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古语云“君子要三思而后行”,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7 19:42:57 2次浏览

关于问题古语云“君子要三思而后行”,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白玉子】的最佳回答:

谢谢邀请ヽ(^0^)ノ“君子要三思而后行”,这句话是孔子儒家思想的反映!这句话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反映出了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是,人应该反复思考,考虑,再考虑,直到考虑成熟了再去行动。但如果人人都这样子的谨小慎微,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左思右想,犹恐丢失了“君子”之风度“文明”形象。只形象准备就半天,何以能雷厉风行,直奔主题,业精于勤,干好本职工作呢!当然,对于军国大事,或新的情况,或突发事件,或新的事业等,确是需要考虑周全,作好筹划事宜的。

而依据孔子“悠悠万世,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的三观来看,其中心思想是符合礼仪规则,不失礼数,表现出“彬彬有礼,温良恭俭让”的“君子”风范。才是“文明礼仪”的合格“君子”形象。就象刘罗锅的老丈人,示范教导走上朝之方步的走法一样,要学会步态礼仪,才能表现出有教养,知礼数,不失朝臣之礼的官场步态。而大多人的日常工作,常办事情,何需这样子的“君子”之风,文明之态呢?!孔子制定的“儒”的标准,就不是工人,农民,基层劳动者的标准。“君子”,就是“儒士”的代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就是将没文化的农民视为和女人一样的“小人”了!这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也是贯通一气的,无可置疑!

而巜道德经》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道常无私,衣养万物;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足见孔子是没有闻道的。孔子视老子为神龙。临终前尚叹息: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自我证明。是以,孔子三次拜访,老子针对其制定的“三纲五常”予以点评:“……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而孔子始终还是不闻道,临终前也没有弄明白。

可见闻道之难!

【2】、来自网友【涵涵奶奶 1957】的最佳回答:

不光是君子遇事,三思而后行,任何人都一样,遇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3】、来自网友【绿叶小杏】的最佳回答:

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事都要再三思考而后行动。我们中国人对这个观点习以为常,因为类似的话太多了,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思考是行为的种子。(培根)等等。至于思考的意义,就是要建一座通向成功的桥梁,使我们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用尽可能低的代价达到最理想的目的。

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存在差异,有些人行事比较稳重,谨慎,而有些人就不行。一着急就乱了分寸,如《三国演义》里的“猛张飞”,一生气就喝的大醉,鞭挞士卒,虽经刘备“教育”有所改正,最后还是因为这个原因被手下杀害,落个身首异处。而“诸葛一生唯谨慎”,凡事都深思熟虑,对各种方案的利弊了然于胸,像一个大夫治病一样,周密妥善地对症下药,以求达到最好的疗效。诸葛亮能神机妙算,几乎每次都能得到最大收益,依靠刘备那点小小的本钱,最后得以三分天下,并成就了自己的英名。

一个人的生命和精力总是有限的,虽说可以允许失败,但也承受不起太多的失败。太多的失败有时能摧毁人的意志。就是英雄也不行。你看曾国藩输的太多不是崩溃了吗?他甚至想投江,如果不是下属拉的紧说不定就真投下去了,那中国历史就改写了。所以我们应该善于思考,尽量减少失败的几率。特别是在我们面临选择时,比如大学毕了业,我们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这时应该何去何从?是考研还是就业?如何面对婚恋?这些都需要根据自己大学的档次,家庭财力,自己的兴趣和年龄,进行深入的思考,不能贸然决定,因为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如果是名牌大学毕业,直接参加工作就行,如果是二流大学,就有考验的必要,但要征求家长意见。至于婚恋,买房的问题,更要谨慎面对。

现代社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足够大的舞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我们去尽兴的“表演”吧,身边到处都是机遇,但又处处充满风险。面对花花世界的诱惑,我们不能被其乱了心智,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比如网上形形色色的网络诈骗,有的以重金引诱你,让你转账,尽管这不是什么新“招数”,不少人还是上当受了骗。这时候某些人就需要扪心自问,为什么聪明了一世,这时就不能多长个心眼呢?要记牢孔子的话,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4】、来自网友【阿赤纪事】的最佳回答:

这句话出于《论语•公治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孔子听说季文子凡事都要再三思考而后行动,非但没赞扬他谨慎稳妥,反而说:“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原意是不主张这样的。后来引申为成熟稳重的表现,教育我们要养成做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

至于是否有道理,见仁见智吧。

如果是决定特别重大问题,就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权衡各种利弊,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甚至小范围的模拟测试,这些都是必要的,当然也有好处。

但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有些机会稍一犹豫就会错失,考虑得太多便会错失良机,显得瞻前顾后、胆小怕事。

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的平衡,很多本来好的事物,过犹不及,适得其反,是我们常见的事。

然而,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把“三思而后行”和迅速地把握时机对立起来。比如,在现代化管理的企业,都有一个战略的思维,通过对内外部资源的的分析,采用一些科学分析方法,对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必要的判断,从而提前做好充足的考虑和准备,一旦时机出现就立马出击,自然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个人而言,我觉得关键还是要做一个重要的区分对待,那就是看对什么样的人来说。

比如说我本人,性子急躁简单,做什么事情都巴不得一蹴而就,草草上场,吃了不少苦头,确实应该多修炼自己的性子,三思而后行。而对于有选择综合症的人来说,这句话是不适合的,否则只会加深他的顽疾。

【5】、来自网友【梅横枝】的最佳回答:

有道理的时候沒道理,没道理的时候有道理。

一,如果说三思,是指权衡利弊,富有理性和制定战略计划,稳妥地实施和博弈,谨慎地从事,不率性而为,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定而后动。那么,三思是沒道理的,世界上的大事,没有几件是思考后的结果。

二,过多的思考阻碍人。人的思考因人而异而且有局限性,偏执性,固执性。思前想后便瞻前顾后,便会畏首畏尾。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凡事都有命运性,命运是思考不能左右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嘛!因此,三思是有道理的,因为,思考不能决定结果,但思考里有我们想要的结果:我思故我在。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古语云“君子要三思而后行”,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