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太平天国八王投降李鸿章,最终却为何惨遭杀害?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28 14:05:52 8次浏览

关于问题太平天国八王投降李鸿章,最终却为何惨遭杀害?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佑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苏州城内的忠王府,太平天国重要领袖李秀成望着外面黑压压的李鸿章淮军,内心是无比的绝望。

根据自己十几年的征战经验来看,苏州城早晚都会被清兵围剿收复。

此时的苏州城已经像是一艘漂泊在大海的小舟,周围的昆山、太仓已经沦陷被李鸿章收入囊中。为了能自保,李秀成最先想到的就是投降,放弃苏州城。

苏州当时作为太平天国的苏南据点,对于整个天国而言非常重要,如果苏州丢失的话,太平天国将失整个苏南地区,南京城将会受到南北两面的夹击。

意识到这点的慕王谭绍光不同意李秀成就这么放弃苏州,一旦放弃苏州城,不但很难夺回来,甚至会危及到整个天国的命运,所以谭绍光决定奋力一搏。

苏州城的重要李秀成又不是不知道,但是他不想打一场注定会失败的仗,所以自己带着一批队伍偷偷出城寻出路,临走之前将苏城交给谭绍光。

群龙无首的苏城何去何从?

谭绍光好歹也是一个慕王,但是苏州城不仅只有他一个王,诸多的首领更愿意听李秀成的话,所以李秀成的离去让整个苏州城处于一个群龙无首的境地,即使这谭绍光有多么想守住苏州,但是手底下以及与自己权力高低持平的人很难跟自己一条心,难免会出现逆反之心。

看不到希望的不止是李秀成,还有早就与谭绍光不和的周文嘉、汪安均、郜永宽等八个王,李秀成可以凭借自己的权力侥幸出城另辟据点,但是这留在城内的王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看到苏州城沦陷,自己也成为敌人的刀下魂吗?

李秀成出城之后,八个王看到了机会,于是便通过往日的“战友”程学启和清朝“雇佣军”戈登的作保联系上了淮军首领李鸿章。李鸿章答应八个王只要苏州城成功拿下,便会向朝廷给他们加官进爵,肯定也不会杀他们。

八个王得到李鸿章的回复之后便开始谋划反的行动,先是将苏州城的一切动向告知李鸿章,在战斗打响之前开展了战前的动员会,想要反的人一并参与了进来。

不知情的谭绍光依然还在努力忙着守住苏州城的事务,谁知道却被汪安均一刀从背后偷袭身亡。八个王将谭绍光的头颅砍下之后就大开苏州城门迎接李鸿章的淮军。

那些依然坚守保卫苏州城如同谭绍光一般的在淮军进来之后血流当场,但是终究敌不过苏州城的叛军与李鸿章的淮军里应外合,最终苏州城被李鸿章攻占。

李鸿章食言杀了降将

李鸿章的淮军浩浩荡荡地扫进了苏州城,更是扫进了忠王府,对里面的奢华摆设装修更是难以掩盖内心的嫉妒,李鸿章更是脱口而出,“太平天国如果不灭真的是天理难容啊!”一心忙着荣华富贵建造了如此奢靡的王府,敌人怎么攻进来都不知道啊!

八个王跟着李鸿章的身后连连称是,不断地拍李鸿章的马屁,但是也担心李鸿章是否会兑现当初的承诺。李鸿章说这朝廷的诏书马上就要下来了,并且今晚还开设宴席举行庆功宴,八个王会在宴会上得到嘉奖。

李鸿章这边一边哄着八个王放宽心,一边将那些苏州城一些重要的看守全部换成了淮军的人。一顿酒席下来,八个王直接被李鸿章以背信弃义之名拉出去斩立决了。

李鸿章这翻脸比翻书还要快,甚至直面八个王说出,你们如果说我李鸿章背信弃义,我还能敬你们是条汉子,考虑不杀你们,但是你们却一个都没有这么做,该杀!

不仅这八个反王被李鸿章杀了,就连那些选择投降的太平军也一并被斩杀,一夜间整个苏州城血流成河,淮军连续好几天对苏州城进行大规模的搜索斩杀,不放过任何一个太平军残党,所以最倒霉的还得是苏州城的百姓无数的百姓无辜死于李鸿章淮军的刀下。

原本的庆功宴却变成了鸿门宴,苏州城的百姓也难逃此厄运。

一时间李鸿章屠杀投降天国将领的事情传到了北京城,出现了很多不满的言论,甚至很多官员以此揪住李鸿章的小辫子上书李鸿章,但是这些上书的奏章都被慈禧太后视若罔闻,众人都以为慈禧太后是在保护李鸿章。

其实不止李鸿章会这么做,甚至慈禧太后也会选择这么做,只不过这一切都有一个得力的大臣帮着自己完成了。

屠杀背后的原因

李鸿章在攻下苏州城之前就已经有杀降太平军的想法,虽然表面上答应了八个王的请求,但是另一方面却在布局进城之后如何找借口安排人手屠杀太平军。

在苏州这一战之前,太平军连连被清军击败,其中不乏有很多像八个王这类的选择投降清朝的人,他们有些可能就是战争的投机分子,哪方面实力强就跟着那一方面,从中捞取好处,也为了自保自己,毕竟大家都知道乱世造英雄,指不定自己跟对队伍哪天也成了第二朱元璋也说不定呢!

虽然这太平军不乏有一些豪气忠肝义胆的勇士,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也会时刻盯紧自己的利益,甚至投降并不是真的投降,可能还会是一场有预谋的投降。

前不久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就遇到一支诈降的太平军,差点就命丧乱军之中了,这点李鸿章牢记于心,不像老弟的遭遇也让自己遇到,所以这次的降军肯定是杀了以绝后患。

如果李鸿章不杀这些投降的太平军,这些投降的太平军该如何安置呢?要知道这投降的苏州城内的太平军人数众多,毕竟八个王的游说能力很强,战前还开了会,投降的人数肯定庞大。

一旦投降下来的太平军更多会收归于淮军,但是李鸿章所建立起来的淮军需要的是对自己忠诚之人,这种投降过来的敌军怎么能信任呢?加上这其中不乏有很多是投机分子,如果哪天自己不得势了,无疑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八个王当初的要求对于李鸿章甚至朝廷而言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无法满足,能不杀他们就已经不错了,难能个个都能加官进爵呢?加上这些太平军依然还存在很多不满清朝政府的人存在,有些还不愿意剃发,这点别说李鸿章,慈禧太后都会站出来直接喊一句,拉出去斩了!

【2】、来自网友【陈悦漫步海边】的最佳回答:

首先纠正一下,太平天国战争时代李鸿章“杀降”诛杀的并不是太平天国的八王,实际上只有 4 个王,另外 4 个是天将。

杀降事件发生在 1863 年,主要的原因是太平军的这些降将索求过度,在当时的战争局势下,使江苏巡抚李鸿章产生了不好的预感。

1863 年,淮军、常胜军等对太平军占据的江苏省城苏州形成包围,攻城日疾,乘着忠王李秀成不在城内的机会,太平天国纳王郜云官、比王伍贵文、康王汪安均、宁王周文佳,以及天将范启发、张大洲、汪怀武、汪有为等,通过淮军魁字营管带郑国魁表达求降意思,又经过和程学启秘密会面,达成了投降密约。

此后,郜云官等设计斩杀了负责苏州防御的太平军统将慕王谭绍洸,向清军献城。不过投降之后,可能是出于对清军的不信任,以及对未来前途的未卜,郜永官等 8 人并没有放松警惕,一面不愿意放弃军权,所部 20 余万人仍然在掌握中,保持着编制和武装,而且控制着苏州的阊门、胥门、盘门、齐门,“于街巷各口堆石置卡,隐然树敌”。

以此为底牌,郜云官等向清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条件,包括授予 8 人总兵、副将实职,批准 8 人继续统率所部(整编为 20 营)等等。

相关消息汇报给江苏巡抚李鸿章后,李鸿章认为不能养虎为患,担心这批太平军降而复叛,于是决定当机立断。

一方面,李鸿章伪称议事,将苏州太平军降军的 8 名领袖召至幕中,随即拘捕斩杀。

另外对于还在苏州城内的余部,李鸿章命令程学启率领精锐,沿着苏州各城门街巷推进扫荡,宣布“若意图占据、结党横行者杀无赦,愿解散者给路票回籍”,共在城内击毙进行反抗的太平军降军 2000 余人,其余则全部解散。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