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晚清四大名臣中,为什么只有张之洞得以善终?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12:58:51 3次浏览

关于问题晚清四大名臣中,为什么只有张之洞得以善终?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曾园】的最佳回答:

“中兴四大名臣”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里的中兴指的是“同治中兴”。

严格说起来,也只有左宗棠算善终。

曾国藩(1811—1872)去世前,受命处理 1870 年的“天津教案”是写了遗书去的。原因很简单,老百姓听信一些流言,认为教堂的慈善活动其实是挖小孩眼睛、“采生折割”之类。一件小事引起百姓的愤怒,屠杀了很多洋人。外国兵舰兵临城下,满朝文武,谁也不敢处理。因为朝廷不准谈判中丢脸、也不准开战,百姓不准官员向洋人低头。曾国藩秉公处理,很显然落下骂名。两年后去世。

1901 年 9 月 7 日,李鸿章(1823——1901)与 11 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后,不久吐血。两个月后去世。

张之洞(1837—1909)活到最后,没有什么奇怪,他是四人之中最年轻的。去世前,他在满清立宪活动中,得知满族亲贵载洵负责筹办海军,载涛训练禁卫军,知道大局不可挽回,与载沣力争至吐血。载沣在他病中还曾去探望,载沣走后,身边的人问张之洞,载沣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张之洞只回答:“国运尽矣!”原因是他已明白,载沣的意图强硬,绝不会更改。那么这个完全没有诚意的亲贵内阁一定会招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大清必亡。他就是在这种心情中去世的。

左宗棠(1812—1885),他生前立过大功,尤其是收复新疆,算是没有遗憾。但去世的那年,因为镇南关大捷后中法议和,左宗棠很不满。9 月 5 日去世。他临终时说:“越事和战,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平生,不能瞑目!”

【2】、来自网友【江湖小晓生】的最佳回答:

晚清四大名臣,指的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以及张之洞。

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张之洞是“善终”。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们几个不都是年老病逝的吗?

曾国藩活了 62 岁,在两江总督任上病逝。左宗棠活了 74 岁,担任军机大臣时去世。李鸿章活了 79 岁,在两广总督任上去世。张之洞活了 73 岁,任顾命大臣、太子太保时去世。

看似大家都是善终,应该没什么大毛病。不过仔细分析这 4 位的结局,我们就会发现,前 3 位临终之前,都有各种各样的遗憾,可谓是死不瞑目。

一、曾国藩被人骂为崇洋媚外之贼。

曾国藩是帮助清朝平定太平天国的大功臣,在搞定一切以后,曾国藩本打算留任两江总督。毕竟长江一带是他的老巢,而湘军的众多将领,也都安置在了南方。

可慈禧太后深知其中利害,毅然决然地将曾国藩调到了北方,先让他奉旨剿捻,后让他担任直隶总督。直隶总督是天下九大总督之首,看似高升了,实际上是将曾国藩和他的部下们分隔开了。

从此以后,曾国藩就干啥啥不行,比如说剿捻的时候,曾国藩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重点防务、坚壁清野和画河圈围等,可惜无一奏效,屡屡败北,还得靠左宗棠和李鸿章来相助才行。

本来已经够郁闷的了,结果到了同治七年,曾国藩又被调任为直隶总督,和自己的大部队分道扬镳了,这就更郁闷了。

不等他郁闷,让他烦恼的事情接踵而至。原来这一年爆发了著名的天津教案,这是个什么事情呢?主要就是天津的老百姓们,团结起来反对天主教在天津传教,结果遭到了法国当局的武力干扰,他们甚至干起了拐卖儿童的勾当,为此天津民众在混乱中冲击了天主教堂,杀掉了几十个天主教徒。

这下天主教国家可不干了,以法国为首的 7 国列强,立马向清政府提出抗议,要求严惩“暴徒”。恰好轮到曾国藩担任直隶总督,需要亲自处理这件事。

由于洋人这回太过分,教堂里收留的中国孤儿们,大量死亡,他们又不断拐卖孩子,这才导致民众们的愤慨。因此道理都在我们这边,朝中大臣也义愤填膺,认为不惜一战,也不能对洋人让步。

可曾国藩却对其他 6 国进行了各种赔偿,此后又与法国单独交涉,毕竟这时候法国是老大。在法国人的强烈要求下,曾国藩决定处死 16 名为首之人,流放 25 人,天津知府、知县都被发配黑龙江,同时赔偿洋人 49 万两白银。

好家伙,这可把大家给气坏了,你曾国藩不是带兵出身吗?怎么就这么怂了呢?因此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民间人士,对曾国藩都破口大骂,甚至认为他有卖国贼的嫌疑。

曾国藩被骂惨了,居然怒气攻心,一病不起,只能让李鸿章来善后。曾国藩在朝中被骂得抬不起头来,恰好这个时候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曾国藩趁机调离了直隶总督,重新回到了两江总督任上。

此后他也没能再搞出什么名堂来,没几年就去世了。可以说,担任直隶总督这段时间,把他这个“内圣外王”的半个圣人形象,基本毁于一旦了。后人不太愿意提这事儿,主要是提了就不太方便卖《曾国藩家书》了。你说曾国藩这是善终吗?

二、左宗棠未能完成平生志愿。

左宗棠是我华夏数百年来,难得一见的大英雄。他 42 岁之前,还只是个教书匠。可此后人生就开挂了,先在长沙担任巡抚的师爷,负责镇守长沙城,抵御太平军的袭扰,后又在曾国藩的帮助下,在湘军的基础上建立楚军,平定浙江的太平军,成为了封疆大吏。

平定太平军只是他的第一步,此后左宗棠在福建,为建造福建船政打下了基础。不等左宗棠闲下来,慈禧立马又派遣左宗棠前往西北,平定了捻军起义和陕甘少数民族起义。

搞定这一切以后,清朝面临着海防和塞防之争。李鸿章支持海防,他认为应该将财政用在海军建设上,至于新疆那边地广人稀,丢了也不可惜。左宗棠则支持塞防,认为中华大地,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而且一旦丢了新疆,那陕甘就是前线,这是很危险的。

最终慈禧两方面都表示支持,可只给了左宗棠 500 万两银子,其余的钱,左宗棠只能通过胡雪岩,向外国银行筹借。收复新疆以后,左宗棠名声大噪,担任军机大臣,在总理衙门上行走,相当于当朝宰相了。

可左宗棠的性格刚强,李鸿章的手下总给他使绊子,很显然,担任中枢他并不合适。为此左宗棠又跑去担任了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光绪十年,左宗棠患有严重的眼疾,可朝廷依旧让他前往福建督师,当时正在打中法越南战争,海战也是重点。正当清军在越南取胜之际,李鸿章却要求清军及时后撤和谈。这可把左宗棠气坏了,他拍着大腿臭骂道:10 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 1 个李鸿章坏事!

此后左宗棠就被李鸿章算计到没谱的地步了。

  1. 首先,左宗棠的手下王德榜、刘璈等人,被李鸿章的部下潘鼎新、刘铭传等人陷害,被剥夺了兵权。
  2. 其次,左宗棠的钱袋子胡雪岩,被李鸿章的秘书盛宣怀算计,倾家荡产,革职抄家。

左宗棠愤懑不平,晚年的确十分凄凉,在这种情况下郁郁而终,也算不上是善终了。不过在左宗棠的努力之下,新疆、台湾得以设省,为华夏领土的完整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李鸿章被活活气死了。

李鸿章同样起家于平定太平军,他所建立的淮军,后来成为了清朝的顶梁柱。北洋军的前身,基本就是淮军的底子。

李鸿章支持海防,并且建立了著名的北洋水师,这可都是他的嫡系。不过李鸿章的运气不太好,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彻底葬送了李鸿章的仕途。

此后的李鸿章,专门负责签订不平等条约。在 1895 年,甲午战争战败后,李鸿章前往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一条约中,不仅需要赔偿日本 2.3 亿两白银,还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了日本,遗恨半个世纪。

1896 年,李鸿章又和沙俄签订了《中俄密约》,约定一起对付日本,实际上却将整个东北的权益都出卖给了沙俄。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第二年李鸿章负责和 11 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几乎把清朝能卖的主权都给卖光了。签完以后,李鸿章便吐血不止,2 个月后便去世了。

所以说,李鸿章是被活活气死的。尤其是死前 8 天,李鸿章前往俄国使馆,遭到了沙俄大使的恫吓威胁,直接导致老李胃血管爆裂,可见当时已经气急攻心了。这能算善终吗?

总结:张之洞是个中立派,一心只想搞实业。

张之洞虽然也是四大名臣之一,也做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但是我们会发现,张之洞是非常爱惜羽毛的,他在政见上,从来不肯轻易表态。这或许就是他能够得以善终的原因。

比如说,1905 年清朝高层的改革派们,打算进行预备立宪的改革,询问张之洞的时候,张之洞顾左右而言他,迟迟没有表态。

在载沣打算诛杀老袁时,张之洞立马又表示:主少国疑,不能随便诛杀大臣,还是等一等再说。

正是张之洞的这种态度,使得他处于哪一方,都是好人,自然也就没有人特别攻击他了。张之洞属于实干家,中国各种近代化的工厂、学堂,都是张之洞一手操办的。他更适合搞事业,还是别碰政治比较好。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