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李清照的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被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甚至超越《声声慢》,你认可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1 19:23:12 8次浏览

关于问题李清照的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被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甚至超越《声声慢》,你认可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知识分享君 waSY】的最佳回答:

《永遇乐▪落日熔金》是在《声声慢▪寻寻觅觅》基础上的一个思想与艺术的升华,没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就不可能有《永遇乐▪落日熔金》思想艺术的新高度。

李清照

《永遇乐▪落日熔金》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创作的。这首词真实地抒发了她在元宵节时灵魂深处的感慨。上片表述自己寓居异乡过元宵佳节时悲凉心情;下片突然转入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节时的愉悦心情,这种强烈地对比大转折的反差落笔,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是见不到的,读者只能见到悲秋,言愁,道尽人间的心酸与忧虑。

在意境上也超越了《声声慢▪寻寻觅觅》,尤其是在格局上,是《声声慢▪寻寻觅觅》无法比拟的。《永遇乐▪落日熔金》写的是初春,“染柳烟浓,吹梅笛怨”;而《声声慢▪寻寻觅觅》写的是落叶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的悲秋。不同的意境与格局,折射出作者,不同时期的心境与情感,在用笔的分量上,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从思想意识上,也有了根本的不同。《永遇乐▪落日熔金》隐含着情景交融的思想深度,它不仅描述了身处异乡的悲凉,凄楚的心情,而且,还隐含着家国情怀的痛楚,“次第岂无风雨”在淡淡的初春中掺进了浓重的隐忧。而《声声慢▪寻寻觅觅》主要的思想境界是丈夫亡故,自己孤身一人的凄凉,停留在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根本还没有什么为国担忧的情怀。

《永遇乐▪落日熔金》这首词在谋篇布局上,比《声声慢▪寻寻觅觅》又有了新意。它采用了前后对比手法,上片大讲自己身处异国他乡的悲凄的情绪,“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即便“酒朋诗侣”来函邀请,用“香车宝马”接她,她都婉言谢绝了;到了下片,笔锋一转“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作者又回到了汴京,自己曾住过的地方,那时作者还没有南渡,而是在汴京过着快乐的生活。这种强烈的反差对比的谋篇布局的写法,《声声慢▪寻寻觅觅》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并不奇怪,任何事物总是变化的、向前发展的,更何况《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在《永遇乐▪落日熔金》之前写的呢!

《永遇乐▪落日熔金》通篇隐含着家国情怀,而《声声慢▪寻寻觅觅》只突出了“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如此,作者通过写悲秋来抒悲愁,通篇一直到底,基本没什么变化。可是在斟词酌句方面,句句显精华,尤其那叠音词,随处可见。《永遇乐▪落日熔金》不仅写愁,身处他乡悲凉的凄楚,而且用现在,回忆过去的对比手法,以表达自己灵魂深处的,强烈的家国情怀的声音,在这方面是作者最高的思想境界,以前是没有过这样的词作。如果读者不认真阅读,细心体味,是根本理会不到作者良苦用心的。

李清照的词作基本分为两个时间段。一个是她没有南渡之前,生活上是无忧无虑的。这时候的词作基本上是表达自己婚前婚后的所思所感。一个是北宋灭亡,她跟随丈夫赵明诚南下,逃难路上,丈夫因疟疾而病故,从此,四十六岁的她,只身漂泊,历经磨难,写下的词,不再是闺中思绪了,而是低沉的思绪,悲戚的诉说,其中就有《永遇乐▪落日熔金》和《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写《声声慢▪寻寻觅觅》词,是在丈夫病故不久写的,而《永遇乐▪落日熔金》词的问世,是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之后写的,在创作时间上,《永遇乐▪落日熔金》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肯定要比《声声慢▪寻寻觅觅》凝练而稳重得多,例如思想境界的深度和高度,艺术上的表现手法和用词上,要老练得多,出新的多,使读者越读越感觉耐嚼,有味道。

任何文学作品都客观存在着思想与艺术,尤其是诗词,更是作者思想情绪的发泄,艺术表现的水平。即便是写的大自然诗词,也是作者有感而发的某种思想,想达到某种思想境界,例如写山,写水写大海等等,写的是山、水和海,其实这里面都包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某种境界,否则,是写不出诗词的。

《永遇乐▪落日熔金》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作者没有那么多坎坷的经历,从闺中步入社会,她是写不出如此厚重的诗词,也不会有如此凝练的词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如此精炼的词句,是《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使人易记难忘的叠音词难以替代的。

综上所述,无论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从作者看问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上,《永遇乐▪落日熔金》都有超越《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地方。但是,《声声慢▪寻寻觅觅》也有它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他的叠音词,例如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种连续的叠音,把一个飘零的女人,孤单与凄凉表述的淋漓致尽,给读者以唯美的伤感。但《声声慢▪寻寻觅觅》缺的是一个人唯美的更高境界的思想灵魂,而在《永遇乐▪落日熔金》中就有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怀的思想灵魂。

总而言之,李清照的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被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是无可争议的,有超越她本人创作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

【2】、来自网友【博书】的最佳回答: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著名宋代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开山鼻祖。《永遇乐落日熔金》和《声声慢》都是她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流传甚广。

其中,《声声慢》最为人熟知,原词作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的整体基调忧郁而哀怨,即便是千年以后,读者依然不难透过诗词本身体味作者的怅惘与锥心的疼痛。

可见,李清照作下此词的时候,内心的悲哀已经到达了及至,以至于读者能够通过这样一首诗和词人达到一种共鸣。抑或悲伤,抑或怜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两两相叠,诉诸的是遭际悲苦,到底意难平。在这天气还暖,寒意未尽的节气里,最难保养身体。独酌三两杯淡酒,却挨不过这傍晚猛烈的寒风。雁群从天空略过,我仿佛遇见了故人般,不免伤感。

飘零的菊花堆了一地是如此憔悴,还有什么能让我摘取的呢?我独守窗前,想着如何才能熬到夜黑。黄昏中,梧桐叶落,细语打在上面,点点滴滴,未曾停歇,一个“愁”字已经无法形容我此时此刻的心境了。

当李清照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晚年妇人。然而,她所面临的生活不是现世安稳,安享晚年。而是无夫无儿,流离失所的凄凉。

李清照的前半生何其精彩。她出身书香门第,在艺术和诗词的陶冶下成长为一代才女。青春时代,她幸运地邂逅了自己一生的挚爱,和丈夫赵明诚二人过着举案齐眉,琴瑟和谐的婚姻生活。

两个惺惺相惜的爱人在“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生活情趣中愈发珍惜彼此的缘分。他们的爱情迎来了热烈的巅峰,与此同时,宋王朝的统治也走向了穷途末路的悲歌。在风雨飘摇的国度里,他们的爱情饱受摧残,却终难破镜重圆。她无法接受自己曾经热爱的盖世英雄变成一个卖国求荣的贼子。

于是,她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般豪情万丈的句子以示决绝。从此,她孤身一人南下,带着她和夫君曾经呕心沥血搜集的字画古董颠沛流离。这一辗转,便是从故乡到他乡,从青葱到了白头。

这首《声声慢》正是她晚年的孤独与悲情的写照。李清照将后半生的悲情愁绪全部融入了这样一首词,融入了一场黄昏的一场情绪。因此,此词看似无物可赏,却能完全以情动人。

而李清照另一首同样出彩的作品——《永遇乐落日熔金》却不如《声声慢》那样出名。但是,不少人认为这首词已经超越了《声声慢》,堪称李清照最好的词作。我们不妨一起赏析一下如下原文: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落日如融化之金属,傍晚暮色四合,如白壁齐拢,雾霭将杨柳染得浓绿,笛声将《梅花落》的曲调吹响,谁知有春意几许?元宵佳节,天气尚暖,可怎知会否再有风雨?诗酒朋友们乘着马车,骑着骏马,前来邀约,我都一一婉拒了。

遥想当年,汴梁尚且繁华,每逢正月十五,我们闺阁女子便要戴上饰有翠羽的帽子,插上金丝雪柳,满头珠翠,打扮齐整。而如今的我却如此憔悴,发髻凌乱,鬓角斑白,不愿夜间外出,倒宁愿躲在帘下,听人欢歌笑语。

这首词的凄怆哀婉的基调与《声声慢》颇为相似,但又不同于《声声慢》的作品风格。

作者在这首词中通过对比南渡前后的元宵之景,抒发了自身的离乱愁苦。上片主要写景,表达触景生情的苦闷;下片作今昔对比,从个人情绪上升到国家的高度,表达了国破家亡之苦。

经历过靖康之耻的大宋王朝危在旦夕,这辗转流离的逃亡生涯丰富了作者的人生阅历,也让作者赋予其作品更为深厚的情感。因此,这一时期,作者的笔调偏向朴实清新,有一种反复归真的深厚之美。

综合这两首词作,作者用笔字字用心,极善于打磨文字,在用笔功力上不相上下。正如李调元对她的评价:“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班。”

在风格上,两首诗各有千秋,《声声慢》兼具声韵和意蕴之美,情感表达直击人心;而《永遇乐落日熔金》的表述则更为含蓄深厚,发人追思。两种处理方法各有其妙处。因此,我认为两首诗都是李清照词作之佳品,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各有其长,不能一概而论。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