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传闻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厉害?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9 09:52:06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传闻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厉害?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七月流火 140400643】的最佳回答:

这段时间,郭嘉的问题在头条上讨论得挺热的。“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之外,还有“郭嘉不死,诸葛不出”。言下之意,都是说郭嘉很厉害。“便无三国”,是说他的价值大到影响历史进程的地步。“诸葛不出”,是说他完全有实力碾压诸葛亮。要是郭嘉在,哪里有他诸葛亮混的?但以客观的态度而论,郭嘉当然很厉害,但肯定达不到这种程度。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在小说思维影响下的夸大其辞。不可不信,也不能全信。

以我个人的观点看来,郭嘉之于曹操,大约类似于刘邦手下的张良陈平。关键时刻可以出谋划策,起到画龙点晴之效。当然是很重要的。可惜的是,年纪轻轻就死了。大约应了天妒英才这句话。赤壁之战的时候,郭嘉已经去世了。曹操被周瑜火烧战船,狼狈逃回。回首前尘,他说了一句话:“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这就是“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之论的起因。其逻辑上的线索也不难推论。假如郭嘉不死,则赤壁之战中,“连环计”与“诈降计”恐怕未必都能成功。若一计不成,则火烧战船之事,就很难实施。这样,战争的胜负就在未定之天。若曹操胜了,则历史上就没有三国鼎立了。

这样的推论,在小说中是可以成立的。在历史上,是不成立的。因为历史不允许假设。所有的假设都不成立。历史上看似偶然的事件,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从曹操的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意思在于,假如郭奉孝不死,我就不至于败得这么惨。他的话里,是看不出假如郭奉孝活着,赤壁之战就能胜利的意思。因为战争的胜负,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不是某一个天才人物就能决定的。否则的话,就应该是诸葛亮带着蜀汉统一天下,而不是司马家族了。孙子兵法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以赤壁之战时的形势而论,曹操当然是善战者。周瑜也是。故按上述《孙子兵法》所说,曹、周都是善战者,谁先露出破绽,谁的破绽多。谁的败面就多。这是客观规律。所以,赤壁之战时,就算郭嘉不死,也未必就能改变战争的结果。只不过,可以使曹操那么惨而已。因为,赤壁之战曹军失败的最大原因是江东人心未附。加上北人不习水战,再加上瘟疫,可谓天灾人祸一时并至。郭嘉活着,就有扭转乾坤的能力吗?恐怕也未必!

把主要观点说出来之后,就可以说说郭嘉的厉害了。

郭嘉是颖川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禹州。这里离许昌很近。许昌是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所建立的都城。所以,曹操的僚属之中,颖川人还是挺多的,比较著名的就是郭嘉、荀彧、荀攸等。在郭嘉成为曹操僚属之前,另一个颖川人戏志才是曹操跟前最重要的谋士。可惜的是,戏志才早早去世了。曹操因为跟前没有了得力之人,心里很郁闷。荀彧便为他推荐了年轻的郭嘉。郭嘉和曹操见面之后,双方都生知己之感。曹操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而郭嘉则说:“真吾主也。”这情形,正如当初刘邦见到张良一样。而刘备见诸葛亮之后,大约也是类似的情景。

郭嘉跟了曹操之后,在统一北方的全过程中,郭嘉在每个关键关点上,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些事,《三国志郭嘉传》以及《三国演义》中,都记载得很详细了。这里也就不多罗索了。只和朋友们聊点自己的体会。

我个人觉得,郭嘉的本事,体现在他对世道人心的深刻洞察上。“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出自《红楼梦》,但在一切厉害人物的身上,都会体现出来。郭嘉身上也不例外。汉末乱世,群雄并起。能找对主人,本身就需要有知人之明。当时袁绍的势力很大,郭嘉也想过依附袁绍。但见面之下,发现袁绍不是成大事之人。于是,果断离开。这份见识,就很了不起了。他在离开袁绍的时候,和朋友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他对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的评价,与曹操“好谋无断,色厉胆薄”的评价基本一致。可见,他与曹操能互相欣赏,也就毫不为奇了。

不只对袁绍看得准,对当时的刘表、孙策的看法,也与曹操很一致,也很准确。当孙策刚刚据有江东,威风八面之时,郭嘉就预测到,孙策会死于匹夫之手。他的原话是这样:“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事实很快验证了郭嘉的预测,孙策最后被许贡的门客所杀。这里要着重说说“轻而无备”这四个字。轻就是不重身份之意。既不注重身份,则出门的护卫仪仗等就配备不齐。配备不齐就为刺客留下了机会。郭嘉的这份见微知著的能力,确实厉害。

当刘备到荆州依刘表之时,郭嘉就准确地看到,刘表不会对刘备真正的信任。当曹操北征之时,曾担心来自荆州刘备的袭扰。郭嘉据此判断不会有事。事实也确如他的预料。郭嘉还有一个为人称道的事情是,官渡之战后,曹操乘胜追击袁绍的儿子袁尚袁谭。郭嘉建议缓攻。急攻则二人并力抗曹,缓攻则二人必生内斗。曹操采纳其意见,最后果然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因为郭嘉在曹操的谋士中,是比较年轻的。曹操的内心,是把他当成托孤之臣的。可惜的是,郭嘉英年早逝。这对曹操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此,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身边缺了郭嘉的提醒,便吃了大亏。

从某种意义上说,赤壁之战,对汉末政治版图的影响确实是巨大的。假如赤壁之战曹操胜利了。他平定江东后,肯定要进一步统一南方。而这个时候,刘备也没有取得比较稳固的根据地,因此上,也就没有后来所说的三国了。如果曹操统一了南方。则也不必等他的儿子与汉献帝完成交接班任务。这事他自己就干了。但历史不能假设。既便是郭嘉在,就能改变北军不习水战的现实吗?就算郭嘉在,就能不使北军遭遇瘟疫吗?可是,如果郭嘉真在,连环计和诈降计会不会成功,就难说了。

总之,赤壁之战,曹军之败,虽然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历史的必然因素决定的。不可能因为一两个聪明人的出现而改变。与此类似的问题,可以问出许多。比如,如果王猛不死,符坚是不是就可以赢得淝水之战?如果荆轲当年刺杀了秦王政,六国是否就不能统一了?如果没有杨贵妃,唐朝是否就不会有安史之乱了?一切看似偶然的因素,其实都有必然性。讨论历史问题,不能假设。假设的意义都不是很大。

【2】、来自网友【梁老师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俺本着听老人言,不吃亏的原则,这几天捧着一本三国瞅。毕竟老人家都说了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吗?俺已经快老头子了,乘着小娃娃们还叫俺叔叔的时候,回味一下三国。

这不刚瞅到郭嘉走了,回头咱就刷到了这题目,巧了!这不答都不行啊!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说了:“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话是不是有点高了?”

您这说的,这话还真不高,咋说呢?决定有无三国最关键的一个点是赤壁之战。当年曹操如果能在这场战役中一举击败孙刘联军,那么咱大华夏的地头上,将会少一部精彩纷呈的三国时代。

最后一统天下的必然是曹操,这一准没跑。

江南那块也没啥捯饬的,少则一年,多则三年,这地也就平了,这天下稳稳的就是曹操的天下。

可结果呢?这一战大败,三国成型,长江南岸这块为孙刘提供了壮大的土壤,曹操对他们也奈何不得。

那么郭嘉这人能不能帮子曹操一举击败孙刘联军呢?

毕竟历史不能假设,咱只能从一些过去的细节当中去分析分析。

分析

郭嘉这人谋略当然是有的,但他有一项能力却比谋略更加的厉害,那就是揣摩人心的能力。

话说曹操的谋士那叫个多,却只有一个郭嘉和曹操成为了朋友。

当年曹操出行,如果郭嘉随同,那么二人必定同车,吃顿饭,一个大勺搁那鼎里边舀食吃,一个席子俩人一起坐,小心眼的曹操压根就不嫌弃。

您换个人上去,曹操不拿大脚丫子踹你,都会拿白眼皮字瞅你,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您以为这只是说说而已?

郭嘉搁曹操这里就能做到这一步,偏爱那就自不必说了。

咱说人无完人,郭嘉这人不拘常理,而曹操这人干点啥事那叫个严格,搁现在那叫纪律严密。

所以郭嘉这人时常就有人告他,太过不检点,当年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的为这事大张旗鼓的跑曹操那里告了他一状。

而曹操作为典范把陈群这顿夸,夸完之后,郭嘉啥事没有该干嘛干嘛,一点影响都没有。

所以从这里,咱就不难发现曹操对郭嘉的信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旦遇到曹操发火十匹马都拉不回来的局面,你让郭嘉试试,这逆耳的话估计就能听进去。

那么大家伙说郭嘉不死,再无三国,这一点很重要。

那么他的谋略如何呢?

咱刚刚不是说了吗?郭嘉这人揣摩人心的能力比谋略更胜一筹。

咱说几件事,大家伙听听,就能明白!

当年郭嘉其实最先投靠的是袁绍,毕竟当年袁绍那舞台是最大的。可郭嘉到了那,也就是十几天的功夫,就给袁绍下了断语:“这人喜欢谋划这很好,但没有一点决断之能,拯救国家于危难,建立称王称霸的大业,这种事搁他身上,就一个字难!”

回头郭嘉就走了,这时间点上郭嘉才二十一岁。

事后证明郭嘉说的话都应验了。

而郭嘉这一走,搁家里边一呆就是六年

这不后来曹操的一个重要谋士戏志才去世了,曹操连个出谋划策的人都没有了,这就写信给荀彧,让他给自己再弄一个谋士。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这事为嘛要找荀彧?”

这您就不知道了吧,戏志才就是荀彧举荐的,事实证明荀彧的眼光没有错,所以曹操回头又找人家去了。

那么经过荀彧的举荐,曹操和郭嘉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俩人一交谈,您还别说,郭嘉的路子挺合曹操的口味,两人一度表示相见恨晚啊!

郭嘉找到了明主,曹操找到了好谋士,得咧,从此之后俩人算是绑到了一辆战车上了。郭嘉做了曹操的军事祭酒。

后来曹操打张绣,结果被人家张绣打了个稀里哗啦,袁绍得到了信,特意给曹操去了一封信。

瞅瞅你那德性,连个张绣都打不了,还争霸天下,要点脸好不啦。

嘚不嘚,嘚不嘚,这顿数落。

把个曹操气的够呛,有心提兵要弄袁绍,但一想自己的体量和袁绍的体量,这就打算忍个肚疼,算了。

结果郭嘉就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说明袁绍十个必败的理由,以及曹操十个必胜的理由。

这顿气打的,一下子就把曹操的信心鼓舞了起来,而且曹操一帮子将士听了也觉太有道理,一家伙就拧成一股绳子,要弄死袁绍。

后来,咱刘皇叔到处溜达,也没个根据地,加上又被吕布给整趴下了,这没地可去了,这不就跑到曹操这里做客。

瞅着刘皇叔,当时就有谋士提议要把刘皇叔给整死,郭嘉就提议这刘皇叔瞅着挺狼狈,但人家的英雄有名啊,他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找你,你一家伙把人家干死了,这就是杀贤士的恶名,所有人都会质疑你,将士和智者都会远你而去。

事实确实如此,可后来郭嘉又提了一个更加险恶的主意,说这刘皇叔虽然现在落魄,但他有万人敌的关羽和张飞辅佐,现在已经得了人心,那么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居人之上了,不如直接软禁起来算了。

结果后面的意见曹操没搭理。

说道这里,大家伙就知道了郭嘉瞅人那可真的是很准啊!当时曹操真要是把刘皇叔给软禁了,打这起就没啥三国了。

后来,曹操提大兵去和吕布掰手腕,大家伙都知道吕布这人勇到是勇,但没智,一家伙就把吕布给逼到了下邳。

咱说吕布不愧是勇猛,曹操搁这里一呆就是大半年,愣是没有拿下下邳。曹操瞅着士兵都打疲了,这就有心想要退了。

可郭嘉却瞅出了机会:“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败亡就在眼前了”

郭嘉又给曹操打气,让他下大力气再弄一次,于是曹操又按照郭嘉的想法,一边攻城,一边可就开始决堤准备水淹下邳。没跑,吕布直接就被擒杀了。

这不后来,刘皇叔呆在曹操这里,瞅着郭嘉的样子,感觉这不是个善茬,就等着郭嘉不在曹操的身边,跑到曹操眼跟前要趁着袁术投靠袁绍的时机,要去拦截。

曹操一听用别人的手,去办自己的事,这挺好的。

结果放跑了刘皇叔,回头刘皇叔就把下邳给拿下,和曹操对着干。

这事让曹操面对郭嘉的时候,弄了个大红脸。

再后来,曹操被袁绍和刘皇叔夹在当中间。曹操就有心先把这连脚跟子都没有站稳的刘皇叔消灭在徐州,但他又怕袁绍趁自己不再,弄了自己的许都。

这弄了个左右为难,于是他又去咨询郭嘉。

“这还用问!当然是直接弄刘皇叔,这人脚跟子都没站稳当,灭他容易,三两下的功夫。那袁绍压根就是个优柔寡断的人,您这弄刘皇叔的时候,他一准犹豫,当他想明白了,咱早就把刘皇叔灭的啥也不剩了。”

得咧,曹操得到了这么一个保证,直接提兵就去干刘皇叔,这家伙把刘皇叔给坑的不要不要的,还没怎么打就跑了。

刘皇叔的老婆也丢了,兄弟关羽也让曹操给拿了。整个战局和郭嘉预料的一样,袁绍压根就没啥反应,刘皇叔就这么撂挑子了。

他还预演孙策虽然拥兵百万,但他必死于刺客之手,因为他吞下辽东,所诛杀的都是英雄豪杰。

确实后来的孙策就死于刺客之手。

接着是曹操打败袁绍,一般人在这个时候一定会继续追击袁绍剩下的俩儿子,而且一帮子谋士都是这么建议的,唯独郭嘉不赞成。

“费那劲干嘛?咱不动他,这俩兄弟自己个就能打起来,咱要动他,他们反而会抱成一团。”

曹操表示同意,这不,曹操带着大兵刚刚回到许昌,这俩兄弟就闹别扭了,曹操立马又带着大兵杀了回来,这俩兄弟被曹操逐个击破,一个领了便当,一个跑的那叫个欢快。

这一仗打的轻轻松松,曹操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在 204 年曹操就将郭嘉封为洧阳亭侯。

所以说了这么多,大家可以看出来,第一曹操很信任郭嘉,第二郭嘉对人心的揣摩很好,第三郭嘉的谋略很棒。

那么在赤壁之战曹操犯了好几个错误,如果郭嘉在的话,他必然会指出来,其结果就是曹操必然会接受。

所以这就有人说郭嘉不死,再无三国。这话是这么来的。但历史就是历史,他是不能改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是,顺手点个赞呦!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