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平水韵讲的是声调还是韵脚?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0 08:16:14 6次浏览

关于问题平水韵讲的是声调还是韵脚?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石湖老土】的最佳回答:

关于平水韵,不少人把它偏面误解只是一种韵书,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它是一本字典:己包含了一个字的用音丶声调丶及韵部。

《平水韵》107 韵部)此韵书已被《佩文诗韵》106 韵部)代替了。现今所讲的平水韵,均是指清朝年间编发《佩文诗韵》。而其发音,皆是用《康熙字典》中用两个文字去切换出读音与声调。(具体可用《搜韵网》:如查”梦字”,点平水韵:可查到:梦:不明,送韵异。”逢”:鼓声,冬韵异。……这里说明一字多义多音(包括:平丶仄丶入声调)。再点:康熙字典(词条)则有详细注明其字义与读音(这里不是用注音字母或拼音字母去拼声,而是同音字或两个中文字去切换出读音。)综合上种情况,对于那些非议诋毁平水韵声是无情的打脸❗说平水韵不能发音,不是睁眼说瞎话吗!再者,我们查平水韵如:儿啼。斜家。是同韵部(我们客家话读之也押韵,而普通话不押韵。客家话是保留中原古汉语音系的,对那些诋毁平水韵者也是有力的反击。

我们知道平水韵是南宋人根据唐丶宋人作诗用韵的情况,把三百多个韵部,二百多个韵部归纳为 107 个韵部,平水韵产生后,从宋元明清民国至今,都得到历代官方和民众的公认。而非平水韵者,不知其勇气胆识来白何方?

如近年网热:观音山上观山水,征联,要求用平水韵格(对联不用讲押韵的),不少人把入声字当作平声字用,已出联律,还不知错在哪里,又如观字,一字发两声,不知以字义定声,也闹笑话了。(这里普通话丶平水韵都是一字两声。如有些是普通话只发去声,如忘字,而平水韵:忘字发平丶仄两声。也足以说明:平水韵不但指韵部也包含字义读音声调。

在推广普通话时,国家已明文规定:在公共场所朗诵古诗词,以普通话为标准。给那些反对平水韵者,要以平水韵朗诵古诗词的无理取闹,是正确的反击。当然,我认为用标准粤语丶客家话朗诵古诗词,可体现平水韵的特殊韵味。至于吟唱古诗词,毕竟已失传,所要求者,不知其能否知几何?

【2】、来自网友【用户江东渔夫】的最佳回答:

水平韵讲的是声调还是韵脚?

这里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韵?什么是声调?才可弄清韵脚。

韵和声调是二个不同的概念,相互不可划等号。作律韵绝诗用韵,每个字的韵部包含若干字。而声调为平仄音,作律并不强求。律韵的韵脚用字,必须出自同一韵脚上同一韵部。水平韵是根据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的韵。这里说的水平韵是唐人而来。

【3】、来自网友【夜光珠 2】的最佳回答:

谢谢悟空先生的邀请!

题主提问的问题,是许多在学习传统文化中所遇到的坎。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韵?在汉语里每一个字音,是由声母和韵母合成的。所说得韵和谈押韵,都只是同韵母有关。

一个字的韵母有单元音,也有复韵母。其中又分韵腹、韵头、韵尾。凡是韵母的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的,皆称之为同韵。

什么叫押韵?应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子末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故也称韵脚!

押韵时可以每句用韵,可以连分句也用韵,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这种押韵方式称作韵律。韵又分为严韵、宽韵、通韵。由于涉及内容颇多,故不作详解。

什么叫声律?声律也叫音韵。是用来唱得,是音乐创作的一种要求。故不属于诗歌文韵中!已经介绍了什么叫韵,什么叫押韵,什么叫韵脚,以及什么叫韵律等内容。

现在说一说什么叫平水韵?平水韵是由南宋末年刘渊所著。因原籍为江北平水,也就如今山西临汾,从而得名。其实就是一本总结与论述用韵的工具书,把汉字划分成 106 个韵部。每个韵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不能出,不能错,否则就出律了!

平水韵也是在前人 206 韵《广韵》基础上所编得略本。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后人又编了《佩文韵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新韵》,以及 2004 国家出版《中华新韵》,都是有关韵的书本。

在弄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再来回答平水韵讲得是声调还是韵脚,就迎仞而解了!平水韵当然讲得是韵脚!

【4】、来自网友【荷叶村夫】的最佳回答:

平水韵是南宋平水人刘渊编辑的专供写诗用的一本韵书。共有 106 个韵部。

下面简单解释一下几个基本概念。

一、声调和平仄。

汉字一般一字读一个音。但一个字怎么读呢?可以读得声调很高,但自始至终没有什么变化;也可以开始读得不是很高,但慢慢变高,到最高才停下;也可以开始读得较低,下降到最低,然后又上扬到比较高;也可以开始读得很高,但一直下降,直到最低才停下来。这里所描述的就是幼儿班小朋友都会的第一(阴平)第二(阳平)第三(上声)第四(去声)声四个声调。声调就是汉字发音的高低曲直。声调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音比较平或者略有上扬的汉字,包括第一声(阴平调 5——5)和第二声(阳平调 3——5),叫平声。另一类是发音中间拐弯或发音急速下降的汉字,包括第三声(上声 2——1——4)和第四声(去声 5——1)的汉字,叫仄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

实际上,平仄就是对声调的归类。

写诗时,一般两平两仄相间,读起来更加抑扬顿挫。

二、押韵和韵脚。

一个汉字的发音,它有三个要素,分别叫做声母韵母和声调。一般声母大多是辅音,而韵母大多是元音(前鼻韵后鼻韵是辅音结尾),所以,汉字大多辅音与元音相隔,而开音节比较多。进一步分析韵母,韵母又可由三个音素构成,分别叫韵头(也叫介音,有的音节中可以省略)、韵腹(也叫主要元音,任何一个音节中都不可以省略)、韵尾(有的韵节中可以省略)。两个或多个汉字押韵,则这些汉字的读音一般韵腹和韵尾是相同的,个别的可能只是发音相近。

写诗押韵一般只押平声韵,但也有押仄声韵的。但一般押平声韵就必须全押平声韵,押仄声韵的就只能全押仄声韵,不能平声和仄声混在一起押。

诗韵一般是偶数句最后一个字要押韵,首句最后一个字也可押韵。所以,也叫韵脚。还有人将没押韵的最后一个字叫白脚。

三、平水韵。

106 韵部,按平上去入的次序编写的。如果写律诗绝句且只押平声韵,那就只用到前面的平声韵部分比较多了。当然也可用于汉字查平仄,尤其是入声字了。

由此可见,平水韵既可用于声调,也可用于韵脚。

回答供参考。

【5】、来自网友【飘泊的饭盒】的最佳回答:

宅在家里,有一些闲暇,看见网友问:“《平水韵》讲的是声调还是韵脚”? 便凑进来参与讨论:

“韵”与“声”,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古“韵书”中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平水韵》既包涵了“韵脚”,也包涵了“声调”;《韵书》的这个特点,是由汉语的特点所决定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汉语言文字与拉丁拼音文字的显著区别之一,是“以字表意”。每个字都有相对固定的发音(基本都是单音节),并且大多可以单独表达一个意思。古汉语发“声”,又分平、上、去、入四调,除平声外,其余为仄声,也就是诗词格律所讲的”平仄”。不同的发音频律、起伏,传达出不同的感情,亦即所谓“声达意,调传情”(当然,这里所说的”调”,并非是词曲、乐府中所配的音乐“曲调”,此处不多讲)。

所谓“韵”,是指古代为规范文字发音所采用的“声韵相切法”的语音落脚点,相当于现代拼音的尾韵母。由于《韵书》主要是服务于格律诗的,侧重于营造顿挫铿锵的吟诵效果,所以《平水韵》根据上面谈到的平、上、去、入四声,把“韵”归为 106 个,其中:平声 30 韵、上声 29 韵、去声 30 韵、入声 17 韵。在此基础上,又把“韵”分为“平韵”和“仄韵”两个大类,这样平仄和韵就紧密结合起来。

这里要讲清楚的是,《平水韵》里的“上平声”与“下平声”,只是由于平声字较多,所以分为上、下两卷,并没有其它意思(王力)因此与现代普通话拼音的阴平、阳平不同,并非两个声调。

所谓“韵脚”,一般是指音韵相同,用在句尾使整首诗产生循环往复韵律美效果的字,俗称“押韵”。格律诗要求较严,五律第一句多数不押韵,七律第一句多数是押韵的。一般要求压平韵,少有仄韵。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通常采用的《平水韵》其实是康熙时在原《平水韵》基础上稍作调整后颁布的《佩文韵》。也是科举时必须遵循的“官韵”,因此影响较大。由于晚唐“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及至宋代,疆域缩小,其后又半壁江山沦陷,统一交流减少,各地方言逐渐增多,语音变化较大,《韵书》又起到兼顾统筹唐代发音与宋代后语音变化的作用,所以同一韵部的字现代读起来并不完全“同韵”。当代人写诗,大可不必不必拘泥于古韵。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平水韵讲的是声调还是韵脚?】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