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朱元璋打了那么多年仗没听说老朱缺银子。为什么大明万历之后打仗没钱,赈灾也没钱?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5 12:52:02 2次浏览

关于问题朱元璋打了那么多年仗没听说老朱缺银子。为什么大明万历之后打仗没钱,赈灾也没钱?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诸葛村的里正】的最佳回答:

农民军起义,山大王抢劫,军阀混战的时候,每一笔花销会记账么?有人战死了,会有抚恤金么?今天抢得多,那就多吃一点,多拿一点;明天没有抢劫,那就饿肚子,是不是这样?

当年老朱刚参加红巾军的时候,也是如此,大家都是穷光蛋一枚,跟着郭大帅,四处征战,大口吃肉也有,饿得前胸贴后背,也是常事,那时候,基本上没人会认真测算各种成本与支出。吃饱了,大家出去打仗,顺便抢点东西,肚子饿了,也出去干仗,反正战死比饿死强。

但是老朱毕竟不是凡人,他有很强的管理才能,他既懂得聚敛财物,也懂得赏罚有度,说白了,就是会笼络人心,懂得治军。那时候,只要手头有几斤大米,就可以招募一大群流民参加军队了。比如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老朱听进去了,并严格执行。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功,完全在于他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以他的草根家庭出身,一路要饭长大的孩子,斗大的字不识一升,可他最后竟然能够作诗、看奏章、制定法律条文等,这种人不成功,天理何存?

登基之后,政权稳固,再这样搞,那就是犯法,朝廷出兵,必须严格测算消耗,因为那是民脂民膏,是国帑,必须登记造册,否则会造成局部超支,引起社会经济架构的不平衡,导致叛匪还没剿灭,自己的后方开始冒出新的叛乱。(这就是明朝中后期的真实写照)

万历年之后出兵,朝廷大军都是有名有姓的,可以追溯到每个士兵的户籍,这些人阵亡、受伤等,朝廷要支出不菲的抚恤金,否则谁也不会去卖命了。朝廷需要维持,除了军事行动,后方很多领域需要财政支持,比如河工、 奖励耕织、教学、治安、吏治、赈灾等,难道因为前方打仗,后方的居民就要勒紧裤带,百业凋敝?(这种事情,历史上隋炀帝干过 3 回,最后灭国)

老朱出去打仗,那是玩命,为了夺取江山,饱一顿、饿一顿是常有的事情。而万历之后出去打仗,那叫为国分忧,性质是不一样的,支出也就不一样,这些士兵出去,没有帐篷,没有合格的器械、没有军粮、没有良医等,能行么?这些都要花银子去打造、聘请、征调。

所有的花销还要向各部报告,有了亏空,估计那帮子御使可以用几百万字来参你!

因此,要出去打仗,只能哭穷,否则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2】、来自网友【假装自己是人】的最佳回答:

这就是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区别咯。

老朱革命那会,打着驱除鞑虏的口号,对于自己治下的人可以很温柔,用根据地的人去抢对手的钱粮,既然是抢就可以没有底线的做,比如朱元璋打下两江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算,被清算的人为了活下去,只能把自己的内裤拿出来换成钱保命,两江反对的人,都是敌人。只要把抢来的粮发给自己根据地的人就可以有人替你说好话。

而到了万历那个年月,老朱家已经是执政党了,所有人都是他的臣民,你不能为了为了农民要地主的命,也不能为了安徽不管两江人的死活,一碗水要端平,不能紧着一户往死欺负。

封建帝国土地可以买卖,到了万历年月说是三十税一,其实就是地主家里有一万亩田,也交那么多,而农民没地或者少地,也交那么点。说的太遥远怕你不明白,拿今天举例,比如征税,我一年赚钱千亿,交百亿就是良心商人。你赚 8000 得交 1000,也没几块钱,而且还有大量赚 3000 的只有点消费税,全花了也就交几十块钱,你还得补贴活不下去的。就交这点钱,我还得用你的钱给别的省的人修路,修学校,修医院。

如果是革命呢,敌人地主家的钱,都是我的,用他们的钱养军队。知道我有一千亿,还不是自己人对不起,都给我!不给,拿刀来!头没了钱也还是我的,还会得到很多人支持。这样的人有三百个就不缺钱养军队。

执政党的话,知道你家里有一千亿,但是我只能拿 100,因为拿的多就有人生气,有人骂街,有人铤而走险了,会失去很多人支持。

再比如赈灾,长江大水,老朱一听大喜,赶紧把堤坝都扒了,中军大营里听着敌人被淹死大家都发出快活的笑声。执政党万历皇帝呢?就算要笑,你也得回家等没人了偷偷的笑,愿不愿意你也得拿钱出来修堤坝。

这也就是为啥古代打仗的将军都是金山银海,他们的抢劫某种意义上是上面允许的,这是压榨敌人战争能力的一种方法。

【3】、来自网友【平沙趣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简单来说,大明万历以后国家收入更少,打仗花的钱更多了。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其实烧的就是钱,一个国家能够打多少仗、打多大仗,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这个国家有多少钱以及每打一仗要花多少钱。就明朝这个朝代来说,在其前期和后期,国家的收入和打仗的花费是不一样的。

明朝以武立国,明太祖朱元璋自参加义军起,辗转奋战十余年,终于称帝建国。称帝并不是结束,反而是开始,在他登基后的三十年里,为肃清残元、开疆拓土,明朝一直都没有离幵过战争,为此,朱元璋确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卫所制度。

在军饷问题上,朱元璋确立了军屯制度。所谓军屯,就是指士兵平时种地,战时作战,士兵的身份是半兵半农,而非平时训练、战时作战的职业军人,这样一来,和平时期军队的耗费将会大为降低。

朱元璋很是推崇这种制度,建立了数量庞大的军屯堡,以极低的代价供养着数量庞大的军队,他自己更是不无夸张地说:“吾京师养兵百万,要令不费百姓一粒米。”

加上此时明朝的税收系统处于新建阶段,朱元璋本人是知道税收系统如何运作的,为了杜绝官员利用漏洞进行贪污,他甚至掀起了牵连数万人的“空印案”,因此地方上的税能够较多地收归中央。

也就是说,在明朝前期,明朝属于军队花费少而财政收入多的情况,加之军力强大,所以明朝前期明军可谓所向披靡,频繁出长城进攻,而且屡有斩获。

随着时代的发展,明朝也走上了所有帝制王朝的老路——腐败。

先是军屯的崩坏,明初官府拥有大量官田,军屯堡所属田地就是官田,为了保证官田提供足够的军费,明朝严禁官田买卖,只要是交易官田五十亩以上,买卖双方要是军户,就是发配到边境充军,要是普通百姓,就发配到口外去喝西北风。

然而这条律法是不可能管到权贵的,随着承平日久,封建统治集团恶性膨胀,在农业社会,他们对社会财富的侵吞首先便是土地。

原本身为军屯官田直接监护人的世袭军官反而利用职务之便,做起了近水楼台的事情,大肆侵吞官田,把军屯土地纳为自己的私田,卫所士兵沦为他们的佃农,上下级关系变成地主与佃农的关系,想要地主对佃农大发善心显然是不可能的,在残酷的剥削下,大批士兵选择了逃亡,世袭的军户越来越少。

如此一来,军屯收入减少的同时,卫所士兵的数量也在减少,然而明朝的国防态势却愈发恶劣。明太祖明成祖时期明军可以经常出长城北伐并取胜,明英宗土木堡之战后就转向守势,到了明世宗嘉靖年间,更是面临“南倭北虏”的不利局面。

这意味着军队的规模不仅不能缩减,反而要精练,所造成的的结果便是军费大增,然而军屯已经废弛,那庞大的军费就只能由国家财政来贴补空缺。

因为世袭军户大多逃亡,为了维持军队人数,明朝不得已转向募兵制,与军屯制不同,募兵制下的军队是一支职业军队,完全用于战斗,平时不用种地,而是参与军事训练,这也意味着他们要拿军饷,更加深了财政的负担。

到了明朝中后期,明朝这辆战车已经腐败地不成样子,相比于前期,执行成本无限增加,执行效率无限降低,财政收入被摊薄了。

此时,明朝属于军队花费多而财政收入少的情况,加上天灾人祸不断,打仗的支出不断增加。财政自然入不敷出。

【4】、来自网友【宋安之】的最佳回答: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的,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当时正处于元末乱世之中。

乱世之中虽然危险重重,但是机遇也很多啊!

诸如问题中朱元璋打仗为什么不缺钱呢,是因为他可以以战养战啊!攻破一个势力,将对方的所有一切,包括钱财什么都据为己有,又扩大了地盘,有着这些收入,朱元璋他会缺银子吗?

万历之后为什么没钱打仗,甚至由此开始征收明末三饷呢?

宋安之个人认为,首先万历以后,就是明末了,首先是

以战养战是不行了,因为王朝末期的军队战斗力下滑太严重了,根本没办法以战养战啊,一打仗兵败如山倒,地盘、兵器、物资丢给人家,自己还要维系军队的开支,这样的恶循环,一般的国家根本支撑不起。

更何况明清战争延续了几十年,开支之大可想而知。偏偏内部还遇上小冰河时期,天灾延绵不绝,农民起义是此起彼伏,内部的税收保证不了,这样一来更穷了,所以自然是没钱打仗没钱赈灾了,因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直到灭亡。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5】、来自网友【历史课课代表】的最佳回答:

人家老朱是何许人也?朱元璋是地地道道乞丐出身的“土皇帝”,由老朱一手“培土生金”所创下的大明朝那也是十分悍然的,毕竟明朝绵延 276 年,总共历经 16 代皇帝,如果朱元璋是败家子的话,那岂不是要走秦朝和隋朝的老路。再者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历来已久就是名言,用在哪家身上都合适,何况走到万历皇帝之后的三任皇帝已经是第十几位帝王了。总体来说,纵观明朝二百余年,其举国强盛还是彼时首屈一指的!至于万历帝之后时期,且不说打仗、赈灾了,就连皇家的锅都快揭不开了!

作为万历皇帝之后这个时期局外人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其一:明虽亡于崇祯,实则毁于万历

万历时期历来都被称为是“明朝最后的安逸时光”,这话说来倒是不错!虽然说万历皇帝在在位期间并不是太出色吧,但是一方面凭借着祖宗们的威慑力,另一方面凭借着“张居正改革”在此两方面作用下的万历明朝不论是从对内还是对外来说,都还是比较强势的。尤其是“张居正改革”,直接促使明朝出现了“万历中兴”,给万历朝廷积攒下了一笔不下的财富。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万历皇帝在张居正去世之后,开始变得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再加上喜爱发动战争的性格,万历三大征,均无一例外导致大大耗损了明朝的财富。此后的明朝,那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其二:泰昌天启碌碌无为,崇祯回天乏力

无论古今,历来讲究“经济决定政治;经济不牢,地动山摇”,先前说到万历皇帝基本上败光了明朝的家底。但是万历之后毕竟明朝还是间接受到了“张居正改革”的好处而又绵延三代的,如果泰昌帝励精图治,一心力改明朝颓废局面的话,不得不说,那还是非常有希望得。但是泰昌帝却是个庸庸碌碌的人,之后的天启帝虽然内在强硬,一直贯穿着祖宗朱元璋和朱棣的严厉政策,但是此时非彼时,这个时候的明朝早已是“破败其外,败絮其中”了。到了崇祯帝上位,国库不足 100 万两,就算崇祯帝有天大的本事,他也是回天乏力,毕竟此时的明朝已经是病入膏肓了。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朱元璋打了那么多年仗没听说老朱缺银子。为什么大明万历之后打仗没钱,赈灾也没钱?】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