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二战日本一共在中国建立了四个傀儡政权,它们的领袖下场如何?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1 08:05:11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二战日本一共在中国建立了四个傀儡政权,它们的领袖下场如何?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关中客】的最佳回答:

日寇在侵华战争期间,为了加强掠夺占领的中国领土内的资源,在占领区设立了众多的傀儡政权以便自己更好地统治这些地方。在这期间,日本先后扶植了十三个傀儡政权,他们的政府构成,军队编制,军服都不尽相同。这些傀儡政权,甘愿充当日本的走狗,残害国人,掠夺资源,在中国犯下了累累血债。

日寇在中国扶植的第一个傀儡政权是“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其目的是为了策划“满洲国”的建立。1932 年 2 月 16 日,日本关东军召集奉天省长臧式毅、吉林省长熙洽、黑龙江省长张景惠以及马占山四人在沈阳召开了“建国会议”第一次会议,即“四巨头会议”, 会议决定成立“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翌日第二次会议上,任命张景惠为“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的委员长,臧式毅、熙洽、马占山、汤玉麟、齐默特色木丕勒、凌升为委员。1932 年 2 月 18 日,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发表声明宣布“东北省区完全独立”。汤玉麟、齐默特色木丕勒、凌升三人并未出席这次会议,马占上也托病回到海伦,他们四人并未在声明中签字。

1932 年 2 月 25 日,“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决议”成立新的国家,国号为“满洲国”,国家元首称为“执政”,国都设在新京(今长春),国旗为红蓝白黑满地黄五色旗,新的年号为“大同”。1932 年 3 月 1 日,“满洲国”正式成立,前后存在不足一月的“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随即撤销。

伪满国旗

张景惠,字叙五,生于奉天府八角台(今辽宁省台安县)。早年追随张作霖,先后担任奉军副司令、察哈尔都统兼陆军 16 师师长、奉军西路总司令等职,后任南京军事参议院院长。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投靠日本。伪“满洲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参议府议长、国务总理等职。1950 年 8 月 1 日,被苏联红军俘获,关押在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1959 年,张景惠病死于抚顺战犯管理所,终年 88 岁。

日寇在中国扶植的第二个傀儡政权,就是大家熟悉的伪“满洲国”。其“领土”包括除关东州(今旅顺和大连)以外的东三省全境,以及内蒙古东部和河北省的承德市(热河省)。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溥仪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因年号为“康德”,所以又称“康德皇帝”。 1967 年 10 月 17 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 61 岁。这段历史大家都比较熟悉,不再累述。

日寇在中国扶植的第三个傀儡政权是”察东特别自治区”,是日本于 1933 年至 1936 年之间在中华民国察哈尔省东部扶植的傀儡政权。1933 年 3 月,日军攻占了中华民国热河省全境,并将热河省并入“伪满洲国”。随后,日本关东军把目标转向内蒙古。不久,日军进攻察哈尔省。东北军崔兴武旅的李守信投降日军,被日军任命为热河游击司令,作为“关东军的谋略部队”。李守信在关东军的支持下,于 1933 年 8 月占领了多伦。之后,日军设立了察东特别自治区,任命李守信为行政长官。随着后来的“蒙古军政府”的成立,“察东特别自治区”这个傀儡政权也随之结束。

李守信是蒙古族人,生于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青年时期的李守信混迹于热河省,亦兵亦匪,为害一方。日军进犯热河省后,李守信率部投敌。先后任“热河游击司令”、“察东警备军司令”等伪职。伪“蒙古军政府”成立后,又担任“伪蒙古军总司令”,后来又出任“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副主席”。1945 年日本投降后,李守信又投靠蒋介石,被任命为“第 10 路军总司令”、“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等职。内战爆发后,李守信在内蒙古东部地区招纳旧部,组织武装,配合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1947 年,李守信部众被任命解放军全歼后,他又辗转逃往台湾。

1949 年,李守信返回内蒙古,在阿拉善参与组织“蒙古自治政府”的活动。阿拉善和平解放后,李守信又逃至蒙古国。1950 年,李守信被逮捕并引渡回国受审。1964 年,人民政府特赦李守信后,被安置在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任馆员。1970 年 5 月,李守信在呼和浩特病逝,终年 78 岁。

日寇在中国扶植的第四个傀儡政权是“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是日本在关内地区最早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日本在侵占我国东北,扶植“伪满”政权后,又立即把侵略矛头指向我国的华北地区,开始积极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1935 年 10 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鼓励华北自治案”,分离华北、分裂中国成为日本侵华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

最初,日本驻天津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把策动华北自治、分离华北的目标锁定在时任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河北省政府主席商震、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和晋绥(山西、绥远)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这四人的身上,企图把这四个华北实力派拉拢在一起,组成一个“华北自治政权”,但遭到四人的拒绝。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五色旗

为了尽快实现“华北自治”的目的,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把特务土肥原贤二派到华北地区。当时掌控着冀东军政大权的河北省蓟密区兼滦榆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土肥原贤二的策动下,配合日本“华北自治”的阴谋,联合冀东各地批亲日分子,在通县召集会议,通电全国,发表《自治宣言》,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 不久,又改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自任“政务长官”,殷汝耕彻底沦为大汉奸。

冀东伪政权成立后,管辖冀东 22 县以及延庆、龙门、赤城 3 县,统治面积约 8200 平方公里,统辖约六百万人口。财政收入占当时河北省的 22%。冀东伪政权全面奉行亲日卖国政策:在军事上,与日本建立攻守同盟;在政治上,大聘日本人作顾问;在经济上,大肆出卖国家经济主权;在文化教育上,推行奴化教育;大力推行吸毒、赌博、娼妓“三毒”政策,搞得冀东各地区乌烟瘴气。它尽管打着“自治”的旗号,实际上是日本彻头彻尾的傀儡。1938 年 2 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被其吞并。

殷汝耕,浙江平阳人。他在担任“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主席期间,滥发纸币,贩毒走私,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建造“亲善”公寓以专供日本侵略者住宿。在殷汝耕的治理下,华北政局更加动荡不安。通州“伪冀东保安总队”以张庆余、张砚田为首率部起义,杀死日本侵略者数百名,史称“通州事变”,殷汝耕也因此被迫去职。

汪伪政权成立后,殷汝耕又应汪精卫之邀赴南京,先后担任汪伪山西煤矿公司董事长、汪伪“全国经济委员会特派委员”、汪伪“治理运河筹备处主任”、汪伪“治理运河工程局局长”等职。日寇投降后,殷汝耕被收押于北平炮局胡同陆军监狱,之后押往南京,关押于南京老虎桥监狱。自知必死,殷汝耕在狱中手抄《金刚经》留给亲属。1947 年,殷汝耕被南京高等法院判处死刑。同年,被执行枪决,一代巨奸殷汝耕就这样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日寇在中国扶植的第五个傀儡政府是“蒙古军政府”,是日本于 1936 年至 1937 年在中华民国察哈尔省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日本关东军在攻入中华民国热河省后,立即侵占了中华民国察哈尔省东部的多伦。内蒙古徳穆楚克栋鲁普亲王(人称“德王”)一直想让西蒙古自治,于是联合西蒙古各旗王公向南京国民政府通电请求自治。蒋介石为了防止德王投靠日本,不得不同意成立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蒙政会”)。 由于委员长云端旺楚克(云王)年老多病,副委员长沙克都尔扎布、索诺木喇布坦又未到任,蒙政会的大权从一开始就落入德王手中。

虽然蒙政会在德王的控制之下,但他对现状并不满意。作为成吉思汗三十世子孙,他的野心是成立“蒙古国”。日本关东军看透了这一点,开始策动德王,答应提供枪支弹药支持。为了防止西蒙全境被德王交给日本,南京国民政府将蒙政会分为两部分,分别组织绥远省境内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和德王管辖的察哈尔省境内蒙古各盟旗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

德王

1936 年 2 月 10 日,德王在苏尼特旗的王府举行“蒙古军总司令部”成立仪式。日本关东军参谋长西尾寿造到会祝贺,并称“日蒙携手,亲密合作”。 1936 年 4 月 20 日,在日本操纵下,第一次蒙古大会召开,5 月 1 日通过了《蒙古军政府组织大纲》。1936 年 5 月 12 日,德王在日本的支持下正式成立了“蒙古军政府”,云王(云端旺楚克)为主席,德王任总裁。 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在傅作义的进攻下,德王逃回苏尼特旗的王府,并再次挂出了察哈尔省境内蒙古各盟旗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的招牌,作为缓兵之计,“蒙古军政府”由此名存实亡。

日寇在中国扶植的第六个傀儡政权是“察南自治政府”,1937 年 9 月在张家口成立,是日寇在中华民国察哈尔省南部设立的傀儡政权,辖现河北张家口、万金、宣化、怀安、阳原、涿鹿、蔚、怀来、赤城等市县。“察南自治政府”主席是于品卿,日本人在“察南自治政府”的各级官署均派有顾问,总揽行政大权,最高顾问是日本人金井章二。“察南自治政府”所标榜之施政纲领为“日察如一,铲除共党,民族协和,民生向上”,是日军对沦陷区人民进行奴役和掠夺的罪恶工具。1939 年 9 月,“察南自治政府”并入“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其被改组为察南政厅。

于品卿,直隶冀州南宫县人。1937 年 8 月 27 日,日本关东军攻占了张家口。以于品卿为首的十几个所谓的“商界头目”因欢迎日军入城有功,于品卿被日本人任命为张家口治安维持会会长。日寇设立“察南自治政府”,于品卿被任命为自治政府主席。“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成立后,于品卿又成为了“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副主席。日本战败投降后,于品卿被解放张家口的八路军逮捕。经过公审之后,于品卿被判处死刑,枪决于张家口汉卿桥下。

日寇在中国扶植的第七个傀儡政权是“晋北自治政府”,是日寇在山西北部扶植的伪政权。1937 年 9 月 13 日,日军占领山西省大同,之后成立“晋北自治政府”,夏恭担任主席,日本人前岛升担任最高顾问,总揽一切政事,为“晋北自治政府”的太上皇。“晋北自治政府”驻大同县,管辖雁北 13 县,辖区人口 150 万。日军在设立“晋北自治政府”的同时,又召集辖区 13 个县维持会会长,组成了 13 个县政府。自治政府所标榜之施政纲领为“感谢皇军,铲除红匪,发扬道义,建筑乐土”。 虽区区十六字,其卖国反共性质,已非常明显。1939 年 9 月,“晋北自治政府”并入“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其被改组为晋北政厅。

夏恭,山西大同人,清末举人。日军占领大同后,赋闲在家的夏恭被日本人看中,聘其在大同组织晋北治安维持会。“晋北自治政府”成立后,夏恭成为该政府的最高委员。后来,夏恭出任“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副主席,之后他辞去副主席职务,任大同炭矿株式会社理事长。1941 年,夏恭病死。

夏恭

日寇在中国扶植的第八个傀儡政权是“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是 1937 年至 1939 年间日本在内蒙古扶植的伪政权。日军在攻占内蒙古归绥后,进而占领了包头。1937 年 10 月 27 日,内蒙古王公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在日本特务机关策划下,在归绥市召开“第二次蒙古大会”,宣布蒙古“自治”,成立了“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按照日本特务机关的安排,云王(云端旺楚克)任自治政府主席,德王任副主席。由于云王称病,德王总揽了该政权的一切事务。该伪政府规定:以蒙古固有之疆土为领域,暂以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盟、巴彦塔拉盟、伊克昭盟及厚和市、包头市为统治区域;以“防止共产、协和民族为基本方针”;以“生、聚、教、兴、养、卫六事”为施政纲领;以成吉思汗纪元为年号,定都于归绥市。该伪政府下设政务院,德王兼任院长。1937 年 11 月 22 日,该伪政权并入“蒙疆联合委员会”。

云端旺楚克,人称云王,蒙古族,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喀尔喀右翼达尔罕贝勒旗(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人。云王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王爷,他一方面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不满,期待蒙古族自兴,一方面对日本侵略势力的入侵也深感忧虑。正是在这种极其矛盾的心理下,他无论是在国民政府担任要职,还是后来担任由日本扶植的“蒙古军政府”和“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主席期间,仅仅只是挂个名头,不理政事,一心向佛,军政大权全由德王把控。1938 年 3 月 23 日(农历),云王病逝。终年 68 岁。

云王

日寇在中国扶植的第九个傀儡政权是“上海市大道政府”,1937 年 11 月,上海沦陷以后,日军将原上海特别市地区分为浦东区、南市区、沪西区、闸北区、市中心区和吴淞区,毗邻地区分为北桥、嘉定、宝山、奉贤、南汇、川沙和崇明区,由伪“上海市大道政府”管辖。政府驻地在上海浦东东昌路,市长苏锡文。1938 年 3 月 28 日,“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在南京成立。“上海市大道政府”又隶属于维新政府,改为督办上海市政公署,由苏锡文任督办,改挂五色旗。

上海市大道政府旗

苏锡文,福建厦门人,早年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先后担任福建省财政局长、广东大元帅府财政署长兼民政司长等职务。后离开中国国民党,在上海的大学任教。抗战期间,担任日本扶植的傀儡政府“上海市大道政府市长”。之后担任伪上海市政公署督办、伪上海特别市政府秘书长等职。1940 年,伪上海特别市政府市长傅筱庵被刺身亡后,苏锡文曾短暂代理市长一职。1945 年,苏锡文病死。

苏锡文

日寇在中国扶植的第十个傀儡政权是“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抗战初期,日本在华北占领区建立的汉奸傀儡政权,又称“华北临时政府”、“北平临时政府”。1937 年 12 月 13 日,南京陷落的第二天,日本侵略者在北平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以五色旗为“国旗”, 以卿云歌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辖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四个省公署和北平、天津两个市政府。王克敏任“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长。1940 年 3 月 30 日,汪精卫的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北平的“临时政府”改称“华北政务委员会”。 王克敏又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名义上王克敏归汪精卫管辖,事实上自成体系。

王克敏,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早年以清朝留学生监督的名义到日本,并担任清国驻日大使馆的参赞。回国后也于外交部任职。民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总裁、三度出任财政部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东北政务委员会、北平政务委员会委员等多项要职,其本人是对日妥协派的一员。抗战爆发后,立即投靠日本,成为大汉奸。后来王克敏又出任汪伪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务总署督办、汪伪中央政治委员等要职。日本投降之后,王克敏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逮捕,1945 年 12 月 25 日于狱中自杀身亡。王克敏死后,其小妾及其女婿前往监狱收尸,在北平近郊的百林寺停灵三天,随后找了个无人知晓的地方,将他草草埋葬。一代汉奸王克敏终究未能逃脱历史的惩罚,可谓是死有余辜。

日寇在中国扶植的第十一个傀儡政权是“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由梁鸿志等人于 1938 年 3 月 28 日成立于南京。“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的主要支持力量是日本华中派遣军,1938 年 1 月初,日军占领华中大部地区后,决定在华中建立亲日政权。一开始,华中日军特务机关长原田熊吉心中的最佳人选是唐绍仪,多次前往上海游说让其出面“组阁”,但不久后唐绍仪遇刺身亡,原田熊吉只能重新寻觅合适的人选。最终,曾在北洋政府担任职务的梁鸿志进入日被人的视线。

1938 年 3 月 28 日,“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在南京成立。下辖江苏、浙江、安徽 3 个“省政府”和南京、上海 2 个“特别市政府”, 梁鸿志任“行政院长”。 根据日本政府决定的《调整华北及华中政权关系要领》的规定,华中新政权是一个地方政权;原则上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作为中央政府,尽快使其合并统一。1940 年 3 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该伪政权被并入汪伪政府。

维新政府旗

梁鸿志,于 1882 年出生于福建福州城里,祖籍福建长乐,清末著名楹联大师梁章巨的孙子。梁鸿志自幼饱读诗书,喜好搜集古籍。擅长诗文,为人狂傲,以东坡自许。抗战期间,梁鸿志投靠日本,沦为汉奸,出任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行政院长。在他担任行政院长的两年里,以“维新政府”的名义组建汉奸军队,订立卖国条约,出卖华中资源,劫掠人民财产,发行伪钞,控制金融,犯下了累累罪行。日本投降后,梁鸿志躲在苏州。之后被抓捕押往上海,最终以汉奸罪判处死刑,在上海提篮桥监狱被执行枪决,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日寇在中国扶植的第十二个傀儡政权是“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是日本扶植内蒙古上层反动分子成立的伪政权。1937 年 11 月 22 日,在日寇的精心操纵下,“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察南自治政府”和“晋北自治政府”三个日寇的傀儡政权合并组成“蒙疆联合委员会”。 1939 年 9 月 1 日,经过日本军部和金井章二等的策划,“蒙疆联合委员会”改组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德王任主席,于品卿、夏恭任副主席。张家口为“首都”,用成吉思汗纪元年号。

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成立后,德王会同侵华日军,采取严格的经济统制政策,开发产业、垄断金融、控制交通,对“蒙疆”经济资源和人民财产进行了野蛮劫掠。1945 年 8 月,苏联出兵东北,苏蒙联军迅即占领德王府。德王等人逃遁,由日本人一手扶植的伪蒙小王朝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德穆楚克栋鲁普亲王,即德王。中华民国察哈尔地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人,内蒙古的王公,主张内蒙古独立。德王是个颇有政治野心的“泛蒙古主义者”, 他和溥仪犹如政治上的“孪生兄弟”,为追求复辟“帝制”,不惜出卖民族利益投靠日本。在日本人的扶植下,溥仪成为伪“满洲国”皇帝,德王当上了伪“蒙疆”(“蒙古自治邦”)主席,他们还积极充当日本侵华“满蒙政策”的帮凶,德王还勾结日寇,进行所谓“日蒙合作”阴谋活动,妄图实现其做“蒙古大帝国”皇帝的迷梦。

德王

日本战败后,伪“满洲国”和伪“蒙疆”随之彻底垮台。在八路军包围张家口时,德王随同缴械的日军由张家口逃往北平。之后,他又跑去重庆,向蒋介石要求重建“内蒙古高度自治”政权,被言辞拒绝。国民政府对德王的处理是不咎既往,从宽对待,并且每月还提供 15 万元生活费,令其返回北平做“隐居”的寓公。

德王府

1949 年 1 月 1 日,德王在北平和平解放之际逃往南京,后来又窜到内蒙古西部,越界进入蒙古国的乌兰巴托,寻求“政治避难”。 1950 年春,中苏、中蒙友好条约相继签订,同时公布德王、李守信等为伪“蒙疆”战犯魁首,这些人随即被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逮捕入狱。同年 9 月 18 日德王等被引渡回国,走上历史审判台。1963 年春,德王获准特赦出狱,被聘为内蒙古文史馆馆员。1966 年 5 月 23 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过世。

日本在中国扶植的第十三个傀儡政权是“汪伪国民政府”,于 1940 年 3 月在日本的扶持下成立于南京,汪精卫担任该政权的“国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院长。为和以蒋介石为首的重庆国民政府分庭抗礼,汪精卫政权自称是合法的国民政府,并沿用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标志和中华民国国歌作为国旗、国徽和国歌,另加三角布片,上书:“和平反共建国”字样,1943 年后则完全采用未经修改的中华民国国旗作为旗帜。1944 年汪精卫病死日本后,陈公博作为继任者,直到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投降,汪精卫政权作为日本在中国建立的傀儡政权之一,也随之灰飞烟灭。这段历史大家耳熟能详,不再详述。

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建立的这些傀儡政权,只是为了更好的统治掠夺中国。这些政权甘愿充当日本的走狗,对我国人民造成巨大的伤害,他们最终也没逃过历史的审判,最终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2】、来自网友【潇萧逸寒】的最佳回答:

日本侵华期间所扶持的伪政权,为大家熟知的是汪精卫的伪南京政府、溥仪的伪满洲国,实际上除了这两个伪政权外,日本人还扶持过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等。

1935 年 6 月《何梅协定》签订后,河北、平津等地的国民党机关全部撤走,日本控制了华北。1935 年 11 月 25 日,身兼冀东蓟密、滦榆两区行政专员的殷汝耕,在日本人土肥原贤二的唆使下,在通县宣布独立,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并自任委员长;同时,通电全国,发表《自治宣言》,宣布脱离国民政府。

12 月 25 日,殷汝耕根据土肥原的意旨,将“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改组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以通州为政府所在地,成为了继伪满洲国之后的第二个傀儡政权,并易帜为五色旗。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五色旗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37 年“七七事变”、日军占领平津后,为进一步控制华北,即着手在沦陷区策划建立伪政权。1937 年 7 月底,北平成立了江朝宗为主席的“北平地方治安维持会”;8 月初,在天津成立了高凌蔚为首的“天津地方治安维持会”。12 月 13 日南京陷落,第二天即 12 月 14 日,日本侵略者将这些组织和“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合并,在北平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管辖山西、河北、河南、山东 4 省及北平、天津两市。

该“临时政府”以王克敏为伪行政委员会委员长,以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定都北平。1940 年 3 月 30 日,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该“临时政府”改组成“华北政务委员会”,名义上隶属南京汪伪政权,实际上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是存在于 1939 年至 1945 年间、在今内蒙古中部(当时的察哈尔省和绥远省等地)受日本侵略者操纵的一个傀儡政权,主席为德王(蒙古王公徳穆楚克栋鲁普亲王,原锡林郭勒盟长),副主席为李守信(蒙疆伪军总司令,热河土匪),政权旗帜为红(赤)蓝黄白四色七条旗。

左为德王,右为李守信

伪蒙疆政府官员们

伪蒙疆政府成立

伪蒙疆政府四色七条旗

1933 年起,日军占领热河、察哈尔地区后,策动、扶植当地汉奸和旧王公建立了地方傀儡政权。1939 年,日本为了进一步巩固所谓蒙疆区域,成立了蒙疆联合自治政府,首都设在张家口。1940 年,汪精卫在南京建立汪伪国民政府后,日本又指使伪蒙政权与汪伪政权签订协议,蒙疆承认汪伪为继承“正统”的新中央政府,汪伪承认伪蒙为高度自治的地方政权。

其实,在日本人的计划中,本来还要扶持更多的傀儡政权。在《何梅协定》签订、日本操纵汉奸殷汝耕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同时,土肥原等人就奔波于保定、太原、济南等地,企图利用冀察平津地区的宋哲元、山西的阎锡山、山东的韩复榘、河北的商震等来实现“华北五省自治”(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

其中,由于山东介于华北和南京之间,故当时的国民政府山东省政府主席、“飞将军”韩复榘尤为被日本人“高看一眼”,他们希望利用韩复榘建立“第二个满洲”。但韩复榘在民族大节上是不含糊的,断然拒绝了日本人的“华北五省自治”计划,使得日本人步步为营、操纵建立汉奸傀儡政权的计划,到了山东就再也继续不下去了。

汉奸们的下场:

汪精卫 伪南京政府主席

1943 年 8 月,汪精卫旧伤复发,日本军医诊断为“多发性骨髓肿”,病根在 1935 年遇刺时仍留体内的子弹,也与他因日本侵略者在太平洋战争中败迹日益明显而心境恶劣有关。次年 3 月,汪精卫被秘密送往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学院治疗。11 月 10 日,不治身亡,葬于南京明孝陵前的梅花山。1946 年 1 月在蒋介石返回南京之前,国民党当局指令工兵部队炸开汪墓,将汪氏棺木连同尸体运往他处火化。汪精卫虽已尸骸无存,但其叛国巨奸之恶名却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溥仪 伪满洲国皇帝

九·一八事变

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

伪满洲国

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 年—1945 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 年日本投降后,被苏军逮捕入伯力监狱。1950 年移交中国,被监禁于抚顺。1959 年大赦释出。后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99]

1967 年 10 月 17 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 61 岁。先葬于

八宝山

,后迁于

清西陵

崇陵

(光绪陵)附近的

华龙皇家陵园

王克敏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委员长

1940 年 3 月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并入

汪精卫

的伪南京国民政府之后,又出任伪

华北政务委员会

委员长。名义上王克敏归汪精卫管辖,事实上自成体系。后来王克敏又出任伪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务总署督办、伪中央政治委员等要职。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之后,王克敏被

国民政府

以汉奸罪逮捕,1945 年 12 月 25 日于狱中自杀身亡。

德王 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主席

1950 年春,中苏、中蒙友好条约相继签订,同时公布德王、李守信等为伪“蒙疆”战犯魁首,即被

蒙古人民共和国

政府逮捕入狱。同年 9 月 18 日德王等被引渡回国,走上历史审判台。德王被关押在

抚顺战犯管理所

之时,与此前已关在该监狱服刑的伪“满洲国”头号战犯溥仪,又成了狱中的“难兄难弟”。此后,他们经过改造学习,思想得到感悟,痛悔认罪。于 1963 年春同时获准特赦出狱,被聘为内蒙古文史馆馆员。

1966 年 5 月 23 日在呼和浩特过世。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