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关于“喝不喝牛奶”中西医观点迥异,到底该不该喝?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5 01:06:20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关于“喝不喝牛奶”中西医观点迥异,到底该不该喝?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网俊中医师】的最佳回答:

中医哪来的“雌激素”说法?只是有部分中医在宣传奶是血化的,属于“阴寒之物”,不能多喝甚至不能喝,应该喝羊奶。那请问怎么解释人奶?羊奶?就不是阴寒之物了?看古人记载,《本草纲目》牛乳:

牛乳

【气味】甘,微寒,无毒。

弘景曰︰牛乳佳。

恭曰︰牛乳性平,生饮令人利,热饮令人口干,微似温也。水牛乳作酪,浓浓胜造石蜜须之。

藏器曰︰黑牛乳胜黄牛。凡服乳,必煮一二沸,停冷啜之,热食即壅。不欲顿服,欲得渐消。与酸物相反,令人腹中结症。患冷气人忌之。合生鱼食,作瘕。

时珍曰︰凡取,以物撞之则易得。余详乳酪下。制秦艽、不灰木。

【主治】补虚羸,止渴(《别录》)。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日华》)。冷补,下热气。和酥煎沸食,去冷气癖(藏器)。患热风人宜食之止小儿吐乳,补劳(思邈)。治反胃热哕,补益劳损,润大肠,治气痢,除疸黄,老人煮粥甚宜(时珍)。

【发明】震亨曰︰反胃噎膈,大便燥结,宜牛、羊乳时时咽之,并服四物汤为上策。不可用人乳,人乳有饮食之毒,七情之火也。

时珍曰︰乳煎荜茇,治气痢有效。盖一寒一热,能和阴阳耳。按《独异志》云︰唐太宗苦气痢,众医不效,下诏访问。

宣下宰臣与五品官。魏征难之,逾月不拟。上疾复发,复进之又平。因问左右曰︰进方人有功,未见除授何也?征惧曰︰未知文武二吏。上怒曰︰治得宰相,不妨授三品,我岂不及汝耶?即命与三品文官,授鸿胪寺卿。其方用牛乳半斤,荜茇三钱,同煎减半,空腹顿服。

以上为本草纲目牛乳全文,自南北朝陶弘景以来一千五百多年,历代本草记载牛奶都是好东西。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中医判断一个东西性味,都是通过亲身尝试,观察其对人体的反应来判断的,证据就是这段:“恭曰︰牛乳性平,生饮令人利,热饮令人口干,微似温也。”翻译一下:苏敬说,牛奶性平,生的喝了会拉肚子,煮热喝嘴巴干,所以其性应该类似微温。这个客观实践而不是通过阴阳五行胡乱推演解释,才是中医有效的真正原因。回过头说牛奶,说牛奶“为阴寒之血所化,性阴寒,所以不能多喝”这种论调,根本不是历代中医的正解,只是某些学中医没有学到家的人用阴阳五行进行的歪解。当然,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牛奶存在的各种问题,则并非本文所要讨论的了。

【2】、来自网友【张先生有话好说】的最佳回答:

我认为,喝不喝奶,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婴幼儿不能吃饭,只能喂奶了!而当孩子能够吃饭的时候,就应该以吃饭为主,适度喝点儿奶。

成年人一般情况下,喝不喝奶都无所谓,只要合理膳食,注意不要营养不良就好。

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身体需要,适度喝点奶,可以利于补钙,增加营养。

但喝奶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奶制品价格一般比较贵,有些还有很多附加成分,特别过敏体质的人应该慎重考虑,不能因此加重病情。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结构,历来以五谷为主食养命,以蔬菜肉奶为副食品,水果多性寒不建议多吃,并且要少吃反季节的,以保护肠胃健康。

有人批评“一天一 杯奶,强壮一个民族!”是骗人的广告语,没有科学依据。但我个人觉得,不管中、西医怎么讲,“实践出真知”———我们应该根据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告诉自己:应该不应该喝奶?哪些人应该喝奶?什么情况下不能喝奶?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