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如果长平之战由李牧指挥,结局会怎样?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6 09:05:53 15次浏览

关于问题如果长平之战由李牧指挥,结局会怎样?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君山话史】的最佳回答:

李牧是赵国最伟大的军事将领,他的军事能力要强过廉颇。廉颇如果没有被换下,秦国不能赢得长平之战的胜利。如果是李牧来指挥长平之战,秦国更无胜算。

第一,为什么说李牧的水平比廉颇高

赵国在胡服骑射军事变革后,对秦国有过三次胜战(这里不算邯郸保卫战),其中李牧指挥了两战,赵奢指挥一战。李牧这两战,比赵奢的那一战,要艰难得多。赵奢的时代,是赵国军力鼎盛的时代,而李牧的时代,是经历长平之战后的衰落时代。因此,李牧之胜利,较赵奢更为不易。

据《战国策》的记载,赵奢破秦师于阏与,赵国出动二十万大军,在兵力上是以多打少。而李牧时代,赵军与秦军交锋,是以寡击众,以弱击强,故而胜利更难得。在阏与之战时,廉颇认为阏与道路险阻,难以救援,而赵奢则力排众议,认为两军相遇勇者胜。最后,赵奢率领 20 万大军救援阏与,大破秦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在军事能力上,说廉颇是不如赵奢的,更不如李牧。

我总结如下:李牧是以弱击强,打败秦军两次;赵奢是以多打少,打败秦军一次;廉颇是两军相当,在长平与秦军打了个平手。

第二,李牧的用兵原则,注定他是秦军之克星

李牧带兵打仗,有非常独到的一套方法。

他在北方战区练兵时,做了以下四件事:

一、习骑射。这是坚持赵武灵王的军事路线,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发展骑兵。我们在长平之战的史料中,没有看到关于赵国骑兵的任何记载。相反,倒是看到白起动用两万五千名骑兵,截断赵军的粮道。如果李牧来指挥长平之战,赵国的骑兵力量会大大增强,哪容秦军骑兵轻松截断粮道呢?

二、谨烽火。在通讯手段落后的古代,烽火台是重要的军事通讯手段,烽火台具有侦察敌情,通知预警的功能。一旦发现有敌人入侵,烽火台燃起狼烟,邻近的烽火台见到信号后,也燃起狼烟,这样通过一个个烽火台的狼烟传递,军事统帅就可以对战场的形势了如指掌。

三、多间谍。烽火台具有传递情报的功能,但这是一种被动的方式,并不能主动掌握敌人的动向。李牧是情报战的大师,他用兵的原则之一,便是极其重视间谍的作用,在敌人内部收集情报,主动掌握敌军的战略决策,侦察敌人的兵力分布及将领用兵作战的特点,以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反观赵括,连对方换了主将这么重要的情报都一无所知,在情报战上就是个盲人。

四、厚遇战士。李牧把军市赋税所得都得于士兵身上,绝不中饱私囊,不克扣军饷,每天都要宰杀几头牛以犒劳战士,战士乐为其所用。反观赵括,用赵母对赵王说的话:“赵括刚被任命为上将军,就摆显威风,军官们没有一个敢抬头正视他一眼。大王所赏赐的金银丝帛,他都拿回家藏着,还整天留意哪里的田地房屋便宜,价格合适就买下它。

”这就是思想境界的差距。

凭着以上四点,李牧就足以成为秦军的克星。

第三,李牧擅长打大兵团作战

说到李牧,我就想到人民解放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粟裕,粟裕去世时,中央军委给他的评价说:尤其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李牧也是如此,无论是击破匈奴之战,还是击破秦师之战,李牧都展现他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卓越才华。

首先,他注重各兵种协同作战。比如在破匈奴之战中,李牧麾下部队,有四大兵种,分别是

步兵、骑兵、车兵、弓弩兵。在不同的区域,各兵种的优势是不同的,比如山地,步兵、骑兵就占利,而车兵就不利;比如在平原,车兵就可以纵情驰骋,攻守兼备。长距离攻击,弓弩兵就有优势。可以说,李牧对各兵种的协同作战,玩得烂熟于胸了。

其次,李牧重视诱敌深入。李牧用兵,与白起是比较接近的。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就是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围歼赵括兵团。如果白起遇到的李牧,而不是赵括呢?两人的能力伯仲之间,无论谁要诱敌进入伏击圈,都没那么容易。

其三,李牧与白起一样,善于战术欺骗,用假情报来误导敌人。白起围歼赵括,是战术欺骗的杰作,李牧围歼匈奴兵团,同样是军事欺骗的杰作。因此,让李牧来指挥长平之战,秦军是根本找不到破绽的。

当然,历史不容假设。在长平之战时,李牧还只是无名之辈。我们假设的李牧与白起之战,是两人在巅峰期的对决,而不是默默无闻的李牧对阵大名鼎鼎的白起。因为李牧用兵与白起颇为相似,不排除他曾经深入钻研白起的用兵之道,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来自网友【黎家第一汤】的最佳回答:

长平之战,赵括就不说了。我们来说一下廉颇和李牧的特点。

廉颇,一直在和附近国家打仗,也熟悉对方战法,也就是说,廉颇打仗,主要就是布阵,双方在阵地上面对面互打,要想打赢廉颇也不容易,如果廉颇打不赢对方,比如长平之战,廉颇就是知己知彼。秦国的士兵素质,比赵高。兵员比赵多,将领也是厉害的。

这种情况,廉颇的思想第一就是防守。廉颇在秦军还没到之时,就准备好了两道防线,关键在第二道。有研究历史的详细讲解廉颇第二道防线,这里我不写了。

一开始,廉颇设置两道防线,秦军来了,廉颇还是按照老战法,列阵对干。但是,打不过啊,不但打不过,还小败,秦军勇猛进攻,第一道防线被攻破,廉颇只好退到第二道防线。其实,这也就是老将廉颇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的预料之中。

第二道防线,其实是分为倚角的,也就是说兵力并不在一个地方,还真不好打,你打这座山,另外一边是可以支援的。

对廉颇设置的第二道防线,几十万秦军,一点招都没有,进攻只能找死。

没办法,只能相持,这一持战是半年。

你们想一下,几十万部队,在前线野外搭棚住半年,吃用就是个大问题,无迟寸之功。如果再这样下去,秦只有退兵。

这时候秦国智谋之士,想出了一招,离间计,就是换了廉颇,让敢打的赵括来。

结果大家知道了。

以上看,对于秦军,廉颇是赢不了,但是能守住。

现在说李牧,首先,李牧的打法,与廉颇是不同的。比如李牧对匈奴,并不是象廉颇,只会对阵,对阵,根本打不败匈奴。

匈奴最主要的是骑兵,这样要打赢匈奴,自己也要有一支厉害的骑兵,战国时期,还有车兵,步兵。就是说,廉颇打仗,靠车兵步兵。李牧多一样厉害的骑兵。

围歼十万匈奴那一仗,李牧采取诱敌深入,再伏击围歼。

首先车兵是在后,步兵在前,匈奴骑兵冲过来,步兵先用弓箭射,战国时期,弓箭手很厉害的。步兵的箭雨,杀伤了一步份冲向前的骑兵,这个时候,让开道路,到车兵出击厮杀。什么叫围歼,如果正面对阵,不叫围歼。李牧还有一支厉害的骑兵,这些骑兵,按既定路线,分左右两路,还有一路包抄后面的。这种打法,匈奴从来没见过,后来蒙古的铁木真就是用这招。本来正面打,突然左右乱了起来,部队一乱,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一败肯定后逃,哪知道后面也乱。十万匈奴乱糟糟,只等李牧兵有序的一直杀。

我们从李牧这样的打法,就知道李牧打法和廉颇区别。廉颇只打正面阵地战,比如抗战时期国军对日本,正面战,日强中弱,只有输。

薛岳知道不能这么打,把日军放进来,节节阻击,破坏道路,挖河放水,彼惫日军,再围起来,叫天炉战法。薛岳的战法,和李牧是差不多的。

李牧,是伏击战,阵地战,迂回战相结合体,兵种也是区分骑兵,车兵,步兵,弓箭手的各种长处利用。

所以,除了围歼匈奴,李牧回来救赵还有两次,两战皆胜。第一战,是围魏救赵翻版,攻城打援。李牧先趁秦军大营空虚,攻破大营,迫使秦军回头,然后在路上伏击,一举大胜。

第二战,那时赵国力已经很弱了,李牧胜,司马迁加个惨字,惨胜。这一战,李牧采取正面抵抗,另派骑兵迂回于秦军左右,拼死攻击,攻乱秦军,正面再冲杀。双方死伤也应都大,所以叫惨胜,毕竟李牧兵少,能惨胜就是厉害了。

后来秦军换上老谋深算的王翦,但也拿李牧没办法,于是又反间计,使赵王杀了李牧。

这样,我们现在才说道,假如长平之战是李牧,我认为,他不会象廉颇死守,毕竟赵国这么大的地方。李牧会示弱,象对匈奴那样。让你秦军进来,李牧在什么地方跟你打,怎么样去伏击你,你根本不知道。就象粟裕被国民党追着打,总会有冒头的,一旦机会出现,灭 74 就是虎口拔牙。

几十万秦军追进来,总会出现漏洞,只要一败,就会连锁反应,毕竟赵军也有四十五万。

所以,以上分析,如果是李牧去长平之战,估计不是象廉颇守,而是最终大胜。

有人拿白起和李牧比谁厉害,虽然白起,李牧一生无败绩,白起共斩杀一百多万人,长平之战是经典。

两个人不同时代,李牧晚二十年,战绩也和白起无法比。

但是,我认为李牧的谋略和白起不相上下,战法要比白起高。

为什么这样说,首先,李牧对匈奴兵也好,对秦军也好,都是敌强我弱,但是李牧都能胜。白起的秦军,是我强敌弱。

白起是经过商秧变法后的秦军,世界一流,一流军队,加一流将军。

李牧,二流军队,加一流将军。

白起击败的将军都是三流的,对廉颇也没有招。李牧击败的是秦军名将。

以弱军对强军,击败名将。所以李牧虽然一生三大仗,比白起少多了,但是从三战皆可看出,比白起还强。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