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刘备的小舅子麋芳曾经倾家荡产资助刘备,为何最终投降了东吴?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02:18:57 7次浏览

关于问题刘备的小舅子麋芳曾经倾家荡产资助刘备,为何最终投降了东吴?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平阳狐狸奇谈社】的最佳回答:

三国时期的麋芳曾经倾家荡产资助刘备,还将妹妹麋氏嫁给了刘备,在刘备低谷时期也对刘备不离不弃,可以说既是刘备的姻亲也是与刘备共患难的部属,但他最终却在荆州被东吴孙权攻陷时选择了投降东吴,下面就来说一说麋芳为何最终背弃刘备投降东吴。

麋芳最初对刘备极为忠诚,曾弃官追随刘备

三国时期的徐州大富豪麋竺和麋芳两兄弟算是徐州当地的土豪,家财万贯,早期东汉朝廷任命陶谦为徐州牧,陶谦到任后听闻麋竺和麋芳两兄弟家产巨富,因此礼聘兄弟二人出来辅佐自己,所以麋竺和麋芳早在陶谦时代就出来在陶谦手下为官。

徐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不少人才,比如曹操手下名将臧霸、孙观,还有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徐盛、吕岱等人都是出自徐州,这些人都是靠个人的能力闯荡出来获得重用,而麋竺和麋芳两兄弟在能力上与他们相比确实略差一些,不过他们俩家资巨富,是凭借万贯家产才在三国时期混出头来。

史书中对麋芳没有过多介绍,毕竟他是叛臣连自己的独立传记都没有,事迹只记载于其兄麋竺传记中,但从史书中介绍麋竺来看,麋竺为人非常有贵族气质,他毕竟是亿万富豪嘛,为人忠厚儒雅,但不善于谋划,而麋芳在历史上的表现一直都不如哥哥麋竺,因此来说历史上的麋芳能力可能还不如哥哥麋竺。

所以从史书记载可以发现麋竺和麋芳兄弟二人能力比较平庸,主要在于家资巨富,很有贵族气质。

陶谦临终时上表朝廷请封刘备为徐州牧接替自己,也就算是把徐州让给了刘备,因此麋竺和麋芳决定在乱世中赌一把,他们把赌注都押在了刘备身上,据《三国志》记载,当时刘备比价落魄,军队没有多少,军费也经常不够,而麋竺和麋芳兄弟是徐州首富,祖上累积下来的家产过亿,门下养着近万名食客和奴仆,可见其家产有多么丰厚。

麋竺和麋芳兄弟二人当时就决定带着奴仆和全部家当资助刘备,当时麋竺和麋芳将两千奴仆直接交给刘备进行武装,成为了一支生力军,又把亿万家产交给刘备当军费,可以说是解了刘备燃眉之急,刘备当时是一没钱二没人,算是东汉末年众多军阀中最落魄的一个军阀,所以说麋氏兄弟对他的资助对他帮助是非常大。

此前刘备在入主徐州之前,嫡妻已经死了好多个了,入主徐州之后刘备是光棍一人,麋氏兄弟又贴心的将妹妹嫁给了刘备,从此算是与刘备结成姻亲绑在了一起,刘备对于这两位给自己又送钱又送人还送妻子的舅爷是非常感恩戴德,他对麋氏兄弟二人非常礼敬尊重。

其实麋氏兄弟倾家荡产资助刘备也是做了一场豪赌,赌的就是他们看好刘备能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如果刘备成功了,那他们这场豪赌就是单车变摩托了。

由于麋氏兄弟是刘备的财力支柱,因此曹操在准备消灭刘备时,曾经计划先分化刘备内部力量,曹操首选就是麋氏兄弟,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册封麋竺为嬴郡太守,册封麋芳为彭城相,这两个官位基本就是主管一方军政的要职,如果麋竺和麋芳接受曹操任命,他们俩凭借亿万家产也能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曹操本以为麋氏兄弟是商贾出身,肯定会算得清利益,曹操给他们俩的官爵那绝对是要比投资在刘备身上收益更加稳妥,但是曹操的如意算盘打错了,麋竺和麋芳两兄弟铁了心要辅佐刘备成就一番事业,所以他们俩都拒绝了曹操以汉献帝名义颁布的委任书,拒绝赴任。

所以麋竺和麋芳虽然是有在刘备身上做政治投资的嫌疑,但两兄弟对刘备还算是非常讲情义了,在刘备低谷时期他们俩都是对其不离不弃。

刘备在后来统治巴蜀事业逐渐做大之后,对麋竺和麋芳也是比较不错,在刘备进入巴蜀之后,刘备以麋竺为安汉将军,地位是刘备集团之中的百官之首,尚在诸葛亮和关羽之上。

哥哥麋竺在刘备集团官职内地位最为尊崇,弟弟麋芳也不低,刘备入蜀之后为了安抚荆州地区,他特意让姻亲麋芳镇守南郡,南郡属于刘备集团在荆州地区的军需补给重镇,这个城市的作用很重要,正是由于麋芳对自己不离不弃,刘备才放心让他坐镇南郡。而麋芳在当时在荆州地区的官员中地位仅次于主要全面负责防守荆州的关羽,是刘备集团在荆州地区的第二把手。

但是刘备万万没想到麋芳会在最后关头背弃自己而投降孙权。

麋芳投降的根本原因在于与关羽不和,客观原因就是当时局面他无力应对

其实麋芳投降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与关羽不和,其次才是客观原因就是当时东吴都督吕蒙对荆州的包围圈是麋芳根本没有能力应对的局面,所以他只有投降或为关羽殉葬两条路可选。

麋芳与关羽不和的原因其实主要在于麋芳的贵族出身,《三国志》记载关羽为人性格刚烈,好亲近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里的小人不是指品行不端的宵小之辈,是指的那些出身贫寒低微的人。

关羽本人出身就非豪门,他出身比较低微,关羽完全是凭借自身的能力获得刘备重用在政治上闯出了一片天地,所以关羽飞黄腾达之后,非常同情怜悯那些出身低微的人,大概他最能明白在比较注重出身的时代,出身低微的人需要付出比豪门贵族多几百倍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吧。

因此关羽在蜀汉政坛中比较另类,他深得中下层军官拥护和爱戴。其实在那个时代作为身居高位的关羽来说他能如此算是十分难得,不过他欣赏体谅出身低微的人是不错的品行,但他非常仇视豪门贵族这就有些思想极端了。

麋芳恰恰祖辈就是富商巨贾,是典型的豪门贵族出身,他就是关羽比较仇视和瞧不起的那类人,关羽认为出身豪门的人大多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所以关羽在平时就与极为瞧不起麋芳,两人的关系闹得非常不好。

其实关羽在荆州十分不得人心,他不止与麋芳关系闹得不好,荆州士族集团的潘濬、公安太守傅士仁等人都是因为出身原因被关羽轻视进而关系不和,这些人最后也都投降了孙权,所以关羽这个仇视豪门士族的毛病也间接导致了他失去了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关羽趁着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想借机扩大胜果,于是关羽动用荆州军队发动了襄樊之战,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水淹七军,打的曹操五子良将之首的于禁全军覆没,并生擒于禁,一时之间关羽威名震动华夏,吓得曹操都有了想迁都的想法。

但是随之而来就是关羽过于骄傲,刚愎自用,拒绝孙权的政治联姻,并侮辱孙权,最终触怒孙权,东吴都督吕蒙使用示弱的战略麻痹了关羽,使得荆州兵力被抽空去前线进攻曹操,关羽老巢江陵空虚,荆州后院起火在即。

也是在这一关键时期,关羽仇视豪门贵族的毛病又犯了。关羽在襄樊大战中俘虏了于禁的七军共三万余人,这些人虽然是俘虏,但也是要吃要喝,而且关羽在接受于禁投降之前已经承诺于禁不会杀降,关羽极重信义,虽然当时本来就军需匮乏,但他依旧守诺善待俘虏。

因此关羽把筹措大批军需物资的重任都交到了麋芳身上,关羽率大军在前线作战,命麋芳守卫大本营江陵并筹措军需物资。而此前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之战就已经基本抽空了荆州的军需补给,此时关羽又发动襄樊之战还要抽调军需物资,麋芳再有钱也变不出这么多军需物资。

所以麋芳没有及时筹措到军需补给令关羽十分震怒,关羽痛斥麋芳,并给麋芳规定时日必须完成筹备军需补给的任务,否则以督办军需不利治罪。在当时督办军需不利是很重的罪名,轻则罢官流放,重责抄家灭门。

后来诸葛亮北伐之时,蜀汉重臣李严就因为筹办军需不利,被诸葛亮废为平民,这还是诸葛亮念在李严是刘备托孤重臣的面上从轻处罚,否则李严有可能就被斩了。可见这项罪名在当时有多么严重。

关羽如果真给麋芳扣上这个罪名,那麋芳可就惨了,所以麋芳十分害怕,毕竟他与关羽向来不和,他真怕关羽事后公报私仇,以这个罪名杀了自己。这也是导致麋芳投降的根本原因,麋芳根本完不成关羽布置的筹措军需补给任务,他如果不投降,关羽事后算账他一样下场很惨。

除了麋芳与关羽本身就不和之外,再者就是直接原因,那就是当时的荆州局势使得麋芳根本无力应对。

关羽前线被曹操的大将徐晃和曹仁拖住了,后方吕蒙见时机成熟就开始偷袭荆州,当时蜀汉方面很荆州地区的守将都投降了吕蒙,麋芳其实是坚持到最后才投降的蜀汉将领。

刘备所置的公安太守傅士仁、零陵太守郝普此前皆已投降吕蒙,东吴的军队在吕蒙的指挥下已经对江陵形成了包围之势,而当时关羽自顾不暇根本没有能力回师救援江陵,所以准确的说江陵当时就算是一座孤城了,江陵之外刘备在荆州的地区基本已经全部投降吕蒙了。

在这种情况下麋芳即便有心死守江陵,也就不出一个月就会被吕蒙耗空补给而攻下江陵,那时候麋芳最后的下场不外乎就是两个选择,一个是投降,一个就是被杀。

所以当时内外交困的局势麋芳根本无力应对,英勇如关羽在孤城麦城之中不也只能面临被俘杀的结果,所以糜芳只得选择投降。

刘备最后谅解了麋芳投降之举

后世把麋芳、傅士仁、郝普称为“蜀汉三叛”,在关帝庙列三人跪像表示向关羽赎罪,其实关羽之败亡与三人关系还真不大,他如果不是刚愎自用,不是自傲自大,何至于荆州地区的蜀汉内部官员都对他不满,最终在吕蒙奇袭荆州时,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投降。

尤其是麋芳与傅士仁以及郝普更不相同,他是蜀汉在荆州地区坚持到最后才投降吕蒙的太守,而且当时局势内外交困,麋芳除了投降就是陪关羽殉葬,本来就与关羽不和,所以麋芳怎么可能最后陪关羽殉葬呢?

关羽败亡完全是咎由自取,麋芳的叛变只算是导致关羽败亡的导火索之一,并不是根本原因,关羽败亡完全是他自己的性格缺陷所导致,而且由于关羽在襄樊之战后期一系列的错误战略决策,也导致了麋芳最后困守江陵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而投降。

明代史学家李贽就曾经对于麋芳背叛刘备下过定论,他认为傅士仁等人投降是真的背叛刘备,麋芳却是情有可原。李贽评价麋芳为:傅士仁真反也,罪不容诛。若麋芳,迹虽与士仁同,其实情有可原。勿以形迹相同而遂一律罪之也。

历史上刘备其实在最后也原谅了麋芳的背叛,麋芳投降之后,刘备并没有追究他哥哥麋竺的的连带责任,而且依旧对麋竺极为尊崇,麋竺在刘备集团的地位依旧是百官之首,并没有因为麋芳投降而有所下降。

可以说麋竺只要活着,他的地位就比诸葛亮高,可见刘备对麋竺是十分尊崇,这也说明了刘备对于麋芳投降实际也是谅解了,他深知当时的局势麋芳投降是别无选择。

不过麋竺还是觉得愧对刘备,他在劝刘备继皇帝位之后还是惭愧恚恨而亡。麋竺去世之后,刘备对他的后人依旧礼遇有加,麋竺的儿子麋威官至虎贲中郎将,孙子麋照颇为骁勇,后来负责统领后主刘禅的禁卫军,而能统领禁卫军的人大多都是皇帝最为信得过的人,可见麋竺的后人依旧深得刘备父子的信任和认可。

当然说归到底麋芳投降还是存有贪生怕死的因素,所以他在投降在东吴过得也并不好。

麋芳投降东吴之后由于能力一般并未得到孙权重用,而且还经常受到东吴第一喷子、面骂小能手虞翻的侮辱。虞翻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面骂高手,经常当面痛骂侮辱别人,曹魏大将于禁因为投降关羽,后来吕蒙占据荆州之后流落东吴,虞翻经常动不动就当着于禁的面痛骂于禁是投降的懦夫。

于禁都并没有真正投降,只是被俘虏就遭到虞翻各种辱骂,而真正投降还为东吴效力的麋芳更是遭到了虞翻翻着花样的侮辱,而最有趣的是,当初孤身进江陵劝降麋芳的东吴使者还正是虞翻。

真是不得不服虞翻的操作,劝别人投降,当人家投降之后还各种侮辱人家,这波操作真的是太绝了。

不过虞翻侮辱人也是挑人的,他只侮辱像于禁和麋芳这种非士族出身的人,同样是投降东吴的潘濬和郝普则被虞翻非常礼敬,这就是因为潘濬和郝普出身荆州名门士族,而麋芳是商贾出身,在士族出身的虞翻眼里他的投降就是没骨气,而潘濬和郝普则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所以说关羽其实仇视这些名门士族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们在当时确实是经常搞双标。

总之麋芳在投降之后在东吴的日子非常不好过,麋芳一生与哥哥麋竺倾家荡产资助追随刘备,与刘备颠沛流离,对刘备还是比较忠心,但是无奈遇到了关羽这样极端的顶头上司,最终“被”投降了东吴,同时也导致关羽败亡,自己也背负了千年的叛徒骂名,可以说这是关羽和麋芳两个人的悲剧。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2】、来自网友【小岛知风】的最佳回答:

公元 219 年,吕蒙趁关羽深陷襄樊战场,无力顾及后方之际,将士兵化妆成商人,偷渡过长江,先是解除了关羽设置在江边上的岗哨,然后兵临公安城,守城将军傅士仁直接投降,接着吕蒙率领大军来到南郡并包围了江陵城,吕蒙让南郡太守糜芳看到投降的傅士仁,随后不久,糜芳投降,吕蒙兵不血刃拿下了整个南郡。

很多人看到糜芳的投降,表示不理解,因为糜芳的身份极为特殊,糜芳与其兄糜竺从刘备主政徐州开始,就一直跟随刘备,在刘备被吕布偷袭徐州处于人生最低谷的时期,糜芳与糜竺不仅没有嫌弃刘备,反而把自己的家财资助刘备,还把家中的仆人 2000 多人交给刘备补充军队,甚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

糜芳

从公元 195 年糜芳开始跟随刘备,到公元 219 年投降吕蒙,糜芳跟随刘备长达 24 年,糜家一直是刘备背后的财团,为何在关键时刻,糜芳选择了投降?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你得明白糜芳为何要跟随刘备,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糜芳家族世代是商人。

现在的商人是受人尊敬的,但在封建社会,商人是被人看不起的,士农工商,商人是排在最后的,地位甚至不如农民,吕不韦是商人,为什么吕不韦要资助嬴政的父亲异人呢?因为吕不韦虽然有钱,但是没有地位,他想通过从政来获取地位,提高整个家族的威望。

糜家世代经营

糜芳家族也是这样,尽管他们家里很有钱,世代经商,家中僮仆上万,资产极为丰厚,但为了改变家族的命运,糜芳与糜竺兄弟都从政了,糜氏兄弟最初是跟随陶谦的,陶谦是徐州牧,是当地最高军政长官,而糜氏兄弟是徐州人。

《三国志 糜竺传》: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

陶谦去世之后,把徐州让给了刘备,糜氏兄弟于是开始跟随刘备,在刘备最低落的时候,糜氏兄弟都没有嫌弃刘备,反而拿出家财资助刘备,自从刘备失去徐州之后,刘备一直四处流浪,颠沛流离,但是糜氏兄弟并没有舍弃刘备,反而是跟着刘备一起流浪,这非常不容易。

糜氏兄弟跟随刘备

糜氏兄弟认定了跟随刘备会让自己的家族命运改变,是商人的眼光决定了他们的选择,糜氏兄弟作为刘备背后的天使投资人,同样也收获了巨大的利益,糜竺被刘备封为安汉将军,地位还在诸葛亮之上,糜芳被刘备任命为南郡太守,南郡是刘备所属荆州的治所所在地。

从不为人所知的商人,到政治地位较高的蜀汉功臣,糜氏兄弟的投资获得了成功,虽然不如吕不韦那样奇货可居,但从商人成为一个政权地位较高的官员,糜氏兄弟的选择没有错。

二、刘备宽厚仁德,知人善用。

糜氏兄弟有的是钱,随便投靠当时割据一方的诸侯,都会受到重视,就像陈登、陈珪父子一样,谁主政徐州,陈登父子就投靠谁,从来不一棵树上吊死,但糜氏兄弟不一样,他们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并不怕投资失败,因为他们认定了刘备这个人。

刘备宽厚仁德、知人善用

曹操曾经封糜竺为嬴郡太守,封麋芳为彭城国相,但糜氏兄弟两人并不接受,反而跟随一无所有的刘备,这在当时非常反常,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以皇帝名义分封,刘备是一无所有、四处流浪的小军阀,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用今天的话来说,曹操代表了国营大企业,刘备代表了草根创业者,糜氏兄弟宁愿跟着草根创业者,也不愿意进国营大企业,背后的原因就是刘备宽厚仁德、知人善用。

《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曹操虽然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但糜氏兄弟如果投靠了曹操,就只是个普通官员,但他们选择投靠,等于选择的是一支绩优股,刘备把糜氏兄弟当作座上宾,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这种受重视的感觉不是曹操能给的。

糜氏兄弟拒绝了曹操的高官厚䘵

在一个小企业受到重视和在一个大企业默默无闻,这两种选择中,糜氏兄弟选择了前者,刘备能够给他们那种受到重视的感觉,糜氏兄弟不缺钱,缺的就是被人尊重,刘备对待士人的态度是放下自己的身段,与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并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

按一般的礼节来说,刘备的地位比糜氏兄弟高,封建社会是很讲尊卑贵贱的,刘备主要放低身段结交士人的态度为他赢得了尊重与人才的跟随,糜氏兄弟是看中了刘备这个人,所以才一直跟随。

三、糜芳家族的豪赌。

商人的天性是就是低买高卖,从中获取利润,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带有一定的豪赌性,糜氏兄弟投靠刘备是整个家族一起投靠的,而且还拒绝了曹操的封赏,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豪赌性,因为谁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成功,只是他们选择了刘备。

糜芳跟随刘备也是在豪赌

就像吕不韦选择嬴异人一样,同样是一场豪赌,吕不韦有把握,但并不代表一定能成功,糜竺与糜芳选择跟随刘备,他们也不能断定刘备一定能成功,他们只是把自己的赌注押在刘备身上而已,能不能成功一看努力,二看天意。

他们选择刘备,是因为刘备的起点低,刘备的起点越低,将来成功之后,糜氏兄弟所获取的利益越大,这是商人的天性,跟吕不韦奇货可居的心态是一样的,相反,他们投靠曹操的话,即使曹操将来成功了,糜氏兄弟所能得到的利益也很小,或者几乎没有。

既然如此,为何在吕蒙奇袭荆州的时候,糜芳就投降了呢?

其实并不难理解,并不是人人都是不怕死,比如于禁,于禁跟随曹操三十多年,曹操都认为于禁是不会投降的,于禁还不是投降关羽了,根本原因就是于禁怕死,于禁被关羽俘虏后,只有两个后果,要么投降,要么被杀,于禁只是选择了投降而已,并非人人都像庞德那样不怕死。

糜芳与士仁

同样的道理,当吕蒙率军兵临南郡江陵城下时,糜芳面临一个选择:是战是降的选择?继续战斗下去,糜芳可能会死,相反如果投降吕蒙,糜芳不会死,糜芳的出身是个商人,商人的天性就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选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有活下去的希望,谁会一心求死呢?

当时南郡的情况非常糟糕,关羽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的襄樊,无暇顾及南郡,公安守将傅士仁已经投降了东吴,江陵城中已经没有多少可以作战的士兵了,而且还有三万张嘴巴要吃饭,这三万人就是于禁及关羽俘虏的七军。

吕蒙白衣渡江

这些魏军虽然投降了关羽,但并代表就忠于关羽,关羽只想把他们关押起来,然后慢慢让这些人投降,现在吕蒙突然出现江陵城,给糜芳的震撼非常大,江陵城中的守军无力抵挡东吴军队,关羽远在襄樊,公安已经投降,糜芳又没啥能力,想要活命除了投降还能做什么?

糜芳虽然是刘备的小舅子,但并不表示他一定会誓死不降,夏侯霸还是夏侯渊的儿子呢,不是照样投降了宿敌蜀汉吗?张绣杀了曹操的亲生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不是照样投降曹操了吗?

对于商人来说,没有永恒的忠心,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就是糜芳当时的想法,降或不降一直在糜芳的心中想来想去,不降的话,拿什么坚守城池?关羽把绝大多数的荆州军调到了襄樊战场,谁会来救自己?根本没有人。

糜芳投降

糜芳在这个时候甚至都不考虑自己亲兄弟糜竺的下场,糜竺当时在成都,糜芳选择投降,不是给糜竺难堪吗?严重的话还会让糜竺受到牵连,换了是曹操,可能都会杀了糜竺,要知道曹操手下的军队在前线作战时,如果有投敌行为,他们的家属是要承担连带责任的。

也就是说糜芳在这个时候连亲兄弟的性命都不管了,还会考虑到自己与刘备的亲戚关系吗?到了这个时候,就是自己的性命大于一切,人在极端状态之下是极为自私的,这是人性,糜芳为了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就可以放弃一切了,他的投降也就显得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