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刘禅向邓艾投降时,黄皓说:“魏延若在,时事必不至此”,魏延若还活着,蜀汉还能延续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2 23:08:37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刘禅向邓艾投降时,黄皓说:“魏延若在,时事必不至此”,魏延若还活着,蜀汉还能延续吗?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光军 yh】的最佳回答:

魏延被杀在 234 年,蜀汉亡于 263 年,他能活到那时候吗?即便活到,也如廖化一样,垂垂老矣,不能任事了。黄皓何出此言,殊觉可笑。

蜀汉之亡,实力不足是其主要原因。后主若为大一统皇帝,或许守成有望。但生在乱世之际,就难有建树。虽非后世所谓“扶不起”,但昧于平庸,终是亡国。

【2】、来自网友【仁者厚德载物】的最佳回答:

黄皓如果说过“魏延若在,时事必不至此”这样的话,虽然黄皓是祸国殃民的大太监,但是他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首先说明黄皓认可魏延的能力,魏延是蜀汉名将,实力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蜀汉五虎上将是一个档次,魏延镇守汉中面对强大的曹操毫不畏惧,成功地保卫了汉中。

其次说明黄皓与魏延的关系不错。黄皓与蜀汉名将姜维关系不好,姜维要杀黄皓,黄皓也陷害姜维。而蜀汉当时唯一可以与姜维相提并论的名将就是魏延,黄皓怀念魏延也非常正常。

当年刘备派魏延守汉中,魏延何其豪情万丈——曹操举天下来,为大王拒之;偏将 10 万众来,为大王吞之。

事实上,魏延也是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兢兢业业守卫汉中门户。 诸葛亮时代,以攻为守。诸葛亮将丞相幕府移到汉中,魏延虽受制于诸葛亮,但是作为最了解汉中军事的蜀汉大将,一直颇受诸葛亮倚重。

在诸葛亮时代两类将军颇受重用,一是荆州派系,比如邓芝向宠;二是西北武将,比如了解雍凉军事的姜维王平。

而魏延是兼具两种特性,荆州出身同时熟悉汉中前线军事。

如果姜维是矛,那魏延就是盾,盾不但能守,而且还能反击和推进。

从理论上来说,黄皓的话是对的。如果魏延活到蜀汉灭亡的时候,有姜维魏延两位蜀汉超一流名将防御曹魏,蜀汉的确不可能灭亡。

姜维 12 次北伐曹魏,取得 5 胜 5 平 2 负的战绩,姜维最远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打到现在的青海甘肃一带。如果有魏延这样实力不亚于姜维的蜀汉名将镇守汉中,蜀汉对曹魏的战争更加游刃有余,当然不可能被曹魏灭亡。

曹操对魏延都毫无办法,何况实力远不如曹操的钟会邓艾等曹魏将领。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情况,实际上魏延很难活到蜀汉灭亡的公元 263 年。

历史上对魏延的出生时间没有明确的记载,公元 211 年魏延跟随刘备进军四川,就算魏延此时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将领,到蜀汉灭亡时候的公元 263 年也已经七十多岁了,魏延即使活着估计也廉颇老矣,很可能已经退休回家养老了。

实际上公元 234 年诸葛亮死后,魏延与长史杨仪不和。两人矛盾激化,魏延争斗落败,为马岱所追斩,夷灭三族。

为蜀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名将魏延在蜀汉权力斗争中被冤杀,昏君刘禅甚至灭了魏延的三族。中国历史上被皇帝灭族的名将屈指可数,两汉三国也就韩信彭越魏延三位,而姜维全家是在蜀汉灭亡以后被曹魏军队杀害。

如果在蜀汉王朝权倾天下的大太监黄皓真的说过这样的话,他就应该让皇帝刘禅为含冤遇害的一代名将魏延平反昭雪,可是黄皓并没有这样做,刘禅更没有这样做,可见刘禅是比杀害名将岳飞的赵构更加昏庸无能的昏君,赵构毕竟是南宋开国皇帝善于逃跑,而刘禅连逃跑都不敢直接投降,成为亡国之君并不冤枉。

【3】、来自网友【豹眼看历史】的最佳回答:

历史没有如果,许多类似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但是题主这个如果却是很有意义、非常沉重的话题,值得仔细地品味。

第一,黄皓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这个并不重要。

没有史料记载,刘禅投降邓艾时,黄皓有无此话跟刘禅说过。

当然了,没有记载并不能就说绝对的没有,但按照一般的历史观点,就不能看做它的存在。但不必为此纠结,要看这事有无意义。

第二,不管黄皓有没有说过,但这个疑问,在当时恐怕是存在的。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肯定有人对于杀掉魏延耿耿于怀,这牵涉许多疑案。如诸葛亮是否安排杀魏延,魏延是否真的反叛等等;其二,寻找替罪羊。就是说蜀汉的灭亡应该由杀掉魏延的人来承担责任。

第三,豹眼一向认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没有可行性,是不会成功的。

而且坚定地认为诸葛亮没有那么神,但是豹眼也认为诸葛亮做不到的事,蜀汉任何人都不会做到。

也就是说,魏延不可能北伐成功。而且魏延的个性,与诸葛亮相比,更加偏激缺乏稳健,如果魏延活着,恐怕蜀汉早就被他折腾完了。

因此,豹眼的观点是,

如果魏延活着,蜀汉更惨

。无论诸葛亮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除掉了魏延,对于蜀汉来说,都是正确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如果,豹眼不想说得太多。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豹眼真正感兴趣的是,为何黄皓会说出这样的话,不管是否真的说过。

据《蜀书·后主传》记载:景耀元年(258 年),宦官黄皓开始干预政事。

又据《蜀书·姜维传》记载:

景耀五年(262),姜维率众出兵汉城、侯和,被邓艾击败,退还驻守沓中。姜维本是托身异国羁旅他乡,连年攻战未立功绩,而宦官黄皓在朝廷玩弄权术,右大将军阎宇与黄皓狼狈一气,黄皓阴谋废除姜维代之以阎宇。姜维也怀疑黄皓,故自己颇感危惧,不再返还成都。

《华阳国志》记载的较为详细,姜维看到黄皓肆无忌惮的擅摄朝政,启奏刘禅将其处死,但刘禅并不同意。刘禅说黄皓就是一个小人,不用太在意。刘禅命令黄皓向姜维谢罪,但姜维看到黄皓在朝中势力根深蒂固、枝连叶附,恐怕要加害于他。当时的右将军阎宇又联合了一些人打算废掉姜维。姜维害怕就离开了成都,前往沓中屯田。

黄皓弄权是一个方面的问题,但姜维坚持诸葛亮的北伐路线,劳民伤财,许多将领及官吏并不支持,也是一个原因。

并不是说,没有黄皓弄权,整个蜀汉支持姜维北伐,蜀汉就不会灭亡。

蜀汉的灭亡是早晚的事,即便没有黄皓弄权,一样不可改变这个历史史实。

但是,史实是你黄皓弄权了,那么蜀汉的灭亡自然而然就把责任推到他的身上。

黄皓也清楚这一点,蜀汉灭亡是个大事,总要有人来承担主要责任,黄皓就需要找个芝麻粒垫一下屁股啦。

于是就有了“魏延不死,蜀汉不亡”的话。其意并不是魏延多么厉害,他就是蜀汉的庇护神。实际上仅仅是黄皓在寻找借口,为自己解脱。

其意就是,姜维等人没有按照诸葛亮的遗嘱去做,反而是借机除掉了魏延,致使蜀汉无人可用,最终导致灭亡。这个结局需要姜维他们来承担,别人死了,但姜维还活着,他应该承担这个责任。

不管黄皓是否说过这话,但豹眼认为,像黄皓这样的人,能说出这种话也不稀奇。

权臣弄权不稀奇,最后寻找借口,把责任推给别人,也是常用的伎俩。

对于这一点,豹眼认为更值得品味,比去探讨魏延是否能够保证蜀汉不灭亡更有趣味。

这是豹眼看历史的角度和观点。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刘禅向邓艾投降时,黄皓说:“魏延若在,时事必不至此”,魏延若还活着,蜀汉还能延续吗?】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