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陕西省为什么叫陕西,陕指的是哪里?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8 14:41:10 6次浏览

关于问题陕西省为什么叫陕西,陕指的是哪里?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毁我塑我】的最佳回答:

陕西的得名与广西的得名差不多,广西因处于广信(约为现在的梧州)之西(广东在东),所以得名广西,陕西也是因地处“陕”之西而得名,那么这个“陕”到底指哪里呢?陕西这个名字是何时出现的呢?

“陕”指哪里?陕西之名始于何时?

首先说“陕”字,陕字的意思,原本就是指山谷夹峙的地方,其中在东出函谷关(为西秦与中原的分界)这一块,黄河以南,洛河以北,河流将黄土高原冲刷成为下面为沟,上为平地的大大小小的“塬”,在西周时就称这里为陕地(也就是塬很多的地方,也就是后来的河南陕县,陕县这个名字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现在为三门峡市陕州区),这就是陕的来历。

西周灭商后,分封姬姓(封建的由来),当时周武王的两个叔叔分了一个为虢国,一个为焦国,为了让他们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就以陕地这一大片塬为界,西面就是虢国,东面就是焦国,不过最后还是虢灭了焦,虢国,也在留下了唇亡齿寒,假道伐虢,一个著名的成语和一个著名的计谋后,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当时虢国统御的地方大概包括现在的陕西,三门峡一部分,还有山西平陆一部分,因为最初虢国都城在现在的宝鸡,后来迁到山西运城平陆(此地紧挨着三门峡,平陆得名于唐,长安黄河漕运,都要通过三门山,历代疏浚,当时在此地发现平陆二字,始为平陆),唐玄宗时期有个虢国夫人,虢国夫人的得名就因为她是山西运城芮城县人。不过,当时陕西这个名字还没有出现。

陕西这两个字怎么联系在一起的?“陕”与“西”两个字连在一起读,最早应该始于唐朝,以前唐朝为了管理这一块地方,设了个官职叫陕虢节度使(就是陕地与虢国之地),后来大约在唐玄宗驾崩那一年,改为了陕西节度使,这是历史上第一次,“陕“与”西”两个字连在一起指代一处地名,唐朝著名的李泌就曾任陕西节度使。从此以后,后来历朝都用陕西两字,只不过后缀不一样,比如陕西路,陕西行书省,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等等,一直到现在的陕西省。

陕西

由于陕西的历史变迁,山西,河南与陕西挨着的地方,包括饮食方言景点,与陕西有关的,我就连带着讲一讲。

陕西附近与陕西有关的地方,饮食和景点。

首先说方言。我所去过的地方,函谷关之东的黄河两岸,北岸的山西运城芮城一带,南岸的河南三门峡陕州往西一直到灵宝这一带的方言里都带着陕西话的味道;另外就是甘肃天水,这里紧挨着以前虢的国都陈仓(也就是宝鸡),所以说话和陕西宝鸡差不多。

饮食。河南灵宝一带,山西运城一带的饮食几乎和陕西一样,比如一道肉夹馍,因为都在潼关附近,做法大同小异,我认为山西运城一带夹阳城卤肉(芮城的阳城镇)的最好吃,当地叫饼子夹肉(终于把饼放在肉前面了),这里也为优质和普通的,优质的大约 10 元,肥瘦的 6 元。

黄河漕运,古栈道与古津渡。

秦汉定都长安,一直到唐,往长安运送粮食物资布匹生产资料等等,需要通过黄河上落差较大的三门峡,从东汉开始历代开通疏浚,在两岸崖石上开凿栈道,以纤夫拉纤牵船以入关中,此地水流湍急,落差大,历代称鬼门关,现在栈道两侧崖壁上还有拴纤绳的石环,以备缓歇或在遇风浪时泊船之用。这里现存的古栈道遗址,一条在三门峡到灵宝的黄河南岸,一条在黄河北岸的运城平陆,三门峡这边因为修建三峡大坝,仅在三门峡陕州区赵里河村黄河边能发现一条约 700 多米的古栈道。保留比较完好的是在黄河北岸的山西运城平陆,大约 3000 多米,从平陆的曹县老虎凸那里往西到三门峡大坝景点的黄河对岸,如果要参观,可以往平陆去,那里路不好走,也不收门票。

三门峡这里有一个黄河主题公园,那里原来是古称陵津渡的太阳渡,是原来黄河漕运的一个重要渡口,不过现在看不明白了,因为修三门峡后,古渡已经被淹,不一定要往东一点,有一处茅津古渡,还能看到遗迹,去三门峡旅游时,黄河旅游区都有黄河漕运和黄河古渡的说明。

黄河壶口瀑布陕西段

要想了解陕西,函谷关一定要来。以前函谷关属于秦(从魏国手里夺了这个地方,建关以守),现在属于三门峡代管的灵宝市(这里是秦关,汉关在洛阳新安),取函谷进汉中,东出函谷以图中原,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太多了,细细了解能看一天。

函谷关

如果带着考究的精神去游玩一处地方,比如说陕西,那么你当然要从这个地名的来历开始了解,因为中国几乎每一个地名都有其历史渊源,这也得益于中国历代修史的习惯,让我们能从古到今的先从名字上开始神游一番,特别是类似陕西这样历史传承久远的地方。

毁我塑我 原创

【2】、来自网友【静心匠道】的最佳回答:

陕西八大怪,其中一个就是“姑娘不对外”,除了八大怪,其实还有一怪,陕西省没有对应的陕东,全国也只有三省没有对应的省份,但是陕西拥有悠久历史的地域,为啥不简称“秦”,“关”,而称”陕”呢?

“陕”字所代表的含义,藏在了八大怪其中的“姑娘不对外”里面。古代陕西(秦/关中)是人杰地灵之地,地位堪比现在的“北上广深”,不过文化底蕴更为深厚,陕西这片土地,从商朝时期开始被周朝的祖先发展直到唐末,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十三朝古都。

公元 487 年,北魏时期孝文帝置陕州,陕州就是“陕”字的来源,不过这个陕州现在却不在陕西省境内,而是在河南省,为何会如此?这里有许多的历史渊源,下文会说到。

陕西的地域概念,一直对这片土地划分是随着时代变迁和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关乎于“姑娘不对外”的一个界限,陕西的女子大部分不会出嫁的这个区域以外的地方。

不过为何古代陕西人,一直以来坚持“姑娘不对外”奇特风俗呢?

主要是古代这片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孕育出了不少优秀的陕西女子,例如三国时期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就是陕西米脂人,俗语有一句肥水不流外人田,

陕西的老话里面,有一句“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指的就是米脂的女子和绥德汉子,都是陕西人的骄傲。补充一句,根据传说,三国时期第一猛将,吕布即是绥德人。

不过在陕州还没出现之前,“姑娘不对外”可不好划分,为啥呢?

远古时期的陕西

这事的从陕西历史说起,近几十年,在蓝田县公王岭,发现了距今 70 万和 115 万年前的蓝田人遗址,证实了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中华远古的先民,就在这里生存。并且通过考古发现,这里还出现了仰韶文化,发现了原始社会的半坡遗址,还是中华人文初祖炎黄两地生活的地方,并且根据记载,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华胥古国,或者一个非常强大的华胥部落。

作为中华文化的其中一个摇篮,陕西在商朝时期,迎来了划时代的大发展,商朝的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由于受到戎狄的侵扰,他就带着 2000 多周部落的人,离开了故土开豳地,渡过两条大河,翻山越岭,来到了周原脚下安居乐业。

商周时期的陕西

古公亶父发现周原也是偶然,一次路过这里,发现这一片地方是一片,水土肥沃的平原,碧水流畅,还有山作屏障,既能农耕,又能渔猎。而且对外是与世隔绝,非常适合周部落的发展,所以在部落不胜其扰的情况下,带着 2000 人来到这里。

其后周部落的人听说后,也纷纷的跟着过来,慢慢的这里出现了一片热闹的景象,古公亶父没想到这一次搬家,竟然开创了一个时代,同时也让陕西开始走向辉煌。

不过此时的陕西,没啥具体的地域们名称和划分,周部落的人生活的地域也是局限于周原一带,不过正是这里地域条件较为偏僻,给了周部落一个世外桃源,同时也因为地缘的优势,周部落经过几代人的发展,飞速的成为了一个大部落。

而周人也开始在这里建立了城郭,建立了都邑。或者许多人会认为,当时的城市非常小,其实可不是,在近代的考古发现周原,城市其东西有 70 公里长,宽约有 20 公里,面积大约有 33 平方公里,

古代可称为一座大城市,并且在周原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挖出许多的窖藏,可见当时周原的鼎盛。

其后,周部落的人开始沿着周原四周扩张,由于当时没啥对手,到了公元前 11 世纪末,在周文王治理下,周部落迅速的发展,并且被商朝封为西伯侯,

周文王找到了更好的地方,就在另外一个地方建立了丰都,不过周原的依然是周人的重要城市,为周朝的发展和对商朝的攻伐,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周武王时,“陕”此时就出现了,不过不是陕西省,而是三门峡地区,这里是古代是东夷与炎帝的分界地区,同时远古的时候叫“夹方“,周文王演易推演,把“夹方”合起来,创造了一个“陕”字,“陕”就出现了。

公元前 1046 年,周王朝建立。成王时,由于他年幼登基,为了方便治理,便“陕”为分界线,分为东西两个区域,就是著名的分陕而治”。为此还凿了一根高 3.5 米的石柱,“立柱为界”。

从此在西周时期,陕西的关中平原,也开启了辉煌的历史。虽然后来又营建了东都洛阳,但是周天子依然以陕西为根据地,而这里也是周朝的起家之地,并且按照周礼的规定,但是各方诸侯,都得定期到丰镐进贡周天子,

这就为陕西带来了各地的特产,同时也让陕西成为商贾云集之地,除了周原和丰镐,渐渐其他分封出去的地方,慢慢的人丁兴旺的起来。不过此时称呼没有太大改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陕西

秦国祖先秦非子,本来只是为周朝天子养马的,因为养马养得好,被封赏了一块小土地,不过秦非子的后人非常发奋图强,经过一代一代的坚持,到了秦庄公,用实力击败强悍的西戎,周宣王,一开心就封他为西陲大夫。

西周末年,周平王东迁,丰镐开始没落,周平王索性就把这片拿不回来的土地,给赏赐给了护驾有功的秦襄公,秦襄公可是如获至宝,很快就带着儿子和秦国人进行了不断的整张,终于拿回了陕西的大片土地。,

公元前 677 年起,秦国在雍地建都雍城,秦国以此为根基,开创了数百年的基业,最终到横扫了六国,而秦国能够横扫六国,和一个地方有关,这个地方就是非常著名的函谷关,正是函谷关的出现,开始让陕西有了地域上的划分。

关中这个词开始频频出现

可能很多人不明白,为啥要叫关中,其实它的意思是在“四关”之中。那么是哪“四关”呢?后世人推测,分别是函谷关、大震关、蓝关和金锁关。

这四道关隘,是秦国利用关中平原天然的地理优势,建立的一道坚固的屏障,四关的中间,则是号称天府之地的,关中平原。这里土地肥沃,沃野千里,渭河穿流而过,给关中带来了水源,同时也孕育了优秀的关中儿女。

秦汉时期的陕西

公元前 221,秦始皇横扫六国后,依然以陕西为根基,又找了一个新地方,建立了新都咸阳,同时秦始皇取消了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天下分为 36 郡,陕西境内则有分为上郡、北地郡、汉中郡。

秦朝二世而亡,刘邦带不兵进入了咸阳,不久西楚霸王项羽也来到了关中,此时的项羽走回了战国时代的老路,把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重新进行了划分,封给秦朝的章邯,司马欣,董翳为翟王,本来应该在关中称王的刘邦,则被安排到了偏僻的汉中。

这也是后来陕西三秦的称呼由来,同时也因为秦朝,陕西也开始被人们称呼为“秦”,因为秦朝的影响力还是很大,后世许多在陕西建立的国度,都会用秦来做国号,例如前秦,后秦等,至今在陕西还有高大巍峨的“秦岭”,民间也把渭河平原被称为“秦川”。都是秦称呼的一个见证。

西汉时期,长安成了中国历史,第一个上规模的大城市,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和西域开始交流的城市,汉朝的几百年,特别是汉武帝的驱逐匈奴,开通了丝绸之路,让长安异常的繁华,同时也给扩大了陕西的影响力。

此时的西汉,在陕西设置了大量的郡县,比秦朝要严密和细致的多,而且物产不断的增加,虽然经历了西汉末年的变动,东汉迁都洛阳,以长安只能屈居成为了陪都。今陕西的地域还是非常的广大,此时的陕西因为富饶,渐渐开始有了“姑娘不对外”的风俗,这里头的原因,不用我明说,应该都懂的,

东汉末年,陕西的长安在三国时期,虽然一度被打乱了发展节奏,却出现了不少的历史人物。不过此时因为国都的迁移,陕西的发展一度比不上中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陕西

陕西建都因为优厚的地理条件和根基,相继出现了晋、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和北周等国家,这时这片地域大多是以郡县为称呼,例如上林郡,凉州,北地郡等,大约方位的简称,就是关中和秦,

陕西地名出现的关键在北魏时期

公元 487 年,北魏孝文帝建立了陕州,陕州的出现,给陕西的地域划分有了大致的概念,但是在陕州以西,就可以称为陕西。至于有多大,其实每个朝代是不同,但是但是没人称陕西,还是那个郡,那个县的人为称呼,

因为当时的门阀世家,是比较重视郡望这个概念的,报地名就等于知道你的家庭背景,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陕州这个地名一直沿用到而来清朝,可见其历史的影响力之大。

隋唐时期的陕西

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改州为郡,恢复了秦朝使用的郡县制,当时陕州以西,关中一带,出现了 14 个郡和 99 个县。并且在汉朝长安故城的遗址上,又兴建了一座更大的大兴城。

唐朝,陕西迎来了鼎盛时期,这也是陕西最风光的时期。当时长安城号称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其人口在鼎盛时期超过百万,城市规模比现在都要大好几倍。

不过当时没人会叫这地方为陕西,而是喜欢称为关中,唐末后,陕西被五代十六国分割,公元 965 年,宋朝经过多年努力,才把陕西全部收复了回来,此时的国都在开封,陕西和长安的地位下降,宋朝把陕州以西的地区,先设置了关西道,后来又改为陕西路。

陕西的地名划分开始出现,到了元朝时期,设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不过和现在不同,但是管理的辖区非常的广大,包括现在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等地,还有内蒙古部分的河套区域。陕西开始成了了一个行政区出现。

明朝时期,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出现,并且在这里设置了西安府,西安名字也由此而来。清朝,延续明朝的称呼,不过陕西省变小了,划分出了一个甘肃省。

1913 年,陕西全境还被重新划分成为五个道,

陕中道、陕东道、陕西道、陕南道、陕北道。

这也成了现在陕西省内部划分的一个依据,到了至今,陕西省成为了一座历史明朝,下辖十个地级市,和七十多个县。

可是为何一直以来,陕西没有出现相对应的陕东呢?

陕东这个概念,在春秋时代已经提出来,《左传·隐公五年》“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而在后来的考古中,在找到了一方界石,就是著名的”分陕石柱”,也叫”周召分界石”。

从这块”分陕石柱”可以看出,“陕东”是曾经出现过的地理概念,可问题就在在后世没被提起过,主要原因就是,陕东的地区太大了,周朝各诸侯经过自身的不断发展,这里出现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方国,并且还是商朝故地,中原腹地。

这么大一片地区,随着各方国的崛起,陆续出现不同的国家和名称,并且因为经常的相互征战,和秦朝的关中不同,不是一个行政区独立出现,而是分而治之的方式,变化也非常大,这一细分,就没办法叫陕东了,而且当时陕的概念还不深入民心,

都喜欢称呼关中,关外,或者那个国之类的说法,到了陕州建立,其他地方的名字已经深入民心,也无法去更改了,所以最后变成了只有陕西而没有陕东。

陕西省的历史上的几个称呼,其实都是有相互不同的意义的。

“陕”可以称呼是一个地域方向的概念,就是在陕州以西,这算是非常标准的地理概念!

在文化上来看,这里则可以称为是关中地区,或者关陇地区,而陕西因为历史的原因,其文化文化概念比地理概念更为悠久和深厚,而且陕西的独特地理位置,它还造就了三个文化区域:陕北的晋文化,陕南的关中秦文化,汉中的巴蜀文化。

“秦”可以看做是一个历史概念,因为其根源来于秦国。而且秦朝的也好,三秦也好,其地域就是以关中为主,不过秦朝的影响不仅在关中,还有陇右一带,甘肃省天水地区,

因此按照地理位置说“陕”,比“秦”和关中更有地域方向性,毕竟秦和关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太大,已经不能成为一个地理划分的概念,而管理上来看,用陕西作为地理方位概念,确实合理的多。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