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如果没有希特勒,苏联会不会取代纳粹德国的位置发动二战?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3 13:27:42 3次浏览

关于问题如果没有希特勒,苏联会不会取代纳粹德国的位置发动二战?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何老师闲话】的最佳回答:

不可能。

几十年来,斯大林的名声不是很好。被很多人骂残暴、没人性、恶毒,杀了很多人。但这事咱们还得拆开了看。斯大林的凶狠绝大多数的时候,是用在自己人身上。他搞肃反,清除竞争对手,搞特务统治,在乌克兰搞饥荒,逼农民交出粮食,镇压反抗……直接或者间接的害死了很多人。但他害的绝大多数都是自己人,自己家的同志,自己家的将士,自己家的人民。

仔细的看一下斯大林的作为,我们会发现,他对外是很软的。

他跟德国打过,也跟日本打过。但他都是被侵略的一方。只不过他后来赢了,又打到了人家家里。苏德战争之前,斯大林对德国是极其的敬畏,一直在配合希特勒。德军向苏联发动进攻的同时,苏联履行合同,卖给德国的各种战略物资依然在火车上,在向德国运送。

斯大林一直在极力避免刺激德国,避免两国开战。而且战前他也做了一些准备,把前沿的一些工厂向后方搬,采取的是一种防御,被动挨打的态度。

远东在诺门坎和日本打了一仗。也是日本先惹事,先打的苏联。苏军打败日军以后,没有继续扩大战果,见好就收,没有对日本进行反击。

二战之前,列宁的时期,苏联就和波兰打过。也是波兰先动手,后来苏军反击到波兰境内。最后波兰在首都城下绝地反击,又打跑了苏军。这场战争斯大林也参与了,甚至是导致苏军失败的主要领导人。

很多时候,苏联、斯大林都是被逼还手的。

他主动去“侵略”别人的时候不多,只打了一次芬兰。斯大林亲自指导了入侵芬兰战争,苏军损失 100 万。

这是当时苏联难得的一次侵略其他国家,兵对兵,将对将,1 国对 1 国的那种。问题是当时苏联是 2 亿人口的大国,芬兰是人口 300 万的小国。芬兰伤亡 2 万 5 千人,苏联 100 万。

之后,德国伙同苏联前后夹击,瓜分了波兰。斯大林依旧是联手强国,俩大国打一个小国,才有勇气对外国发动入侵。

一个打芬兰都要死伤 100 多万人的苏联,他敢单枪匹马,主动挑起战争,入侵波兰甚至德国,挑战英国、法国、美国吗?不可能的。

二战结束,苏联占领柏林,斯大林手下几百万铁甲雄狮,那时候,是苏联实力的巅峰。但是,朝鲜战争开始,美军直接仁川登陆,打了进来。即便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在地面跟美军交手的时候,斯大林依然没有勇气站出来,光明正大的直接跟美国为敌。哪怕他只出空军,也不敢。

他只能派飞机过来,冒充中朝部队,在鸭绿江附近打一下。

斯大林对外胆子很小。

对内狠的,对外一定会软。欺软的一定是怕硬。对自己人下手越重的,对外人下手就越轻。对好人下手越狠的,对无赖暴徒流氓就越宽容。这是铁律。

斯大林、苏联是怎样对自己老百姓的,怎样对自己将军的,怎样对不同意见的……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希特勒,德国横踢乱咬,总是侵略别的国家,那也得有前提:他自己的族群足够团结。不管怎样,他们对自己人还是不错的。希特勒那么热衷的为德国效力,那么热爱他的德意志民族,那也得是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这个民族的:善待。

如果他从小被德国官员欺负,被德意志商人诈骗,被德意志老板克扣工资,被德意志老师谩骂,被德意志警察栽赃陷害……那他还会爱他的德意志吗?当然不会了。再执着的人,再忠诚的人,再耿直的人也不会爱了。对不对?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的情势极其危险。为了挡住德军的进攻,斯大林启用朱可夫,让他来指挥部队。这就是个例子。如果打仗,想打胜仗,斯大林,乃至我国古代,就像宋朝,统治者都得把权利、军队交给将军。

而这对斯大林而言,对于赵构而言,都是极其危险的事。

怎样才能把权利、军队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里呢?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不打仗。给德国输送资源,给金国进贡是小事。把权利给大将,把军队给别人,这是要命的大事。

德国闪击法国,发动不列颠战役,当时德军的主力全在法国西边。苏联就在德国背后,而当时德国在苏联方向基本上就是敞开门户。苏联在这个方向有 300 万的部队,但他不敢打。把部队给将军,万一谁心怀不满,带两个师回头杀进莫斯科,这是斯大林不敢冒的险。肃反得罪多少人自己心里没数吗?

斯大林,苏联,当时的主要任务还是维护自己政权的稳定。没有对外发动侵略,跟强国硬刚的勇气。斯大林也比较聪明,发展其他国家,然后让这些国家在外围,保护苏联。即便是打起来,也让这些国家先在一线抵抗一下,为他做缓冲。

【2】、来自网友【青言论史】的最佳回答:

青言论史祝您新春愉快,猪年大吉


这一点可以确定——苏联主观上不太能成为全世界战争的策源地,但是他们也确实在希特勒发动的战争之中分了一杯羹。

二战的两大策源地——日本和德国,之所以会发动战争,其背后都有着很深刻的原因,那就是经济问题。这和 1929 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干系甚大。

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且在《凡尔赛和约》上吃了不少亏。面对新一轮经济危机,德国根本没有办法应对。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只有一条路——否认《凡尔赛和约》,并寻找新的经济突破口。

这个经济突破口其实很简单——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复苏经济。无论是德国,还是美国甚至是苏联都是如此。但是只有德国走上了纳粹的道路,原因很简单——在民意凋敝了二十年以后,能最大程度团结德国民意的武器就是民粹主义。而民粹主义很容易地就演变成了纳粹主义。

在这种条件下,德国通过政府干预,催生出了大批的军械,这些武器成为了日后二战中的中坚力量。而拉动德国国内经济、转移国内矛盾的,也正是大规模的武器订单。

但是苏联不存在这个问题。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苏联的经济模式基本属于自给自足的体制,对世界全球化的依赖性不强,因此他们的经济模式虽然也是大规模国家干预经济、甚至是国家直接掌控经济,却没有那么迫切地发动战争的想法,因为彼时苏联国内的矛盾还不明显。甚至,由于“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苏联模式反而被认为是最正确的选择。

但是这并不代表苏联就对土地没有渴望。在德国入侵波兰之后,苏联也迅速出兵,和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的土地;不久,苏联又出兵芬兰,展现了他们对北欧土地的诉求。

说到底,苏联这个国家,虽然没有短时间内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欲望,却有逐步蚕食整个世界的野心。有关这一点,我们早就领教过了。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