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朱棣戎马一生,能力卓越;可是朱元璋为什么没有选择他继承皇位,而是选择了朱标呢?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3 12:03:03 6次浏览

关于问题朱棣戎马一生,能力卓越;可是朱元璋为什么没有选择他继承皇位,而是选择了朱标呢?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正大光明黄麻子】的最佳回答:

嫡长子制度

【2】、来自网友【有邻】的最佳回答: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中国古代,王位继承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古代宗法制度的核心。“立嫡以长不以贤”,嫡亲儿子且年龄长者,不管他是否贤能。“立子以贵不以长”:也就是说嫡妻无子,立庶妻中地位最尊的贵妾之子。

这种制度的好处在于避免争夺皇位而发生祸乱,保证了皇权的平稳过度,维护了皇权的威严。

然而,这种制度过于呆板机械化。比如嫡长子是弱智白痴的皇帝,晋慧帝是位十足的白痴皇帝,当大臣们禀告百姓饥饿没有饭吃,他反问大臣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因此,古代皇帝立太子都是特别谨慎。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而不是朱棣,原因也是基于此。

首先,遵循礼法。朱元璋以杀伐果断著称,但他以儒家典教治国,他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长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慡,三子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等。嫡长子朱标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即使朱标死了,前面还有两个在排队等候,因此也轮不到朱棣。

其次,朱元璋非常喜欢长子朱标,对他精心培养。朱元璋在吴称王时,就立朱标为世子,到了明朝开国,朱元璋成为皇帝,立朱标为皇太子。

朱元璋非常注重对太子的教育。选择最好的老师如宋濂等人,不仅教儒家经典,还教授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朱元璋还用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要他明白创业的艰辛。

朱标二十多岁时,开始帮朱元璋处理国家政事。朱元璋有意培养他治国的能力,以确保天下永远姓朱。

朱元璋是骑在马上打天下,雄才大略,残暴狠毒。与父亲性格完全相反,朱标生性善良,敦厚懦弱,仁爱宽宏。因此,朱标深受大臣们和百姓的拥戴,他将来一定是位明君。

朱元璋认为打天下要狠毒,守天下则需仁慈。朱棣的性格非常像朱元璋,他英勇善战,生性歹毒。他更适合征战沙场,平定内乱,协助太子守天下。

朱棣在朱元璋晚年才开始崭露头角。洪武二十三年,出征漠北,智取元将乃儿不花,归降明朝。朱元璋大喜“肃清沙漠者,燕王也。”后来多次北阀成功,燕王名声大振。

朱标的去世,朱元璋深受打击,立朱标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的性格像朱标,慈孝仁厚。皇孙世嫡,也是合乎法正。朱元璋在世时,皇位也算是平稳过度了。

朱元璋没有立燕王朱棣为太子,他不想让玄武门之变重演。然而,立孙不立子,为燕王朱棣将来造反埋下祸根。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了皇位。

【3】、来自网友【史过境迁客】的最佳回答:

因为朱元璋也是人,也有个人喜好。选择朱标做太子,表面上是为了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以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但实际上却反映了朱元璋个人的偏爱,到底还是更喜欢朱标啊!即使朱标英年早逝,也未能改变朱元璋的这一决定,可谓其他儿子几乎都成了摆设,唯独成全了朱标一大家子。

也因此,导致了后来的叔侄内斗,酿成“靖难之役”的发生。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朱棣不敢造次,以防引来不测。但当朱元璋死后,一切都不同了,朱棣的记恨心也被重新激发了。眼看着,建文帝不知所谓,贸然削藩,得罪了许多的皇室弟子。而远在北平的朱棣,却是觉得机会来了,于是立马审时度势、果断出击,轻而易举的拿到了皇位,并告慰了他父亲朱元璋的在天之灵,证明他朱棣才是朱元璋“最靓的仔”,其他的通通靠边站。从此,朱棣为了让他父亲朱元璋安心,遂进行了文治武功的一系列作为,开创了“永乐盛世”的治世局面,奠定了大明三百年的江山社稷。

到这里,完全可以看出朱棣确实是有能力的,值得托付以子承父业。可惜!朱元璋却不是这么想的,也难怪朱棣那么拼了。

不过,这种局面是不是朱元璋的有意为之,恐怕不得而知了。或许只有天知、地知、他自己知道了,至于朱棣知不知?那就更是一个迷了,他们父子之间的事,旁人想必难以理解。而以后人视角看来,朱元璋很大可能是不会开这种玩笑的,毕竟他朱家不知多少世修来的福气,才打下了这偌大的江山社稷,纯粹是开不起啊!另一方面,秦朝、隋朝都是二世而亡,不可不引以为戒啊!所以,朱元璋大开杀戒,屠戮了不知多少的功臣,就是为了他朱家的江山永固。

其心狠手辣可见一斑,无愧于后世

“暴君”

称谓,足以警醒后人了。

总之,朱元璋选择继承人,是以他朱家的江山永固为原则,顺带掺杂有个人的感情在里面,可谓相当复杂。换言之,正是由于朱棣和朱标在朱元璋心中的份量、宠爱程度不一样,遂继承家业就没有朱棣的什么事了。后来朱标早死,朱元璋对他的爱就转嫁到了孙子身上,也没有朱棣什么事。你说,朱棣该不该哭?大叫一声太偏心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4】、来自网友【sunjin6278】的最佳回答:

明成祖朱棣英明神武,在北部边疆守卫,战功显赫,朱元璋也对他赞赏有加,说他很像自己,有心想把帝位传给朱棣,但最终还是传位给了皇太孙。那朱元璋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据说其原因也是很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宽猛相济,才是治世之道。汉朝初期的大臣陆贾就曾给汉高祖刘邦建议,在马上可得天下,但不能在马上治天下。元末经过多年的战争,天下疲惫,民不聊生,明朝建立后,正需好好休养生息,确实再经不得更多的战争了。朱元璋时期,已经历了八次远征蒙古,社会经济的恢复确实需要持续的和平发展,不能再有更多的穷兵黩武,接继者也不需要再是马上皇帝了。再者,在明太祖一朝,经过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绝大部分功臣名将被朱元璋诛戮殚尽,骄兵悍将也清理得差不多了,继任的皇帝确实也不能再像他朱元璋一样残忍,以雷霆手段处理朝臣,需要以宽容治国理政了。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宽厚仁慈,正合太祖及朝臣们所愿。后来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心地慈善,天资聪颖,像极了太子朱标,很得太祖和朝臣们的心。在国内和朝中这种大气候下,传位朱棣是不可能的。二是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从周朝开始,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明太祖在皇明祖训中立下规矩:凡是皇位继承,必须遵守“嫡子优先,无嫡立长”的原则。太子朱标在朱元璋的众皇子中是嫡长子,既是嫡子又是长子,可谓根正苗红。怎奈朱标英年早逝,当了二十五年的太子,没能撑过其父,早早撒手人寰。按说该朱标长子接继,无奈长子也早死,长子之母更是早朱标而死,朱元璋就将朱标的偏房吕氏扶正,生皇太孙朱允炆。既然吕氏成了太子妃,朱允炆也就成了嫡子,是最合理的继承人。再加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侍父母至孝,很得朱元璋和众朝臣的心意,让朱允炆成为皇位继承人,也就再合适不过了。三是据《明史》记载,朱棣是马皇后第四子。在《明史》中记载,朱元璋的元配妻子马皇后生有四子,依次是太子、秦王、晋王、燕王,燕王朱棣排老四。据说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有意立朱棣为太子,马上就有朝臣出来抗言,按立长不立幼的原则,前边还有秦王、晋王,怎么能轮到燕王呢?朱元璋一时也哑口无言,再加皇太孙的优秀表现,立皇太孙合情合理,又顺众朝臣之心,何乐而不为呢?四是朱棣究竟是不是马皇后所生,很有疑问。历史是由胜利者所写的,据说朱棣篡权后,很有篡改其身世的嫌疑。有很多现象表明,朱棣很可能不是马皇后所生,极有可能是元顺帝的某个妃子所生。朱元璋曾八次远征蒙古,把元顺帝抛下的漂亮妃子都纳为己用。据考证,朱棣极有可能是元顺帝的硕妃所生。试想想,一个敌国妃子所生之子,朱元璋能轻以将帝位传给他吗?朱棣篡位后,为了掩盖自己身世的真实性,为了表明自己的根正苗红,自然要大改特改皇朝中的皇帝起居注等史籍了。虽然大改,但总还是有些蛛丝马迹被遗泄于世,让后世人们嗅到了朱棣作贼心虚的把柄。

正是可能吧,有这些些原因的存在,朱元璋没把帝位传给极像自己的儿子朱棣。但是,他左防右防,为保自己的子孙平安做皇帝,他几乎杀尽了功臣名将,铲除了一切他认为有可能危及后世子孙皇位稳定的危险因素。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最亲近最信任的藩王儿子们,却成了皇位的最大威胁;而他生前所做的种种举措,让朝中几无统兵能将,却恰恰成就了以后燕王的篡位。人算不如天算啊,也许修德正道做好本分才是最好的顺天应人吧。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朱棣戎马一生,能力卓越;可是朱元璋为什么没有选择他继承皇位,而是选择了朱标呢?】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