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朱祁镇复位之后,为何还要复立腿残眼瞎又无子嗣的钱氏为后?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8 05:54:42 5次浏览

关于问题朱祁镇复位之后,为何还要复立腿残眼瞎又无子嗣的钱氏为后?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太宗悦史】的最佳回答:

只要朱祁镇有点人性,就不会产生废掉钱皇后的想法,因为钱皇后对他的付出是明摆着的。

钱皇后是因为朱祁镇残疾的

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御驾亲征,留下了钱皇后一个人独守空房。

钱皇后并不敢奢求朱祁镇能够凯旋归来,只是希望他能够平安归来。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朱祁镇这一去就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不但跟随他的大臣十有八九葬身沙场,北京三大营那二十万大军也全军覆没,而他本人则被也先俘获。

由于战场的情况混乱,第一天没有人知道朱祁镇是否还活着。不过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大臣们大部分都希望朱祁镇死在战场上。

因为重要的是朱祁镇的身份,不是朱祁镇这个人。要是他战死沙场,起码还能给他追认一个名分,他要是被俘虏,别说他的脸,就连他老祖宗的脸都得全部被他丢尽。

但钱皇后则不同,她当天就痛哭流涕,盼望前线能够传来朱祁镇还活着的消息。

仅仅只过了一天,前线就传来了两则消息,第一则消息是,朱祁镇还活着,第二则消息是,要想朱祁镇回去,就得给赎金。

大臣们知道,就算给了赎金,朱祁镇也不可能回来,毕竟他也先不是商人,而是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难不成会因为一点赎金就放了朱祁镇这个香饽饽吗?因此,想要赎金绝不可能。

钱皇后作为后宫的女人,他不懂大臣之间的那点政治斗争,只是知道要是不给赎金,对方就有撕票的可能。

但是大臣们又不肯给,没有办法,她只能悄悄的将自己所有的财产,整整八马车的金银珠宝送到也先那里。

但事实正如大臣们所料,钱是送去了,但人却没有回来。

明朝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大臣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如何抵御住也先再一次的进攻,根本没有心思去想朱祁镇的事情。

对此,钱皇后也无可奈何,毕竟明朝明确规定后宫不得干政,她能做的就只有诵经祈福。而这一诵经祈福就是一年的时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她天天哭,天天跪,结果哭瞎了一只眼,哭瘸了一条腿。但所幸,她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景泰元年,朱祁镇回到明朝,但与她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要不是大臣们打赢北京保卫战,估计朱祁镇这一辈子也不会回来。

相信朱祁镇看到钱皇后的那一刻,一定会感慨万分,他绝对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女人对她如此真诚。

七年的同甘共苦

对于朱祁镇的归来,所有人都是处于高兴状态,只有一个人不高兴,这个人就是朱祁钰。

因为朱祁钰并不是朱祁镇的儿子,而是朱祁镇的弟弟,如果不是土木堡之变的发生,朱祁钰一辈子也别想坐上皇位。

对于金钱上的利益,人与人之间都能挣到头破血流,更何况天下间最高的权利。

朱祁钰畏惧朱祁镇会颠覆他的政权,因此将朱祁镇囚禁起来,与朱祁镇一同被囚禁的还有钱皇后,囚禁的地点在南宫。

为了保证囚禁的质量,第一、不准朱祁镇与大臣们见面,第二、南宫的里里外外都有无数的锦衣卫监视。

做兄弟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足够,但是朱祁钰认为还不足够。不但要让朱祁镇的人身得不到自由,还要折磨朱祁镇的人身。

虽然他不敢对朱祁镇直接用刑,但是却想方设法折磨朱祁镇。就比如,克扣朱祁镇的生活必须品。

如果朱祁镇是原始人,没有生活必须品一样能够活得下去,但他不是原始人,也不可能是原始人,没有生活必需品的他连一个星期都话不下去。

钱皇后出自基层,父亲钱贵是都督同知,与其她的大家闺秀一样,也懂得做一些针线活。

因此,常常做针线活叫人拿到宫外去卖,换取钱财,购买生活必需品。

钱皇后活了一辈子都不会想到,自己堂堂的皇后,到头来竟然要靠做针线活谋生。

身处南宫的朱祁镇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他的娱乐活动就是在钱皇后闲暇之余与钱皇后聊天,又或者遇到什么烦心事的时候,与钱皇后吐槽。

在南宫的日子虽然痛苦,但挺美满。

直到景泰八年,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复辟成功,这种日子才宣告结束,钱皇后才恢复成真正的皇后,再也不用靠针线活生活。

钱皇后无子嗣在朱祁镇看来从不是过错

在万恶的封建社会,别说普通人没有婚姻自由,就连皇帝也没有婚姻自由。

历代皇帝的婚姻,要么是由自己的父亲决定,要么是由母亲决定,朱祁镇也不例外。钱皇后就是他母亲孙太后选的。

虽然说这是一段包办婚姻,但出乎意料的是,朱祁镇对钱皇后极其宠爱,跟钱皇后住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于其它的妃嫔。

如果不出意外,钱皇后一定能够生出儿子,而她生出来的儿子一定是太子,也就是未来的皇帝,但偏偏出现了意外。

后宫的其他妃嫔虽然接受临幸的机会没有钱皇后那么多,但是肚子却相当的争气,一个接连一个的生出皇子,只有钱皇后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

但朱祁镇并没有因此而嫌弃她,反而待她如初,甚至为了她苦苦撑着孙大后与大臣的压力。

朱祁镇与别人不同,别人儿子继承的是家业,他儿子继承的是天下,要是不早立太子,哪一天他出现了什么变故,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说不清。

因此,自从庶长子朱见深出生以来,就一直有人叫他立太子,但是他一直当成耳旁风。一直到朱见深三岁那一年,他才实在撑不压力,将朱见深立为太子。

在他看来,当时的他连二十五岁都不到,而钱皇后的年龄与他相似,等到他与钱皇后生出儿子再废掉朱见深也不迟。

不曾料到,他这一等,就是一辈子,因为钱皇后一辈子也没有生一个儿子。

而他不但对钱皇后保持着之前的态度,反而担忧起钱皇后的前途。作为皇家子弟的他十分清楚,钱皇后没有儿子,未来面对的会是什么。

因为母凭子贵,要是哪一天他驾崩,朱见深继位,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就算不废掉钱皇后,也会排挤钱皇后。

因此他特地留下遗言:“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钱皇后的地位不会动摇,毕竟要是动摇的话,哪里还有资格与他同葬。但后来事情的发展印证了他的担忧。

随着他去世,朱见深继位,周贵妃死活不肯与钱皇后两宫并尊,大有一副不废掉钱皇后势不罢休的样子。

但后来由于大臣坚决抵制,钱皇后才得以保住自己的地位。

地位虽然保住,但是日子却过得荒凉,因为朱见深的重心主要是在周贵妃那一边,而不在她这一边,封赏的对象也都是周贵妃的家人,而不是她的家人。

虽然她名义上是朱见深的嫡母,但实际上却不如朱见深的生母。

成化四年,钱皇后去世,按照规定,她一定得要入主的裕陵,但是周贵妃却又跳出来作妖。

当时的裕陵由于情况特殊,并不是一帝一后制,而是一帝两后制,其中有钱皇后的位置,也有周贵妃的位置,但为什么周贵妃还要跳出作妖呢?

因为在她看来,朱祁镇的身边只能躺着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她。

上一次她要废掉钱皇后,大臣就不同意,这一次大臣又怎么可能会同意。

这一次的态度相比于上一次的态度更加坚决,暴发了明朝自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百官集体请愿活动,就连不是官员的公、侯、伯都跑出来凑热闹。

周贵妃此举明显是犯了众怒,只要她脑子正常,就不会一意孤行。

她虽然又一次被迫妥协,但这一次的妥协却并不彻底,因为她在暗地里耍起了心机。

既然是一帝两后制,那么就会有三座墓穴,朱祁镇的在中间,钱皇后与她的在左右。

左右两座墓穴都有一条通道与中间的墓穴相连,但是她却将钱皇后的那一条墓穴的通道给堵上,真的是嫉妒使人面目全非。

如果钱皇后在天有灵看到她的所作所为,不知道是会被她气哭,还是会被她气笑。

由于她的行动太过于隐蔽,大臣都没有察觉。直到弘治十七年,她去世,明孝宗拿出裕陵的地图,才发现了这个问题。

明孝宗原本打算将钱皇后墓穴的通道开通,但是由于钦天监的那句“地脉以成”,不敢乱来。

钱皇后虽然一辈子都深爱着朱祁镇,朱祁镇也一辈子深爱着钱皇后,但是两个人到最后却因一个嫉妒的女人成了同坟异穴的存在。

朱祁镇与钱皇后同过甘,共过苦,只要他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就不会动废掉钱皇后的想法。就算他动了这种想法,也不敢付出行动。

他要是敢付出行动,一定会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击,毕竟钱皇后做过什么,大臣们比谁都清楚,要不然也不会为了钱皇后公然与周贵妃作对。

钱皇后要是都能被废,那岂不是谁能够被废?国家一定得需要一个章法,要是没有了章法,那国家岂不是得乱套。

【2】、来自网友【李飞叨】的最佳回答:

朱祁镇做皇帝是不合格的,但却很有人情味,称得上是帝王当中的一股清流。钱皇后是朱祁镇的结发妻子,在他被蒙古人俘虏后,钱皇后哭瞎了一只眼冻伤了一条腿,后来又陪朱祁镇度过了长达 7 年的软禁生涯。对于这样的贤妻,朱祁镇岂能不情深义重。他临终的最大愿望就是和他的皇后“死同穴”,甚至还特意写进了遗诏之中。

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在九岁的时候就继承了帝位。但因为皇帝年幼,当时的主政者实际上是太皇太后张氏,也就是朱祁镇的奶奶。这位张氏很了不起,掌权期间重用大名鼎鼎的“三杨”( 杨士奇、杨荣、杨溥),使大明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这期间,朱祁镇身为皇上,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

朱祁镇的老师也十分有名,就是大太监王振。王振也是读书人出身,还曾考中过举人,但是他觉得读书做官这条路太艰辛,进度也慢,于是一狠心斩断了是非根,进宫当了太监。当时的太监中有学问的人很少,而王振又有学问又会拍马屁,所以朱瞻基很快就注意到了他,并指派他服侍当时还是太子的朱祁镇,王振利用这个机会,和朱祁镇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太皇太后张氏眼睛里不揉沙子,知道王振对皇帝的影响力很大,所以没事就把王振叫到面前训斥一番,希望他能做个好太监。王振惧怕这位大权在握的老太太,所以表现的唯唯诺诺,但心中怎么想,却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我们必须对太皇太后张氏表达敬意,这位历经三朝的女人的确不俗,她不仅敏锐地感知到了王振的潜在危险,更为朱祁镇找到了一位绝佳的伴侣,这就是日后的钱皇后。钱皇后家是武将世职,他父亲的职务并不高,这很符合明代君主选择伴侣的出身要求,而钱皇后本人也是容貌端正性情贤淑,自然就入了太皇太后的法眼,于是在 1442 年(正统七年)朱祁镇和钱氏举办了大婚仪式,那一年两人都是十六岁。

可敬的太皇太后张氏,眼看着孙子已经有了自己的皇后,终于放下了最后的心事,在半年后溘然长逝。而在这前后,著名的“三杨”也老病而终,大明失去了高效的内阁团队和主心骨,即将陷入噩梦之中。

朱祁镇和钱皇后少年夫妻,自然是蜜里调油,感情好到不得了,而钱皇后所表现出来的贤德,又让朱祁镇对她更爱敬有加。朱祁镇想给自己的老丈人升官,钱皇后说什么也不同意,怕损坏了丈夫的名声;为了能让丈夫多些子嗣,她竟然鼓励丈夫多纳后妃,这对于女人来说很不容易。但两人感情虽然很好,钱皇后却一直无所出,成为一大憾事。

我们再来说王振,这位秀才太监胸怀大志,脱离了太皇太后和“三杨”的管束之后,马上就利用朱祁镇的信任开始胡作非为,受贿卖官之类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是小儿科,更重要的是,他凭借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身份,开始掌控朝政,一时之间权势熏天。朱祁镇对王振的感情很深,认为这是王振在替他分忧,所以也放手让王振胡来,朝政一时之间乌烟瘴气。

王振为人十分贪婪,属于不占便宜就算吃亏的那种人,这一点在和瓦剌人做生意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最后酿成了祸患。在此之前,瓦剌人一直以进贡为名,向大明朝索要好处,大明朝也心知肚明,于是就按照进贡使团的人数进行赏赐,只不过为了边境平安而已。到了王振主政的时候,瓦剌的首领也先胃口越来越大,居然派了 2000 人规模的进贡使团,王振一看对方明显是来占便宜的,于是抠门的毛病发作,给对方的赏赐大打折扣。

瓦剌人没有得到好处,开始不停地骚扰边境,这时候,王振使出了昏招。他认为只要皇帝御驾亲征,对方就一定会吓破胆子知难而退,于是鼓动朱祁镇亲临前线。朱祁镇一向信任王振,二话没说就带着王振和二十万大军出发了。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因为仓促出发准备不足,再加上王振瞎指挥,这二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朱祁镇成了瓦剌人的俘虏,而王振则死在了乱军之中。

堂堂的大明天子成了敌人的俘虏,瓦剌人手中有了肉票,狮子大开口提出了很多无理要求,声称如果得不到满足,就要撕票并打进北京城。大明朝廷之中一片混乱,以于谦为首的主战派们采取了釜底抽薪之策:皇帝成了肉票,那我们就换个皇帝,看瓦剌人怎么办?他们拥立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做了皇帝,就是明代宗景泰帝,同时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开始积极筹备北京保卫战。

朱祁镇被俘,最着急的人就是钱皇后。最开始听说朱祁镇被俘,瓦剌人索要大量的金银财宝时,她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贡献出来,希望能以此换回自己的丈夫。但也先觉得朱祁镇奇货可居,胃口也越来越大,收到明朝送去的钱财后依旧不满足,也不放朱祁镇归国。

这时候的钱皇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丈夫被敌人俘虏,她的哥哥和弟弟也在土木堡之变中丧命,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向满天神佛祈祷,希望丈夫能平安归来。日夜不停的祈祷中,她流尽了眼泪,以致于一只眼睛失明,而每天跪在冰冷的地面上,又让她的一条腿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很有可能是风湿),造成了终身残疾。

或许是钱皇后的祈祷有了效果,明军在坚强的意志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让瓦剌被迫和大明进行了谈判。朱祁镇也因为失去了利用价值,被也先释放回国。但这对于朱祁镇和钱皇后来说,仅仅意味着另一段苦难的开始,因为朱祁镇现在是太上皇,而真正的皇帝是朱祁钰。

我们必须承认,朱祁钰比他哥哥更具备帝王才能,在被拥立登基后,处理朝政井井有条,更重用于谦等一批贤臣,使大明王朝度过了最大的危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稳定了自己的帝位。面对哥哥的归来,朱祁钰的态度很明确:我在危难之中被推举继位,我就是大明王朝的主宰,至于那个受辱归来的哥哥,不能再给他翻身的机会。

于是朱祁镇刚刚归国,就被迫住进了冷清的南宫,那里有他已经肝肠寸断的瞎眼皇后和其她嫔妃。朱祁镇前脚进入了宫门,朱祁钰后脚就命人封锁了南宫的宫门,用铅汁灌注进锁眼,从此再不开启,一应饮食都从一个小小的洞口送进去。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失势又被防备的太上皇所能受到的待遇,肯定是奇差无比的,朱祁钰甚至时刻都希望这位太上皇哥哥病逝饿死,或者无疾而终,如此方能去掉自己的心腹大患。

但朱祁镇活了下来,因为他有钱皇后。在困境之中,钱皇后的残疾之躯发挥出了难以想象的能量,为了能够让生活继续,她以皇后之尊带领嫔妃们做女红手工,然后委托宫人带出去变卖,补贴南宫的用度。在朱祁镇困苦不已时,她更是用自己的柔情点燃起了丈夫的生机。在这冷清而又危机四伏的南宫中,这对夫妻度过了整整七年的时光。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朝廷中的反对派和投机者趁势发难,到南宫打开大门迎出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重新登基的朱祁镇废了弟弟的帝号、杀了忠心耿耿的于谦,又成了大明王朝的主人。

苦难的经历让朱祁镇更加注重感情,他为那位惹祸的太监王振建了祠堂以为纪念;他下令给全国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发养老金;他觉得人殉过于残忍,下令从自己开始废除人殉的做法;他还释放了已经被囚禁五十年的建文帝后人。

他尤其感恩对自己情深义重的钱皇后,在临终之前下旨:“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皇后和皇帝同葬一处,这本就天经地义,可朱祁镇为什么还要郑重其事地留下遗诏呢?因为钱皇后没有孩子,继承朱祁镇帝位的朱见深,是周贵妃的儿子,朱祁镇担心自己死后,周贵妃会以皇帝生母的身份,为难他的钱皇后,使两人死后相聚成为泡影,所以才事先留下了遗诏。

事实证明,朱祁镇的确有先见之明。朱见深即位后,周贵妃成功晋级太后,她一门心思地想要压制钱皇后(此时也是太后),不仅在生前百般刁难,在死后和朱祁镇合葬这件事上,也是用尽了手段。她认为,有资格与朱祁镇合葬的,只能是自己。

朱祁镇死后没几年,钱皇后也忧思过度而去世。按照朱祁镇的遗诏,她是必须与朱祁镇合葬的,但因为朱祁镇的陵寝在营造时,并没有预留皇后合葬的位置,所以必须重新为皇后营造墓穴,然后再挖掘通向朱祁镇墓室的隧道,这也可以算是变相的合葬。

周太后为此大费心思,在挖掘过程中,她暗中嘱咐施工者故意挖偏了方向,使钱皇后的墓穴距离朱祁镇的墓室仍有数丈之遥,而通向墓室的隧道也被封死。而周太后为自己营造的墓穴,不仅距离朱祁镇的墓室很近,更有宽敞的隧道直通。

这对患难夫妻,终究没有做到“死同穴”,但我相信他们如果真的地下有灵,一条小小的隧道自然不会成为重逢的障碍。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