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历史上死的最窝囊的名将是谁?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7 06:45:59 8次浏览

关于问题历史上死的最窝囊的名将是谁?为什么?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二曲人】的最佳回答:

是哥舒翰!

哥舒翰是中唐名将,威镇西北,早先在名帅王忠嗣帐下为将,勇猛无比,又粗通文章,能够读《左氏春秋》、《汉书》,为一时少有的将帅之才。唐玄宗为了促进边将之间的团结,曾经安排安禄山、安思顺和哥舒翰三人宴会,结果哥舒翰不买安禄山的账,差点闹出乱子,最后哥舒翰假装酒醉,先行退席。安史之乱爆发后,乱军先后在潼关以东击败了唐名将高仙芝、封常清,进逼潼关。唐玄宗无奈之下,起用患风痹症(半身不遂),在家闭门养病的哥舒翰为帅,统领二十万大军,东向迎击叛军。哥舒翰患病多年,不参与军事,他知道安禄山的军事能力,以自己患病之躯决不是他的对手。反复申诉,自己无法做统帅。但当时,唐玄宗想借助哥舒翰的威名,不同意所请,抬着他出征。

哥舒翰不愧是一代名将,到了前线,大方向还是把握得住的,他首先击败了安禄山儿子安庆绪的进攻,取得了稳定人心的大捷,得到朝廷内外的认可。然后稳扎不进,与叛军死耗,静待局势变化。

当时,叛军在洛阳建立政权,安禄山称帝,但军事上不能取得明显的进展,困顿于洛阳周围。而且郭子仪、李光弼的军队在河北已经取得了主动权,有进一步向安禄山老巢幽燕进攻的可能。郭、李也向唐玄宗上书,告诫不要让哥舒翰出兵,只要固守潼关,贼兵待日可破。如果叛军不能尽快攻下潼关,直取长安,有可能首尾不顾,叛乱至此结束。然而,这时朝廷的杨国忠却给了叛军以神助攻。

哥舒翰会打仗,但不懂官场斗争,在本来与杨国忠有矛盾的情况下,不去缓和这种矛盾,反而以自己手中有军权去刺激杨国忠,公然用军令调来杨国忠的亲信杜乾运在军中斩杀。杨国忠于恐惧中反复劝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兵剿杀叛军,唐玄宗上当,急催哥舒翰出兵,催促的使者一路不断,后面的能够看到前面的背影。哥舒翰没有办法,大哭着带兵出关。哥舒翰一直是以守为攻的策略,突然出关,军事上准备不足。而叛军则天天在筹划官兵出关后的打法,所以,一出关,官兵就着了叛军的道,损兵折将,在一场火攻之后,哥舒翰主力被打败。哥舒翰的部将叫火拔归仁的,为了向安禄山交投名状,竟然绑着半身不遂的哥舒翰去投降安禄山。

哥舒翰的悲剧至此酿成,千古名将名誉扫地。哥舒翰见了安禄山之面,立即下跪,讨饶求活命,愿意给安禄山招降唐将。结果这些招降信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被老部下们一顿奚落。安禄山见哥舒翰没有价值,就把其关进监狱。直到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落败时,讨嫌哥舒翰是个累赘,就一刀杀了。

哥舒翰本来不该去潼关为帅,但既然去了,就要以自己的战术作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既然出征了,就要有万全之策,即使技不如人,吃了败仗,眼见不能存活,就该饮剑自杀。不得已被部下所迫,面见安禄山,应宁死不跪,头落地义升天。而所有这些,都没有出现,只出现了一个贪生怕死的软骨头,让人为其扼腕。

杜甫有诗云: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相信当杜甫听到哥舒翰投降安禄山的消息时,一定会叹气的。

【2】、来自网友【辽宁资深球迷二代】的最佳回答:

太平天国慕王谭绍光,作为太平天国中后期的一代名将,他死的是相当窝囊!

谭绍光的窝囊之处在于,他是死于刺杀,但在刺杀之前,他的同僚们在同一座城市里进行了长期的筹划,他却丝毫不做防备。被刺杀前,谭绍光的手中至少有数万装备精良的兵马,但却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没有发挥出作用。

更窝囊的是,谭绍光被刺杀的地点,竟然是自己所在的王府,且府里至少有上千卫队官兵,而刺客只不过是八人组成的小组和少数卫兵,就是这么一个小分队,竟然在谭绍光卫队的众目睽睽之下,对谭绍光进行了斩首!

注意!这个斩首指的是真的斩首!

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谭绍光的大名虽然比不上陈玉成与李秀成,但他的名气和地位却紧跟二人之后。作为一个年仅 15 岁就参加太平天国起义的青年,谭绍光可谓是年轻有为,尤其是在其遇害的 1863 年,28 岁的他已经是一个统帅数万兵马的将军。

而在李秀成率军返回天京,参加接下来的天京保卫战之后,作为其麾下的第一大将,留守苏州的谭绍光更拱卫着天京城的南天门。

苏州,为当时苏福省的省会,所谓的苏福省,是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在攻占江苏南部地区之后所设立的行政单位。这个板块也成为了保卫天京城的南大门,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天京城的其他方向不出现危险,苏州不丢,天京就会维持着绝对的安全。

就算其他方向存在险情,只要太平天国的力量能够固守苏州,围攻天京城的清军也不敢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在这一座城市上,因为他们随时要提防苏州在背后捅来的尖刀。可以说,在整个天京保卫战时期,苏州的安危也在维护着整个战局的命脉。

而在 1863 年,李秀成离去时,他在苏州留下的军事力量是相当惊人的,史书中虽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数字,但保守估计至少在十万官兵以上,且其中的 2 到 3 万人全部是装备精良的老兵。

但在同一时期,计划打算进攻苏州的戈登洋枪队,也不过四五千人马,两年前规模才只有 6500 人的淮军,经历了两年的扩军之后,其军事力量也不过两三万人。尽管两股力量合二为一,想要携手进入苏州城,但面对城内强悍的太平军武装,李鸿章也好戈登也罢,二人都是望城兴叹的。

也正因为如此,苏州保卫战从 1863 年 4 月持续到 1863 年 12 月,八个月的时间清军虽然逐步逼近苏州城外围,但却始终无法染指城内,因为城内的至少十万守军,完全是一块啃不下的骨头。

既然外部攻破不了,那就从内部下手吧!在李鸿章与戈登的暗中收买和拉拢之下,正二品官员的诱饵,愿意收编太平军的保证。高官厚禄的诱惑下,苏州成立的纳王郜永宽等八名主力战将,开始秘密向李鸿章选择了投靠,而他们掌握着城内高达 75%的军队。

可如此大规模的秘密叛变,又怎么可能瞒得过谭绍光?经过情报搜集和截杀信使,谭绍光早已收到郜永宽等人秘密投降的报告。可面对如此危险的险情,天真无邪的谭绍光却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不抢先下手平定内乱,要以自己纯真的话语来劝说这八位将军,劝说他们不要叛变。

1863 年 12 月 4 日,谭绍光邀请郜永宽等八人来暮王府商议军情,光是看到邀请名单,郜永宽等人就已经猜到了谭绍光已经知道了真相。决定先下手为强的他们暗藏了武器并来到了谭绍光的王府,以应对谭绍光可能安排的鸿门宴。可让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当他们来到王府的时候,他们惊讶地发现这座王府竟然完全处于不设防的状态,上千名卫队官兵并没有进入警备状态,甚至谭韶光本人也对八个人的到来没有任何戒备。

当天中午,会议正式召开,谭绍光上来就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八人应该死守苏州,坚决抗击清军。可没说几句,早就等得不耐烦的郜永宽等人突然一拥而上,手持尖刀匕首一起向坐在主位的谭绍光刺去,而经历沙场 13 年的谭绍光竟然在这一刻完全没有准备,其当场就被叛徒们扎死。为了震慑谭绍光的卫队,刺客们在杀死谭绍光之后,又立刻用尖刀割下了他的头颅。

很难以想象,这位名震一时的太平天国名将,居然就这么窝囊的在自己的家中死去,自己惨遭斩首之后,王府中毫无防备的上千名卫队官兵更是呆若木鸡。看到谭绍光血淋淋的人头,群龙无首的他们更是直接缴械投降。

随即,郜永宽等人的军队进入王府,他们对着放下武器的上千名官兵大开杀戒,将他们全部杀死。再然后,这八个叛徒拿着谭绍光的人头,又潇洒地出城向李鸿章请赏。

只是他们没想到,城外的李鸿章竟然来了一个言而无信,他又将同样毫无防备的郜永宽把人全部处死,随后率领淮军进入苏州城,对同样放下武器的、全城的太平军降兵进行屠杀,死亡者高达三万人以上,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苏州杀降事件。

谭绍光死的窝囊,其竟然在手握数万官兵的状态下遭遇刺杀。而那八个叛徒死得更窝囊,他们异想天开地等着赏赐,可等到的却是八把冰冷冷的屠刀!

【3】、来自网友【参谋不带长 DQ】的最佳回答:

韩信吧,被吕后骗进宫,在长乐宫钟室里,将韩信用布袋包裹,几十名宫女手拿棒锤,一拥而上,把韩信活活打死了。

【4】、来自网友【清江山水 Good】的最佳回答:

张飞,韩信,岳飞,

张飞被首下害死的,韩信是被皇后害死的,岳飞是被秦桧害死的。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历史上死的最窝囊的名将是谁?为什么?】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