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希特勒为何要除掉二战中赫赫有名的隆美尔?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1 09:16:00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希特勒为何要除掉二战中赫赫有名的隆美尔?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程龙刚】的最佳回答:

沙漠之狐极善沙漠作战尤其坦克战;两栖作战先登陆场问题'我选诺曼底完成登陆迅速进军法国腹地。加莱登陆场有限英吉利海峡封锁我′作战舰船 4ooo 艘海面游戈′空中 1oooo 万作战飞机地面转场。战争狂人犯地重要错误'邱吉尔都称为伟大的将军'极其敬畏到他这里极其善待。

【2】、来自网友【逐魂枭】的最佳回答:

隆美尔外号“帝国之鹰”、“沙漠之狐”,与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后人称之为二战德国三大名将,曾经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他后来被迫服毒自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希特勒的猜忌。

希特勒作为一名独裁者,有着极强的权力欲。自从德军进攻苏联失败后,希特勒从骨子里不信任德国国防军。而德国国防军一直掌握在容克贵族手中,他们对于希特勒只是表现得服从,但谈不上忠诚。二战后期,德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下,出现了多次针对希特勒的暗杀事件,其背后指使者都跟德国国防军脱不了干系。

在战争中,尤其到了后期,国防军的作战意志相比党卫军差了不是一点。特别是在西线战场,国防军的抵抗意志很弱。隆美尔在 1943 年就负责大西洋壁垒的防务工作,1944 年 6 月,盟军攻入法国之后,隆美尔决定“放开西线”,尽早结束战争。以隆美尔当时的威望,他是有可能做到的。不幸的是,他在视察前线时被盟军飞机炸成了重伤。放开西线,劝说希特勒下台的计划没有得到实施。但是他这个做法威胁到了独裁者的权力地位,很显然是不能被希特勒所容忍的。

随着德国在东线战争一败再败,躲在狼穴的希特勒已经变得专横而神经质,他对任何企图挑衅他的权力地位的人都不会轻易放过。

二、隆美尔的矛盾性格

隆美尔是个非常矛盾的人,他一方面对希特勒的命令坚决服从,另一方面又在内心质疑希特勒。北非战役期间,隆美尔就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德国是不可能胜利的。在阿拉曼战役中,隆美尔公然违抗希特勒的命令,将德军撤离,并且一退就是上千公里。

1943 年,隆美尔出任西线陆军 B 集团军群司令,负责大西洋壁垒防务。他明知德国根本守不住,但依然以极大的热情去执行任务。

他一面反抗希特勒,一面又非常享受希特勒给他的荣誉和声望。当试图刺杀希特勒的军官们找到他时,尽管他认为“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更加危险”,但是他并没有反对刺杀计划。他明确表示不参与刺杀,但是却又让刺杀者在名单上加上他一个。

很多资料表明,隆美尔忠诚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因此当希特勒有利于第三帝国时,隆美尔就会服从,而希特勒一旦危害到第三帝国,隆美尔就会明确抗拒。

(隆美尔的国葬)

不管怎么说,这种矛盾的性格导致隆美尔跟希特勒的矛盾,希特勒是绝不会放过他的。另外隆美尔虽然声望极高,但是对于希特勒来说,谈不上自断臂膀。毕竟德国将星云集,能征善战的将领比比皆是。

【3】、来自网友【文史今安在】的最佳回答:

即使再甜的蜜月,也有度完的时候。隆美尔从 1937 年开始被希特勒真正赏识到 1944 年被逼自尽,从闪电战的有力执行者,驰骋法国、北非等战场,立下赫赫战功,以“战神”、“沙漠之狐”的美称扬名立万,直到陨落,不过经过短短七年时间。出于对家人和自己国家的热爱,隆美尔选择捍卫军人的最高荣誉,接受希特勒给自己下达的最后一道死亡命令。

埃尔文.隆美尔(1891/11/15~1944/1014),出生于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身为中学校长的父亲尚武,希望儿子能成为军人出人头地。19 岁的隆美尔凭着执着和刚毅被军队录取,后又被推荐进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深造,不仅成长为一名军官还邂逅自己一生挚爱。

一战时隆美尔因冲锋陷阵、表现英勇,获得德皇威廉二世亲自授予的军人最高褒奖—蓝色马斯克勋章,同时建立了出奇制胜、先发制人的作战风格,他成为德国被允许保留的十万大军中的一员。

在一战后德国沉寂的十多年岁月里,隆美尔在军事教育领域默默耕耘,积蓄着自己的力量。1934 年秋天,身为营长的隆美尔为前来驻地视察的德国总理希特勒担任保卫工作,二人合影留念。虽然没给希特勒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但他与纳粹宣传部长戈贝尔建立了私交。

1937 年,隆美尔的军事理论著作《步兵进攻》出版,不仅让他获得丰厚报酬,更因为其中所宣扬闪电战的思想,完全切合纳粹鼓吹战争的需要,获得戈培尔的大力支持。而希特勒在仔细阅读之后,立即将隆美尔调任自己的随从营营长,并将此书下发到军队作为学习教材。隆美尔搭上希特勒的战车,借着纳粹试图征服世界的脚步,走上火箭式的提升之路。

他对元首的忠诚和执行命令时的坚决使他成为元首首席陪同,从中校到少将,只用了短短 4 年时间。希特勒能感受到仅比自己小两岁的隆美尔对建立军功的渴望,对自己的崇拜和忠诚,也给予他高度信任,帮助他获得陆军司令布劳希奇的许可,调任第 7 装甲师任师长。

面对着拼凑起来的装甲部队,军纪散漫的士兵,隆美尔憋着一口气,要干出名堂让那些贵族出身的将军们看看,自己不是靠着“天子近臣”的便利,而是具备真才实学,鱼腩部队也能被自己整治成虎狼之师。

第 7 装甲师在隆美尔的精心调教下脱胎换骨,1940 年 5 月参加改良版的“黄色方案”,从比利时开始向法国推进,隆美尔在战场上使用火力全开、迅速推进、荒野行军等大计谋或小战术,将装甲部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6 周内跨越了大半个法国,他使用的闪击模式不仅让盟军部队难以抵挡,甚至造成自己的后勤补给都找不到前方部队。隆美尔赢得胜利的同时也威名远扬,被奉为“战神”受到媒体的追捧,而所统率的第 7 装甲师也被称为“魔鬼之师”。他们成为戈培尔用来宣传,鼓动德国青年参军走上战场的榜样。

从 1941 年 2 月至 1942 年 6 月,隆美尔在北非战场克服种种困难,获得班加西和托布鲁克大捷,被擢升为陆军元帅,获得他梦寐以求的荣燿。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德英的力量此消彼长,长期在缺水、缺粮、缺油、缺少弹药和疾病侵袭条件下艰苦作战的德军逐渐成为强弩之末。

隆美尔认为“一个军人必须承认事实”,想把北非军团撤出非洲;但希特勒却认为“德国士兵打到哪里就要守到哪里”,他因此受到严厉呵斥与质询,在他回欧洲疗养交出指挥权 2 个月后,非洲军团 25 万官兵在突尼斯投降盟军,隆美尔开始对自己的元首产生质疑。在盟军发起反攻,成功在登陆诺曼底后,面对还在幻想胜利的希特勒,两人的意见已成南辕北辙之势。

一些德国军人为免使德国遭受覆灭的命运,于 1944 年 7 月 20 日试图刺杀希特勒,未遂。其核心成员就有隆美尔的参谋长斯派达尔。事件发生时正在家里养伤的隆美尔发现受到监视,结果也如同他猜测的一样,斯派达尔说了对他不利的话。虽然他认为刺杀无济于势,但也提出过敞开西线,让盟军长驱之入,迫使希特勒签署停战命令的言论。

隆美尔虽然战功赫赫,但在德军军队系统仍属于后起之秀,加上他专注军事,既没有与那些贵族出身的将领建立密切关系,也没有经营出足够的政治关系网,希特勒对他的信任是他最大的依仗。但后来他的想法却让希特勒大为反感,认为这是贪生怕死,罔顾国家利益的表现。即使通过种种迹象表明,隆美尔没有参与刺杀行动,但他了解端倪却没有上报给他的忠诚打上极大折扣。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鼓动,希特勒对隆美尔动了杀心。

10 月 14 日,布格道夫及其副官来到隆美尔家中,他们带来希特勒对他的最终判决,一是自我了断,以元帅的身份举行国葬,妻子、儿子会领取丰厚的军属抚恤金;二是接受审判,等待军事法庭的严惩。

隆美尔很快做出了选择,他跟家人交待完后事,带着象征个人荣誉的元帅权杖走出家门,走向等待他的汽车。当年他没能挽救北非军团的命运,如今也没能挽救西线士兵为战而战的命运,同时也未能挽救自己。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希特勒为何要除掉二战中赫赫有名的隆美尔?】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