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中国历史上哪位帝王被抹黑的最厉害?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0 12:57:44 3次浏览

关于问题中国历史上哪位帝王被抹黑的最厉害?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热心蜻蜓 K】的最佳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被人们称为暴君,他做的最大的错事,是焚书坑儒,伤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他也做了几件开江立业的功德之亊,统一度量衡,建立郡县制等等,这个皇市在历史上争议很大,人们对他玶价各异,各有千秋。

【2】来自网友【王洪义】的最佳回答:

中国历史上,被抹黑最厉害的帝王,当数秦始皇。历朝历代的人都骂他暴君,被说的一无是处。实际上,秦始皇的功绩是巨大的。例如郡县制,度量衡,车同轨等,至今使用。在当代,是毛主席给秦始皇翻了身。毛主席说,中国历代君王,没有人超过他。

【3】来自网友【多才多艺海风 mr】的最佳回答:

从历史上看哪位帝王对中华民族贡献最大,大多都被“反动精英”以了“历史”“解密”“纪实”“采访”攻击抹黑,因为这些反动“文人”多是反动势力豢养的。

【4】来自网友【关中客】的最佳回答:

中国历史上被抹黑最厉害的帝王,除了秦始皇,还是秦始皇。在大多数国人的印象中,秦始皇都是以暴君的形象而存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接触到的无论是史书还是诗词文章或是民间文学中,秦始皇基本都是负面评价如潮,绝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是暴君的代名词。所以,后世历代的帝王庙中,都没有祭祀秦始皇。然而,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吗?

在史书中,秦始皇的负面评价是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的。之后的史书对秦始皇的负面评价基本上都是因为《史记》的导向。司马迁通过《史记》对秦始皇的人品、相貌、一生的作为,甚至对他的身世进行了全面的差评。如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述:“秦王怀念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司马迁还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说秦始皇并非秦庄襄王嬴异人的亲生儿子,而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并创造了一个“奇货可居”的成语。后世的史书《汉书》、《资治通鉴》基本上都延续了这个说法。然而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又是另外一种说法:“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同一本书中,前后两种不同的说法。

关于秦始皇是吕不韦私生子的说法,经过后世史学家的考证,纯粹是造谣。这种谣言应该在司马迁著写《史记》前就存在,否则《史记》中不可能在秦始皇身世上模棱两可,前后矛盾。这个谣言的来源可能有两个:一是源自吕不韦的门客,秦始皇逼杀吕不韦以后,其门客必然愤愤不平,又因秦始皇下令不准吊唁吕不韦,否则以秦国律论处。吕不韦的门客感于其生前恩义,进而编造秦始皇是其子之说;另外一种说法源自六国遗民,秦始皇扫灭六国,六国之人思念故国自然耿耿于怀,为泄私愤抹黑秦始皇,质疑他皇位的合法性从而动摇秦国的根基便四处宣扬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无论源自哪种说法,谣言就是谣言,最终不攻自破。

“焚书坑儒”也是世人对秦始皇的一大诟病,焚书坑儒一词出自于《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西汉末年,孔子十世孙孔安国所著的《〈尚书〉序》中亦言:“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西汉文学家刘向所著《〈战国策〉序》中记述:“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那么“焚书坑儒”的历史真相究竟是什么?其实“焚书”和“坑儒”是两件事,“焚书”简单地说就是当时秦始皇身边的法家学派和儒家学派的相互较量,儒家学派反对郡县制而支持分封制,法家学派认为儒家学派思想古板,只会抄书,不会创新,于是建议始皇帝烧掉了许多的先秦古籍,但是并未焚烧医学、农牧等技术实用类书籍。“坑儒”其实是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又想着长生不老,于是养了很多方士来炼制仙丹。那些方士们把事情搞砸了,然后就跑路了,还疯狂地说秦始皇的坏话,秦始皇知道后,就下令把说他坏话的方士活埋了。其实坑的是方士而不是儒生。为了获取天下的同情,儒生在写史的时候偷换了概念。

“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秦始皇此时的统一思想与后世统治者推崇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都是为了统一社会思想,建立主流的社会文化,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政治结构上,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为标准的官用文字;在经济领域内,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同时,这些举措与儒家的观点大相径庭,从而得罪了天下的儒生。

秦始皇是法家学派的坚定执行者,势必站在了强烈反对法家的儒家学派的对立面。自汉代以后,儒学大兴。攀附于统治者的儒生们,在掌握社会话语权之后,通过史学家们的口诛笔伐,把秦始皇刻画成为一个暴君,一个刻薄寡恩的虎狼小人,一个见不得光的私生子,论史书对历代帝王的负面评价,无出秦始皇之右者。《史记》之后的大多数史书中,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是如此。

儒生们除了通过史书来确定秦始皇的暴君形象,还通过文学作品来继续抹黑秦始皇。从西汉贾山的《至言》、贾谊的《过秦论》、陆贾的《新语》,到恒宽的《盐铁论》,再到董仲舒对秦始皇的全面负评,在这些汉代儒学大师的笔下,秦始皇是一个不仁不义、崇尚武力和刑罚的暴君。历代的儒生们基本上都坚持对秦始皇的全盘否定,唐朝代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述:“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唐代诗人胡曾在其诗《长城》中如此描写:“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民间文学也是儒生们抹黑秦始皇的一个途径,中国四大爱情传说故事之一的《孟姜女哭长城》是其中的代表作。在这篇故事中,秦始皇被塑造成了为一己之私而大兴徭役,不顾百姓死活的暴君,孟姜女哭倒长城,就是对秦始皇暴政的一种控诉与反抗。儒生们通过通俗易懂的民间传说故事,使得秦始皇暴君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民间文学中对秦始皇的负面评价基本上都是对史书、古代诗词文章的延续和以讹传讹。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原型来自于春秋时期齐庄公的大将杞梁战败,其妻哭棺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左传》、《礼记》里都有记载。西汉时期的《说苑·立节篇》和《列女传》中开始出现杞梁妻哭倒城墙的情节内容。唐代的一些文人,出于抹黑秦始皇的需要,开始把杞梁妻更换成孟姜女,把齐庄公更换成了秦始皇。偷梁换柱之后的故事,完美地塑造了秦始皇暴君的形象,真相却是纯粹属于虚构。

历史上也有对秦始皇客观理性的评价,虽然声量不大,但总是存在的。唐太宗李世民对秦始皇的评价是:“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唐代诗人李白在其诗作《古风·秦王扫六合》中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在《藏书》中对秦始皇大加赞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大文豪郭沫若在他所著《十批判书》中的《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一文中,对秦始皇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和否定。毛主席看了以后写了一首《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诗,送给送给郭沫若先生,对其关于秦始皇研究结论提出了不同意见。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在这首诗中,毛主席反对全面否定秦始皇,主张客观评价秦始皇。

近些年来的一些考古发现,开始推翻史书中关于秦朝和秦始皇的一些负面评价。历朝历代几乎都是把秦朝和秦始皇当做了一个反面教材来宣传的,形容秦朝的词语也有很多,包括“暴秦”、“虎狼之国”、“严刑峻法”等等。云梦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很多人对于秦代形象、对秦代的整个历史描绘的思路。从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内容来看,秦律根本就不是一部残暴的法律,其中有户籍管理、见义勇为等的相关规定,其中还鼓励,甚至强迫人们进行见义勇为。这样的一部秦律,怎么会是一部暴虐的法律呢?制定推广这部法律的秦始皇又怎么会是一位暴君呢?

中国的史书中,抹黑秦始皇始于《史记》。对于司马迁来说,全面否定秦始皇也是有原因的。秦始皇崇尚法家而反对儒家的立场,汉与秦的对立。作为儒生的司马迁必须这样做,这既是他的身份使然,也是写官史的政治需要。后世写史的作者们基本上都是儒生,他们奉行的是儒学,无论是因为身份的需要,还是政治的需要,负面批判秦始皇俨然已经成了“正确”的方向。

秦始皇一统六国,首创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统一法律、文字、度量衡;车同轨,字同文,语同音;北击匈奴,为巩固国防,筑长城,修驰道等等,他一系列的作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是正面的,甚至是有功绩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秦始皇在完成这些创举时对当时的老百姓在客观上造成伤害,更不能否认秦代二世而亡的客观事实。

可以说,如果没有秦始皇,今天的中国犹如欧洲一样,多种语言,多种文字,多种文化,四分五裂。正是因为秦始皇,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华夏一统。秦始皇被骂了两千多年,历史欠他一个道歉。

【5】来自网友【鹏心雀身】的最佳回答:

历史上人被抹黑最厉害的帝王应该是隋炀帝杨广。开科举,通运河,惠后世千年,惟不恤民力乃二世泽竭!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