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古代经常会有人饿死,河里有鱼为什么不下水抓鱼吃?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猴哥谈事】的最佳回答:
古代要是可以抓的话,就不会出现饥荒了,古代人不抓鱼,现实的原因就在这里摆着呢,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罢了。
翻开我们的历史书,就能知道我们的古代人是怎么渡过的,挖野菜、抛树根。都是家常便饭。几乎每个人都是过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日子。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古代的人还是最终挺了过来了,你没有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这里面是有你不知道的很多事情,今天跟随我的脚步,我就给你们普及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
古代经常会有人饿死,河里有鱼为什么不下水抓鱼吃?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
在我们的古代,南方居住的人都是少数,大部分都是人都是聚集在今天的北方城市。从历史建都的地图就可以看出来。从挖出古代的墓穴就知道,北方的城市是占据了多数以上。
北方城市有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水域并不是很发达,在古代一直都是这个样子,目前来说,国家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解决北方的水源缺少的问题。
古代之所以会有人饿死,也不去抓河里的鱼,完全就是受到了自然条件的制约。没有办法下河去抓鱼,你以为古代是今天的南方地区呀,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吗?
要是总结下来的话,就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
1、北方的水域没有南方的辽阔
有水的地方,才会有鱼,有鱼的条件就必须有水。通过前面的我们都知道了,古代的人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北方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地区。
这些地方在古代是没有辽阔的水源地,在如今的现在,虽然这些北方地区的水源得到一些缓解,但相对于南方地区来说。还是很少的。
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你想让古代的人去河里面去抓鱼,最起码要有河吧,在古代北方地区的河流本身就是很稀缺的,更不要去抓河里的鱼了。
河流稀少,鱼的产量比较低,人口众多。能让你喝到鱼汤就已经很不错了,更不要谈去抓鱼了,能有抓鱼的功夫还不如挖点野菜来得实在。
2、自然灾害频发
在古代导致人饥饿的重要原因,就是自然灾害。说白了,在古代都是靠天吃饭的,要是遇到大旱或者水灾的话,就会导致粮食颗粒无收。
同样在大旱的同时,不仅粮食会颗粒无收,有时候连野菜都是找不到的,更不要说河里的鱼 了,河里的鱼只会出现二种情况,要么就是被大水吹跑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河流干枯了,鱼都已经死了,在这种大旱的天气之下,死鱼只会腐烂得更加的快速。你让古代的人如何吃鱼呢,难道要吃腐烂的鱼吗?
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了,在古代房子都是泥土结构,一旦遇到洪灾,自己的房子的都保不住,眼前都是汪洋一片了,你还有心思去大海捞针去找鱼吗?
3、抓鱼易感染风寒
虽然在古代的时候,河流里面是有很多鱼虾的,但是你要有像样的捕鱼工具才是可以的,在古代的农耕时代,哪里会有这样的工具呀。
你要用普通的东西来说,根本就是捕捉不到鱼的。这就对获取的鱼来说,是有了相当大的困难了。除了这样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古代人下河抓鱼,冰冷的河水刺激,会让自己得一些风湿关节等方面疾病。就连现在不少的老人,看到年轻人下河抓鱼,都要不忍心教训一顿。河水那么凉。担心把骨头弄坏了。
风寒病在古代医疗条件不好的时候,这个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疾病了,你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风寒方便的病,致死率是相当高的、不下河抓鱼完全就防止这样的病症了,在那个时候是没有垂钓这个说法的。
所以在古代,人宁愿去啃树皮,挖野菜,也不愿意去抓鱼了,抓鱼是小事,要是让自己感染上风寒了,那就是个大问题了。
4、古代人不会烹饪鱼
很多人可能就会觉得,我这点是乱说的。你要是不相信的话,你可以去问一下,你周围 90 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不吃鱼就是因为口味的问题了。
在古代闹饥荒的时候,油、盐都是非常稀缺的东西了,要是烹饪鱼的时候 ,不当任何调味品的话,做出来的鱼是有一种腥味的。
在古代人都是不喜欢这样的味道,所以很多人都是不愿意吃鱼的。他们是觉得这个东西是不好吃的,但他们从来不会说是,自己做得不好吃。而是认为鱼本身就是不好吃的。
像一些树皮、野菜也是有天然的味道的,他们反倒觉得这样的东西在闹饥荒的时候,是非常美味的东西,口感也是可以的,也是非常挨饿的。鱼不仅不好吃,而且还有很多刺。吃起来很麻烦,所以他们大多都是不吃鱼的。
5、古代人没有时间抓鱼
你以为古代人一天都非常清闲呀,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古代人的一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一直的田地里面辛苦地耕作。
你要知道,在古代是没有机械的,耕地的速度是非常慢的,全靠人力才可以完成,播种、施肥、除草、收获。古代是没有灌溉水源的,一切都是靠天吃饭。
要是今天风调雨顺了,就能有一个好的收成。要是遇到大旱 或者洪灾的话,就有可能导致粮食颗粒无收,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 中,
没有一个像样的扑鱼工具,再说古代人是以农耕为主,根本是没有那个闲时间去抓鱼的,等饥荒到来的时候以后,鱼不是被大水冲跑了,也是被干死了。根本就不会让你有鱼抓的。
以上五点,就是古代人不抓鱼吃的重要原因了,不是古代人不想抓鱼,是因为种种的条件就在这里限制着呢,古代人才没有钓鱼的这种想法,他们觉得这就是在浪费时间,综上表示,古代人在闹饥荒的时候,宁可吃野菜、啃树皮也不愿意抓鱼的重要原因了,这下明白了吧!
延伸阅读
河南人逃荒的时候,为什么会逃离在陕西?
你要知道,在古代还是有小日本鬼子的,他们也不是吃素的,在 1942 年的时候,河南人就出现了大逃荒,你知道原因吗?
一方面就是为了躲避小日本鬼子的袭击,你要知道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面,小日本就占领了中国十多年之久,在小日本占领中国的时候,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当时的“三光政策”就是对小日本鬼子的真实写照了。
这个时候河南人怎么办呢?只能逃了,躲避日本鬼子的伤害了。在河南的东边、南边、北边都是鬼子。唯一能去的地方,就只有今天的陕西这个地方了。就干脆在陕西这个地方定居了。
在再在那个时候,逃离的时候,还要考虑的交通的因素。河南距离陕西的这边的交通,在当时都是非常方便的,有很多人都会选择陕西地方。
再说陕西和河南这二个地方,地脉相连,这二个省份在古代的时候是有密切的联系的。在古代就是陕豫一家亲说法 ,面对家人的投靠,陕西人也是全力相助。
所以说在今天的陕西,有一部分的人,祖籍都是河南人。都是在那个时候逃荒逃离过来的。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水灾的原因。我们都知道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地势是较为平坦的,黄河的黄沙就会在这个地方堆积,在古代黄河的堤坝是没有经过整治的。
只要一下雨就出现决堤的情况,洪水一淹就是一大片。所以这个时候,只能往地势高的地方进行逃离了。唯一近的地方。就只有陕西了,越往大西北的地区就会离洪水越远了。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是非常重视,黄河的整治问题。黄河也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得到了很好的整治,在也 没有发生决堤的事情了。黄河中下游的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写到最后
我想说,古代人不抓鱼吃其实是有原因的。中国在那个时候重点是发展的农业,农民一天也是比较忙碌的,遇到饥荒以后,对于河里的鱼也是灭顶之灾了。
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也是非常重视农业这一方面,兴修水利、防堤固坝等等,让农民彻底从饥饿中走了出来了,一步步才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2】、来自网友【神奇猫】的最佳回答:
你一定是城里人,古人宁可饿死也不下水抓鱼?快拉倒吧。我亲属六 0 年饿,下河摸鱼,中指不知道被什么动物鳖?蛇?咬了一口,截掉了一大半。
据说江苏一带,可以抓阳澄湖大闸蟹充饥。古代,一般发生饥荒,往往随之而来的就是自然灾害,不是旱灾就是水灾。
水灾,洪水无情,淹死无数人,谁还敢下水抓鱼?旱灾,河流、水塘干涸,鱼早就跑没了!
事实上,动物也会先逃跑。它们对自然灾害先知先觉,比人更早知道。听老人说,地震前的一二天,老鼠蛇从洞穴里出来,密密麻麻地排在路上,争先恐后地逃命。
古代“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是常态现象。
一是,封建社会农耕时代,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的田地被地主霸占,自耕农占比 30~40%左右,雇农流民很多;
二是,古代天灾、饥荒、战乱、瘟疫横行,小农面对自然灾难,不堪一击。每个王朝末年,几乎都是民不聊生,流民生变,饿死战死病死者无数,人口锐减。
据
史料记载,明末人口为一亿,到了清世祖时只剩下 1400 万人了,锐减了 80%多,损失人口 8000 多万,触目惊心。
古人饿死,很少有零星饿死的。都是遇上大灾荒、大规模战争,然后出现大面积的死亡。仅 1877 年~1788 年的丁戊奇荒,就有 1000 多万人被活活饿死,2000 万人走上逃荒路。
比如晚清,自然灾害不断。连续三年的黄河大决口;道光年间的陕西河南大旱灾;咸同之交的大瘟疫;光绪初年的丁戊奇荒;还有各种地震、蝗虫灾……,饿死的不计其数。
古代饥民面对饥饿,有什么办法?
首先,古代是没有天气预报的。天灾一来,一点办法都没有,朝廷也没办法。旧社会,像《白鹿原》描写的一样,旱灾来了只能去求龙王降雨,水灾来了去求河神。
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随着灾荒越来越严重,老百姓最初都是靠自己扛。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饿个一二天,很快成皮包骨。
实在扛不住了,就会指望朝廷,地方官府布施。皇帝平常总是说,自己是天子,是上天派来统治老百姓的,黎民百姓是子民。
那么大灾大难临头了,百姓不指望朝廷,不指望父母官,还能指望谁来赈灾?
逃荒?这就是最后一条路了。
在古代,老百姓也没办法,农民最大的梦想是“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很多人平时连村子都没出过,不要说州府。
就问你,人生地不熟的,拖家带口,天下之大,你往哪里逃?
其次,没有食物了,饥饿的老百姓最先采取的是自救。一边找邻居亲戚朋友,看有没有接济一些,二是没粮食,找瓜菜代。
瓜,地瓜南瓜,过来人都知道吃多了伤胃。瓜菜也吃光了,就摘野菜,上山采野果。
最后,才是找动物,因为动物最难搞定。山上的老虎、豹子、野猪,一般的老百姓就不用想了,抓不到。顶多是老鼠、青蛙这些小动物。
可是等到最后,灾荒大面积爆发了,千千万万张嘴巴,多么可怕。野菜野果早抢光了,小动物抓光了,只有啃树皮。
饥荒爆发后,很可能是饿死者无人料理,还会引发瘟疫,“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为了活命,易子而食也不足为奇。
最后是饥民抢粮,举事。
抓鱼?古代的鱼不是一般难抓
古代的河,大多是大江大河,黄河、海河、淮河、漳河几乎年年发大水。饥荒年代,有没有人下河抓鱼呢?
很难!
首先,如果碰到旱灾,几年不下雨。农田崩裂、河流干涸,粮食绝收,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何况平民百姓。更可怕的是旱灾后,往往有蝗灾,蝗虫吞噬一切,包括嫩树叶。
旱灾,小河干涸,就只有大江大河了。
古代没有电,电鱼不用想了;老百姓也不允许私藏炸药,那时的火药都用来做鞭炮了,炸鱼更不可能。
捕鱼,需要有专业的工具,只有渔民才有这能耐。一是用鲈鰦,二是撒网。
除了渔民,普通老百姓徒手抓鱼,你当鱼是傻的?游泳冠军也抓不到。即使侥幸抓到几条鱼,能当粮食吃么,能顶几顿?
其次,如果是水患,河流漫涨,就更加不可能下河抓鱼。
有人说可以去钓鱼,我们小时候经常下水抓鱼抓虾,钓鱼,那只是玩耍休闲。想抓来当粮食吃,那决不可能。
再次,一个古代饥肠辘辘的百姓,饿个皮包骨头肚子胀痛。下河徒手抓鱼,异想天开,跟送死何异?
总之,在古代饿死人的年代,能抓的鱼,早都被饥民抢光了。在深水里的鱼,既使是世界游泳冠军,又能耐何?更别说是濒临饿死、奄奄一息的普通百姓。所以,古代饿殍载道,饥民卖儿卖女,甚至两脚羊的悲惨事情,就不难理解了。
谢谢朋友们的支持,欢迎留言点评!
(网络图片、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