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蒙古帝国的蒙古大军人数到底有没有1000万以上?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8 10:20:44 2次浏览

关于问题蒙古帝国的蒙古大军人数到底有没有 1000 万以上?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曾经哥在路上】的最佳回答:

蒙古帝国的兵力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

历史上很多历史学家在编撰蒙元史时,也很难说清其中的具体数据,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兵力属于军机重务,别说当时的汉臣了,即便是在枢密院任职的大臣也很难得知,因此,除了执政者本人以外,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了。到了现代,很多学者也对此进行过考证,但仍然无法得到一个确切的数字。不过,兵力作为军事的根本,不仅要求精而多,来源和指挥系统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成吉思汗是怎么解决的呢?

蒙古帝国的兵力数量

大家都知道,蒙古铁骑扩张版图的步伐非常快,这种不停歇的征战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兵力的增减,而兵力的基础在于人口,但在战乱的年代,人口数量也没有过具体的记载。另外还有一点,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史料因为编著者环境背景的不同,所以在记载上也会有一定出入,就拿很权威的两部蒙元史书《元史》和《蒙古秘史》来比较,数据上就有很大的出入。

虽然我们无法了解蒙古帝国每个时期的兵力情况,但有几个关键时期的却可以知道,比如在《蒙古秘史》中记载,1206 年蒙古诸部被统一后,此时有 95 个千户,也就是说兵力在 9.5 万。根据外国学者的一些考证,到了 13 世纪中叶的时候,也就是蒙哥汗攻打南宋之时,蒙古大军已经增加到了 90 个万户,与此同时,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则各有 22 个和 43 个万户。察哈台汗国因为没有太详细的数据,这里就不说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兵力都能够及时地投入到战斗中的,据一些学者研究,一个万户的兵力只能算六成,也就是说,不算察哈台汗国的话,此时的蒙古帝国兵力大约在 93 万,如果算上察哈台汗国的话,超百万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这样看来,蒙古帝国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兵力居然增加了十倍,要知道蒙古帝国起源于草原,本族的人口数量并不是他们的优势,那兵力增长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蒙古帝国的兵力来源及指挥系统

蒙古军队在征服一个地方后,有三件事必做:第一、屠杀平民;第二、转移有手艺的工匠;第三、整编被俘虏的军队。前面说到兵力基础在于人口,因为蒙古之前没有建国的经验,又忙于征战,所以对人口的统计才会不那么上心,但有很多学者估计,在统一蒙古诸部的时候,蒙古的人口大约在 70 万-250 万之间,虽然这个数字差距很大,但有一个结论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仅靠蒙古本族的人口,成吉思汗是无法完成自己的宏图大业的,所以整编敌军的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元史》:初有蒙古军,探马赤军。蒙古军皆国人,探马赤军则诸部族也…既平中原,发民为卒,是为汉军…其既得宋兵,号新附军、又有辽东之契丹军、女真军、高丽军,云南之寸白军,福建之畲军。

有一点要说明,辽东、云南、福建等地整编的都是“乡兵”,也就是地方部队,这些军队是不会跟随大军征讨其他地方的。除了对征服地的俘虏进行整编外,在本有的领土上也有征兵的策略,但这个策略在标准上也有所不同,比如探马赤军,要求每家 15 岁以上,70 岁以下的男人都要当兵。再比如窝阔台执政的时候,在宣德、太原、陕西等地,每 20 名男子就要有一人当兵,等到忽必烈执政的时候,整个中原地区每 10 名男子中就要一个人来当兵。也就是这两个策略,才维持了蒙古帝国兵力上的旺盛。

【2】、来自网友【码字的蜗牛】的最佳回答:

前言:

古代成吉思汗所缔造的国度称为也克蒙古兀鲁思,汉译大蒙古帝国。而他的孙子忽必烈所建的为元朝。因大蒙古帝国及元朝存世时间较短,且两者有很大的关联,因此人们又将它们合成“蒙元”。

另外,蒙元时代,军籍是相对保密的,根据《元史》的记载,元朝时期的军籍是不可以随便展现于世的,只能由中枢或者地方主官才能看到名册,其他人等是不允许窥视军籍名册的。因此此文只能通过各种文献进行推算,并不太严谨。

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帝国到底有多少军队?

根据现代的考究认为,成吉思汗统一草原诸部,对西夏发动征讨时,蒙古军的人数应该在 11-13 万左右。

根据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成吉思汗以“十进制”的方式,塑造了蒙古军队,二是史书记载,成吉思汗铁木真死后,他的四个嫡子所分到的千户。

成吉思汗铁木真在此分封时,埋下了一个隐患,虽然作为一个老父亲,为了做到一碗水端平,

他给予了窝阔台,大汗的皇位,可他又给予小儿子托雷军队

根据《蒙古秘史》的说法,

全国一百零几千户

(术赤比成吉思汗早亡 9 个月,他的军队没有算进去),

托雷就分得了 96 个千户

所以后来人,就根据这此分家产给予的数字,在结合蒙古军“十进制”的军制,以及拱卫汗帐的 1 万 4 千怯薛军,推断出当时的蒙古军应该在

11 万-13 万左右,托雷分得了 10 左右的蒙古军

但是必须要注意的,这部分只包括了草原蒙古军和探马赤军在内,并没有将汉军、唐兀军(党项人)等算进去

忽必烈所创元朝时期的,到底有多少军队?

根据《元史》兵制的说法:

则初有蒙古军、探马赤军。蒙古军皆国人,探马赤军则诸部族也

。】后来又增设了各种军队,【

既平中原,发民为卒,是为汉军

。】

汉军中又分为独户军和正军户、贴军户三种【或以贫富为甲乙,户出一人,曰独户军,合二三而出一人,则为正军户,余为贴军户。】

再后来,

又设立匠军【或取匠为军】

,同时又从诸将子弟中选拔子弟,扩充怯薛军,成吉思汗时期为 1 万 4 人,到了忽必烈时代为 4 万人。

忽必烈建立元朝覆灭南宋之际

他的军队组成已经不再是纯的蒙古军了,除了汉军(北方人)最多之外,其内部还有蒙古军、探马赤军、匠军、怯薛军、唐兀军、畏兀儿军(现维吾尔族)、汪古军、契丹军、女直军、高丽军、

云南之寸白军,福建之畲军

。后来覆灭南宋之后,又有南宋的新附军。

这个时期比较乱,且由于【

以兵籍系军机重务,汉人不阅其数

虽枢密近臣职专军旅者,惟长官一二人知之

故有国百年,而内外兵数之多寡,人莫有知之者

。】因此《元史》并没有记载元初到底有多少军队。

所以只能通过后世的史学家的文献进行推算:

(一)中央宿卫军:约有 24-26 万人。

怯薛军:拱卫中枢的怯薛军,约为 4 万人

,由四位万人怯薛长统帅。

武卫军

:除了怯薛军之外,还根据中央对地方“居重驭轻”的战略,另外设立了 12 卫侍卫亲军(也称为武卫军),后增设为 34 卫,

这部分侍卫亲军主要是由北方汉人组成

后期约有 20-22 万人左右

(二)地方镇戍体系

史称忽必烈与谋臣斟定全国镇戍规模,“

命宗王将兵镇边徼襟喉之地,而河洛、山东据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淮、江以南,地尽南海,则名藩列郡又各以汉军及新附等军戍焉

”。(《元史 兵志二》。)

所以这部分又根据区域、藩王、军队的分布,又可划下列若干镇戍区。

(1)汉地镇戍区:

所谓汉地,主要指原金朝辖境而言,即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辽东、陕甘等地,还包括了四川。平宋以后,元朝据新形势布防,各蒙古军万户构成数个大军团。

但是这部分人数真的不详

。比如四川都万户的人数到底有多少,根据李治安教授的说法,随着政策的变化而变。

a、山东河北蒙古军大都督府:

约为 6.2 万-7 万人左右。

到了公元 1329 年时期,即天历二年时期,改为大都督府,下辖有左、右手万户,拔都万户、哈达万户、蒙古回回水军万户、玘都哥儿万户、哈必赤千户、洪泽屯田千户。

b、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户府:约为 4 万-4.3 万人左右

由四万户蒙古军组成,其中三万户驻扎在黄河以南、河南省之西,余下的一万户在河南省以南。

c、东路蒙古军都万户府兼统钦察、乃蛮、捏古思、那亦勤四千户:

主要是镇守辽东。

人数约在 1.4–1.5 万人左右(不包含其他土司部落军队)

d、东路蒙古军都元帅府:也是镇守辽东,约为 1-1.2 万人左右(不包含其他土司部落军队)

e、陕西蒙古军都户府

:这个缺乏史料、数目不详,不能从名字上推断为万人左右,因为它有时还统辖唐兀军、畏兀儿军。

f、四川蒙古都护府:后期下辖有 4 个万户,推断为 4 万人左右(但不包括新附军的 13 万人)。

因此汉地镇戍区的总人数应该是在 20 万–22 万人左右。

(2)淮河以南区域(旧南宋区域)

早期时,设立 63 个屯兵所。后来到了至元二十二年时改革,分为上中下三等,其中上万户统兵 7 千人,中万户统兵 5 千人,下万户统兵 3 千人(与汉地和中枢不同,并不满编)。

而根据《元史 兵志》的说法:

旧南宋区域内的驻军人数应该是在 15.5 万人左右

因为当时分为七个上等万户、八个中等万户、二十二个下等万户

但是《元史 兵志》也说到一点,四川都万户府统辖之外,还有 13 万户的存在,这部分也算是淮河以南区域的管辖范围;另外还有云南的 4 个万户、湖广行省的 70 多所屯兵所也没有数目、还有福建、广西、海外四洲(元朝的军队事实上打到了马六甲海峡区域),也因为种种原因,数目也是不详的。

(3)土藩军队。

元朝没有施行羁縻政策,推行的是土司政策,因此土司的军队虽然没有算进元朝政府军中,可在作战时,这些土司是需要派遣军队参与辅助的。比如元朝攻打八百里媳妇国时,地方的土司就派遣万人附从军。

这部分数目也是不详的。

(4)草原地区

这部分数目也是不详的

,这部分主要是归草原诸王所管辖。由于元朝施行的是一国多制的政策,草原施行草原法则,依旧运用成吉思汗时代所制定的分封制度,因此除了哈拉和林及西北边疆有元廷派遣的军队常年戍守之外,草原的诸王到底有多少军队,就不得而知了。

(5)海军

以至正十五年为例,元朝的水师(负责海上作战的,不是内河),在史书上记载的,就有 5 个万户府。分别为水军都万户府,镇江水军万户府,均

归浙东宣慰司统领

黄河水军万户府

防御海道运粮万户府

广州宣慰司水军万户府。

【其实应该加上高丽水军都万户府的,只是后来高丽王族娶(yi)了(niao)公(bao)主(guo),所以高丽就以来没被算入元廷之中,可事实是驻兵权和统兵权依旧在元朝手中】。

总述:

根据上面的推算,元朝时期,军队总数应该是在 62 万–82 万人左右!这部分还是推测的,并不包含草原诸王的军队和土司军队在内,且另外应该还有其他纰漏,并不算是一分严谨的数字,只能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图片均来源网络,码字不易,关注一下咯

参考文献:

《元朝的军事戍防体系与版图维系》

《元史论丛》

《怯薛与元代朝政》

《关于元代镇戍江淮的蒙古诸王》

元代云南行省驻戍军队新探》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