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欧洲古代战争都是几千人几万人的小打小闹,中国总是几十万人的大战的说法对不对?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9 03:01:37 7次浏览

关于问题欧洲古代战争都是几千人几万人的小打小闹,中国总是几十万人的大战的说法对不对?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萨沙】的最佳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并不是这样。

其中中国真正大规模的大战,主要发生在先秦、秦汉时代,尤其是汉代初期。

这是因为当时军事科技水平过于低下,人的数量对于战争胜负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

清军纵横天下,然而李信带着 20 万精锐秦军攻打楚国,几乎被全部歼灭。

后王翦出马,倾全国之力出动 60 万大军,这才打败了楚国。

然而随着军事科技的逐步进步以及军事战术的发展,军队的数量逐步开始让位于质量。

到了三国时期,没有受过严格训练的黄巾起义军数量可以高达百万,却打不过区区二三十万汉军。

黑山贼是东汉末年黄巾之乱随后兴起的变民势力。当时有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刘石、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各起兵,势力大的有二三万人,小的亦有数千人

初平二年秋七月(191 年),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然而,这十多万农民军,被曹操区区二三万人马打得溃不成军,狼狈逃走。

所以,古语说 兵在精而不在多。

再比如著名的淝水之战,苻坚倾全国之力抓壮丁,拼凑了 80 万大军。

结果这些士兵很多是乌合之众,根本不愿意打仗。在淝水和东晋交手的军队,大约只有 20 万到 25 万的先锋部队。

这些部队人数虽多,战斗力远远不如北府军,连续被击败。

结果,这些部队出现没有作战就溃散的现象,被东晋军趁机追杀,80 万人全军崩溃。

可见,这些战斗力低下的部队,人数再多也没有用处。

由于历史夸大,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古代中国作战兵力很大,其实没有那么夸张。

以赤壁之战为例,三国演义小说认为曹军是 83 万,号称 100 万。

其实曹军一共只有 10 多万人,其中约 7 万还是刚刚投降的刘表部队,并不是同曹军一条心。还有数万袁绍的降兵,真正曹军精锐青州兵只有 6 万多人。

如果说曹军兵马不多,东吴和刘备就更寒酸了。

东吴一共只出动了 5 万人马,其中只有 3 万多人参战。

而刘备加上刘琦的部队,一共只有 2 万人,其中刘备的嫡系只有几千人,其余 1 万多人都是刘琦的部队。

相反,西方的战争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小。

就比如罗马和迦太基的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仅仅在汉尼拔手下的就有 10 万精兵,而罗马为了对付汉尼拔也使用了 10 多万军队,其中特拉西梅诺湖畔战役,罗马就损失了接近 3 万人。

随后著名的坎尼会战,罗马使用了 9 万军队。

当然,当时欧洲和中国人口也是有差距的。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欧洲很多地方不适合农业种植,导致人口稀少。

直到公元 1700 年以前,中国人口大约是西欧人口的 2 倍。

【2】、来自网友【历史紫陌阁】的最佳回答:

首先这个说法就是错误的,在古代的落后的制度、粮食不富足的情况下,无论是西方的欧洲还是我们东方的华夏,真的可以动员几千到几万人的战争可算不上小打小闹,无论是放在欧洲大地还是华夏大地上,几千人的战斗都是算的上大规模的战斗了,几万人的战斗更是算大规模战斗。

首先我们抛开西方不说,就说我们古代的中国。哪里来的那么多几十万人的大战。大都是吹起来的,不符合实际情况。就说我们熟知的三国时期。相信我们大家很多人是看过《三国演义》的,其中赤壁之战中,曹魏集团就出兵了八十三万攻打东吴。

我们看到这个数字感觉可信吗?感觉是真的假啊!在片段中,曹操率领五十多万军队开始南下荆州,而到了荆州后,荆州之主望风而逃。之后荆州的军队也投降了曹操。之后在演义中,曹操一清点人数,数目直接变成了一支八十万的“百万大军”。

曹操将八十三人,诈称为百万大军。企图以“百万大军”的名号威逼孙权不战而降。就是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此时我们来想,东汉末年是个分裂的局面,疆域早已不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的疆域,国土是四分五裂,那么人口自然也会分开。

曹魏集团是啥条件啊,就能整将近一百万人的部队。就说我们近代,那可是危机时刻,在四亿多的人口基数,国土广袤,资产丰富下的情况,军队也才几百万。就算合起来也没有超过 1 千万。就算是 1000 千万,这个比例也到了四十比一情况。

再来看二战时期美国和苏联的人口和军队人数比例。二战时期美国的人口大约在一点三亿到一点四亿人左右,军队 1200 万左右。比例大概是十一比一;苏联在二战时期的人口大约是一点六亿到一点九亿左右,军队人数大约是 1300 万左右的样子的,下来的比例是十三比一。

此时我们可以看到,军队的人数和总人数比例大都在 10 倍以上。可能大家会说,说的是三国,怎么扯近代来了。首先因为近代的历史记载很多,误差较小,其次近代的历史容易追溯和考察、证实,最后我们大都也有所了解,作假的可能性很小。数据基本没啥问题。

我们看这个比例,我们试想一下,为什么要在十倍以上呢?首先在一个国度中,打仗的基本哈桑只能人青壮年,老人和小孩去除了,三分之二的人力就没了。古人的寿命普遍较短,不能和现今比,这样下来起码得四倍以上。

但是打仗,物资补给,后勤援助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要是没有各种物资的补给之下,打仗基本是都是废。各种补给需要人力、物力。有时候甚至为军队提供服务的人,都比打仗的人要多很多。再占个四倍没有问题吧。

那么此时军队也需要生存,而粮草需要种植,各种兵器、攻城器械需要打造,这是不是也需要人力。在占个几倍问题不大吧。这样算下来也就十多倍了,而这只是刚需的人数。还不算其它附加值。而近代的军事比例也算是最接近真实的比例。

那么在古代,这个比例只会再放大才对。我们也知道我们古代是农耕社会,而且生产力还低。清朝得益于四万万的人口也是引进了玉米和高粱等产量高的农作物才得以有了这么多的人口。

但是三国时期不行啊,近现代都要十多倍的军事人数比列,在古代只会更多,或者“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那我们来看一下三国时期的人数有多少。

正史《三国志》记载:魏国有 103 万户,443.28 万人,总兵力约 50 万;蜀国有 28 万户,94 万人,兵力 10.2 万;吴国有 52.3 万户,230 万人,兵力 23 万。

我们现在来看,三国时候,魏蜀吴三国就像是“勒紧裤腰带”在过日子。军事比例多挺高。基本都少于十倍的军事比例。从这个数值来看,曹操南下从哪里整出来的八十多万大军,三国合起来全部投入也才侃侃到达八十多万人。

而魏国只有 50 万左右。就算是魏国有 50 万人,但是也不可能全部南下吧。也得防止其它,和留守人员,。比如防止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的部队只会更少。据记载曹操南下的军队也十五六万人,加上荆州收复的几万人,合起来也就二十万左右。而孙刘联军此时只有 5 万人。双方合起来都没有三十万人。

你看在演义中这历史给你吹的。三国中的官渡之战,罗贯中更是给了袁绍七十五万人马。而夷陵之战,给了刘备七十万大军,还有前面的赤壁之战八十三万。这三场战役可谓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演义中动不动就是百万的部队,真是吓人啊,把三国掏空了也没有啊,所以有的历史是不能信的。古代动不动就有几十万人的大战是不对的。

蜀国只有侃侃十万人,然后一吹就到了七十万大军,官渡之战也就十万有余的兵力,然后一吹也就七十多万了。三国末期全国的总兵力也就只有八十多万人左右,又怎么可能支持得起大几十万以上的单场战役呢?

在三国真正的历史上,几乎没有一场战役双方动员兵力总数超过三十万。以赤壁之战为例,曹操方面的兵力众说纷纭,以十万到二十万不等,至多不会超过二十万人。

再来说欧洲的战争不一定都是几千几万人的小打小闹,欧洲的战争人数一般都是实际人数,也不是只有几千几万的战争,超过十万的战争也有,比如希波战争、联盟战争、十字军战争等,欧洲的大规模战争还是不少的。那么有的战争人数为哈少呢?归咎欧洲在古代是属于大多数属于渔民和游牧民族,而且古代欧洲也远没有同时期的中国强大。

大家认为我国古代大型战争的作战人数有没有水分呢?下方留言探讨。


我是紫陌,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期待和你一起探讨更多的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