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清朝编纂“明史”中,十几个倭寇杀了明朝六千多军队,是真的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12:37:19 5次浏览

关于问题清朝编纂“明史”中,十几个倭寇杀了明朝六千多军队,是真的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卧舟望云舒】的最佳回答:

嘉靖 34 年,公元 1555 年。53 个来自日本九州的倭寇。横行大明浙江,安徽,江苏三省将近 3 个月,杀死杀伤明军 4000 多人。史称壬辰倭乱。历史上确有此事。

1.一个震惊

我们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南京城当时城内有几万兵马,无一人敢出城野战。53 名倭寇竟然主动攻城两天,杀害了千余名明军,自己无一人伤亡,从容而去。而这 53 个倭寇在大明的这 80 多天中,杀死杀伤人员四五千人,包括

明朝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

这是在清朝修订的明史。有明确记载的。

2.两个谜团

第 1 个谜团:五十三个倭寇如何能打死打伤四千多名明军?平均一个倭寇砍杀 80 多个? 而自己毫无损伤?

第 2 个谜团:这五十三个倭寇如何能在短短的 80 天内。转战三个省,行程几千里。屡战屡胜?且所到之处,只杀官军,不伤百姓一丝一毫??

3.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这 53 个倭寇,都是来自日本九州的武士。常年经历战争,杀人如砍瓜切菜。

战斗力自是天下一等一,甚至明军射过来的弓箭,他们都能徒手接住。

第二种说法:明军的军制极其腐败,境对内贪污受贿,对外打仗怕死。这伤亡的四五千人都是自己践踏至死。

第三种说法:这伙倭寇实际上是由当时国内海盗假扮,打着倭寇的旗号。所以对国内地形熟悉,每每都能避开官兵的追捕。

4.四个事实

1.

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的时候,抗倭名将戚继光戚大帅已被调往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既然他老人家都能够在浙江镇守。可为什么倭寇还能如此横行中国东南大地?

2.根据明世宗实录卷 423 中记载:当时登陆的有实有 100 多名

倭寇自浙江绍兴的爵溪卫所登岸。这

其中在自高埠离开到严州淳安县时被打死了 40 个

,还有六十多人继续前进。

到了芜湖后,在突袭北门时被守城民兵击退,

又被打死了 10 个,还抓了两个。这才剩下 53 个。并不是一个没死,毫发无损。

3.明朝军民确实伤亡四五千人,但不是明军被打死 4000 多人。

江宁镇一战,明军两个把总一死一伤。军兵被杀死 300 多人。这确实是真的。因为

这些贼倭寇发扬了小日子国的一贯卑鄙无耻的偷袭传统,

在明军吃晚饭的时候进行了偷袭。不否认这里面确实有明君军纪涣散的实情。

一个有意偷袭,一个仓促应战。一个装备精良,以命相搏;一个军纪混乱,如鸟兽散。仓皇逃命被人追杀。不吃败仗才怪。

4.明朝军队中的战兵和辅兵制度,守备兵与野战兵的区别。

在明军编制中,战兵是国家编制在册的士兵,而辅兵是战时从卫所征发的军户中的男丁。

按明军制,每百户中战兵二十三人。剩下的七十七人皆为辅兵。为这 23 人服务。

再加上明朝中期军队的吃空饷特别严重。

号称 10 万大军中,真正的在编军兵不一定到 1/10。这 1/10 共 1 万多人,其中的战兵也就是 2000 多人。并不是说这 2000 人就是都能打仗的,

而是说这 2000 多人是享受国家军队待遇的。而剩下的那些人都是没有国家任何利益保障的。你说这战斗力从哪儿来?

5.看看真正的明军战斗力。

台州花街之战:斩首倭寇 308 人。活捉两名头目。明军牺牲三人。

白水洋之战:明军 1500 对阵 2000 余名倭寇。全歼倭寇。斩首 344 人倭寇,生擒 5 名头目。明军牺牲 3 人。

牛田之战:击溃上万倭寇,斩首六百六十八颗。明军无一人阵亡。

仙游之战。击溃 1 万余名倭寇。杀死 1000 余名。斩首 498 人。活捉 1 人。明军牺牲 24 人。

那段历史到底是真还是假?

我们都知道前朝的历史由当朝来修,我们也都知道,满清窃国是来路不正的。江山不是堂堂正正打下来的。而是李自成这个逆贼夺了大明江山之后,被满清摘了桃子。

所以满清对于明朝是极尽丑化的。53 个倭寇在国内流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又仗着自己装备精良,敢于玩命。在承平日久的江南腹地确实祸害了一段时间。

而修明史的那些不孝子孙,又用了春秋演义的手法,把所有的间接伤亡人员踩踏,都算到倭寇的杀伤成果里面去了。

这不由让人想起了美丽国的 911 事件。

19 个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驾驶飞机撞了美丽国的双子塔和五角大楼造成了 3000 多人的伤亡。

是不是说这 19 人打死打伤 3000 多人呢?

历史有的时候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老妖精。

有机会要去浙江台州看看。仙游,临海,象山,玉环。

既能回顾历史,也能接近现实。

等着我。

【2】、来自网友【老伊先生谈史】的最佳回答:

这不是明史记载的,在《明实录.世宗实录》中记载了,同时也在当时各种私人笔记、地方志中记载了,明史仅仅是根据这些原始资料将这段事情编入史书。

据《靖海纪略》记载:

嘉靖三十三年四月,二千余明军在海盐境内中伏“大溃”,“自相蹂躏”,“枪死、箭死、刃死者二百余,溺死者至千以上。”“横尸蔽野,喋血成川……自用兵以来未有若此之酷且多也。”

相隔不久,又有两千明军追击四十余名倭寇,在嘉兴城附近的石塘湾中伏,虽然敌军人数极少,明军却自相惊吓,一路溃败,挤下河沟而死者百余人。倭寇乃趁机脱离接触,东入嘉善。

又据《嘉靖东南平倭通録》记载:

同年八月,六千山东枪兵在采淘港中伏,“我兵大溃,溺水死者千人。”

次年四月,广西狼兵在漕泾遭遇数百倭寇,野战不利,“头目钟富、黄维等十四人俱死,失亡甚众。”

九月,四千精锐浙兵野战失利,“诸营皆溃”,死者千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挤沉于水及自相蹂躏死者”。

又据《倭变事略》记载:

嘉靖三十四年正月二十四日,小股倭寇侵入湖州南浔镇,与当地驻防官军展开厮杀,战损比相当的惊人:“嘉兴兵与贼战,止获四贼,而丧师三千,没官十二员,贼得胜,复还柘林。 ”大约数百倭寇,与数千官军厮杀,而且是一场攻防战,结果倭寇损失 4 人(俘虏或者斩首),官军却阵亡 3000 人,而战死官员将领十二人。倭寇打出了近乎 1:1000 的战损比。

四月初八,各路外省援军合击倭寇,突发遭遇战,明军“击杀九贼而覆兵三百”。

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初四,十几个明军突然遭遇一名落单的倭寇。“我兵攒枪刺之”,倭寇挥刀砍杀,“十数枪齐折,兵皆徒手而奔”。–《倭变事略》

所以,在戚继光编练新军之前,当时明军的战斗力实在是非常烂。

七月初三日,“钱塘江有一船,渡贼六十余”,这就是题目中那批倭寇,实际人数是《倭变事略》记载的六十多人,应该没错,因为作者采九德亲身经历了这一年的倭乱。这六十多倭寇登岸后,具体在哪登岸不知道,反正就是屠了侍御钱鲸一家,然后又乘船离开。绕了一圈后,又杀了个回马枪,并且开始转战东南:“复登岸,由腹地历徽州,直抵南京。各路官兵迎击不克,阵亡武职凡三十余员,兵以万计。转至无锡望亭官河,见粮船,趋之,复毁数只,乃奔虎丘,而杀据焉。”

这个倭寇小分队去了好多地方,像什么会稽、淳安、歙县、绩溪、旌德、泾县、芜湖、太平、南京、溧阳……我们来看看,他们打其他地方的时候,战绩如何——

徽州府

守隘官民兵壮五百余人,见贼悉奔溃。

至旌德,典使蔡尧佐率兵千余御之,不克。贼遂叩县南门,纵大屠掠。

过泾县,知县丘时庸引兵追击,于埤塘败绩,贼乃趋南陵,县丞莫逞以三百人守分界山,见贼悉奔窜,贼遂入县城,纵大焚居民房屋。

南陵倭流劫至芜湖,纵火烧南岸,突渡北岸入市。各商民义勇登屋,以瓦石灰礶击之,贼多伤者,遂奔去。各商兵下屋生縳二倭,斩首十级。

贼趋太平府,是时,操江都御史褒善驻太平,遗千户曾尸□及等督乡兵义勇杀虎手等兵,御之于马厂,大败。

江宁(江宁就是南京郊区了)镇指挥朱襄、蒋升率众迎拒,不能御。襄战死,升被创,堕马官兵死者三百余人。一共砍死了武将 30 多人,斩杀明军上万人(比题主说得多了两倍),然后又转头杀到无锡。

这批倭寇经常走各种乡间小道、穿越各种山路,很明显必定有当地带路党,他们不会真的去攻城,常常就是掠城而过吓得满城老小瑟瑟发抖。合理判断,这伙人中间肯定有熟悉江南地理的中国海盗,而且他们不去沿海个州府,偏偏要深入大明腹地,好像存心捣乱。最后这股倭寇,被堵到了苏州,才被全体歼灭。也确实算个奇迹,但都是明军衬托的好。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