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父母八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为什么许多人相信这个谬论?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4 11:42:12 4次浏览

关于问题“父母八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为什么许多人相信这个谬论?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凌雪 1021】的最佳回答:

我邻居高奶奶活到 81 岁,她去世的时候,儿子没有设灵堂,没有请戏班子,没有摆宴席,更没有披麻戴孝,只是把高奶奶送到殡仪馆,火化了。

高奶奶年轻时过得很幸福,那时候,她在事业单位工作,丈夫是厂里的领导,养育了三个儿子,只可惜,高奶奶 45 岁那年,她的丈夫突发疾病去世了,没留下只言片语,只留下了几万块钱的存款,高奶奶用那笔钱,给大儿子买了房,娶了媳妇。

那时候,大儿子才刚 25 岁,二儿子 23 岁,小儿子 17 岁,父亲的离世,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可是人死不能复生,高奶奶劝他们不要太伤心,逝者已逝,生者更要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

婚后没多久,大儿媳妇怀孕了,这件喜事冲淡了家庭压抑的气氛,大家都猜测是儿子还是女儿,高奶奶说:“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我的乖孙。”

几个月后,大儿媳妇生了孩子,是个男孩,高奶奶开心的不得了,为了照顾坐月子的大儿媳妇,高奶奶放下手头的工作,全心全意的付出,承担了家里的所有家务活。

几年过去了,高奶奶的二儿子和小儿子也都结婚了,高奶奶拿出家里所有的存款,帮他们买了婚房,二儿媳妇和小儿媳妇感动的眼泪直流:“妈妈,谢谢您,您放心,以后我们会好好孝敬您,绝不让您失望。”

高奶奶很开心,她觉得没有白心疼这三个儿媳妇,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她给二儿媳妇和小儿媳妇买房的事,大儿媳妇表示支持:“妈妈,您给我买了房,也不能亏待两个弟妹,咱们是家人,要做到公平对待。”

三个儿媳妇都很贤惠,他们经常来看望高奶奶,陪她吃饭,带她逛街买衣服,随着二儿媳妇和小儿媳妇的孩子出生,高奶奶每天都过的很充实,三世同堂的喜悦与幸福,让她笑得合不拢嘴。

高奶奶时常望着老伴的遗照发呆:“你如果还活着多好,可以陪着我照顾孙儿和孙女,她们很可爱,老伴,你在那边过得好不好,我想你了。”

那时候,高奶奶过得很幸福,每天最开心的就是送孙儿和孙女去上育红班,周末带着孙儿和孙女去游乐园玩,去公园散步,那大概是她人生最欢乐的时光了。

岁月不饶人,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孙儿结婚了,孙女嫁人了,高奶奶也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奶奶。

孙儿和孙女也都很孝顺,高奶奶看着儿女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孙儿和孙女也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她越发觉得生活很美好。

高奶奶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子孙满堂,各有各的事业和工作,每次遇见高奶奶,她都拉着我聊上好多,高奶奶对人生看得很透彻,有时候看我心情不好,她总是安慰我说:“小雪,人生有苦有甜,凡事想开点,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必跟自己较劲呢?”

高奶奶的教诲令我醍醐灌顶,相处久了,我和高奶奶的感情越发深厚,高奶奶总是邀请我去她家吃饭,看着她孤零零的一个人,我想不明白,高奶奶的儿女那么孝顺,为什么不搬去和儿女住呢?

高奶奶慈祥地说:“我年龄大了,喜欢清净的生活,不想给儿女添麻烦。”

“你可能不知道,我儿女经常劝我去和他们住,可他们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我去了也是一个人在家,还不如自己吃住,最起码有你陪着,我还能找个说话的人。”

高奶奶还告诉我,像她这种年纪的老人,有退休金,吃喝不愁,已经不奢求太多了,只要儿女们常回来看看她,陪她吃顿团圆饭,就已经很满足了。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怪不得隔三差五就能看到高奶奶儿子来家里,尽管离开得很匆忙,可他们还是坚持着经常看望高奶奶,有时候儿媳妇也会来家里,每次都带来很多生活用品,柴米油盐酱醋茶,各种海鲜和蔬菜,高奶奶家里堆满了吃的东西。

高奶奶的孙儿和孙媳妇也常来看望高奶奶,还特意买了老人用的保养品,看得出他们都很孝顺,有时候,高奶奶会给我送点礼物:“小雪,我儿媳妇带来的海鲜给你点,我自己在家也吃不了那么多,放久了容易变质。”

我知道海鲜很贵,礼貌性地拒绝了高奶奶的好意,可她态度很坚决地说:“你这孩子真是犟脾气,给你就拿着,和我还客气什么呀!”

我也清楚高奶奶的脾气,如果不收下她送我的礼物,肯定会不高兴,为了表达我的谢意,我每天都会去找高奶奶聊天,帮她打扫卫生,每当这时候,高奶奶都会笑着说:“小雪,你不要有心理负担,我送你吃的东西,你帮我打扫卫生,咱家扯平了。”

我赶紧摇着头说:“高奶奶,就算你不给我送吃的东西,我也会帮你打扫卫生,咱们是邻居,理应互相帮助。”

“更何况,你送我的海鲜很贵,我还觉得占您的便宜了。”

高奶奶乐呵呵地说:“你想多了,比起送你的海鲜,我更在乎能和你聊天解闷。”

有次,我准备去上班的时候,突然发现高奶奶家门口没有了垃圾桶,我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高奶奶每天早上都会把厨房里的垃圾放在门口,等着我帮她带下楼,越想越觉得高奶奶可能出了问题,我敲了敲门,没有回应,我又给高奶奶打电话,还是没有回应,我不敢再耽误时间了,赶紧联系了开锁师傅,还顺便给高奶奶的儿子打了电话:“伯父,你如果没事就回来看看高奶奶,她可能出事了。”

高奶奶儿子惊慌地说:“凌雪,你慢点说,我妈妈怎么了?”

我焦急地说:“我刚才给高奶奶打电话,她没有接,敲门也没有回应,不过您放心,我已经联系了开锁师傅。”

高奶奶儿子意识到了严重性,立刻挂断了电话,没多大会,开锁师傅来了,要价 300 元,我立刻把钱转给他,让他赶紧开锁。

我以为开锁很费时间,结果,开锁师傅三两分钟就打开了锁,他笑了笑:“好了,下次有活在给我打电话,给你优惠点。”

我没心思搭话,转身跑进了屋里,先去高奶奶卧室看了看,可是没人,我又去了另两间卧室,还是没人,卫生间也没人,我都快急哭了,当我推开厨房门的时候,终于看到了高奶奶,她躺在地上,叫她也没反应。

我刚想扶着高奶奶去卧室,可是又担心伤到高奶奶,只好拨打了急救电话,这时候,高奶奶的儿子和儿媳妇都来了,他们看到高奶奶昏迷的样子,吓得都哭了:“妈妈,你这是怎么了,快醒醒呀!”

我赶紧安慰他们:“伯父伯母,你们别担心,我已经拨打了急救电话,高奶奶那么善良,肯定会没事的。”

十几分钟后,救护车赶到了楼下,医护人员立刻抬着高奶奶上了车,我和伯父伯母上了车,一起去了医院。

经过医生的诊断,高奶奶头部受到了伤害,脑部出血,可能会留下后遗症,这时候,高奶奶孙儿和孙媳妇也赶到了,他们听到高奶奶脑出血的时候,都急哭了。

高奶奶住院的那二十多天,我见证了她儿子和儿媳妇的孝顺,孙儿和孙媳妇的孝心,他们每天陪着高奶奶,轮流照顾高奶奶,感动的我热泪盈眶。

出院那天,高奶奶大儿子表情严肃地说:“咱娘不能在自己吃住了,她现在要安静地修养,照顾娘的事,就落在咱们三兄弟身上了。”

高奶奶二儿子和小儿子说:“哥,我们明白。”

这时候,大儿媳妇说:“老公,咱娘习惯了独处,如果把她带回家住,可能会不习惯,咱们还是分配下照顾娘的任务,每人照顾娘四个月的时间,你觉得呢,”

大儿子想了想说:“你说得有道理,咱们搬到娘家里住,只是要事先说清楚,照顾娘的花销,不管花多少,咱们三兄弟都要平摊,省得到时候为了钱的事闹矛盾。”

二儿子和小儿子没意见,反而还觉得大哥说得太难听了,什么叫为了钱闹矛盾,大家都是娘的儿子,照顾娘那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从那以后,三兄弟开始了照顾高奶奶的生活,大儿子工作忙,就让媳妇在家伺候高奶奶,大儿媳妇也不抱怨,每天都会悉心照顾高奶奶,帮她洗做饭饭,擦拭身体,偶尔还会带着高奶奶下楼锻炼身体,经过几个月的修养,高奶奶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她就对大儿媳妇说:“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我现在能自理了,你不用在守着我了。”

大儿媳妇愣了愣,赶忙说:“妈妈,您好不容易恢复了,正是需要人照料的时候,我怎么能离开你呢!”

“您放心,我和弟妹都说好了,我们轮流照顾您,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

过了段时间,二儿媳妇也来了,她也是尽心尽力地照顾高奶奶,每天都会帮高奶奶做康复锻炼,后来,小儿媳妇也来了,在她们的照料下,高奶奶总算恢复了正常的状态。

此后的日子里,三个儿媳妇依旧轮流照顾着高奶奶,直到高奶奶 81 岁的时候,她糊涂了,有时候连儿子都分不清了,经常莫名其妙的发脾气,每天都和楼上楼下的邻居吵架,我劝过她几次,还被她训斥了。

有次,我刚吃过晚饭,刚准备回客厅歇会,就听到楼下传来激烈的争吵,我听出了高奶奶的声音,立刻跑到楼下劝住了高奶奶,她气冲冲地说:“小雪,你帮我评评理,这个老太太经常去我家拿东西,我不让她拿,她还要动手打我。”

我有点不可思议,看了看那位老太太,她急得眼泪都出来了:“小姑娘,你别停她胡说,我没那她的东西,是她诬陷我。”

高奶奶气得差点蹦起来:“我看你就不是个好人,拿我的东西不敢承认,还动手打我,看我不告诉儿子,让他们回来帮我做主。”

我小声地说:“高奶奶,你肯定是误会了,别人没有拿你的东西,不信我陪你回去找找,肯定没有丢东西。”

我带高奶奶回了家,果然找到了她丢的东西,高奶奶又气冲冲地说:“肯定是她又把东西还给我了。”

我赶紧给伯父打电话,这事总得给别人个说法,楼下的老太太年龄大了,受了这种委屈,如果不去给别人道歉,难免有点说不过去。

伯父和伯母回来后,我带他们去了楼下,那位老太太说:“不要让你们的母亲来闹了,我实在受不了了,我现在气得都吃不下饭,如果再多来闹几次,估计命都闹没了。”

伯父连连道歉说:“大娘,对不起,我知道妈妈误会了你,我代她向您道歉,您别往心里去。”

伯母在旁说:“大娘,您放心,给您造成的心理阴影,我们会承担责任,下午我带您去医院做个检查,您看怎么样呢?”

那位老太太很好说话,她看到伯父和伯母诚心诚意地道歉,摆了摆手说:“检查就算了,以后不要让你妈妈再来找我了,我受不了这种委屈。”

接下来的那段时间,高奶奶又和楼上的邻居发生了争执,还好被我发现了,不然别人肯定不惯着高奶奶,平静日子没过几天,高奶奶又和小区里别的业主吵起来了,我只好再次给伯母打了个电话:“您带高奶奶去检查检查吧!我觉得她精神有点不正常。”

伯母带着高奶奶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高奶奶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伯母问医生能不能治好这种病,医生摇了摇头:“这种病没什么特效药,你们多陪陪她,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对你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高奶奶的三个儿子也愁得吃不下饭,面对高奶奶的无理取闹,他们也只能默默承受,后来实在没办法了,他们就把高奶奶关在家里,不让她出门,可是高奶奶在屋里又哭又闹,有次还打开了防盗窗,差点从楼上跳下去。

高奶奶的举动吓坏了儿子,只好给她打开门,高奶奶指着儿子说:“你们真是不孝子,竟然把我关起来,不让我出门。”

几天后,高奶奶再次和楼下的邻居发生了争执,把人家气得晕过去了,高奶奶三个儿子又是去医院照顾人家,又是赔礼道歉,这才平息了人家儿子的怒火。

到了后来,高奶奶连我也不认识了,我去帮她打扫卫生的时候,还说我是小偷,搞得我心力憔悴。

我又给伯父打了电话,他满脸的疲惫,抱头痛哭:“我妈怎么变成了这样子,我真是受够了。”

伯母想强行带高奶奶回家,高奶奶怒气冲冲地说:“你们是谁,凭什么把我带走,我不走,我就要待在家里。”

伯母说:“妈妈,我们是您的儿媳妇呀!”

高奶奶突然哭着说:“我没有儿媳妇,我儿子不要我了……”

眼看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我只好帮着伯母把高奶奶抬回了家里,就在那天晚上,高奶奶去世了。

高奶奶三个儿子都没有哭,儿媳妇也没有哭,他们也没有大操大办,只是把高奶奶送去殡仪馆,尽到了最后的责任。

有人说高奶奶三个儿子不孝顺,他们也没有辩解什么,大儿子平静地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娘活着的时候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她去世了,我们都轻松了。”

二儿子平淡地说:“人死如灯灭,只要活着的尽了孝心就足够了,我不屑于大操大办,那是不孝之人才做的事。”

小儿子轻松地说:“尘归尘土归土,娘不用活在世上受苦了。”

“父母八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为什么很多人相信这个谬论?

我觉得这句话也算不上谬论,如果父母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那对儿女是好事。

如果父母身体不好,需要儿女的照料,那么,就会对儿女的生活造成影响,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对儿女,都不是好事。

最后:

人人都有老去的时候,都有生病的时候,糊涂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多陪陪父母,对父母有点耐心,父母在,人生尚有去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愿所有的子女都能心平气和的照顾父母,孝敬父母,尊重父母。

【2】、来自网友【心随梦飞五千年】的最佳回答:

五嫂的母亲活到了 98 岁,去世的时候,面对满堂痛哭的亲人,五嫂一滴眼泪也没掉:“终于解脱了……”

五嫂兄妹 8 个,她最小,也已经 60 岁了。

她的母亲,按我们这边的称呼,我得叫表大娘。

因为和五哥家住邻墙,五嫂又是个爱说爱闹性格直爽的人,所以她娘家的那些事情,我也基本上知道,对大娘也算得上熟悉。

90 岁之前,她是个讨喜的老太太,爱干净,性格好,缝得一手好衣服。

五嫂孝顺常常会接她过来小住。我家大宝的棉衣当年她没少给做,因为她年龄大了,我总觉得不好意思。

五嫂揽着母亲的肩膀笑着说:

“没事,我娘闲不住,手里没活她就躁得慌……”

大娘就用宠溺的眼光看着她,手轻轻拍她的手:“这么大的人了,还撒娇,也不怕人笑话!”

她在笑她在闹,有妈的孩子,好像永远都长不大。

村里人都羡慕五嫂,有大娘在就是她最大的福气。

那个时候,大娘独居,生活吃食八个儿女轮流送,大娘自己做。

那个时候,兄友弟恭,姊妹同心,没有争吵与分歧,大娘的世界是一片祥和。

意外是在大娘 91 岁春节后发生的,那天下了小雪,大娘出去小解,(农村的厕所都是在院子里的),不小心摔倒了,跌断了骨盆。

恰巧四儿子去看她,马上送去了医院,医生一听她已经九十多岁了,不建议手术:

“老太太这个情况如果做手术的话危险很大的,因为她的年龄太大了,骨头就像是腐乱了的木头,表面看着好好的,其实里边已经糠了,保守治疗是最好的办法。

不过以后再起来行走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

兄妹几个商量以后,决定听从大夫的建议,在医院住了 10 多天,把老太太接回了家里。

老太太起不来了,生活起居总得有人照应,身边再也离不开人。

那一年他的大儿子 71 岁,大女儿 69 岁,二儿子的全家都在东北。

为了照顾她,兄妹 7 个人排了班,两个人一班,女儿照顾白天,儿子照顾晚上,二儿子不在家就让他出钱,谁照顾就把钱给谁。

这样下来了两年。

大儿子 73 岁了,查出来了结肠癌,做了手术,同年又添了一对双胞胎孙子,儿媳妇别说再照顾老人了,自己都忙得团团转。

看着大哥家的生活一团糟,别的几个兄妹还没说什么呢,五嫂就自觉的把大哥的那一份接了过来。

因为就五嫂年轻,而且两个女儿都在外面上学,公婆也已经去世,所以她的时间相对空闲一些。

可是到了那年年底,五嫂的大姐身体也出现了毛病,血糖高外加轻微脑梗。

大姐夫也撂了挑子:“老太太的事你们看着办吧,反正我和你大姐是没有能力了……”

就这样,今天他出事,明天他出事,照顾老太太的事情竟然成了麻烦。是非多了,争吵多了,斤斤计较的也就多了。

二姐心梗忽然离世,三哥和三嫂去了城里给儿子家带孩子……

反正各人都有各人的理由。

到了最后只剩了五嫂和她的三姐轮流照顾。

眼看着老太太爬上了 96 岁的门槛,三姐家的儿子又添了二胎,儿媳妇对三姐说:

“第 1 个孩子你没有给我们看,我们顾及你要照顾姥姥。可是这个要是再不给我们看,你觉得还能说得过去吗?

姥姥并不是只有你这一个孩子呀。他们有难处,咱们也有难处啊?

老大上学要人接送,小的也需要人照顾,雇保姆我们又没那个条件,你要是再不管,老了以后还要不要我们照顾你?”

当三姐满脸为难地和五嫂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五嫂沉默了。

三姐再撒手不管的话,老母亲就只能靠自己了。

她去找了大哥,想让大哥把兄妹几个人凑在一起商量一下具体的办法,可是看着大哥脸色蜡黄,瘦得如纸片人似的坐在门口,所有的话又咽了下去,她实在是说不出口。

他回到母亲的屋里,坐在母亲床前:“娘啊,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要不你随着我去我家吧,以后我管你……”

老母亲的神志已经有些不清晰了,她对着自己最小的女儿只是嘿嘿的傻笑。

“ 唉,和你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你也听不明白!”

后来还是大哥发了话,他说:“四妹呀,现在有能力照顾老娘的也就是你了。

我们是有心无力,要不这样吧,我们每家每月拿出 500 块钱来补贴给你,老娘以后就托付给你了……”

“照顾自己的娘,还要什么钱呀?说出去别人家都会笑话的。”

“我知道你是真心对娘好,也能诚心实意地照顾她,可是不是还有妹夫那一面吗?

你拿了钱就等于是干了一份工作,妹夫心里的怨气也会小一些,虽然他不说,可作为一个家庭来讲你也应该顾虑到他的感受……”

五嫂最终同意了大哥的提议,大哥的那一份钱她却偷偷地送了回去,只有侄子一个人挣钱,养活着一家七口,他们也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五哥心眼也好,五嫂和他商议的时候,他一口答应了:“自己的娘,照顾是应该的。”

他们收拾出了小南屋,支上了火炕,把老人接了过来。

每天擦身、清洗、端水喂饭……忙得是脚不沾地,五嫂笑着说:“连上厕所都掐着时间呢!”

笑容里满是无奈和苦涩。

老人越来越糊涂了,纸尿裤不带,带上她就撕碎,弄得满床都是。

拉了臭臭如果清理不及时,她会抓起来到处糊。

睡觉黑白颠倒,睁开眼看不到人便大喊大叫,五嫂被她折磨得身心俱疲。

还好五嫂的大女儿学了医,她跟五嫂说让五嫂给老人吃饭饮水定时定量:

“这样的话,她的大便就会有规律,你把握好时间,也不至于收拾起来太累……”

五嫂有时候烦了,累了也想找人说说,可是最为可气的是有些邻居根本不会理解她的痛苦,反而会这么说她:

“你伺候你娘还挣了钱的,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五嫂气得当时眼泪都流了下来。

其实就是刚开始那年他们兄弟几个的人能够按时给五嫂,到了后来的大哥大姐也去世了,他们也不愿意再出钱,五嫂便没有去要。

真正给她钱的,到了最后只剩下了二哥三姐两家。

“其实这根本不是钱不钱的事,任何一个人整天对着个唠唠叨叨的老人,再强大的心里也会郁闷,谁伺候谁知道。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毕竟是自己的亲娘啊……”

这样的日子五嫂过了三年,这三年她学会了什么事都放在心里,不再会向外人诉苦。

这三年,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地衰老着,不到 60 岁的年纪已经是满头白发。

有时候我去他家,总是看到五嫂陪在老太太的床前,时不时的给翻翻身,或按摩一下,不厌其烦的和她说着话:

“你是谁呀?”老太问。

“我是你闺女。”五嫂答。

“我没有闺女哦,我才 18 岁呢哪会有闺女?噢我记起来了,你是我姐……”

五哥对我说,老太太已经完全糊涂了,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上演百遍千遍。

如果说沉闷的生活会让人压抑的话,那么伺候一个失能而又糊涂的老人,它会让你崩溃。

这些五嫂都承受住了,也熬了出来,可是令她气愤的是,她以为自己有能力多承担一些,也算是替兄妹们解决了难题,却没有想到有的人不但不值情,还会把她想的那么不堪。

那年三哥家的儿子结婚,他们是住在城里的,三哥便想着趁着这个机会把自己的兄弟都聚在一起热闹热闹,顺便撑撑人场,连来带去一共需要 5 天。

五嫂就和三哥四哥商量,想着让他们来替自己伺候几天。

三哥什么话也没有说,四哥开口说道:“我们是花了钱的,你伺候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既然拿到了钱,就得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五嫂问:“三哥四哥,你们说话可得凭良心,你们说我拿了钱,可你们到底给了我多少?你们自己心里没数吗?

我以为我们是兄妹,你们忙我理解,也可以多承担一些,可是孝顺老人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你们也是她的子女啊……”

无论五嫂怎么说,他的那两个哥哥也没有答应。

三哥儿子的婚礼,五嫂到底没有去成,听五哥说那一次她哭了整整一个晚上,奇怪的是老太太也一直很安静,没有作妖,就这么呆呆的㬹着眼睛,看着五嫂哭。

大哥终究没有承受住疾病折磨,在老母亲九十八岁那年,他也去世了,大哥去世 10 天左右,老太太忽然清醒了。

她对五嫂说:“闺女,你把我送回家去吧我觉得也就是这一两天的事了,你大哥你大姐,你二姐他们都在那边等我呢。

我走了你也不用受罪了,这一辈子呀,我谁也不亏欠,唯一亏欠的就是你。”

五嫂打电话通知了所有的兄妹,他们都说老人可能是回光返照,应该时间不长了,一致同意把她拉回了老家,第 2 天老人就咽了气。

在道理上孝子贤孙们哭成一片,只有五嫂一个眼泪也没有掉,她说:

“娘活着的时候,我尽了自己的孝道,问心无愧,她死了,哭得再响又有什么用?

她解脱了,我也解脱了……”

回答题主的问题:“父母八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为什么有许多人相信这个谬论。

咱们就以五嫂的母亲为例来分析一下这个事情。

老太太 90 岁的时候生活还能自理,这对于儿女来说,绝对是一件好的事情,因为人无论长到多大年纪,在自己的母亲跟前,总还是个孩子,可以撒娇,可以无理取闹。他们总会觉得母亲在,都会无原则地袒护着他们。

可是老人一旦失去了自理能力,需要儿女们床前尽孝的时候,弊端便显现了出来。

第一是,高龄老人的儿女也都到了高龄的年纪。身体不好的都需要自己的儿女照顾了,实在没有能力再去照顾另外一个老人。

这种能力,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精力上。

第二,有些老人的年龄越大,心智却越不成熟,就是我们所说日常所说的“老小孩”。

孩子有时犯了错,我们可以说他,但是老人不行。对于这种老人,儿女是打不得骂不得,甚至说不得,只能无奈地承受。

否则的话便要承受各方面的压力,这就是最残酷的现实。

结语:

作为儿女来说,父母年龄再大,只要父母在,自己就有依靠。有爸妈的孩子都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从骨子里溢出来的,任何一种感情都代替不了。

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这世间只有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

而对于父母来说,哪怕年龄再大,只要自己还有自理能力,尽量别麻烦儿女。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也是对儿女的一种维护。

愿天下所有的人健康长寿,百岁无忧。

“父母八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这句话只能是对不孝或者无力承担父母养老责任的人而言。并不是所有儿女的观点。

我认为孝顺老人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美德。

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够安享晚年。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父母八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为什么许多人相信这个谬论?】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