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1926年出征的北伐军为何只打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而不打其他军阀?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14:10:17 10次浏览

关于问题1926 年出征的北伐军为何只打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而不打其他军阀?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寒鸿有话说】的最佳回答:

北伐军的缔造者孙中山曾痛心疾首地说:吾国之悲哀,莫过于武人称雄!所谓武人称雄,就是军阀混战!清末民初,袁世凯一死,没了能约束众军阀的头牌大老,各地军阀开始老子说了算,搞武力割据,当土皇帝!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后天他打你我!搞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国将不国!孙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遂决意北伐!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他的接班人蒋介石在我党的帮助下完成了北伐,勉强统一了中国!

当时北洋军阀中势力最大的就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人,打倒了他们三个,杀鸡儆猴,其他小军阀可不战而降!事实就是如此,北伐军一路北上,势如破竹,很快就击败了吴佩孚和孙传芳,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其子张学良易帜,宣布拥护国民党中央政府!北伐大功告成!

历史已经证明武装力量决不能被多人掌握,听各派指挥,否则内战不可避免,不仅老百姓遭殃,国家也会分裂!军队只能从属于国家,像美国;或者听一个党指挥,像中国,党指挥枪杆子!不然就会天下大乱!当年蒋介石之所以败退台湾,就是他只能控制中央军而不能辖制国内其他武装力量,我党的武装就更别说了,其他很多地方军阀也不听他的!我党建国后吸取教训,绝不允许有解放军之外的武装力量存在,这才保证了中国的长治久安!

【2】、来自网友【兰台】的最佳回答:

因为其他能阻挡北伐军的北洋军阀在北洋军阀们自己的内战中都被消灭了。

从袁世凯建立北洋军之后,北洋大致分为两大派系:直系和皖系。而张作霖的奉系只能算旁支。

所谓皖系还真不是说领军将领都是安徽人,而是这个派系的首领是安徽人段祺瑞,说实话,段祺瑞和后来的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甚至蒋介石都不一样,他不单纯的依靠军队,或者说他还真没有东北军之于张作霖、中央军之于蒋介石、北洋第三师之于吴佩孚那样的嫡系部队,他更多是靠他主政北洋政府中央以及多年以来在北洋系统内的威望。

可以说段祺瑞还算是旧中国最后一个政治家色彩比较浓厚的军阀。

当然,皖系最后被直系打垮原因也在于此:和军队关系没有直系紧密。

说完皖系再说直系,直系第一代大佬是冯国璋,他和段祺瑞很像,他们都是做官而不是做军阀,所以段祺瑞凭借政治手腕屡次战胜冯国璋。

但是等曹锟和吴佩孚上台就不一样了,他们和军队的关系比段祺瑞可紧密多了,说实话,老说北洋军阀,北洋军阀,北洋要到曹锟和吴佩孚、张作霖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北洋军阀。

直皖大战以直系胜利而告终,在这个过程中一批忠于皖系的北洋军阀或被消灭,或被架空,或被迫下野,总之北洋军阀数量在直皖大战过后已经大大减少了。

而这个时候不被直皖放在眼睛里的张作霖已经悄然在日本人帮助下完成了东北的“一统”,紧接着就是直奉争霸。

两次直奉战争的结果就是北洋嫡系被旁支彻底打垮,直系最核心武力,号称天下第一的北洋第三师完全被打垮。

这个时候孙传芳都还没有出现呢。

张作霖打垮曹锟和孙传芳后志得意满,还任命杨宇霆做江苏督军(直接导致郭松龄反奉),但是奉军军纪实在太坏,具体不展开,总而言之,惹恼了孙传芳,起兵驱逐了奉军。

也就是说 1925 年孙传芳才登上历史舞台,别看孙传芳号称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其实军队势力很差,毕竟之前才是旅长。军队军服都破破烂烂,被称为“渔网装”。

而奉系这边刚好也经历了郭松龄反奉事件,奉系新军元气大伤。

也就是说等到北伐军北伐的时候,北洋只剩下聚拢残兵败将的吴佩孚,元气大伤的张作霖和根基浅薄的孙传芳。

所以不是北伐军只打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而是只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给北伐军打。

【3】、来自网友【脑洞大开的历史】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有意思。提问者本身是想中国有那么多军阀,比如还有四川二刘、青宁两马、山西的阎老西、云南的龙云等,那么为什么非要对着这三位?

北伐一开始,确实把目标对着这三位,但也不是一棍子打死。当时,广东政府内部对这三位有不同看法,提出的口号是“消灭吴佩孚,团结孙传芳,妥协张作霖”。很明显,对这三位的态度是不同的。

先来看,北伐为什么把吴佩孚定为首要目标?

吴佩孚必须消灭,这是国民革命的底线。原因有三:第一,吴佩孚控制的湖南挡在广东政府门口,几次北伐都被挡在湖南。所以,你吴秀才占领湖南,便是原罪,这就是我要打你的理由。第二,吴佩孚在北方攻击冯玉祥,在湖南进攻唐生智,而冯、唐都是广东政府的盟友,唐还直接派人到广东求援。为了南北这两个盟友,广东政府也要消灭吴秀才。第三,早在二次直奉大战开始前,孙总理就和张作霖,卢永详组成反直三角联盟,目标直指吴佩孚(当时正踌躇满志准备武力一统天下),现在可以说是新仇旧恨一起算。所以,首选打击目标是吴秀才,一点都不奇怪。

再来看,北伐为什么要“团结”孙传芳?

孙传芳是直系后起之秀,兵强马壮,粮弹充足,当时占领东南五省,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军事力量,经济实力都很不错,加上他和广东政府没什么仇恨,又刚打了一场驱奉战役,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奉军。因此,在广东政府眼里,这个孙馨帅是属于可以争取过来的。

最后,来看北伐为什么要“妥协”张作霖?

张作霖是当时中国实力最强的军阀,没有之一,基本统治了半个中国。对于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当时还算弱小的广东政府无力与之正面交锋。当时,广东加上广西全部兵力不到 10 万,而奉军明面上就有将近 40 万军队。广东方面已经和吴佩孚撕破脸,同时孙传芳敌友不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得罪奉系,实在不明智。饭要一口一口吃,还不到和奉系翻脸的时候。所以,妥协张作霖在当时是个不错的选择。

说完当时的形势,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北伐前,会针对这三位提出口号和政策,而不管其他人?原因有两个:

第一,这三位都是老北洋。吴佩孚曾是老北洋第 3 师师长,孙传芳是第 2 师师长,张作霖是第 27 师师长。北伐的目标是北洋军阀,所以,三位首当其冲。

第二,吴、孙、张三位在全国各大军阀中实力最强,并且有统一中国的实力和野心。从威胁论角度说,打击他们三个,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儿。这三位都被拿下,其他军阀也就不在话下了。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4】、来自网友【文史今安在】的最佳回答:

做事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打仗更是,讲究的是战略战术。经过连年的你争我夺,当时的国内局势大体如下。先说说提到的那些军阀们的状况。

马步芳(1903~1975),1926 年的马步芳刚刚 23 岁,羽翼未丰,刚刚投入冯玉祥麾下不久,北伐时他还称不上军阀。

龙云(1884~1962),那时是滇军唐继尧手下的军长,1927 年才发动政变推翻唐继尧,此后他接受南京政府委任,任国民革命军第 38 军军长,后被任命为云南省政府主席,主政云南 18 年。北伐时第 5 军大部留守广州,李济深坐镇指挥,防备滇军唐继尧的入侵。

刘湘(1888~1938),杨森(1884~1975),这两位川军大佬,一直忙着和滇军斗法,相互之间也时有倾轧。1926 年 6 月,刘湘派代表会晤唐生智,表示要参加北伐。11 月,刘湘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 21 军军长。杨森属于骑墙派,一面响应北伐,一面和吴佩孚暗通款曲。1928 年,因为庇护兵败入川的吴佩孚被南京政府免职。

阎锡山(1883~1960),1905 年加入同盟会,1913 年脱离改组后的国民党。支持袁世凯,支持段祺瑞,相继失败后,奉行“保境安民”政策,拒绝参加军阀混战。为保护自己地盘不被冯玉祥的西北军侵占,1926 年初联合吴佩孚、张作霖共同对冯作战。属于国民党和北洋军阀共同拉拢的对象。1927 年,阎锡山宣布服从三民主义,改称国民革命军晋绥联军总司令。

李宗仁(1891~1969),1926 年之所以能以恰当的时机誓师北伐,就是李宗仁力主策动的。经过多年混战,李宗仁、沈绍竑、白崇禧后起之秀率部打跑了盘踞广西多年的陆荣廷、沈鸿英等旧军阀。1923 年,白崇禧作为代表去粤面见孙中山,表示不要粮、不要饷、不要枪,只要三民主义。1926 年 1 月 26 日,桂系第一次和汪精卫会面。后来双方正式提出统一两广的方案,以图问鼎中原。而触发北伐的源头,是当时湖南省长赵恒惕(1880~1971)和唐生智(1890~1970)

争权,

吴佩孚借机征讨

赶走赵恒惕的

生智,李宗仁派第 7 军派 1 旅入湘协助,才守住衡阳一线。成骑虎难下之势,李宗仁认为此时是北伐最好时机,在广州到处游说,终得第 4 军军长李济深大力支持,北伐计划自此展开。所以北伐伊始老蒋是总司令,唐生智是前敌总指挥。

冯玉祥(1882~1948),几次倒戈后通电下野出国,1926 年 8 月从莫斯科回国,1926 年 9 月率部在五原誓师,声援国民政府的北伐,决定“固甘援陕,联晋图豫。”

分析下来,需要打的北洋军阀就是占据湖北、河南、直隶的保定、大名一带,掌控京汉线的吴佩孚;以闽、浙、赣、苏、皖五省联军总司令的名义统治长江中下游的孙传芳;以及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的热河、直隶和山东的张作霖。他们

有野心、有实力

,对革命是坚决反对,一旦停止内部争斗,必会挥师南下,以湘鄂为基地威胁两广。

“远交近攻”的战略自春秋战国以来,常用不衰。国民革命军制定的也是各个击破、分化瓦解的策略。第一进攻目标是吴佩孚,不仅因为他占据联通南北的交通要道上,更是因为孙传芳因吴佩孚和张作霖不计前嫌的合流愤然不已,如果攻打吴佩孚,孙传芳不会援手。吴佩孚的兵力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受到重创,还没有完全恢复。当时还分兵在北京的南口和冯玉祥部交手,首尾难顾,回师南下后被北伐军连连打败。可是又忌惮张作霖会借着出兵的机会吞地盘,不敢让奉军跨界帮忙。直至惨败才入川躲避。第二进攻目标是孙传芳,张作霖担心孙传芳倒戈遂前去拉拢,不敌北伐军时,

孙传芳转而

投靠张作霖。

张作霖本来是打算与老蒋和谈的,可惜双方的后台利益不同,只好在武力上见真章。奉军不敌,意图退守东北。未成想张作霖返奉途中在皇姑屯遭日本人暗算身亡,张学良不久后通电易帜,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1926 年出征的北伐军为何只打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而不打其他军阀?】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