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有人说小升初后孩子的命运就不同了,你怎么看?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07:20:24 2次浏览

关于问题有人说小升初后孩子的命运就不同了,你怎么看?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家乐读书】的最佳回答:

小升初是孩子在学习生涯中所面临的第一次重要抉择,虽然也谈不上决定命运,但对孩子之后的学习生涯绝对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层次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学习环境、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有着不同的老师,同学和学习氛围,这对一个初中生的学习有极大的影响。孩子到了初中阶段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想法,容易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有了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必然会对成绩的提升有促进和帮助作用。

以我带过的两个学生为例,谈谈在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所体现出的差异。

在小升初那年,两个学生基础都差不多,甲同学更活泼些,乙同学稍微内向些,学习成绩都不相上下。

同时去参加某个重点中学的考试,结果都刚刚过线。甲同学家长一直也打算让孩子去那个学校读书,所以就去了那所重点中学;而乙同学由于多种原因,选择了一所普通中学。

按照甲同学的成绩,进了重点中学,成绩很一般,也只能进入普通班,好在开学还有分班考试,在急促艰苦奋斗了几个月后,甲同学顺利考入了重点班,虽然成绩在后面几名。乙同学直接进入了普通中学的重点班,成绩排在前十名以内。

在整个初中的学习中,乙同学的成绩一直稳步在全班前十,语文稳步在 100 左右,数学稳步在 110 左右,英语在 115 左右,还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甲同学所在的是重点班,个个都是高手,甲同学很努力的追赶,成绩跟乙同学的不相上下,但总的排名只能在中等偏后。

乙同学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不紧不慢,成绩一直很稳定,数学成绩在初三时略有波动,但语文和英语一直很拔尖,在老师和家长看来,考到本县的高中一点问题都没有,冲一冲重点班还是很有希望的。因为甲同学所在的学校有自己的高中,而且还想到相当不错,很多去上初中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上高中,因为它的高中部对外招生名额特别少,绝大多数都是从自己初三选拔上来的。所以甲同学的家长一直很急躁,怕孩子在以后考不上本校高中,所以给孩子的学习压力很大,各种各样的补习不间断。

到了假期,甲同学们的作业很多,有复习题,还有预习任务 ,很多题目都是代课老师自己整理的题,难度很大,整个假期学生很忙碌。乙同学的任务相对轻松,完成好假期作业即可,预习任务也不是很重。到了初二下半学期之后,明显感到两个学生之间的差距体现出来了,在思维能力、知识层面、做题速度都体现出了差距。乙同学虽然基础扎实,但应变能力不强,一些有难度的题目基本做不出来。甲同学做题思路比较清晰,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虽然从成绩上两个学生的差距体现不出来,但是明显感觉两人在学习力上的差距。

明年六月中考,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甲和乙都会考入自己预想的高中去,虽然都是高中,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一所今年考取了十多个清华北大,而另一个每年就稳步在一两个上,所以他们之后的差异现在还是能想象得到的。

其实,初中只要孩子勤奋些,成绩不会差,相同基础和勤奋程度的两个孩子之间所体现在成绩上的差距不大。但孩子在思维和知识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差异已经为高中的分层埋下了伏笔,都知道高中拼的是思维,学习力,勤奋可以让你保持良好,但要达到优秀,可不是仅仅有勤奋就够的。在初中阶段所打下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将决定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潜力。

所以,初中很重要,中考的成绩决定您能考到什么样的一个高中,你在初中阶段所打下的基础将决定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潜力,这些已经在初中三年形成,不同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开了。

【2】、来自网友【思锐数学】的最佳回答:

孩子去年刚经历了小升初。以他和他小学最好的两个哥们小升初后的人生分叉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孩子所在的小学,算是中档学校。天津从 2015 年开始实施公立校摇号录取政策,这个摇号政策本意是杜绝教育分层,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认可教育平均化的家长立刻把重心转向私立校。这种“洗牌”彻底改变了中学的教育生态:私立中学升为一档校,优质公立降为二档校,普通公立依旧收底校。

以孩子所在区为例,第一批先公立摇号,很多高分学生不会弃摇,优质公立仍然能获得很多好生源。第二批私立凭分录取,高分学生第二批基本都会被私立校瓜分。第三批随机分配。

孩子班上学生的分流:名列前茅,成绩优异的孩子基本去了优质公立校和私立。成绩一般的孩子被随机分配到了第三层次的收底校。

现在距离小升初已经将近 1 年,孩子们的人生轨迹出现了什么样的分叉呢?我以与孩子,以及和他关系最好的两哥们 W 和 M 为例来说一下这个问题。

这三个孩子小升初的成绩:我孩子最高,W 次之,M 最后。

我自己的孩子:升入优质公立,班级生态:好中差学生分别占 1/3,属于正态分布。

他的好哥们 W:第一轮没有摇入优质公立,进入第二批,通过分数升入私立中学,班级生态:基本都是成绩中上学生,学生质量比较均衡。

他的好哥们 M:被随机摇号到了公立收底校。班级生态:基本都是成绩中下学生。

初一上半学期,我孩子和 W,学校引导,家长重视,重心依然在学习成绩的提高上。俩孩子周末辅导班在一起,平时也经常性地会有交集。跟小学比较,除了学习更努力以外,其他都是按部就班,没出现啥大的拐点。

但遭遇随机分配的 M 却变化太大了。升入初中后,感觉这个孩子好似彻底撒开了欢。从与我自己孩子的日常交流,以及对孩子朋友圈的观察,M 初中后的人生几乎只剩下了吃喝玩乐:电脑游戏,早恋……学习似乎已经成为点缀。

初一(上)全区期末统考,三个孩子的成绩变成了:W 反超了我的孩子,但两个孩子差距并没有拉开,都属于名列前茅的孩子。而 M 的世界里,似乎已经没有了对学习成绩的关注。

回到我自己的孩子,他所处的班级呈现为一个成绩正态分布的状态,这是我当时看重的一点:孩子身边既有好学生激励又不至于压力太大沦为“考试机器”。一个多学期下来,班级各科老师对孩子的反馈很正面,除了一点:孩子的交友问题。好几位老师都委婉提醒我们需要注意让孩子规避班里其他贪玩孩子的负面影响,这也可以算作当时没有刻意择校的一点代价吧。

这样,仅从就读环境而言,初中之于人生的分叉意义就很容易理解了。

当然,不否认有出污泥而不染,自律性极强的孩子,身处逆境,依然我自岿然不动,但大多人都是随波逐流的情形。

面对这种状况,家长应该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如果家长很在意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成长环境,那么,家长要格外重视小升初的择校环节,尽其所能让孩子升入一个在周围环境和管理上都不错的学校。但如果时运不济,孩子不幸沦落到了一般学校,那么,家长也不要灰心,这不意味着世界末日。上述我所提到的 M 在初中的放纵除了受环境影响,也与父母的教育缺失有很大关系。家长需要做的是:在三年的初中生活中丝毫不能放松对孩子的监督和管理。家长的责任心和有效陪伴,鼓励,身体力行对孩子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抵消周围环境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以上,供参考。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