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苏联为什么不在二战后发展轻工业?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3 14:37:35 3次浏览

关于问题苏联为什么不在二战后发展轻工业?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一点八七】的最佳回答:

勋勋说,朕也想发展轻工业,奈何朝中有奸臣,朕做不到啊。

二战之前,老美就说了,咱是什么家庭条件啊,那是你苏苏能碰瓷得了的吗,你苏苏能力达不到啊亲。

战前的老美经济和工业能力早已经超越了带英坐稳了世界第一 ,没有正儿八经的登上大宝,所欠缺的就是一个机会而已。

苏苏就惨了,刚建国的时候生存环境就不好,周围一圈都是如狼似虎地要把他扼杀在摇篮里。

当年的沙俄底子就差,一度号称是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

苏苏接过来的就是一个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在周边一群华强们拿着西瓜刀问他这瓜保熟吗的情况下,要想活下去唯一的选择就是集中力量发展军工。

而军工又是和重工业是强绑定的 ,苏苏没得选啊。

作为一个修行者,没有资源,资质也差,想要逆天改命唯一的办法就只剩下燃烧生命了。发展轻工业?不存在的,苏苏又不像那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原始积累能够靠殖民地,苏苏可没有那个条件,只能靠对自己的农业玩剪刀差来攒点钱了,最近大毛揍二毛也是这件事留下的后遗症。

也幸好是选对了方向,苏苏短短十年就完成了工业化,成为了当时仅次于老美的工业国,才有了打赢二战的本钱。

二战结束以后,欧洲基本上算是废了,带英的太阳也彻底落山了,老美接过了带英的衣钵,成为昂撒人的扛把子,地球村长二代目。

老美举目四望,周围的人全是弟弟,只剩下苏苏能和自己掰掰手腕子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阿苏,迎接风暴吧!

那个叫马歇尔的老兄去欧洲了,那个叫马歇尔的去欧洲撒币了!

但凡智商在平均线的都看得出来,老美这一手养虎为患,驱虎吞狼针对的就是阿苏。

作为应对,阿苏也带着小兄弟们整了个经互会。

因为打赢了二战,阿苏也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对于搞军工的好处食髓知味了属于是。

于是顺理成章地,重工业就留在了俄国境内,轻工业都给了小兄弟们。

至于这个安排有没有私心我就不清楚了。

反正现在老美变着法子找咱们麻烦就是因为咱们没按照它的设计来做事。

毕竟按照老美的设想,高科技,重工业,这些活是它和它的小弟弟们干的事情,咱们就老老实实缝缝衣服做做鞋子就行了,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有点扯远了,说回大苏苏,1959 年的时候,玉米帝和美听宗曾经有过一次著名的厨房辩论,二位卧龙凤雏就谁的制度更有优势展开了深入浅出的交流。

当然,说这个并不是为了水字数,所以我现在才懒得和你们科普厨房辩论的过程和结果,我只是想要说,既然玉米能够和听宗就这个话题进行辩论,那就说明大苏当初是有一定的轻工业能力的。

好不好先不说,起码是有的。

轻工业重要吗?很重要,那么优先发展轻工业行吗?

目前看来,先发展轻工业的国家都躺倒起不来了,想吃口热的都只能看别人眼色。

这其实就是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区别了。

要发展重工业,初期就需要非常高的投入,回报周期还超级长,也只有国家资本才能一上来就玩得起这个,还得是比较大的国家才玩的转。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一个弹丸之地的带英就搞得出来的,可是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得老美那种体量的才行了。

轻工业初期投入相比重工低得多,所以私人资本也能投得起,但是相对的,产品附加值也低,利润低了要完成产业升级那也是难上加难。

大苏直到凉透一直都是计划经济,这种打法用在重工业那是无往不利,可是用在轻工业上就比不过同时期的阿美丽卡资本家们了。

原因嘛大家应该都懂,我就不废话了。

大苏的重工业轻工业发展不平衡一直延续到了所谓的苏攻美守时期。

现在偶尔会看到有人说,七十年代的大苏是有翻盘的机会的。

要我说,要是见到说这话的人,直接抽他嘴巴子就行了,这种人不是蠢就是坏。

也不看看那时候大苏苏当家的是谁,勋勋是能改得动祖宗之法的人吗?明显不是啊。

勋勋算是 ZB 上位的,不过他能上位靠的不是能力出众力压群雄,而是恰巧其他几派势力势均力敌,一群人争了许久都累了,心想既然谁也弄不死谁,那就选个折中的方案吧。

勋勋就是那个折中。

勋勋是个好人,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事情,好人虽然不一定就要被人拿枪指着,可是好人往往也做不出拿枪指着别人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大苏苏,经历了前几十年,已经形成了一批特殊的人。

如果用一种脸谱化的描述来形容这批人,那可能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整天喊着要打仗,然后要资源备战,这群人现在被称为军工复合体。

于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结果,大苏苏的军事理念就是,时刻准备着,打赢一场世界大战。

外人只看到恐怖的钢铁洪流,却看不到这背后的巨大花费。

惯性定律是可怕的,大苏苏跑起来已经停不下来了。

靠着石油危机时候飞涨的油价,大苏苏还能撑得住,待到油价一跌,就彻底完犊子了。

小兄弟们一看,大哥虚了,那还不跑路难道还等着上甜汤嘛。

小兄弟们一跑路,大苏苏本就不咋滴的轻工业这下更是雪上加霜了,于是就出现了晚期排队买面包的名场面。

苏联的轻工业发展了,但又似乎没发展。

【2】、来自网友【历史研习社】的最佳回答:

2007 年出版的俄罗斯历史教师教学参考书《俄罗斯现代史 1917-2006》目前代表了俄国主流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俄国人对这一问题的反思。

第一,俄国人承认,在斯大林时期及其以后时代,确实因为过于注重重工业发展(发展生产资料)而忽略了轻工业(生活资料)的发展。

“国家领导人没有把人民日用消费品的生产看成如同发展国防力量和资源那样紧迫的任务。在一系列轻工业部门中(例如纺织业)不仅没有完成计划,甚至没有完成战后重建” 。

对工业的投资主要用于甲类工业(一般占整个工业投资的 85%)。甲类工业中某些部门增长很快,如七十年代,机器制造业增长了 1.7 倍,其中电子计算机增长了 9 倍,仪表制造业增长了 2.3 倍,而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只分别增长了 48%和 39%。还应指出的是,整个七十年代,为轻工业和食品工业提供的机器设备,还不到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产品的 1%。(甲类工业多指重工业,乙类工业指轻工业)

第二,俄罗斯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当时形成的高度集中的体制 。

首先是权力的高度集中, 形成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斯大林本人对二战以后的国际环境判断是相当严苛的,他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迟早即将开始,经过二战的惨痛教训,他得出结论,必须有强大的重工业才有强大的军事,才能在未来的战争下生存下来。

“至于较长时期的计划,党打算造成国民经济的蓬勃的新高潮,使我们能够把我国经济提高到,譬如说战前水平的 3 倍,我们必须使得我国工业每天能生产生铁 5000 万吨,钢 6000 万吨,煤 5 亿吨,石油达 6000 万吨。只有这样才可以认为,我们祖国有了足够应付各种意外事件的保障。”

其次原因是管理的高度集中, 压抑了地方、企业 、个人的积极性 。

举些简单的例子:

我们今天城市街头到处都是的打印店,在中国是农民进城创业的一个不错的行业。但这在苏联是不存在的。即使是科学家和学者也不得单独使用复印机(管理复印机的部门都由克格勃的人员控制)

苏联有相当高超的军用技术和空间技术,但这些技术创新却没有体现在国民经济中,因为决定工业中哪些有优先发展权利的人是官僚,既然领袖看重的是生铁的产量增长,那么铁生产出来有什么用,群众的铁锅够不够,他们就不关心,因为这个不能出政绩。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