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坐火车经过四川,我觉得四川平地很少又破碎,但四川竟然是一个农业大省,还被誉为天府之国,这是怎么回事呢?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0 20:32:03 3次浏览

关于问题坐火车经过四川,我觉得四川平地很少又破碎,但四川竟然是一个农业大省,还被誉为天府之国,这是怎么回事呢?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蒲守庄】的最佳回答:

你坐火过四川,我也经常坐火车,经河南:河北,湖南:湖北,陕西:山西:甘肃,广东:西西,贵州:海南,我在火车上很少睡觉,靠在窗口看风景,总体来讲:火车一会钻小镇,一会儿过村庄,一会钻山区峽谷的多,总觉平地少,山多大小不等,小村庄晃眼而过,好的地方在眼里不多,这也是实事。

如果要知道一个地方好不好,还得久住那个地方才慢慢而知,还得了解历史千古,自然环境的优不优,气候稳不稳,常年雨水多不多,还要了解民族的风格度,地理环境优不优,河流水多不多:水质好不好,土地肥不肥,这是过去的优势评比。现在就工业,经济,产品,城市,交通,文化,文明,建设,等等,四川算中等偏上,全国几十个省:我没猜错的话:可在前 IO 名之内吧。

过去的四川,历史上很少战争,气候好:农作物丰收,常年雨量充足,山区有梯田,层屋围山转,土地肥肥,黄泥加沙泥,又好作业,山区农民常年:农忙回家干活,闲时出外做手艺工作,各种各样的人才都有,一般农民都有异外的特场手艺活干,很多出省外各省很多,所晨现在称农民工,忙了回家成了常态化。四川农民工出外:在全国各省比,算是比重多的人员,虽在外面干苦活多,也是可喜的收获,拿回四川的钱:又是一种消费及建设,也拉动了本地产业,整个四川农民生活水平:在全国评比,算是中等偏上。城市不应说了,比农村好。未来四川可变成绿色原林旅游大公园,山多:水好,公路饶山转,环环似龙飞,处处在起舞,高山绿花平原美,西南飞越好城都,又是中国好后方,四川人多个个勇,不怕吃苦敢拼战!好四川!

【2】、来自网友【帮兄聊社保】的最佳回答:

坐火车经过四川,我觉得四川平地很少又破碎,但四川竟然是一个农业大省,还被誉为天府之国,这是怎么回事呢?看来这位朋友对四川的情况了解不多,误会还比较深。但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是实至名归,名不虚传,它就是天府之国。下面将我知道的相关知识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希望大家能更好地了解四川。

第一,四川的地形地貌适合农业生产。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高原、山地主要集中在西部,海拔多在 3000 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 500~2000 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区、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五大部分;四川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 4 种地貌类型,其中山地面积为 74.2%,丘陵地区占 10.3%,平原面积为 8.2%,高原面积占了 7.3%;四川土壤类型丰富,共有 25 个土类、63 个亚类、137 个土属、380 个土种,土类占全国总数的 43.48%,亚类数占全国的 32.6%。

第二,四川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四川河流众多,以长江水系为主。黄河一小段流经四川西北部,为四川和青海两省交界,支流包括黑河和白河;长江上游金沙江为四川和西藏、四川和云南的边界,在攀枝花流经四川南部,在宜宾流经四川东南部,较大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大渡河、理塘河、沱江、嘉陵江、赤水河;四川主要的湖泊有邛海、泸沽湖和马湖,水域面积均不超过 1 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四川的西部,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四川农业生产的旱涝保收。

第三,气候宜人的四川,也是最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地方。

四川气候特点可以归纳为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四川盆地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该区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 16~18℃,日温≥10℃的持续期 240~280 天,积温达到 4000~6000℃,冬暖夏热,无霜期 230~340 天,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 1000~1200 毫米;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均温 12~20℃,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 900~1200 毫米,90%集中在 5~10 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 2000~2600 小时;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该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从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现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总体上以寒温带气候为主,河谷干暖,山地冷湿,冬寒夏凉,水热不足,年均温 4~12℃,年降水量 500~900 毫米。

第四,四川物产丰富,是我国传统大粮仓。

由于四川丰富的地形地貌和水资源,再加上温暖湿润的气候,四川的物产也是丰富多彩。四川盆地是粮食、蔬菜和水果的主产区,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高粱、红薯、土豆等,其中以水稻为主。四川盆地水稻可以种植双季稻,由于土地肥沃,灌溉条件好,基本上是旱涝保收,特别是成都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大粮仓;四川蔬菜品种非常丰富,全国所有的蔬菜种类都能生长和种植,菜篮子工程非常发达;四川家禽家畜也非常发达,生猪产量位于全国前列,鸡鸭鱼等养殖业非常发达,价格便宜,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还可以外销;四川水果资源丰富,从东到西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水果上市,吃在四川,川菜誉满全球一点也不为过。

第五,天府之国名不虚传。

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有利于四川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 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的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时就被称为“天府之国”了。 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后来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

综上所述,你坐火车经过四川,只是四川的局部,而离真正的四川只是零碎的皮毛。不入虎歇,焉得虎子,想了解四川的朋友,还是欢迎大家多到四川走走看看,天府之国敞开怀抱欢迎各位的光临。

(注:部分资料来源网络)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