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三国演义》的刘备先从刘表后侵刘璋,为什么有的人仍说他仁义仁慈?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0 18:28:56 8次浏览

关于问题《三国演义》的刘备先从刘表后侵刘璋,为什么有的人仍说他仁义仁慈?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霸刀唐太师】的最佳回答:

被人称颂仁慈的人,必然是真行善的,但是仁慈一辈子,他还是一个主公,那么问题就不简单了。比如公司大领导,大家也都觉得他对员工很客气很仁慈,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

【2】、来自网友【待晓儿】的最佳回答:

《三国演义》中,刘备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仁德”,其实如果仔细来分析,

他明显分为了前后两个形象。

“仁义”的口碑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请了一个好公关——诸葛亮。

刘备两种形象,前后差异明显

在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刘备给人的感觉是乱世枭雄。

黄巾军叛乱,朝廷有倾覆之危,刘备伙同关羽、张飞二人招兵买马,趁机壮大势力。和战斗力低下的黄巾军打了几仗,算是小有名气。所以《三国演义》第一章就叫做“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破黄巾英雄首立功”。

其实并不算什么大战绩,那些战功有很大成分都是虚的。

黄巾军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军队,一支号称十万大军的黄巾部队,其实真正能作战的也就一万人左右,其他的都是作战士兵的家属,并且还随军携带耕牛、炊具、家禽等等,与其说是军队,更像是一群搬家的难民。

与他们作战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名声,是因为打着“平叛”的旗号,像曹操这种官宦子弟也曾经领兵作战,更像是以此“镀金”一样,履历会很好看。既然承认了这些官宦子弟的功劳,那就不能不承认刘备的功劳。

这也是刘备智商高的地方。

闯下了名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刘备也要去参与一次,并且亮出了皇室宗亲的身份。这重身份应该是真的,但并没有那么值钱,毕竟一方军阀刘表、刘璋等,都是汉室宗亲,势力比刘备还要大的也有很多。

刘备在前期主要是为了博名声,所以给自己树立的形象是“割据城池”的枭雄。这是很多聪明人对刘备的看法。

曹操就说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张昭对诸葛亮也说:且使君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

这时候刘备的“仁德”只是表露出的一面而已。

诸葛亮出山之后,开始着重塑造刘备“仁德”形象。

诸葛亮是一个合格的公关,他出山之后接过了刘备势力中所有的发声权,一切对外的声明都是由诸葛亮来做的。他认为枭雄有江东父子,奸雄有曹操,刘备如果想要让世人记住,就必须树立起另一种全新的形象。

所以,打着皇叔的名号,“仁义”、“慈善”等正面形象就成为了不二选择。

这是想告诉别人,刘备是真正想要匡扶汉室的英雄,是像中兴之主光武帝一样的存在。从此之后,刘备再也没有表现出对荆州、益州等地的觊觎,反而是假惺惺地推辞。但他想拿下这两州之地,在“隆中对”的时候早就确认下来了。

刘备“仁德”的名声有什么好处

刘备的基础不如曹操和孙权,他除了一个贵族的出身之外,一无所有,生活只能靠着“织席贩履”来保障。所以,既没有势力也没有地盘的刘备,就迫切需要名声。

乱世之中,最能成就事业的就是军队和地盘,恰恰刘备的“仁德”就能带来这两样必需品。

百姓的拥戴能让一个陌生的地方,比如徐州、荆州、益州等地,慢慢地接受他的领导,这就能带来群众基础。而拥戴他的农民、乡绅又是他兵马钱粮的来源,这些都是“名声”给他带来的好处

所以,看出了这一点的诸葛亮,着力打造的就是刘备的“仁德”,一切征战、权谋都可以交给诸葛亮来做,刘备只需要表演出一个“仁义”的君主形象就可以了。

他占据刘表的荆州,是在刘表死亡之后,并且是从曹操、孙权手中夺回的荆州,并没有给人把柄。而益州之地,是刘璋主动邀请刘备入川,想着让他来为其阻击张鲁、曹操,定下了引虎驱狼的计策;而更是因为张松、法正等川蜀旧臣拥戴,才“不得不”做了两川之主。他是以刘璋忘恩负义的前提夺取地盘的,占据了大义名分。

所以,刘备的“仁义”、“仁慈”,其实只是表演出来的而已,不说前期的割据,如果他真的仁义,也不会在“隆中对”的时候就定下要攻取荆州和益州了。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3】、来自网友【祝你幸福对对对】的最佳回答:

有人说刘备在三国演义里被神格化了,君子形象深入人心,其实在真实历史中的刘备,也是一个异数,正史记载,刘备集团是三国乱世,全国大大小小的军阀中,唯一没有屠城记录的。

刘备取益州确实是不义的,这在当时就有人表达看法。

据《华阳国志》记载:

先主领牧(益州牧),(李邈)为从事。正旦命行酒,得进见,让(责备)先主曰:“振威(刘璋)以将军宗室肺腑,委以讨贼,元功未效,先寇而灭。邈以将军之取鄙州,甚为不宜也。”

先主曰:“知其不宜,何以不助之?”

邈曰:“匪不敢也,力不足耳。”

当初刘备夺取益州,领益州牧。李邈在酒桌上公然谴责刘备,指出刘备的做法太不地道了。

而刘备问李邈,你认为我不该这么做,为何当初不相助刘璋反抗呢?

李邈答道:并非我不敢,而是做不到。

有很多人本质上是道德洁癖,这没什么不好,如果每个人都能以很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督促他人,知行合一,那这个社会就完美了,很明显,在和平年代都还做不到。

在战争年代崛起的喋 X 帝王,根本就没办法做儒家概念的圣王,只有二袋代们在祖父辈们帮他们扫平群雄,再清理权杖上的尖刺后,才有做道德标杆的资格,就像宋之仁宗,明之孝宗。

如果在乱世强行君子之道,会怎么样?

很明显刘禅在正史中的言行,是最接近古之圣王的,他不同意北伐,也不想要魏吴两地,在诸葛亮去世后就下令全国罢兵施行仁政,他忘了他身处乱世,龟缩自保以致国家灭亡。

而后世百姓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呢?

一句扶不起的阿斗,否定了他的全部,后世戏剧演绎的刘禅形象都和弱 Z 差不多,一演绎就是两千年。

我不佩服刘备,也不讨厌刘备,我知道自己如果穿越到三国乱世,多半是个挨冻受饿的小兵或者农户,天知道我能不能活过 40 岁。

但我也知道,人如果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负,必然要有相应的物质基础,织草鞋的刘备,能做到的事情很有限,加冕汉中王的刘备,能做到的事情就更多。

无论我们骂刘备,还是夸刘备,无论我们怎么评价刘备,都改变不了任何东西,只是和平年代的我们在酒足饭饱之后的妄言而已。

现状是,只有不做事情的人,才对做事情的人有评价权。

也许我们应该先做好自己手里的事!

【4】、来自网友【剑观天下】的最佳回答:

《三国演义》里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势力中,只有刘备是草根出身,没人马、没地盘,创业艰难,两得徐州,两失徐州,投公孙赞、投曹操、投袁绍、投刘表,四处投奔,无家可归,只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四兄弟闯荡江湖,在诸侯间混口饭吃。

但刘备志向高远,以“匡复汉室”为己任,讨董卓、反曹操拼命实现自己的理想,以仁义立身,陶谦三让徐州,刘表临危托荆州,都被刘备拒绝,在新野逃亡途中也不舍跟随百姓,帮刘璋抗拒张鲁后也不愿坏了仁义的名声攻取西川。

正因为刘备的仁义仁慈才得以在三国乱世之中立身安命,受到诸侯们的尊敬,天下才俊纷纷相投,最后联孙抗曹,得荆州取西川,创立了蜀汉政权三国鼎立的不世伟业!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三国演义》的刘备先从刘表后侵刘璋,为什么有的人仍说他仁义仁慈?】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