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王猛临终前劝苻坚不要攻东晋,他不想让前秦统一中国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20:30:47 6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王猛临终前劝苻坚不要攻东晋,他不想让前秦统一中国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江湖小晓生】的最佳回答:

王猛辅佐苻坚,那叫一个心累啊。尤其是苻坚的民族政策,是王猛最不喜欢的。苻坚每打下一个国家,不仅不杀这个国家的高层,反而给他们安排工作,让他们到前秦来上班。五险一金、各种福利待遇,别提多好了。

关键是,这些国家的皇族,哪个不想恢复祖宗产业?所以说,王猛一直希望苻坚动手灭了这帮人,而苻坚却笑呵呵地表示:不碍事,我要创造大同世界。

好家伙,差点没把王猛给气死。其他人也就算了,前燕皇子慕容垂,是个军事天才,而且一看就是要自己出去单干的那种货色,这种人苻坚都留着?

为此王猛多次劝说苻坚杀掉慕容垂,都被苻坚拒绝了。因此王猛甚至动用无解的金刀计,可苻坚依旧对慕容垂很宽容。没法子啊,主上宽容,这又能怎么办呢?

即使如此,这对君臣配合默契,还是带领前秦统一了北方,当时他们的对手,只剩下了南方的东晋。王猛在临终前,曾经劝说苻坚:别忙着灭亡东晋,先想想稳住鲜卑和羌族等内部势力!

这是什么意思呢?王猛劝告苻坚不要贸然攻打东晋,这是否存有什么私心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是个汉人,想要保住东晋王朝吗?

一、东晋好歹是华夏正统,再垃圾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很多人诋毁司马家族,认为他们是史上最垃圾的皇族。两晋王朝也是史上最没用的王朝。可问题是,偏偏就是他们,占据了历史的那个时期,咱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所以说,不管西晋和东晋怎么摆烂,他们都是华夏正统的代表。要想承认华夏正统的合法统治,就必须要接纳西晋和东晋。

尤其是东晋王朝,在五胡乱华,先后在北方建立 20 多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情况下,东晋能保住华夏的半壁江山,这是何等不易啊!

前秦虽然强大,也是王猛效忠的对象,可前秦毕竟是氐族人建立起来的政权。而且少数民族在前秦就是特权阶级,这一点没法改变。

如果王猛带领前秦,灭掉了东晋,那就是华夏的罪人了。因为他作为一个汉人,亲手灭掉了汉人硕果仅存的王朝,你觉得他没有负罪感吗?

说没有是假的。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几位能人,帮助元朝灭掉南宋的刘整,帮助清朝灭掉南明的洪承畴、范文程等人,哪个在历史上不被骂呢?

即使他们有再多的无奈,也是帮助外族侵吞了汉人的江山。这些人还是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没办法。

王猛当时肯定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如果真的帮助前秦灭掉东晋,那他岂不就是汉人的民族罪人了吗?

有人会说,既然王猛热爱自己的民族,为什么不投靠东晋呢?其实早年东晋名将桓温,在攻打长安的时候,王猛曾经来面试过,也得到了桓温的认可。

不过王猛却发现,桓温这家伙有异志,跟着他南下,势必就要帮助他篡夺东晋王朝的江山,因此王猛谢绝了。再加上东晋是士族的天下,他一个寒门子弟,很难混出名堂来,倒不如继续回去读书了。

二、东晋没那么好对付,这也是事实。

东晋虽然偏安一隅,可是我们不要忘了,东晋一直都是由士族把持着的。士族力量不可小觑,他们的家族成员在朝中担任各种大小官职,几乎垄断了官场。

现在看来,当然是一种不合适的做法,可在当时来说,这却是比较明智的行为。为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东晋王朝处于铁板一块的状态。

只有团结,才有生存空间。所以说,别看东晋的皇帝没实权,可东晋王朝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团结的。

当然了,士族之间的派系斗争也是有的。不过士族之间,更多的是通过联姻,达到强强联合的状态。

比如说琅琊王氏,就常常和陈郡谢氏、高平郗氏联姻。大名鼎鼎的王羲之,就是郗鉴的东床快婿。谢安的侄女谢道韫,也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

这些士族,通过联姻,组建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这张网遍布整个东晋王朝,如果没有巨大的事情爆发,是很难撼动的。

这也是王猛必须要考虑的事情,前秦刚刚统一北方,实力虽强,可政局不稳。反观东晋稳如老狗,你说谁能获胜呢?这还真说不准。

三、前秦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内部问题。

还是那个话题,前秦的最大矛盾在哪里?并不在东晋那边,而在前秦内部。前秦所统一的地区,是五胡建立各种政权的地方。

鲜卑慕容氏、鲜卑段氏、鲜卑拓跋氏、羌族姚氏、仇池的杨氏、吐谷浑的慕容氏等等,全都是前秦的不安定因素。

表面上来看,前秦的确征服了这些部落。可实际上前秦对这些家族的统治基础,十分薄弱。按照王猛的建议,就是将这帮民族领袖家族,全部歼灭。

这是最简单粗暴且有效的办法,如果苻坚真的这么做了,那王猛说不定还真的不会阻止苻坚南征了。

可惜苻坚对这帮人过分宽容,基本一个不杀,全都留着。甚至连前燕的末代皇帝慕容暐,也弄到前秦来做官了,这还了得?当过皇帝的人,你指望他能好好给你打工?做梦去吧!

王猛临死前,都没能看到前秦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他对前秦的未来,充满了忧虑。他认为苻坚当时不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南征东晋上,而是应该放在如何解决民族矛盾的问题上。

只有真正让这帮人顺从乃至屈服,才能够保证前秦的稳定。如果不杀,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等到老一代想要创业的人都挂了,下一代人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又没有实战经验,那么前秦的危险将会降低很多。

在此之前,肯定不能南征。这是王猛的肺腑之言,是真心从苻坚和前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可以说私心很少。

总结:可惜苻坚还是没忍住。

苻坚觉得王猛就是自己的诸葛亮,他对王猛的确是言听计从,当然了,除了杀戮各国宗室以外。王猛死后,慕容垂、姚苌等各族领袖果然蠢蠢欲动了,他们不断劝说苻坚南征。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他们甚至让人散布流言,说王猛之所以建议苻坚不要南征,是因为他存有私心,他毕竟是个汉人!

这些人之所以如此迫切地希望苻坚南征,主要是因为,只有到了乱世,他们复国才会有希望。现在你知道《天龙八部》里,为啥慕容博、慕容复父子总是搞各种事情,期待天下大乱了吧?他们就是想趁乱复国罢了。

8 年之后,苻坚实在是忍不住了,终于选择了南征。结局我们都知道了,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彻底败给了谢安的北府兵,从此前秦分崩离析。

苻坚本人被羌族首领姚苌所杀,姚苌建立了后秦王朝。

慕容垂趁乱北上,回到前燕故地,建立了后燕王朝。

慕容暐的弟弟慕容泓在山西建立了西燕王朝。

仇池国的杨定又跑回去恢复了仇池国。你说王猛的担心有没有必要吧?

【2】、来自网友【君山话史】的最佳回答:

王猛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后人甚至称他“功盖诸葛第一人”,单从功业而论,王猛帮苻坚统一大半个中国,的确非常厉害。当时前秦帝国只剩下一个对手,就是偏居东南的东晋。然而,王猛临终前,却叮嘱苻坚不要攻打东晋,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第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公元 375 年,苻坚倚为左膀右臂的谋臣王猛去世。

在王猛患病期间,苻坚求遍神灵,亲自到都城南郊、北郊及宗庙、社稷坛祈祷;又派侍臣到大河大山祷告诸神,凡跟神灵沾上边的,都去了。在王猛病稍有好转时,苻坚又大赦死刑犯,据说这样少些杀气,积点福德。王猛上了生平最后一道奏疏,写道:“没想到陛下为臣的小命而祷遍天地诸神,这是自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臣无以为报,只能尽情直言,为陛下进献最后的一点忠诚。陛下所建之功业震动八荒之外,九州大地诸郡,已占据十分之七,平定燕国、川蜀,手到擒来。然而,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古代圣王,知功业之不易,故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愿陛下能效仿前代圣王,则天下幸甚。”

该年七月,王猛已病入膏肓,神仙难救。苻坚亲临病榻看望,并向他询问后事。王猛以微弱的语气答道:“

晋室虽偏居江南,然而皇室正统未断,一脉相承,上下相安,臣死了之后,希望陛下不要图谋晋国。

”说完后,王猛便溘然长逝,时年五十一岁。苻坚大为悲恸,亲自为他入殓,痛哭流涕。

世人说到君臣情谊,总会想起刘备与关羽、张飞,其实苻坚与王猛更是楷模。没有苻坚慧眼识英雄,就没有王猛的飞黄腾达;没有王猛的雷霆治政,就没有前秦帝国的强大。两人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前秦之事业,君臣两人之共同事业也。

第二,王猛是不想让前秦统一中国吗?

王猛是不是想保全东晋,不想氐人的前秦政权统一中国呢?我认为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不是主要原因。为什么呢?

因为王猛本来是有效力东晋的机会,但是放弃了。情况是这样的:在桓温北伐前秦时,当时还是一介穷酸书生的王猛毛遂自荐,亲自前去拜见桓温,他的穿着非常简单朴素,只是一件粗布衣。见到桓温后,王猛没有因为地位的悬殊而怯场,他侃侃而谈,纵论天下大势,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抓虱子,一付旁若无人的模样。桓温见了惊为天人,说:

“江东没有人可与你相比。”后来桓温北伐失利,他没有忘记王猛,任命他为高官督护,邀他南返。然而,王猛谢绝高官厚禄,不愿意前往东晋。王猛的眼光非常毒辣,他的志向非常高远,要辅佐就要辅佐能一统天下的英雄豪杰,桓温显然还不够份量。

后来,王猛遇到了苻坚,帮助苻坚夺取政权,君臣两人开创了前秦帝国的伟业。因此,王猛如果要效力东晋,非不是没有机会,是他自己放弃了东晋,而选择苻坚的前秦帝国。作为政治家,不太可能因为自己的个人感情而影响国策,显然,王猛劝苻坚不要攻打东晋,是另有原因的。

第三,为什么王猛劝苻坚不要图谋东晋呢?

原因很简单:东晋在桓温去世、谢安主政后,有了很大的起色。

东晋的政权结构十分复杂,有两个政治中心,一个是朝廷,一个是盘踞在荆州的桓温集团。桓温当权时,朝廷势力很弱,号令不行。

在王猛去世前两年,即公元 373 年,东晋权臣桓温去世,东晋的政权格局发生巨变。由于前秦帝国的崛起严重威胁到东晋的生死存亡,桓温的继承者、弟弟桓冲比较效忠朝廷,朝廷之权柄较桓温时代为重。正是桓冲以大局为重,谢、王两大望族政治话语权得以提升,王彪之出任尚书令,谢安出任仆射,共同主持朝政。在谢、王二族中,谢安是最有政治才干的人,且深孚众望。

由于桓冲谦冲,谢安持重,东晋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朝廷与地方军阀势力能精诚合作,就是王猛说的“上下相安”。东晋虽然在军事力量上不及前秦,但是毕竟被视为正统,包括苻坚在内的五胡政权也多称天王,而不用皇帝之名,原因也在此。王猛作为出色的政治家,知道图谋东晋并不容易。

第四,王猛担心的是前秦的内忧

前秦是氐人建立的政权,当时苻坚几乎把五胡都统一,但是,氐人毕竟只是一个人口不多的民族,不用说跟汉人相比,就是跟五大胡族中的鲜卑、羌、匈奴、羯相比,也不占优势。要知道其他各族都尝盛极一时,都涌现过咤叱风云的风云人物,除了羌之外,其余三族均开国称帝,人家凭什么要臣服于你小小的氐族呢?

更严重的是,这些民族与氐都有历史宿怨,民族之间的矛盾是很难化解的。然而,苻坚相信自己的宽容与恩信可以感动诸胡,令他们心悦诚服地臣服。平心而论,与之前历代君王相比,苻坚的仁义超越众王之上,他是一位英明的君王,而且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旷世明君。然而,苻坚遇到了一个历史上从来未尝有过的大难题:一个小民族如何统治一个多民族的大帝国呢?

苻坚对待敌人的宽大,他对所征服国家的君臣一概不杀,甚至委以重任,以此笼络人心。这点做得非常好,非常人道,战败者、被俘者有理由对他的宽大感恩戴德。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个人的感恩戴德不能取代民族利益。为了民族利益,人是可以抛弃个人的感恩之心。这点,恰恰是苻坚所忽略的。

王猛担心的,是苻坚过分的仁慈,将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后来历史证明王猛的判断,淝水战败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有不少鲜卑、羌等胡人临阵脱逃,导致全线崩溃。后来鲜卑、羌然叛乱,分别建立西燕、后燕、后秦等,前秦大帝国土崩瓦解。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