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摩梭人的走婚习俗,现在只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呢?还是依旧存在?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23:03:02 2次浏览

关于问题摩梭人的走婚习俗,现在只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呢?还是依旧存在?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初晓儿】的最佳回答:

摩梭人的走婚习俗,现在既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且还依旧存在。

一,走婚习俗释义。

泸沽湖的摩梭人,属于母系氏族社会。

泸沽湖的摩梭人,女子和男子,到了 13 岁,就要举行成丁礼。

女子由扎小辫改为留长辫子,盘在头上,衣服由过去的长衫改为短上衣和裙子。男子由长衫改为短上衣和裤子。成丁礼之后的男女,打扮都和成年人一样。表示他们成人了。母亲会对成丁的女儿说:“小鸟儿出窝了,该学会自家飞了,往后不要再同小娃娃们一起玩了。”并开始学习理家。成丁的男子也要跟舅舅学生活的本领。

女子 14 时,家里就在祖屋附近给她另盖婚房。女子就可以找“阿夏”(情人)了。也就是说可以接受男子的约会。

摩梭人男女,平时没有相互接触的机会,都是在聚会中,在舞蹈和唱歌时,表达心意。男子看中了哪个女子,就与女子约定,晚上到女子的房子(称为“花楼”)里约会。到了晚上男子骑马到女子的花楼外面,不走正门,越窗而入,同女子私会,并在外面挂上帽子之类的物件,以免被人打扰。为避免被起床的长辈看到,视为不礼貌,男子天不亮就得离开。

当男女感情融洽,双方愿意,也得到男人双方长辈默认以后,就举行一种仪式。仪式很简单,摩梭人称为“藏巴啦”。就是男方请一个证人,把男子带到女子家,敬灶神菩萨和拜祖宗。整个仪式不请客,不送礼,不用亲友参加,都在夜半进行,只需要一个钟头时间。当证人向“阿夏”的母亲、舅舅们交待完后,男女双方就确定为公开的“阿肖”关系,也就是情爱关系。男性称女子为“阿夏”,女性称男子为“阿注”。

摩梭人走婚方式,一种叫“阿注”定居婚;一种叫“阿夏”异居婚。异居婚就是男子到女子家夜宿,暮去朝还;定居婚是男子定居在女子家里,但摩梭人是母系氏族社会,男子居住在女子家里地位低,一般不那样做;也有女子居住在男子家的。 后两种情况都极少。

二,走婚习俗特点。

一是,走婚习俗,关键是男女自愿,没有长辈和家族的干涉和强迫因素,没有母舅之命,媒妁之言,没有门当户对的门第观念。

二是,男女的走婚结合,纯粹是爱情的产物,

没有任何经济因素,一旦男女之间感情破裂,可以随时解除关系。

是真正的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三是,走婚习俗,

男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丈夫,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父亲,女子也不存在所谓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女互相之间,包括父子之间,没有抚养和被抚养的关系。男女结合自由,离异自由。男女感情不合时,男子说一句“以后我不来了”,或女子说一句“以后你不要来了”,就可以解除关系,长辈绝不干涉,社会也没有舆论。

所以,走婚习俗

不会产生第三者、离婚、寡妇、子女抚养、财产继承、流浪儿等等社会问题。

三,结论。

据统计,在丽江泸沽湖的摩梭人,还有红河哈尼族的叶车人以及大香格里拉鲜水河峡谷的扎坝人中,至今依然保留着从母系氏族社会延续下来的走婚习俗。

在世界众多民族中不乏仍处于原始状态的民族,但时至今日均无“走婚”这一特殊的风俗。对于“阿肖”走婚为什么能够历经沧桑后,仍存在于泸沽湖摩梭人中间,至今是一道世界级的未解之谜。这无疑是一种传统文化。

所以,摩梭人的走婚习俗,现在既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且还依旧存在。

至于摩梭人的走婚习俗,依旧存在的原因,詹永绪先生通过研究讲了五个方面。桐丫认为,走婚习俗得以延续,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母系”大家庭是每个人的庇护所,母子们无后顾之忧;对于成年男子来讲,“母系”大家庭是他们赖以生活及养老送终的最好乐园。男子汉们何乐而不为?

【2】、来自网友【蛋蛋趣游天下】的最佳回答:

谢谢邀请。走婚的习俗来自于摩梭族,作为该民族古老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演变,已经注入了新的内涵。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摩梭族走婚都有哪些习俗。摩梭族

素有“女儿国”之称,数千年来,这里依然保留母系社会制度。摩梭族的一切都是由女性来支配的 。比如走婚,摩梭人叫“色色”,意思是“走来走去”,非常形象地表现出走婚是一种夜合晨离的婚姻关系,走婚之前,男女双方没有婚姻关系,只有在晚上男方会到女方家居住,白天仍在各自家中生活与劳动。一到夜晚,男子会用独特的暗号敲开女子的房门。走婚的男女,维系关系的要素是感情,一旦发生感情转淡或性格不合,可以随时切断关系,因此感情自由度较高,在性事方面也是女方占主要地位,女方一旦不再为男方开门,走婚关系就宣告从地图上看,泸沽湖、鲜水河位于雅砻江上下游,行政上的地理位置是云南省丽江市东北部的川滇交界处。《唐书》里记载的东女国范围就在今天川、滇、藏交汇的雅砻江和大渡河支流的大、小金川一带。

第二,“走婚”有哪些“规矩”?

摩梭人走婚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阿注”定居婚;一种叫“阿夏”异居婚。不管那种婚俗都得举行一个古老的仪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拜神和祭祖。在女方家举行这个仪式,时间一般在半晚,不请客、不送礼,朋友们也不参加。这个礼仪是由男方家请一证人把求婚者领到女方家,当然是男女青年早已有了感情了,不存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男方家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把带来的礼品按规矩放在火塘上方锅桩的平台上及经堂里的神台上,向祖宗行礼,向锅灶行礼,再向长辈如舅舅、妈妈、姐姐行礼,然后接受长辈和姐妹们的祝福。送去的礼品按老幼、尊长各有一份。你的心上人“阿夏”必须按摩梭人装饰,从头到脚精心打扮。男方会得到女方精心用摩梭麻布亲手织成有摩梭特色的花腰带。女方家决不会向男方家摊派钱物。她们认为男女相爱是平等的,比什么都重要,感情是摩梭人“走婚”的重要因素。当证人向“阿夏”的母亲、舅舅们交待完后,从此男女双方就公开化了,“阿夏走婚”不请客,不操办,这种古老的风俗俭朴、省事,整个仪式一个小时基本完成。

第三,“走婚”催生“爱情经济”?

摩梭人认为,男女性爱关系与经济关系牵连不大,结合是自由的,两厢情愿的,离异更是无瓜无葛,不会发生任何纠纷。男女双方都有主动权,社会、家庭不干预,即使发生纠纷,双方母亲、舅舅们也会妥善处理。结合并不是以谋生为目的;离异也不会危及谁的生存,经济再富裕也不会为彼此结合稳固构筑可靠的基础。走婚”幽会相聚的次数越多,有的情侣关系就越稳定,如果花言巧语,不诚实,无本事,游手好闲,时间一长,你就得扫兴回娘家了。“走婚”在摩梭人家庭结构中的事实,是当代人无法想象的,实行自由“走婚”其奥秘在于母子们无后顾之忧,“母系”大家庭是每个人的庇护所,对于成年男子来讲,“母系”大家庭是他们赖以生活及养老送终的最好乐园。男子汉们当然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他们“走婚”习俗能延续至今的原因之一。

第四,摩梭人“走婚”的道德影响。

摩梭少男、少女们在这“母系”大家庭中由祖母、母亲、舅舅、姐姐们精心照管渐渐拉扯长大,她们具有集体主义思想和互敬互爱的美德。孩子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接受大家庭的意识和尊老爱幼的教育,服从母亲和长辈,按先长后幼分配食物和其他东西,不干缺德事,这些风俗习惯,道德标准给孩子们打上了深深的印记。近几年虽然受外界影响,但摩梭人的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资料显示,泸沽湖上下的自然村,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只有一人被劳动教养过三年,在这 50 年里,全行政村近千人中,犯轻罪的只有一人,没有犯重罪的,这是由于青年一代的思想与从小就受到长辈们良好教育分不开的。

摩梭族的“走婚”习俗已传承了几千年。作为独特的风俗习惯,绝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实质性改变,现在既是作为一种习俗,也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必将继续得到传承,在未来也必将成为摩梭人唯一的婚姻得到更加完美的延续与发展。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