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三国历史中刘备拥有卧龙凤雏,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7 05:01:14 13次浏览

关于问题三国历史中刘备拥有卧龙凤雏,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白水的成长记录仪】的最佳回答:

《三国演义》是依据历史故事进行虚构的,所以作为汉室正统的刘备有了很多主角光环,但实际上打天下,还真不是靠一两个智谋超群的人就能搞定的。

打天下靠的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地盘,二是人马,二者互为影响。首先是地盘,你的地盘决定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打个比方来说,你占领的地盘都是丘陵,粮食产量就非常有限,粮食有限,人口就会被限制,人口被限制了,那么能够参与到军队的士兵就会很少。

冷兵器时代,抢地盘,10 个人打 1 个人必胜,这是常识,无论这个人有多聪明都好,双拳难敌四手,只要你的人数足够多,胜就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赤壁之战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反常识以少胜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曹操是非主场作战,北方士兵不善水战。

真正能打赢的仗,往往不会留名,因为没有亮点,十个人打一个人没悬念,反倒是一个人赢了十个人大家就会广为传颂。

如果看三家地盘,很明显曹魏实力最强,占据的是北方的平原地区,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都是最佳,所以最后统一三国也是司马政权。蜀汉政权是三家中实力最弱的,前期能存活,一方面是与孙吴的联盟,后者脸皮蹭了人家的荆州,另外一个就是蜀汉地区易守难攻,主要还是地势的问题,适合割据为王。但弊端也很明显,难以发展壮大,只要给敌方足够的时间,被攻破就是迟早的事。

所以,诸葛亮多次出山,但是除了第一次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之外,其他的时候,司马懿只要靠拖字诀就可以,粮草打完了,蜀国军队自然就会撤退,攒几年家底再来,结果还是一样。

【2】、来自网友【小明观世界呀】的最佳回答:

《三国演义》原话是出现在第三十五回“选得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隐主”,水镜先生对刘备说的原话“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而指明卧龙凤雏到底是谁,则出现在第三十六回,徐庶走之前向刘备推荐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而后又有刘备三顾茅庐寻来诸葛亮。赤壁战后,诸葛亮往东吴吊丧,推荐庞统来投刘备。至此,刘备卧龙凤雏都得到。

虽有卧龙凤雏,刘备却始终没有得到天下。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谶语,像“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左龙右凤,飞入西川,凤雏坠地,卧龙升天,一得一失,天数如然”等等,几乎所有的谶语都应验了。而为何偏偏这句却没有应验呢?罗贯中明知道三分天下尽归司马,他写下这番谶语我觉得不是另有失误,而是解读不对。

“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但是二人均得不一定可以得到天下。

在当时,刘备想要得天下,先图荆州,再占川蜀,然后北伐,最终一统,这个策略是必须的。完全按照当年刘邦的步子来。虽然庞统没说,但我相信无论是卧龙还是凤雏都得这样。好,大的方向没错,但在小问题的处理上,卧龙凤雏还是有不同的。诸葛亮小心谨慎,庞统较为激进。所以在取西川时,庞统是劝刘备速取得,而诸葛亮呢,没做声,也就是当时不赞成。后面呢,庞统死在了落凤坡。彻底得罪了刘璋。

如果仅仅是诸葛亮一人的话,他会等到西川的刘璋自乱阵脚,就像荆州的刘表,然后刘备取川也是十分容易,还落得个好名声。刘备也就算是彻底得到了川蜀的民心,在后面的北伐中也就不会向演义中发展的那么捉襟见肘。

如果是凤雏一人呢。赤壁之战,联吴抗曹,这一定是必走的路子。但是,和东吴之后的关系不会有那么僵。庞统其貌不扬,周瑜压根就瞧不起他。东吴也就不会那么快把刘备看做竞争对手。但是庞统手段也是够黑的。速取西川,他会立马统一整个川蜀,最后北伐。当年魏延的计谋早就用了。甚至说,在后面对抗司马懿的过程中,会有更加龌龊的计谋。

【3】、来自网友【步步小赢】的最佳回答:

我们先来看看刘备的顶级谋臣给他规划的战略路线:

选自隆中对,诸葛亮: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已经讲明了当时的情况: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备只能夺取刘璋张鲁刘表之地,也就是益州汉中荆州三地,这就是三足鼎立的局。

那么刘备为什么不能一统三国呢?

第一,地理劣势的限制。

刘备取得了益州之地,虽说是天府之国,易守难攻,但是也很难从川中出击。蜀地和中原的隔离程度,就连黄巾起义都没闹到蜀地,可见这是一个什么地方,真正的世外桃源啊!刘备后来又取得汉中,汉中作为益州门户,也只能保护益州安全,要出兵北伐也还是有难度的。

荆州倒是用武之国,但是从蜀地到荆州还是比较遥远,蜀地的后勤很难支援到荆州军,因此荆州和大本营不能成为一个整体,从荆州出击也不容易。

相对来说,北方的曹操,东南的孙权,其地盘都能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输出武力就比较容易。

上图:入川难,出川也难啊!请配合现代中国地形图来解读。

第二,外来政权,执政根基不稳。

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都是来自中原的士族,刘备入主益州之后,必然面临益州本土势力的反抗。这样的困境也一直困扰着东吴的孙权。所以刘备和孙权的大后方其实都不是很安稳,几乎没有倾巢而出的条件。一旦大军出征,朝中空虚,就可能发生内部叛乱。刘备为了安抚益州本土人士,提拔重用益州士人李严,但是李严和诸葛亮之间也不是太融洽。李严曾经在诸葛亮出征北伐时故意断粮,造成此次北伐失败。

第三,人才劣势难以改变。

大家看三国演义,肯定会不禁感叹:三国的牛人都在刘备手下啊!什么五虎上将,什么卧龙凤雏。其实如果看三国志,就会明显看到,人才最多的是曹魏,而不是蜀汉。三国志是纪传体史书,按人物传记的方式记述史实。我大概统计了一下,三国志魏书 27 卷,蜀书 15 卷,记载魏国人才的篇目 20 卷,记载蜀国人才的 11 卷,而且诸葛亮单独成一卷。这说明实际上蜀国的人才是远远比不上魏国的。

大家比较熟悉的张辽徐晃张郃等人,在魏书中列在第十七,曹家将(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列第九。荀彧荀攸贾诩列在第十。而蜀国的一杆主要人物,只一卷蜀书六就写完了,诸葛亮单独写在蜀书五中。仅仅从三国志人物传记的数量差就可以看到,魏国一流人才数量比蜀国多,二流人才更是远远多于蜀国。治国不能仅靠几个大才包打天下,而是需要靠大量的基层人才的。

到了三国后期,蜀国人才严重青黄不接,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样的说法,反应的正是蜀国后备人才不足的窘境。

相比之下,曹操曾三次颁布求贤令,唯才是举,求才不求德,可见对人才的渴求程度。而刘备是重德不重才的。大家有没有发现,刘备重用的人,在品德上都比较突出,那些有才能却品德不佳的人,都没有太好的发展。刘备就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诸葛亮追求的是完人,可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完人呢?

【4】、来自网友【夹缝中的咏叹调】的最佳回答:

直言回答,凤雏早亡,纵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与命运抗争,卧龙太过急功近利,远途征讨,六出祁山而身陨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却也耗尽了蜀国很大一部分资源,将蜀国拖赘成弱不禁风的病体,我想,这不失为重要原因之一。

再者,庞大的事业,不是有两个人就能为之。

此乃只为一管之见……

【5】、来自网友【叶之秋】的最佳回答:

 水镜先生司马徽有句名言,影响颇广:“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是,仁德之君刘玄德,得到了诸葛亮和庞统两位大贤,却依然没有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后人有了许多联想。有的人认为是诸葛亮忌妒贤能,故意打压庞统,于是 1+1<2,甚至 1+1<1,蜀汉集团一蹶不振,只能龟缩在川蜀之地了。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和庞统关系还凑合,关键是庞统早死,如果庞统多活几年,那刘备的结局就应该大不相同了。总之,在许多读者心目当中,庞统之死,是蜀汉集团无法挽回之重大损失。最实际的一个构想,就是庞统辅佐刘备平定益州,然后诸葛亮坐镇荆州,关羽辅佐,如此荆州必不至失。荆州不失,关羽不亡,也就不会出现刘备夷陵之战的惨败。

讨论历史问题,尽量应当以历史为主。也就是说,要分清楚正史和演义中庞统的不同面目。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是演义版,在正史当中并没有如此评价。罗贯中在演义中给庞统如此高的评价很明显是要抬高刘备仁德之君的地位。在演义中庞统最大的功劳是在赤壁之战时,向曹操提出连环计,促成赤壁火攻计策。可是,很遗憾,正史赤壁之战中并无庞统存在。

  要想真正理解庞统这个人物,还要立足于正史。

  正史和演义当中,对庞统的定位不同。在演义中,诸葛亮也好,庞统也好,都是张良一流的谋士,可在正史中,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在陈寿看来,诸葛亮是管仲和萧何一流的宰相之才——比起尊王攘夷的管仲、兴汉四百年的萧何还是要差一些。庞统呢,“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庞统颇有才学,也比较会谋划,如果和魏国重臣相比,庞统当是荀彧(法正则是程昱、郭嘉)。荀彧对于曹魏的功劳很大,可以说是兴魏第一人。蜀汉地域狭小,仅有一州之地(蜀汉建国第二年,荆州即失去),夺取益州的第一功臣,当属庞统,从这个意义上说,庞统确实可以看成魏国的荀彧。但陈寿认为,庞统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谋士,蜀汉人才缺少。相对而言,法正更像是刘备帐下军师,出谋划策,和程昱郭嘉相同。

  司马徽对庞统的评价叫做“南州士之冠冕”,在荆州诸贤当中,司马徽最看好庞统,认为是最优秀人才。在诸葛亮的传记中,《襄阳记》记载,刘备拜访司马徽,询问天下大事,司马徽表示自己一介儒生,不懂得这些,可是“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司马徽自贬身份抬高诸葛亮和庞统。

  其实,司马徽的评价有夸大嫌疑。司马徽和诸葛亮庞统等人关系不一般。庞德公是荆州名士,早年提拔赞许司马徽为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庞德公多年知交,出入庞德公家就像自己家一样。诸葛亮是庞德公的得意弟子,庞统是庞德公的亲侄子。

  正史当中司马徽的评价还是比较靠谱的,只是赞许诸葛亮和庞统是识时务之俊杰,并不像演义中一样,说什么得一可安天下。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三国历史中刘备拥有卧龙凤雏,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