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一些种茶人不喝春季茶叶?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4 14:48:15 3次浏览

关于问题
为什么一些种茶人不喝春季茶叶?
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茶叶情报局】的最佳回答:

进入立夏之后,春茶采摘制作过程就已经宣告结束。最近几天一直在茶山上跑来跑去,准备制作一批低价位的高山茶,但奈何收不到茶树鲜叶,原本计划用两天的时间来完成,最后拖了一个星期。倒不是说没有茶农继续采茶,而是很多茶农采摘完之后并没有卖给加工厂,而是自己制作成干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茶农有钱不赚吗?其实这里面就涉及到,为何种茶的茶农不喝春茶或者说不喝早春茶?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早春茶价格高,收益大。

在茶农之间,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语叫做“早采是个宝,晚采是棵草”。其意思就是说茶叶的采摘时间不同,鲜叶的销售价格就不一样。正常情况下,茶树从开园采摘到结束,鲜艳原料的价格从高到低,每天往下掉。当然如果遭遇了极端天气,比如说低温冷冻或者是长期雨水,从茶叶产量降低,人在天晴之后会出现一波反弹,但总体趋势仍然是向下的。这也就意味着茶叶开采的时间越早,价格越贵。

比如说黄山毛峰,刚开园采摘的时候,鲜叶原料价格在 100 块钱上下,但是到了清明节之后,会迅速地降到 50 元以下。进入谷雨之后,价格就已经低到了 10 元甚至几块钱。

茶农之所以种植茶树,就是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所以早期春茶采摘之后,他们是舍不得自己喝的,都会选择卖给加工厂。

二、春茶滋味略淡,老农喝不习惯。

在农村乡下,不管是招待亲朋好友还是老百姓自己喝,都习惯了喝浓茶,正所谓粗茶淡饭。刚刚上市的春茶芽头嫩小,泡起来很好看,喝起来滋味也很鲜爽,但是耐泡度以及浓度跟后期的茶相比就要差很多。不管是从茶叶的内涵物质,还是茶叶的大小来说,谷雨之后的茶叶,一定比明前茶更耐泡。

很多农村老茶客根本就不习惯喝明前茶,总感觉淡而无味。哪怕到了谷雨之后,甚至立夏之后,茶叶已经具有明显的苦涩感,但是他们还是会选择这种茶。我小时候刚开始接触茶叶时,都是喝父亲用大搪瓷缸泡的口粮茶。普通的绿茶经过长时间的闷泡,汤色已经红橙透亮,滋味比较霸道,经过一整天的冲泡,到傍晚依然有茶味。即使现在老百姓的物质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经年累月养成的饮茶习惯却不会改。乡下茶农仍然喜欢喝老粗茶。

三、老粗茶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在文章的开头,我就提到过自己在五一期间回老家收了一批茶树鲜叶,用来制作口粮茶。这个时候的茶树鲜叶原料只要 10 块钱左右,价格不高,而且正处于春茶尾子上,口感实际上很不错,算得上性价比比较高的口粮。

同样,这一阶段正是茶农自己制作口粮茶,留在家里招待客人或者是自己饮用的一个阶段。采摘的茶卖出去卖不了多少钱,留着自己喝有刚刚好。所以,这就是茶农为什么不愿意喝春茶而喜欢喝老茶的重要原因所在。哪怕是寻常百姓家里,也喜欢购买 100 块钱以下的口粮茶。这个时候的茶叶不会像夏茶那么苦,但滋味又够浓郁,耐泡度高,性价比高。

总而言之,种茶的人不采摘春茶自己喝,一方面是出于经济收益的考虑,毕竟春茶原料鲜叶的价格高,而到了后期的茶叶价格便宜。另一方面是出于自己饮茶习惯以及茶叶耐泡度方面的考虑。茶叶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人群,喝茶的习惯是不一样的。没有高下之分,只有适不适合。

你说,对不对呢?

【2】、来自网友【老何的茶】的最佳回答:

看到这句话让人想起来了 晋惠帝的那个著名的“何不食肉糜”,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堕落无知到这个地步了吗?大哥,春茶茶叶价格贵,等级高,是一年中茶叶品质最好的,也是茶农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民是舍不得喝呀,那是要卖钱的。

生活需要接地气,这个问种茶人为什么不喝春季茶叶的事情让我想起来了抖音上的忽悠视频玉米苗下长西红柿,豌豆苗能长出瓜,一些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不信,但是那些城市长大的孩子被不停的洗脑下也许有一天他们真的会认为长出来的。茶叶也是一样,春茶最好的茶叶是卖给客户的,这是农民最主要的收入,就像我们经常在西湖的一些茶农家里他们很多是喝的春茶时候处理下来的茶叶片子,茶叶中的碎茶心,以及后期的低档茶叶大叶子茶,不知道让这些人会不会看成是西湖龙井不好喝,还不如茶叶片子沫子好,因为西湖的茶农只喝处理的茶片茶末。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