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荀彧为什么和曹操站对立面反对曹操做魏王?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9 20:01:00 6次浏览

关于问题荀彧为什么和曹操站对立面反对曹操做魏王?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湯子曰 2100】的最佳回答:

在汉代,異姓封王,下场都很不好!荀彧的顾虑,有其道理![灵光一闪][震惊][灵光一闪]

【2】、来自网友【豹眼看历史】的最佳回答:

荀彧(xún yù)(163 年-212 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这个人的确很有才能,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追随曹操以后,无论政治、军事上,还是举荐人才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而且,荀彧出身很好,本可以跟随曹操善始善终,既可以成就曹操,也可以成就自己。

但是,有一件事导致了荀彧在人生价值的追求上出现了偏差,而且因为性格上的特点,最终与曹操分道扬镳。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这样的家庭背景,在汉末门阀制度横行的年代,应该是很吃得开的。

但是,荀彧其父荀绲却因为忌惮宦官,就让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尽管当时宦官专权,权势熏天,荀氏得到了很大的政治利益,但依然为世族朝臣所不齿。

这个情况跟曹操很相像,曹操的祖父是宦官曹腾,尽管其父曹嵩、曹腾的养子,贵为太尉,但依然被看做是寒族出身,不为上流社会所认可。

虽然荀彧年少有名,得以免于时人讥讽。但依然感觉很不爽,有一种低人一等的窘况。

而且,荀彧这个人就像鸟儿一样,特别爱惜自己的羽毛,对于名声看得特重。

这从一件事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据史料记载,荀彧为人伟美有仪容,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

《襄阳记》记载:

“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荀彧到人家去做客,他坐过的地方,三天内还有香气。这就是“令公香”、“令君香”、“荀令香”等典故的由来。

《旧唐书》记载,“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曾献诗:

“薰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

唐王维《春日直门下省早朝》有诗句:

“骑省直明光,鸡鸣谒建章。遥闻侍中佩,暗识令君香”

李颀诗作《寄綦母三》也有:

“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李百药《安德山池宴集》则有:

“云飞凤台管,风动令君香“。

有这些风流雅士的追捧,后世就把”留香荀令“与”掷果潘郎“一起,成为美男子的代名词。

由此可以设想一下,荀彧对于自己的名声会如何珍惜,那是容不得点点亵渎的。

汉家朝廷已经名存实亡,匡扶汉室已经不再可能。对此,荀彧是有清醒认识的。无论从理性还是从现实考虑,荀彧辅佐曹操是最明智的选择。既可以展示自己非凡的才能,也尽可能延缓汉室衰亡的过程。

但是,曹操意欲进位魏公,进而会成为魏王,最终走向称帝的道路。

荀彧本来娶了宦官的女儿,就有阿附权贵的嫌疑。如果再协助曹操废掉献帝刘协,登基为帝,那就成了助纣为虐,自己的名声就彻底毁掉了。

不管荀彧是为了匡扶汉室,还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但他最终还是与曹操分道扬镳了。

这在豹眼看来,荀彧的作为令人尊敬,但着实很不可取。

朝代的世袭罔替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规律,汉室已经灭亡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趋势。没有必要为这个腐朽的朝廷殉节;同时,不该过于看重名声,一个政治家最重要的是看其对于历史的贡献。顺应历史的潮流,并为之付出,或许更为明智和受后世追捧。

【3】、来自网友【德友之书斋】的最佳回答:

荀彧东汉末年名臣。曹魏集团杰出的谋略家,统一北方的第一谋臣和功臣。被称之为有“王佐之风”的良辅贤臣。

一、生平简介

荀彧(163 年~212 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出身于士族家庭。

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彧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三国志卷十•魏书十荀彧荀攸贾诩传》以下简称《三国志》)

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三国志》

永汉元年(189 年)举孝廉、任守宫令。董卓作乱时,荀彧要求出任地方官,被任命为亢父县令。初依附袁绍,荀彧弟荀谌及同郡人辛评、郭图,都受到袁绍的委任。荀彧预料到袁绍最终难成大事。曹操时任奋武将军,驻扎东郡。初平二年(191 年),荀彧便离开袁绍投奔了曹操。任为司马,时年二十九岁。建安元年(196 年),曹操破黄巾军后,献帝自河东还洛阳,他建议迎帝许都,遂取得有利的政治形势。后擢任尚书令,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多。因受士族影响,反对曹操称魏公,后被迫自杀,时年五十。被追谥为敬侯。

二、志同道合

荀彧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出山。

荀彧出山之时正值军阀混战、群雄逐鹿时期。

荀彧出身士族,其祖父辈都曾在汉室为官。荀彧投奔曹操的心愿就是匡扶汉室,振兴朝纲。荀彧既然是一有政治理想、足智多谋之人,所以他要投奔谁,就能从多方面来选择,谁才是最有利之人选,答案很明显,自然是声名鹊起的曹操。荀彧弃袁绍而奔曹操,也是与曹操早期的理想“以安民定天下,匡复汉室为己任”相同,可以说二人是志同道合。

荀彧与曹操虽初次见面,就深知曹操的枭雄之志:“吾之子房也”《三国志》,曹操把荀彧比之为汉初三杰之一张良,反之不言自明。

三、劳苦功高

初平三年(192 年),曹操领兖州牧,后为镇东将军。荀彧则以司马身份随其征战。

(1)、保住根基

兴平元年,太祖征陶谦,任彧留事。《三国志》即荀彧主持留守。

这时张邈、陈宫在兖州反叛,暗迎吕布。吕布到达后,张邈便派人告诉荀彧说:“吕将军前来帮助曹操攻打陶谦,你们赶紧供给他们军粮辎重。”

荀彧知道张邈叛变,指挥士兵马上设防。

张邈和陈宫在兖州经营多年,尤其是在陈留郡和东郡有着深厚的潜在实力,因此他们一起来反对曹操,立刻造成了“郡县皆应”的局面,形势十分危险。这时留守荀彧和寿张令程昱守鄄城,荀彧沉着冷静,他一方面派人将叛乱的消息迅速报告曹操,一方面派人把驻扎在东郡的大将夏侯惇调回鄄城。在夏侯惇率领本部人马回到鄄城的当夜,他就把在城内通敌的将吏数十人杀掉,安定了军心。荀彧还派程昱到范和东阿,鼓励当地官兵据城坚守,等待曹操回军。

经过荀彧殚精竭虑的努力,吕布的军事行动还没有取得多少进展,曹操大军迅速赶回来了。吕布只好先在濮阳屯军以静候时机。

曹操后院起火,幸亏荀彧处理得当,保住了曹操的根据地。

(2)、“奉天子以令不臣”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使曹操事业成功的关键策略之一,给曹操提出这个重要战略设想的人是毛玠。

可是毛玠所说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奉”是尊奉,不同于“挟持”的”挟”。曹操心领神会 、要想成就大业,必须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要首先占据道义上的优势,尊奉天子以发号施令。

荀彧等力劝曹操奉迎汉献帝:奉迎天子会赢得百姓的声望,是顺应天意。如果迎接皇帝因此让诸侯咸服,是大略的表现。扛起大义的旗帜,是最大的德行。

曹操接受荀彧的建议,亲自率军到洛阳去迎献帝。不久便将汉献帝转移到自己的势力范围许昌,改年号为建安元年,即公元 196 年,迁都许昌。献帝任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于是,曹操总览朝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赵文博《中国通史》)

迁都许昌后,建安元年(196 年)九月,曹操罢太尉杨彪及司空张喜。后任命荀彧为侍中,授尚书令。尚书令即相当于后世之内阁首辅,其掌管尚书六曹,六曹即三公曹,掌管州郡官吏的考核;掌管护驾边疆少数族朝贺事务;二千石曹,掌管司法诉讼事务;中都官曹,掌管水、火、盗贼等治安工作。故荀彧实际上全权负责官员考核、财政核算等一切国家事务。而荀彧担任尚书令长达十数年,故有“令君”之美誉。

(3)、王佐之才

官渡之战紧要关头,两军“相持百余日,河南人疲困,多畔应绍”。当时曹军粮少,曹操致书荀彧,打算撤军。荀彧回信曹操,以楚汉相争为喻劝曹操坐持战斗,谋士贾诩支持荀彧意见。(赵文博《中国通史》)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巩固了曹操的政治地位,走向了事业的巅峰。经过几年的征战,荡平了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荀彧在而后多年辅佐曹操期间,屡出奇计,立下汗马功劳,深受曹操的赏识。曹操经常征伐在外,军国大事都由荀彧处理。

荀彧一直以来是曹操的得力谋士,曹操能称霸中原,他功不可没。荀彧在战术方面曾从容应对吕布、陈宫、张邈叛乱,以少量兵力保全兖州三城;在官渡之战时,判定曹操作战有四利,坚定信心挫败袁绍;并献计掩其不备奇袭荆州,建树颇多。在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司马懿、严象等人才。

曹操认为荀彧谋略过人,知人善任,他推荐的人才都很称职。因此,对荀彧十分重用。曹操甚至将女儿嫁给荀彧长子。

荀彧官至汉侍中、尚书令,居中持重执掌中枢数十年。荀彧一门尽管地位尊贵显要,但他们谦虚节俭,所得到的俸禄、赏赐全都分给宗族好友,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

四、分道扬镳

(1)、曹操在荀彧等文臣武将的大力辅佐下,十几年间天下十三州,定其九州半,夺得了三分之二之江山,成为最强大的曹魏集团之魁。

随着曹操统一战争的逐步胜利,曹操的政治地位也越来越高。

建安十七年(212 年)正月,汉献帝下诏,今后曹操赞拜皇帝不称姓名,入朝不趋,可佩剑上殿,一如汉初丞相萧何旧例。

这年十月,大臣董昭对曹操说:”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您今日之功者。现在您虽愿保守臣节,但是您的大臣之位,容易使人怀疑您,您不可不认真考虑。”曹操以为此话言之有理,乃与列侯诸将计议,以为丞相应当进爵为国公,配备九錫,以表彰殊勋。

荀彧却从维护汉室出发,反对这样做,使曹操极不高兴。后曹操借故将荀彧扣押在军中,荀彧知他与曹操的矛盾不会消除,于是饮毒药自杀。(赵文博《中国通史》)

随曹操之自信心爆棚,曹丞相已不满当下的名分。

建安十七年(212 年),y 潼关之战,击败马超等关西联军,曹操功高盖主,权谋过人,属下人心服膺,但知有曹操,不知有献帝。

曹操回到邺城,便被汉献帝敕封三项特权,“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后曹操听取了长史董昭的建议,要献帝为其晋魏公加九锡。

(2)、以此为分水岭,是曹操首先放弃了自己的最初理想,但荀彧却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治理念。荀彧世受汉恩,其实他为曹操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也是为了扶持汉室的苟延残喘,而非相反。当荀彧听到有人建议给曹操“封魏公、加九锡”时,自然持反对态度。认为曹操真的封为魏公,加了九锡,那么他下步的意图就很明显了。

因此荀彧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曹操进爵魏公:“彧已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三国志》

曹操被荀彧冠以兴义兵匡朝宁国的君子头衔,自然不好表示反对,只是心里埋下恨意。

(3)、荀彧不能“识时务”顺水推舟,两个人最终分道扬镳。

于是枭雄曹操为自己更上一层楼,不惜忍痛割爱也要清除这个“绊脚石”,所以立下不世之功的“吾之子房”只能坠入难以自拔的深渊!

等到曹操南征孙权之时,曹操上书朝廷派荀彧到谯县慰问劳军。荀彧到达后,曹操以参谋军事为由留下荀彧,参预丞相府的军事。后来,曹操大军开赴濡须口,荀彧因病留在寿春,《资治通鉴》载:荀彧“饮药而卒”,即服下毒药身亡。

荀彧死后,建安十八年(213 年)五月,汉献帝以冀州 10 郡封曹操为魏公,仍旧以丞相兼职冀州牧,加赐九錫殊礼。

结束语:《三国志》评曰:

“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荀彧品德高尚,行为端正 ,且有智谋,善举贤荐能。他拥护汉室,尊崇汉帝,而又曾把曹操比作高祖刘邦与光武帝刘秀,把官渡之战比作楚汉相争的行为。

然曹操真的进爵魏公时,他又坚决反对,使他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但是,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百姓灾难深重,作为胸怀大志奇才的荀彧以扶持汉室,振兴朝纲为己任,不去辅佐曹操,又去辅佐誰呢?况且,荀彧是曹魏集团的首席功臣,曹操称帝荀彧获利最大。荀彧没有贪图这样的荣华富贵,却冒险抵制曹操称魏公,只能说他拥护汉室的理念已深入骨髓。

曹操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但恶政的根源之一,他并不能改革,那就是士族在政治上所占有的垄断地位。曹操变通东汉举孝廉制,录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微贱人做官吏,企图冲淡士族的势力,事实上士族依然足以阻碍曹氏政权代替仅存空名的刘氏政权。曹操在士族的阻力下,只好决心做“周文王”让儿子曹丕来处理代汉问题。

(范文澜《中国通史》)

历史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总要新桃换旧符!

而荀彧则代表了士族势力的利益,竭力维护东汉末年腐朽没落垂死的政权,甘做殉葬品岂不悲哉!

【4】、来自网友【清史宴】的最佳回答:

荀彧和曹操的初衷都是要匡扶汉室,奉天子以令不臣,年轻的时候都是当世俊杰,意气风发,立志要拯救万民与水火的。

曹操在年轻的时候,对汉室也是忠心耿耿,也想复兴汉室,让大汉江山千秋万代。可是当他的地位在一步步提高的时候,危机也时刻伴随着。比如汉献帝刘协的衣带诏事件,虽然这事没能办成,但已令曹操惶恐不安。他发现自己已经站到了悬崖边上,前有万丈深渊,后有百万追兵。稍有不慎,立刻粉身碎骨,曹操身兼曹氏和夏侯氏两大家族的命运。他现在的实际状况,想做个安乐翁已经不可能了,想把权利归还给皇帝,也已经不可能了,因为一旦失去了权利,那么曹氏和夏侯氏两大家族,在政治对手的攻击下,很快就会被灭族的。

他在晚年的时候,能做的就是不断的进阶,不断的削弱汉室的影响力和彻底的架空皇权,为子孙代汉铺平道路。荀彧自己也是十分清楚曹操的处境的,可又无力改变,因为刘协太恨曹操了,一旦曹操放权,马上就会被清算的。荀彧则不同,无论是汉献帝刘协和曹操谁掌权,荀彧家族都是安全的,其不同之处在于,荀彧反对曹操进一步剥夺皇帝的权利,曹操知道荀彧为了名节是不可能支持他或者他的儿子篡汉自立的。这也标志着荀彧和曹操彻底的分道扬镳了,因为荀彧的影响力太大了,在朝廷中枢和军中都是着无可替代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曹操不可能让其安享晚年的,只能默许其自裁,并且保其荀氏满门安然无恙。

【5】、来自网友【雄视天东】的最佳回答:

荀彧,字文若,曹营中重要谋士之一,助曹操统一北方做了重要贡献。荀彧一生主张匡扶汉室,这点和诸葛孔明观点一致,也许这也是当时有识之士的远大抱负吧。初期的曹操,势力弱小,羽翼未丰,还没有不臣之心,和荀彧的政治主张没有发生冲突;随着曹操统一北方,兵势日盛,占据半壁江山的曹操野心逐渐膨胀,开始有了封公称王的想法,这与荀彧匡扶汉室的梦想背道而驰。因为反对曹操“称公”而被猜忌,荀彧不再被重用,为此抑郁而终,一代谋臣最终陨落在历史的长河中……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荀彧为什么和曹操站对立面反对曹操做魏王?】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