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如果刘备听从谋士建议,暂时不替兄弟报仇,是否可以一统三国?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04:49:39 8次浏览

关于问题如果刘备听从谋士建议,暂时不替兄弟报仇,是否可以一统三国?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甜瓜 20875】的最佳回答:

管好自己就不错了,一统三国不是好事,一统之日就是灭亡之时,秦灭六国,大一统,最终灭亡,就是例证……

【2】、来自网友【太上府剑非道】的最佳回答:

不为兄弟报仇,也就是说不东征孙吴。

如果不东征孙吴,蜀汉势力就有两大损失是可以肯定避免的的,第一,参加东征这几万人是刘备从赤壁之战甚至在更久远之前的战斗中带起来的,可以说是蜀汉当中的老兵,老兵是一支军队乃至一个国家当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所以说东征失败蜀汉元气大伤是绝对没错的。如果不东征,那这些老兵最起码不会在一个战役当中被败光。第二,刘备东征带了不止是汉人军队,还有沙摩柯等外族军队,沙摩柯就属于后来诸葛亮平定的南蛮族人,而沙摩柯是刘备入蜀招安少数民族时最早响应刘备的,却又是在跟着刘备东征被杀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我认为他的死,是后来蜀汉南蛮叛乱的导火索之一。如果他没死,应该可以让南蛮安分很多。

在刘备北伐能否一统三国的问题上,除了避免两大损失以外,必须有一个人要活的长久让刘备得以利用,那就是马超。如果刘备可以用不东征作为一个政治筹码,获得诸葛亮等荆州派的支持,然后利用马氏家族马超马岱等人在雍凉的影响力,趁着曹丕新建曹魏根基不稳的情况下摆出佯攻东吴的姿态,实则发兵偷袭雍凉。如果真的会如此实行,情势战果必然会比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拿下天水三郡更大,以当时刘备不东征情况下并且用两三年积聚力量训练新军的话,以马超在氐族羌族的影响力,

蜀汉应该有实力在曹魏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拿下凉州雍州甚至长安。长安以西被平定后,曹魏根本无法在洛阳建都,很有可能选择迁都邺城或者留守许昌,反正曹魏在西北一带产马地无法控制,并且此时曹魏手中只有大汉十三州当中的八个,这八个州其实都是小州,下图可见。

再远点的设想,就设想不了了。我也编不下去了????

【3】、来自网友【九天闲云鹤】的最佳回答:

替兄弟报仇!其实是刘备伐吴的一个借口,孙权偷袭荆州杀害了关羽,使刘备认识到联吴灭曹,恢复汉室是不可行的,孙权的策略就是先保持三足鼎立的均势,然后由东吴一统天下。谁冒尖,孙权就会联合弱的打强的,而且孙权杀了关羽,已经翻了脸,所以联吴灭曹是行不通的。

当时刘备荆州已失,如果不夺回荆州,当年隆中对中两路伐魏的战略很难实施。刘备伐吴的目的就是万一灭不了东吴,最低也要夺回荆州,以便实现隆中对的战略目标。

当时东吴与曹魏比起来,肯定是魏强吴弱,打东吴肯定比打曹魏容易的多,柿子专拣软的捏。而且刘备荆州已失,如何打曹魏,孙权又联合不了,即使联合也是表面的,万一孙权在刘备伐魏将成功之时又来一次偷袭,那将是致命的,关羽的死已经使刘备不再相信孙权。所以在当时魏强吴弱,刘备军盛,顺江而下的情况下,伐吴也不失为上策。

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刘备已经六十多了,在那个人至六十古来稀的年代,使刘备感觉到时间的紧迫性,刘备想在有生之年完成霸业,当时最有利的事情就是借口报仇,灭了东吴,最低也要夺回荆州,这是刘备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刘备昏聩。

当时刘备伐吴,据历史记载,诸葛亮是支持的,最少是默许的。诸葛亮是隆中对的策划人,也想实现隆中对的最高目标,而当时联合不了东吴的情况下(也不敢相信孙权),伐曹魏也是困难的。

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失败印证了刘备伐吴夺荆州的正确性。

所以伐吴是最佳选择。有诸葛亮的默许,刘备也就毫无顾忌了。

如果刘备当时听从谋士建议,不伐东吴,坐等天下有变?

请问:天下如何变?东吴会把荆州送还刘备?还是东吴与曹魏拼个你死我活,刘备从中渔翁得利?还是等曹魏内乱?……

我看,都是不现实的!日暮之年,天下绝配的刘备孔明都不能完成的霸业,让诸葛亮一个人撑起了的搭配能完成?

我们不能做事后诸葛,不要以刘备伐吴的失败,来认定刘备伐吴是错误的!

刘备日暮桃花泣,五丈原里秋风悲。

【4】、来自网友【小约翰】的最佳回答:

让我们回想一下诸葛亮当年的战略规划,《隆中对》里是怎么说的?

“……

若跨有荆、

益,

保其

岩阻

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

外结好孙权,

政理

天下有变,

则命一上将

将荆州之军

以向宛、

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百姓孰敢不

箪食壶浆

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

则霸业可成,

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勾画了整个刘备集团未来的发展途径。刘备要如何统一天下呢?“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直白的说就是两大方面军共同出击,这个大战略的前提是“跨有荆、益”。

而关羽之死,完全打破了隆中对的布局。

其实在关羽死前,隆中对的规划几乎已经到了实施的时候了,关羽的荆州军团北伐襄樊,水淹七军,打的曹操几乎要迁都。而刘备通过汉中之战也声威大震,占据了整个四川盆地,北伐也指日可待。

可是在这个时候,关羽被孙权偷袭了。

孙权偷袭关羽,现在东吴的角度上讲,是完全正确的。关羽在荆州,兵强马壮。而关羽此时正在攻打襄樊。襄阳的重要性懂历史的都明白,后世称之为“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得也”。占领了襄阳就等于占领了长江中游,而一旦占领长江中游,顺流而下灭东吴简直易如反掌。后来的晋军灭东吴,大隋灭南陈,蒙元灭南宋,都是走的这条路。所以如果关羽占据了襄阳,控制了长江中游,那孙权就等于将自己的命门掐在了关羽的手里。

而关羽对孙权还向来很不友好,当年孙权找关于提亲,就得到了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碰了一鼻子灰回来了。让这么一个心高气傲又虎视眈眈的关羽在长江中游这么蹲着,孙权能睡得着吗?万一刘备集团先不打算北伐,想先扩充扩充实力搞一个南北朝的话,自己可是在劫难逃了。所以孙权无论如何也要偷袭关羽。

偷袭关羽之后,三国的形势变成了这样:

可以看到刘备孙权从之前的两分南国顿时变成了吴强蜀弱。在关羽被害之前,刘备集团是三国中声势最大的,两路进攻连战连胜。孙权这一个偷袭,刘备的实力少了一半,而且还是最重要的一半。从荆州北伐,可以直接威胁中原,震动洛阳,可是从益州北伐就难的多,后世诸葛亮六出祁山不成功就是明证。刘备想统一天下,必须重新夺回荆州。

不仅出于军事考虑,从经济上来讲,荆州人口众多,粮草充沛。益州在东汉末年人口并不十分充足,如果失去了荆州,刘备甚至没有了大规模北伐的经济基础!

关羽和刘备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如小说中说的结拜了我们不得而知。但两个人关系非常好是一定的,关羽在刘备集团的地位是毫无争议的二号人物,自己掌控着刘备集团一半的地盘,完全是荆州的土皇帝。而关羽对刘备自然也是忠心耿耿,尽力北伐。这样一个柱国大将被自己的盟友叛盟所杀,刘备如果不做出反应,还怎么继续让手下的人跟随自己?

所以刘备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必须东征,如果不东征,则蜀汉集团必然一蹶不振。别说统一天下,刘备可能连自己得皇位都保不住。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如果刘备听从谋士建议,暂时不替兄弟报仇,是否可以一统三国?】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