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青楼出身的民国女画家潘玉良因何出国且终生未归?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1 04:40:52 4次浏览

p>关于问题青楼出身的民国女画家潘玉良因何出国且终生未归?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By 清月】的最佳回答:

虽出身青楼,但有爱国情怀,远赴法国实属无奈,终身未归更是遗憾。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看完她的经历,你会理解她的苦衷,实属让人五味杂陈。

童年悲惨,1 岁丧父,8 岁丧母,托付舅舅后受到虐待。

父母双亡后,潘玉良被托付给了舅舅,不过舅舅是个不争气的主,嗜赌成性,输了钱,回家就耍脾气,对潘玉良非打则骂,连温饱也无法保障。年幼的潘玉良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去个吃饱饭的地方。

14 岁被卖青楼,下跪恳求青楼收留

潘玉良 14 岁时,就被舅舅卖进了青楼。雪上加霜的是,因为她长得丑,厚嘴唇、塌鼻梁、大方脸、蒜头鼻,青楼也嫌弃她,当时老板娘说什么也不肯收,可潘玉良却扑通跪了下来,恳求老板娘赏口饭吃,洗衣做饭,自己什么都肯干。最终,老板娘用两袋小米买回了潘玉良儿。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求别人让自己去青楼呢。可见 14 岁前潘玉良就已经受尽了人间疾苦。潘玉良年纪小,再加上长得不好看,无法接客,除了干杂活,潘玉良开始学习唱小曲,她认真钻研,勤学苦练,耳唱一首助兴也能换点零花钱。

青楼遇良人,潘玉良为命运第二次下跪

潘玉良从没想过改变自己命运的那个男人会长得浓眉大眼,身居高位。当时任职芜湖海关监督的潘赞化受人邀请来到了青楼,潘赞化整场心不在焉,平日里也极少踏入这风月之地,正当潘赞化即将要走,耳边传来了小曲儿声,歌声哀愁婉转,动人新弦。潘赞化被歌声吸引,决定留了下来,潘赞化被眼前的少女的小曲打动,两人畅谈了许久,直至深夜,潘赞化才离开。同行的人以为潘赞化对潘玉良有一,没多久便将潘玉良赎出青楼,送到了潘赞化的府上。

可此时,潘赞化早已娶妻,自家的侍女也足够了,把他送到府上无法安置,潘赞化让人将潘玉良送回去,本以为自己的生活重见天日,可没想到竟是空欢喜一场,潘玉良再次跪了下去,像潘赞化哭诉了自己的悲惨身世,希望跟在他身边当个侍女也甘心。潘赞化见状,内心十分触动,于是答应让潘玉良留下来做妾,只是没有住在府上,而是另辟了住所,让潘玉良住了进去,和潘赞化在一起。

远赴法国学画,与徐悲鸿成为同学

潘玉良在潘赞化的耳濡目染下,她读书识字,还爱上了绘画儿。潘赞化惊喜地发现,潘玉良在绘画上非常有天赋,于是便找来老师教他画画儿。潘玉良一发不可收拾,他在绘画上的领悟能力远远超出潘赞化。为了能够让他接触更多绘画流派,潘赞化为他争取了难得的去法国留学的机会,与徐悲鸿成为同学。

积极为抗战筹款,作品却被批判为妓女对嫖客的颂歌

在法国留学 7 年后,33 岁的潘玉良回到母校担任西画系主任,随后受到同学徐悲鸿的邀请,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同时,潘玉良多次举办画展,轰动全国,被誉为中国西洋画家中第一流人物。好景不长, 在 918 事变后,潘玉良积极捐赠作品以及举办画展为抗战筹款。可在 1936 年的一次画展上,她的作品却被贴上了字条,上面写着妓女对嫖客的颂歌。此时的潘玉良终于明白,过去的狙击永远不会停止,世人对她的眼光也不会改变。于是她再次远走法国,再次离开了她最爱的人。

客死他乡却将 3000 多幅作品送回祖国

潘玉良没想到,这次离别却成为永别。可因为战乱,外交关系等原因,她再也没能回到祖国。本来与潘赞化一直用书信来往,可有一天书信也断了。直到 1964 年中法建交,潘玉良才知道自己深爱的那个男人已经在五年前去世。 1977 年, 82 岁的潘素香在异国他乡闭上了眼睛。临终前潘素香委托好友三件事,一是让她穿上旗袍下葬,二是将潘赞化送她的吊坠还给他的后人,三是将她所有画作送回国内。第三件事最难,经过多方努力,潘玉良的 3000 多幅作品终于在 1984 年送回祖国,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中。

要知道,潘玉良的一幅自画像在法国被拍卖出 783 万天价,也是中国第一个作品被法国卢浮宫收藏的作品,光凭这样的才华和格局最终潘玉良没有落叶归根实在是让人惋惜。

【2】、来自网友【有书共读】的最佳回答:

从古至今,中国顶级画家基本都是清一色的男性,五千年来似乎还没有著名的女画家名载史册。

但是在民国历史上,号称“中国画魂”的女画家潘玉良,却因其出众的才华,以及独特的画风,成为与刘海粟、徐悲鸿等著名男性画家齐名的绘画大师。

在 2005 年香港拍卖会上,她的画作《自画像》成交价是 1021.8 万元人民币。从 2000 年以来,她的画作屡次刷新拍卖纪录。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潘玉良的早年经历。

潘玉良原名叫陈秀清。她出身贫寒,自幼父母双亡,8 岁起跟舅舅一起生活。

13 岁时,她被好吃懒做且负债累累的舅舅卖到了妓院。好在她发育较晚,而且长相普通,使得她没有遭受更多的凌辱。

后来,她幸遇新任盐都潘赞化。潘赞化为人正派,在得知了潘玉良的遭遇以后,动了恻隐之心,为她赎身。后来,二人日久生情,潘玉良改随夫姓,正式改名潘玉良。潘赞化发现了潘玉良的绘画天分,除了自己教她,还为她请了老师,教她文化课和绘画,送她去美院系统学习。后来还送她出国深造。

1928 年,潘玉良学成回国。但是在 1937 年到 1977 年她病逝,40 年来,潘玉良一直都在法国生活。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潘玉良远涉重洋去了法国,又为什么终身未归呢?(加粗)

有书君查了相关的资料,总结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世俗的偏见深深刺痛了潘玉良的心,使她产生了离开是非之地的想法。

由于出身,人格被诋毁。

早在上海美专求学时,一名女同学知道她曾做过妓女,就找到校长,以“誓不与妓女同校”为名要求退学。这让潘玉良感觉像是当众被人打了耳光一样,无地自容。

后来,在潘玉良任教中央大学艺术系期间,一些同事也对她冷嘲热讽,用“凤凰死光光,野鸡称霸王”等语言对她进行诋毁。

但是,潘玉良也不是好惹的,有一次一个和她有过结的男老师借酒装疯,当面骂了她一句“婊子”,被潘玉良当场打了一个耳光。

1928 年潘玉良回国以后,由于名气大,她第二次被任命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的主任。第二年,南京中央艺术系的学长徐悲鸿聘请她为油画系的教授。可是,由于潘玉良的出身,她又遭受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

1932 年,潘玉良举办了个人的第一次画展。其中最著名的一幅画叫《壮士》。

画面上是一个肌肉发达的男子,正在奋力搬起一块巨石,而石头下面是一朵脆弱的小花,绽放着灿烂的笑脸。当时,日本在中国刚刚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久。

而这个画作正好象征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意志。因此,这幅画被一位有识之士以 1000 块大洋订购了。

没想到,在画展结束时,这幅画被人写上了“妓女对嫖客的颂歌”字样,而且潘玉良的所有作品都被人蓄意破坏了。这一次,让潘玉良很受打击。

她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误解自己的画作,要这样无情地揭开自己心灵的伤疤,还要再狠狠地戳上一刀?

这一次次的伤害,使得潘玉良逐生出逃离的想法。她想去一个没有人知道自己过去的地方,当然也不会再有人随意污辱、诋毁自己的地方。

由于偏见,才华被置疑。

由于当时人们对女人有偏见,认为女人不可能画出这么好的作品来。于是他们认为潘玉良背后有“枪手”。

潘玉良在上海举行第四次画展时,在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就挑衅性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潘女士,听说你的这些画都是他人代笔,你每个月还向人家支付润笔费,是否确有此事呢?”全场顿时安静了,一些人好整以暇地等着看潘玉良的笑话。

潘玉良也不说话,她走到一个正在临摹她的画的学生面前,借过画板和油彩,对着玻璃开始画起自己的自画像来。

刷刷刷几笔,几分钟就画好了一幅素描。潘玉良把画展示给记者们看,台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代笔的谣言也不攻自破了。

虽然这样,但是潘玉良回到驻地,压抑了许久的委屈的泪水还是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哪里才能给自己一个平等、有尊严的生活环境呢?

二、与潘赞化原配夫人的矛盾成了她远涉重洋的导火索。

其实当初遇到潘玉良的时候,潘赞化是有妻子的。

但是二人日久生情,再者举目无亲的潘玉良也无处可去,在她的坚持下,还是不惜屈尊做小,只求陪伴在潘赞化身边。于是,由大名鼎鼎的陈独秀给他们做了证婚人。

其实,潘赞化的老婆是知道潘玉良的存在的。当时,潘赞化去云南,参加蔡锷的护国军。

后来,他还辗转各地做过中低级官僚。潘赞化与住在上海的潘玉良也是聚少离多。而潘赞化的原配妻子住在老家安徽桐城。

潘玉良为了接近三人之间距离,主动要求把潘赞化与原配生的儿子潘牟接到身边照顾。并且与潘牟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三人之间的短暂的平衡打破了。潘赞化投身革命,为抗战多方奔走宣传。由于丈夫不在身边,时局又很动乱,潘玉良只好回到潘赞化的老家,与原配夫人住在一起。两方面的矛盾再次激化。此时的潘玉良实在忍无可忍,她只得离开中国,前往法国旅居。

期间,因为两国文化的差异,她的画在法国并不是很受欢迎,因此,她的生活也是举步维艰。但是,她却将在法国卖画得的钱寄往国内,支持抗战。她还创作了画作,揭露日本法西斯的累累罪行,得到了著名爱国文艺大师田汉先生的高度评价。

三、复杂的时局及丈夫去世,又阻断了她回国的路。

抗战胜利以后,潘赞化的原配夫人已经去世,潘赞化孤身一人返回老家安徽桐城,做了一名中学老师。得到消息以后,潘玉良打算回国跟丈夫团聚。

然而她还没有动身,内战就爆发了。身处异国他乡的潘玉良和潘赞化失去了联系,她也只好暂时停止了回国的计划。

新中国成立以后,潘玉良和丈夫取得了联系。但是由于 1950 年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抗美援朝,而潘玉良生活的法国也派军队参加了所谓的“联合国军”。

中法成了敌对国,外交关系暂时中断,潘玉良无法办理回国的手续。这件事就又搁置了下来。

1959 年,潘赞化病逝于安徽老家,潘玉良得到消息以后,悲痛欲绝。自此,在国内她没有一个亲人了。物是人非的中国,再也没有值得自己牵挂与回归的理由。

可见,潘玉良出国不归,实在是迫于当时人们的世俗偏见:由于她的出身而鄙视她,由于她是女人而置疑她的才华。

这些,都给潘玉良造成了深深的伤害,使得她有了逃离的想法。而她与潘赞化原配夫人的矛盾,则是迫使她离开祖国的直接原因。

而后来,又由于抗日战争、内战、朝鲜战争等,潘玉良一次次失去了回到心心念念的祖国的机会。这也是她一生最大的遗憾。

而丈夫去世,也使她彻底断了回国的念头。

心灰意冷的潘玉良选择继续在法国生活。

在此后的几十年,她自称是“三不女人”:不谈恋爱;不加入外国国籍;不依附画廊拍卖作品。

此间,她全心创作,留下了 4000 多幅画作。

1977 年,82 岁的潘玉良病逝于法国。临终之前,她交代给友人三个遗愿:为她换上一套旗袍,作为一个中国女人下葬;将潘赞化送给她的项链和怀表转交给潘家的后代;

把她的作品带回祖国。友人按照她的嘱托,一一照办。

他们把她的 4000 多幅作品交给了中国驻法大使馆。1984 年,潘玉良的作品远涉重洋,回到了祖国。

潘玉良一生是不幸的,因为她小时候被卖到过妓院,而成为她一生的诟病。她因此饱受人们的非议与冷眼,甚至还有致命的伤害。

而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一生的贵人:丈夫潘赞化。并且她的作品在她身后被世人所肯定,而她一心追求艺术的故事也始终被人们所牢记。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 1000 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 200 本,先到先得哦~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青楼出身的民国女画家潘玉良因何出国且终生未归?】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