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农村以前大铁锅6印、8印、10印,这个一“印”具体是多少?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04:22:41 3次浏览

关于问题农村以前大铁锅 6 印、8 印、10 印,这个一“印”具体是多少?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关山听风】的最佳回答:

农村以前大铁锅口径的大小,不同的地方,说法不太一样,将铁锅分为 6 印、8 印、10 印(准确地说应该是六印、八印、十印)等,只是其中有一定代表性的一种,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有“印”来衡量铁锅口径的大小,或容量的大小。

1、除用“印”来表示铁锅型号外,还有用其他方式表示铁锅型号

有的地方,因为日常生活中多用铁锅做饭,把铁锅的口径称为“沿”和“张”,有 5 沿锅、6 沿锅、8 沿锅等品种分类,以及 5 张锅、6 张锅、8 张锅等的品种分类,数字越少,铁锅的口径越少。

水稻主产区的一些地方,则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用铁锅做饭,只有遇到红白喜事,或者吃饭的人比较多时,才用铁锅做饭,或者在铁锅内架上木笼屉或木甑子蒸饭。平时农家日常生活中,用铁鼎罐煮饭、烧水,用铁锅炒菜。

因此这些地方把锅分为两类,一类是菜锅,一类是烧锅(又称塘锅、大锅、合印锅等),菜锅有菜锅的型号,烧锅有烧锅的型号。菜锅的型号为 1 号菜锅、2 号菜锅、3 号菜锅、4 号菜锅等,烧锅为特号烧锅、1 号烧锅、2 号烧锅、3 号烧锅、4 号烧锅等,另加天锅(烧酒用的木甑子上面的铁锅)。

菜锅与烧锅的区别是,菜锅有两只锅耳,烧锅则无耳。两者的数字越小,锅的口径越大。烧锅以特号最大,1 号位于其次,然后数字越大,口径越小。这就与制服帽子一样,比如军帽,规格有特号帽、1 号帽、2 号帽、3 号帽、4 号帽,数字越小,帽子越大。

不管是以“型号”的铁锅也好,还是以“沿”、“张”、“号”为型号的铁锅也罢,在尺寸的大小上,地方不同、作坊或厂家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尺寸上有一些的差异。用现在的话说,叫做“非标”产品。实际上,旧时手工作坊出来的生活用品,都没有统一标准,如碗、盘、菜刀、锄头、镰刀、犁铧等,不同的作坊,出来的产品,同一型号在尺寸上未必一致。

2、那么铁锅的“印”到底指什么呢?

在把铁锅型号称为“印”的地方,在现在的农村,因为民众无法追溯其来源,出现了不同的说法。比较具有典型性的说法是,“印”指铁锅口径的大小,或者铁锅的容量大小。下面列举几种比较有典型性的说法。

一、“印”指刚出生婴儿脚印长度的说法

有一些人说,“印”指新生婴儿的脚印,是农村人的传统说法。还举例说,新生婴儿的脚印有 10 到 12 公分。

这里为了直观一些,还是换算成四寸,10 公分等于三寸。也就是说,刚出生婴儿的脚在三寸以上,你相信刚出生的婴儿脚有这么长吗?

这种说法真的是农村传统说法吗?有两点是经不起反驳的:第一点,新生婴儿生下来后,两到三天把脚印摁到纸上,不是农村传统习俗,是现代医院形成的一种习惯。相反,农村老人一直反对这样做。他们迷信地认为,宝宝出生时不能不按足印,旧时,只有签字画押才会按手印足印,如果宝宝刚出生就按足印就会沾染“签字画押”晦气,不允许这样做。只是现在医院形成了惯例,也就由不得他们了。因此,婴儿出生按足印不是农村传统习俗,当然也不是整个社会的传统习俗,是现在才形成的一种说法。

第二点,婴儿出生的时候,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很小,都是小胳膊小腿。婴儿的脚丫(足板)就更小了,通常来说只 5 到 6 公分左右。个别婴儿的脚丫会比较大,最多也只有 7 到 8 公分,而且此种现象是比较少见的,一般出现在巨大儿的身上。如果是早产的孩子,脚丫就更小,有时只在 4 厘米左右。

孩子脚印长到 10 至 12 公分,应该是三个月以后到周岁的时候,除非是孩子满百日和周岁时按的脚印,才有这么长。其实,这也很简单,我们把孩子出生时的脚印量一下,就印证婴儿出生时的脚印长,到底是不是 10 至 12 公分,结果就非常清楚了。

由此可见,把“印”说成是婴儿刚出生时脚印的长度,既不是传统的农村说法,也是不太靠谱的。

二、“印”指英寸的说法

有的人说“印”,通 inch,即英寸。这种说法就更离谱了。1959 年 6 月,国家颁发了《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以“米制”作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废除旧计量制度,限制英制的使用范围,逐步改革市制。1984 年 2 月,国家又颁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正式确定了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制定的计量单位为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直到今天,英制的使用范围也仅限于电视荧屏,在其他行业很少使用,更不要说农村了。即便如此,今天农村,人们还是习惯性地使用市尺和市斤,传统观念尚未彻底改变。

“英寸”在我国农村的日常生活中是相当陌生的,让旧时农村的铸锅作坊使用“英寸”,并成为传统计量单位,有这种可能吗?因此这种说法不是很靠谱的。

三、其他的一些说法

有的人认为“印”通“仞”,是古代的指古代长度单位,但是,但是,周制一仞是八尺,汉制一仞是七尺,显然“仞”用在铁锅和长度单位是不适合的。

还有人说,“印”指铁锅的容积,也就是装水量。实际上,有一些地方也有指铁锅的容积的单位,比如,三桶锅,意思是能装三桶水的铁锅。还有五通锅、六桶锅等。很明显,过去农村没有自来水,用水桶挑水,就用“桶”为单位来衡量铁锅的容积。又比如,比较小的铁锅的容积,则用“杓”、“标”、“升”等为铁锅的容积计量单位。显然“印”没有这方面的功能,只不过是一些人的推测而已。

另外,有的说以供吃饭的人数来作为铁锅的容积,对于小锅来说有一定道理,即供多少人吃饭,就称之为“几印”,但是,到了“八印”以上的铁锅,可供数十人吃饭,应该说就不是“八印”,而是“二十印”或“三十印”了。显然这种说法也没有道理可言,也只不过是一种猜想。

3、“印”到底指什么呢?

旧时农村,“印”用在铁锅的大小上,指的是“印合”。什么是“印合”?“印合”俗称模子,现在称为模具。也就是用铁水铸锅用的模子。

这种“印合”做好后,经常使用,作坊为了不搞混淆,就在“印合”上标上数字,比如,肆印合、伍印合、陆印合、柒印合、捌印合、玖印合、拾印合等,或四印合、五印合、六印合、七印合、八印合、九印合、十印合等。简称去掉后面的“合”字,就变成了“六印”、“八印”等;有的地方则再加“锅”字,就称为“六印锅”、“八印锅”等。这样“印”就代表铁锅的型号大小了。

有的人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有的地方的铁锅只有双数,比如六印、八印、十印等,而有的地方同样有单数和双数,比如五印、六印、七印、九印等。这主要是作坊是做生意,为了赚钱,哪种型号的铁锅销路好,所铸的锅就要多一些,而一些不太好的型号,就淘汰不用了。地方生活习惯不同,需要铁锅的型号不太一样,淘汰的型号也就不一样。

实际上,有一些地方把铁的大小分为特号、一号、二号、三号等型号,道理也是一样的,也就是哪个模子铸造的铁锅,就以模子的编号表代型号。

这也是旧时农村传统作坊的习惯做法,地域不同,编号的习惯也不尽相同。因此,“印”不是具体是多少,而是指铁锅的规格型号,也就是铁锅的大小。

【2】、来自网友【灵子】的最佳回答:

这个六印锅八印锅,甚至更大的铁锅,最近这些年是越来越少见了。记得上世纪的北方农村,家家户户都是用大铁锅做饭。俺奶奶在八印的铁锅里面做玉米面大饼子,然后还在锅中间放上一个铁帘子,在上面一块儿蒸上一碗晒干的红咸菜,大饼子吃红咸菜,简直别提多美了。最主要的是奶奶做的玉米面大饼子,特别的好吃。现在的家庭厨房用具全是不锈钢,或者是不沾油,很少有人用过去式的大铁锅了。

对于过去的大铁锅 6 印 8 印 10 印,怎么解释,多少为一印,可以说各地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解释的很简单明了,6 印锅口直径是 60 公分,七印锅口是 70 公分,八印的当然就是 80 公分,以此类推,一印当然就是十公分啦。也有人说的更直接,八印锅就是供八口人吃饭,七印锅供七口人吃饭,也是以此类推。对于这样的解释,我不太认同,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 5 个人,也是用 8 印的大锅。奶奶家 4 个人,用的也是八印的大锅,可以说在农村,不管家里几个人,基本上用的都是八印锅。

有一点我觉得很奇怪,在农村使用的大铁锅中,只听说过有六印锅,八印锅,十印锅,这些都是偶数的,很少听说有五印锅七印锅 11 印锅的。也就是说以印为数量单位的锅,只有偶数没有单数。

记得很多年以前,我们村里有一个翻砂厂,翻砂厂就曾经翻过生铁锅。当年我老弟在翻沙场里干过,记得他跟我说过,八印锅的锅口直径是二尺二,重量是 22 斤。细算一下,二尺二差不多也就是 80 公分。想当年我们家五口人,用的八印大锅,不管是贴一锅饼子还是蒸一锅馒头,假如放到现在,半个月也吃不完的。可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都特别的能吃饭。贴一锅饼子,要不了两三天就吃完了。

过去的这些大锅,只有农村的老人们还在用着,年轻人基本不用了,都买了不锈钢锅和不锈钢笼屉蒸馒头,说实话,我觉得用什么锅出来的馒头。也不如大铁锅蒸出来的馒头好吃。在大铁锅里面,铺上麦秸草,蒸出来的馒头,总是跟其他蒸锅不一样,有一股浓浓的麦香味儿。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