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李世民杀光了自己所有的侄子,却留下了所有的侄女,真相是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4 23:22:30 6次浏览

p>关于问题李世民杀光了自己所有的侄子,却留下了所有的侄女,真相是什么?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阿柴读历史】的最佳回答:

玄武门之变后,赢得最终胜利的李世民,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也就是他的侄子们全部处死。这种做法虽然狠辣,但出自帝王之手其实并不罕见。

不过,李世民另外一个决定,又非常引人注意,他处死所有的侄子以后,却没杀任何一个侄女,将她们全部都留了下来。李世民这么做的真相是什么?答案是,李世民留着这些侄女确实是有意为之,因为她们还有大用处。

掌控大局的李世民

公元 626 年 7 月 2 日,一场兄弟相残的历史事件在玄武门爆发,李世民有惊无险地除掉了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的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建成的死讯传来,冯立和薛万彻等人仍认为事情没有结束,遂率兵赶往玄武门,打着受太子恩惠,替太子报仇的旗号,企图挽回局面。但此时的玄武门已经被李世民一方控制,冯立和薛万彻等人率领的军队被挡在门外,无所作为。

见形势急转直下,冯立和薛万彻等人也都意识到败局已定,此前信誓旦旦地要为太子复仇的将军们,全都落荒而逃。

李世民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没有派人追杀这批人,反而以礼相待,又夸赞他们是忠勇之士,全都按照无罪处理。此前还忠于太子的冯立、薛万彻、谢叔方,此刻面临生死,也都选择了屈服。

世民曰:“此皆忠于所事,义士也。”释之。——《资治通鉴》

另一方面,尉迟敬德也颇有大局观,在他的苦苦相劝之下,将作乱的罪名全都扣在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上,其余人全都按照无罪赦免,将玄武门事变所牵连的面积压缩到最小。

除此之外,身为太子党的魏征,也被李世民以一句“魏征是我的镜子”给策反,既给魏征留住了面子,又让自己顺利达到目的,可谓高明。

李世民杀死李元吉以后,娶了他的妻子杨氏,杨氏虽然年轻貌美,但李世民此举却并非是贪图杨氏的美色,而是以这样的方式向杨氏背后的杨家传递信号——我登基当皇帝,依然会善待杨家。

纵观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后所做的所有事情,几乎都是以“稳固大局”为重,尽量只将此事牵连的人,控制在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脉,其余人一律既往不咎。如此诱惑,令此前还要为太子效死之人,纷纷转换立场,投到李世民麾下。

李世民安抚人心之术确实颇具成效,但他也绝非心慈手软之辈,该动手的时候毫不留情。在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李世民将他们的儿子全部处死,一个没留,可谓是心狠手辣。

李世民为何处死所有的侄子?

李世民处死所有侄子的最主要原因,是担心这些侄子长大以后报复自己,只不过他的手段有些过于狠辣,与朱棣处死朱标儿子时有很大的不同。朱棣当年靖难之役后,处置大哥的儿子时,采取表面怀柔的手段,幽禁、掌控,在他们即将成年时死于意外,这样处理的好处是避免背负冷血的骂名。

史笔如铁,李世民是皇帝也是人,也会担心背负骂名,但他却还是果断得这么做了。因为李世民与朱棣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

朱棣虽然也是造反夺权,但他当时是经过几年战争,自己的手中有稳定的战斗力,在战争当中,也将朱允炆一方的反抗力量消耗殆尽,剩余的人基本都是死心塌地跟随他的人,包括李景隆在内。

反观李世民,他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后,仅仅处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较近的势力,为了稳固住局面,他并未全面铲除此前的太子党力量,甚至将其中一些骨干吸引为自己所用。人心隔肚皮,这些人当时对李世民宣誓效忠,但谁也不敢保证,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不会暗中策划谋反。

若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后人存在,这些人就具备了凝聚力,也具备了造反的条件和动机。如果不能果断地斩草除根,而是按照朱棣的方式缓慢处置,生出事端的概率极高。李世民虽然是一位雄主,但他也不愿意过提心吊胆的日子,远不如快刀斩乱麻,将所有的隐患除去。

李世民为何留下所有的侄女?

与对待侄子的残酷手段不同,李世民对待自己的侄女非常宽容,给所有的侄女全都留了一命。

李世民为何要这样做?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侄女与侄子虽然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孩子,在古代封建制度下,却有着天壤之别。

古代女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奉女人为主的情况也极为罕见,若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后人中有直系男丁存在,很有可能会被太子党旧部拥立为主,与李世民重夺天下。但若是女孩,则完全可以不必担心这种情况出现,侄女们对皇位的威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其二,李世民自知处死全部侄子太过狠辣,担心背负恶名,处死侄女的意义不大,留下来不仅可以挽回一些好名声,还能利用她们继续为自己做贡献,比如政治联姻。

李世民时期,武功正盛,虽然对外的联姻情况不是特别多,但他为了拉拢一些重要的大臣,内部对联姻还是有大量需求的。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儿,毕竟也有着尊贵的身份,将这些侄女嫁给大臣,对于那些大臣而言,绝对算得上恩赏。

李世民做皇帝以后,便将李建成的二女儿李婉顺嫁给了刘应道。刘应道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刘林甫,在李渊执政期间,他就是一名颇具威望的老臣,此刻李世民将皇室之女许配给他的儿子,令刘林甫万分感激。

诸如此类,李世民将所有的侄女都进行了政治联姻,利用她们拉拢人心。李世民虽然争夺皇位的手段饱受争议,但他确实是一个极其适合做帝王的人,无论是对人性的拿捏,还是对大局的把控,他都做到了理性处理的地步。

仅仅从他对待侄子和侄女的不同做法,就能感受到他的心机之深,谋虑之远。似乎李世民可以将身边每一个人的价值,全都利用到极限,最终帮助他成就帝业!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2】、来自网友【史晓生】的最佳回答: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除掉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后,又将十个侄子全部诛杀,但他却放过了所有侄女,他这么做并非是良心发现,而是因为留着这些侄女还大有用处。

武德九年(公元 626 年),在长安城玄武门爆发了一场宫廷之变,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率部下提前埋伏在此,将前来上朝的太子李建成以及齐王李世民当场诛杀,史称“玄武门之变”。

事变发生后,李世民派尉迟恭进宫向唐高祖李渊禀报,而看到李世民已经掌握局势,无奈之下的李渊只得同意立李世民为太子。

至此,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一方全面胜利而告终,但杀戮却并没有因此停止。

在此之后,李建成的五个儿子,以及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均被李世民派人杀掉,并且,李世民还下令,将他们十人的名字从宗室的名册上删除。

对于李世民的这个举动,后世多批评他为残暴冷血,并说他是由于担心留着这十个侄子的话,将来他们长大成人后悔对其进行报复,所以才会心狠手辣的下令将他们全部诛杀。

正所谓“斩草除根、永绝后患”,这就是大部分人认为的李世民这么做的动机。

表面上看,这种解释似乎合情合理,毕竟李世民杀了侄子们的父亲,称得上是有不共戴天之仇了,双方的仇恨也就此埋下,因此,他这么做也有情可原。

但是,真相却并不是这么简单,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李世民的几个侄女就保住了性命。

如果仅仅是为了斩草除根的话,那么李世民大可将他的几个侄女也一道杀死,反正手上都已经沾满了血,再多沾点也无所谓。

但是,偏偏李世民却只杀侄子没有杀侄女,这又是为什么呢?背后又隐藏了什么真相呢?其实也很简单,李世民杀侄子是为了给手下人铺路,而不杀侄女则是因为她们还有大用处。

很多人认为,李世民是担心他的这些侄子将来会对他进行报复,但实际上,他根本不担心这一点。

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要知道,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已经成为太子,并且马上就是皇帝,而此时他的几个侄子,最大的也不过十岁左右,也就是说,此时的他们是没有能力报复李世民的。

真要是想报复,那最起码得长到十几岁或者二十岁左右才行,而在这期间,李世民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比如,将侄子们幽禁起来,除了提供吃喝之外,其他任何也不提供,这样如果养上十几二十年,那么即便是将来把他们放出来,也差不多成了一个傻子。

明朝的太子朱标死后,留下了几个儿子,而在朱棣赶走朱允炆后,对待大哥朱标的儿子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根据记载,朱标的三子朱允熥前后一直被囚禁了十五年之久,等到永乐年间时,他几乎与废人没什么两样。

别以为李世民想不到这种方式,况且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即便是他的几个侄子体质和才能异于常人,但毕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生活在李世民的严密监视之下,要是他们胆敢有一点非分之心,那么李世民绝对不会坐以待毙。

更何况,李世民在成为皇帝后,身边的护卫力量肯定要大大增强,作为他的几个侄子而言,无权又无势,又拿什么去暗害李世民。

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李世民杀这十个侄子,还真不是担心他们将来会报复。

既然不怕这些侄子们将来报复,李世民为何还要残忍地杀掉他们呢?难道他就不怕担上“暴君”的恶名吗?

其实他这样做,首先是利大于弊,其次是不得不这样做。

前文说到,李世民确实不担心侄子们将来会报复他,并且,即便是他们留住了性命,也没有能力报复李世民,但是问题就在于,他们报复不了李世民,但是会报复李世民的手下。

比如在玄武门之变中居首功的尉迟恭,他可是结束李元吉性命的“直接凶手”。

虽说这些孩子现在年龄小,但假如留住他们的性命,未来他们长大了,哪怕手里没有什么权力,但是皇室宗亲这个身份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有了这一层身份,杀尉迟恭或者尉迟恭的后人还是很容易的。

哪怕是他们来阴的,作为臣子的尉迟恭和他的家人,又该怎么反抗?总不能还像杀李元吉一样再次杀掉他们吧?

况且,即便是李世民能护得了尉迟恭一时,他能护得了一世吗?肯定不能。

除了尉迟恭之外,还有众多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其他大臣,比如长孙无忌。比如侯君集等等,这些人可都是玄武门之变中的大功臣。

因此,为了手底下人将来的安危,李世民才不得不痛下杀手,将侄子们全部诛杀,以免留下祸患。

为什么李世民会有那么多忠实的拥趸?其实也是因为这一点,他把这些问题考虑到了,并且为手底下的人免除了后顾之忧,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豁出命跟着他干。

不然,明知道玄武门之变是一件诛九族的大罪,但为何像尉迟恭、侯君集等人还毫不犹豫地愿意去?

难道就是因为李世民的人格魅力大?肯定不是,真相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跟着李世民,不仅没有后顾之忧,并且也不用担骂名,李世民把所有一切都扛在了自己身上。

玄武门之变中有个细节特别值得玩味,就是李建成被李世民射落马下后,当时并没有马上断气,紧接着李世民前去追赶李元吉,却不慎掉落马下,而李元吉则趁势过来准备干掉李世民。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恭匆匆赶到,这才帮李世民解除了困境。

那么,在尉迟恭赶过来之前他在干什么?根据当时的局势分析,他是补刀去了,而补刀的对象,正是李建成。

也就是说,在李建成被射落马下后,尉迟恭看到李世民追赶李元吉,为了免除后患,策马来到了李建成身旁,并最终结束了他的性命。

而是史料中,并没有记载是尉迟恭杀了李建成,所有的责任,全部都被李世民担了下来。

这和李世民诛杀自己的十个侄子性质基本一样,从内心将他并不是很想杀自己的侄子,但是为了自己的手下,更为了自己将来的统治,没有办法,只能残忍一次了。

而他之所以不杀侄女,原因则有两点。

首先,这些侄女不具备像侄子一样的威胁。

在封建时代,女人的地位很低,也没有什么势力可言,因此,这就让她们不可能成为李世民或者其部下的威胁。

况且,李世民不管是杀李建成、李元吉,还是杀侄子,总之目的就是为了清除威胁和障碍,并不是为了杀而杀,在这些侄女不具备威胁的情况下,自然就会留她们的性命。

另外,留她们性命,也算是给自己博一个好名声,这一点在当时很重要,毕竟李世民未来是要当皇帝的,为了朝局稳定和自身形象,肯定要有所考虑。

这种既能彰显自己仁爱,又利于统治的事情,李世民自然会去干。

其次,留着侄女,是因为她们还有大用处。

什么作用呢?很简单,就是用她们来联姻,也就是把她们当做一种交换投机手段,嫁给需要嫁给的人。

这一点其实不仅仅是在唐朝存在,包括在历史上,皇室用公主来进行联姻这种事情,就屡见不鲜。

比如在汉朝时,就将汉家公主嫁给匈奴,只不过,当时所谓的汉家公主,要么是宫女选拔出来的,要么是一些不受宠的妃子所生的女儿。

但不管原先是什么身份,经过朝廷一包装,就成了尊贵的皇家千金,而匈奴人也不辨真假,十分乐意娶一个汉家公主回来。

除了把公主嫁给游牧民族之外,历代皇室还经常会与大臣进行联姻,比如某个重臣的儿子娶了皇帝的某个女儿,或者是某个大臣的女儿嫁给了某个皇子。

这样的做法,其实也是皇帝在拉进双方关系,并稳定人心的一种策略,毕竟都成了亲家,那理所当然就该好好效忠皇帝了。

因此,李世民留下了几个侄女的性命,目的也是如此。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李建成的二女儿李婉顺,她就是李世民作为联姻手段,嫁给了吏部侍郎刘林甫的儿子刘应道。

刘林甫出身广平刘氏,隋朝时就是一名能吏,李渊建唐后,他又担任中书侍郎,因其颇有才干,被封为乐平县男,可以说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臣。

而李世民登基之后,自然要对这种能臣干吏多加笼络,因此,就将李建成的女儿李婉顺,许配给了刘林甫的儿子刘应道。

除此之外,还有李元吉的几个女儿,情况大多也是如此。

比如,李元吉的女儿文安县主,就嫁给了纪国公段纶的儿子段俨,李元吉的另一个女儿寿春县主,则嫁给了宰相杨师道的儿子杨豫之。

尤其是寿春县主嫁入杨家,更能体现皇家与重臣之间的联姻性质。

而这无一例外的,均是出自李世民之手,他几个侄女的婚姻,差不多都是他安排的,这便是李世民留着侄女们性命的主要原因,说白了,就是她们还有利用的价值。

总而言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之所以杀掉侄子,并非是担心报复,而是因为这些侄子们未来会对李世民的部下产生直接威胁,因此为了部下考虑,这才痛下杀手,而不杀侄女,则是因为她们还可以作为联姻的人选,继续发挥她们的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李世民杀光了自己所有的侄子,却留下了所有的侄女,真相是什么?】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