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争的焦点是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3 09:16:06 20次浏览

关于问题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争的焦点是什么?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张无择】的最佳回答:

获取统治者的支持

【2】、来自网友【北纬 33 度 33 分】的最佳回答:

百家争鸣来自于先秦诸子,这是从春秋晚期到秦汉之前三百年之间,中华民族涌现出来的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先秦诸子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最具代表性的著名人物,则是孔子、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他们之间的思想争鸣,奏响了华夏民族的强音。他们的思想光芒则照耀华夏,辐射万邦,影响几千年,也留下了很多争论不休的问题,人们至今还在不断思考和探索。

先秦诸子争论的问题集中于两点:一是如何治国;二是如何做人。

在做人问题上。老子认为人性就是天性和本质,道法自然,用不着谈论。墨子认为人性建立在劳动之中,人不劳动,就不能生存。孟子则认为,人靠礼仪立世,无礼仪,如禽兽。荀子甚至说,人不仅仅在“二足而无毛”,还有父子之亲和男女之别。

因此,他们就有了各自做人的主张:老子倡导“无为”。君无为,则民自治;君无情,则民自富;君无能,则民自由。孔子奉行“中庸”。不缺位,不越位,不过头,不掉队,凡事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墨子主张“公正”,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机会均等,自食其力。荀子强调“进取”,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发图强。与其听天由命,不如自力更生。孟子崇尚“向善”,仁义礼智是每个人固有的品质,天生就有恻隐、恭敬、好恶、是非之心,努力追求,则“人皆可以为尧舜”。

在治国问题上,焦点是德治与法治。老子讲“天道”,回到太古时代,人人自治,顺其自然。墨子讲“帝道”,回到尧舜时代,圣人指引,万民景仰。孔孟讲“王道”,回到商周时代,君权天授,天下为家。宗法礼乐,德行天下。韩非讲“霸道”。只有韩非认为人性本恶,只有威逼利诱,严刑峻法。历史应和了韩非,走向了秦汉,但也是昙花一现。汉初“黄老当道,无为而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是在儒法之间左右取舍,兼而有之。

综上: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尽管说法各一,也留下了很多没有结论的话题,但他们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中,很多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塑造着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品行,也支撑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3】、来自网友【龙州史斋】的最佳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一批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相互争论形成了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

各家各派的代表提出的思想观点都希望统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在游说传播过程中相互攻击,相互争论,既有同又有异。概括起来争论的焦点是治国、治身、战争三大论题上。

第一、治国方面。

1、儒家强调“仁”、“仁政”、以德治国,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儒家强调统治者治国要有作为,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道家庄子提出“齐物”的观点,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对事物的变化采取庞观、超然的态度的一种无为治国思想,争论焦点是有为和无为治国这个焦点上。

2、儒家以和为贵,法家主张建立法、术、势结合中央集权国家,强调法治、暴政。显然争论中心是和平与暴政这个焦点上。

3、儒家提出统治者对人民有爱,这个爱要按等级来划分;墨家提出“兼爱”,“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这也是争论的话题。

第二、治身方面。

儒家强调人要有为,要奋斗,墨家提出要平等;道家提出要无为,逍遥人生;法家提出人要有霸气。对人生态度上各有看法,也是争论话题。

第三、战争方面。

儒墨道三家反对战争,反对苛政,建立和平社会。而法家主张“兼并战争”,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兵家提出要重视战术,打胜仗为目的。儒墨道反对战争,法兵强调打胜仗为目的。这导致儒墨道三家与法家兵家的矛盾尖锐。

总结:在战乱变革年代知识士人才有自由空间,他们的争论对我国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争的焦点是什么?】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