝廷不怎么索取,也不怎么关照。改朝换代对于土司来说也就是换个营业牌照而已。

南方土司都没搞定,还要到南方之南去开疆拓土,显然明清两朝的兴致不高。

而且明清两朝征讨土司甚至比征讨南疆更卖力。

2,明清两朝,南方日益繁荣富足。南疆诸国已有很大发展,中原王朝已丧失了对南疆的绝对武力优势,攻伐南疆不易。明清在南疆都打过败仗。可以说,明清两朝兼并南疆的历史机遇已经失去了。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南疆诸国的实力要远强于西北游牧部族。明清两朝平定南疆,要比征讨游牧部落难得多。不但打下很困难,守住就更困难。

蒙元鼎盛时期也搞不定南疆。而明清时代的南疆实力远比蒙元时期要强大,其征服难度可想而知。

总之,明清两朝征服南疆在天时丶利地、人和方面都不具备,当然也不具备征服南疆的历史机遇。这或许就是天意!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什么明清两朝都是向西扩张领土,不向南方(越泰缅越)扩张?】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