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用弹道导弹打航母靠谱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09:01:40 3次浏览

关于问题用弹道导弹打航母靠谱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国平军史】的最佳回答:

8 月 25 日,火箭军从青海方向发射了 2 枚东风-26B 弹道导弹,从浙江方向发射了 2 枚东风-21D 弹道导弹,打击了位于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之间南海某个区域的海上移动预定目标。

由于我火箭军本次东风-21D/26B 发射是发生在他国 U-2 侦察机擅自闯入我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实弹演习禁飞区活动,且某国商务部宣布将 24 家中企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取某国技术,称这些中企帮助军方在南海修建人工岛之后的第二天。

此举,就引发了外媒的高度关注,美著名科技杂志《大众机械师》网站发文时,公开认为东风-21D 和东风-26B 都是反舰弹道导弹,都具备反航母作战能力,其中东风-21D 射程在 1800 公里,东风-26B 可以在 4000 公里外打击海上的舰船目标。

东风-26B 的超远射程意味着在未来一场有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中,任何希望打击中国大陆目标的航母海上作战群,都必须冒非常大的风险,因此,他国海军航母作战编队正在努力增加舰载机的航程。

以前强调用反舰导弹对航母作战编队实施“饱和攻击”,是原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在美苏在海洋争霸时期,研究使用反舰导弹打击美海军航母作战群时制定的一种战术,用舰射、潜射、空射、岸射反舰导弹,采用大密度、连续攻击的突防方式,同时在短时间内,对海上的航母作战群发起攻击。

“饱和攻击”其实一直就停留在理论上,从未正式组织实施过,但却对美海军航母作战群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随着美海军装备“宙斯盾”系统+防空导弹舰载垂直发射装置以后,护航的巡洋舰、驱逐舰至少能携带千枚以上的远程、中程和近防空导弹,具备拦截来袭的所有反舰导弹的能力,据此航母作战群的生存能力得以大幅提高,实际上破了反舰导弹“饱和攻击”对航母作战群的严重威胁。

因此,企图用反舰导弹打击有“宙斯盾”系统+防空导弹舰载垂直发射装置的航母作战群,在实战时就显得非常困难了,打航母必须要换新的思路。

在此背景下,用超高速的弹道导弹来打航母,也就成为了可能,关键是制导系统已经不成问题,有了天基预警侦察卫星,空基的预警机、无人机,陆基的远程预警雷达,海基的潜艇、渔船、哨舰、侦察船等,战时就能锁定航母作战群的位置,反舰弹道导弹就能对海上的航母作战群发起有效攻击。

由于东风-21D/26B 反舰弹道导弹末端冲刺速度大于 10 马赫,且采用垂直灌顶攻击模式,因此,现有的“宙斯盾”系统即便发现了来袭的东风-21D/26B 反舰弹道导弹,护航舰艇包括航母本身的防空导弹和近防炮系统对其都无法拦截,只能剩下被动挨打的份了。

目前,国外承认中国火箭军部队装备东风-21D 型弹道导弹具有反应速度快、突防能力强、寻踪目标准、打击精度高等特点,能对海上大中型移动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而东风-26B 则是核常兼备的导弹,是火箭军中远程打击武器的骨干和核心力量,具备跨区无依托机动发射能力,能够对包括驱逐舰级别以上的水面舰艇进行精确打击。

【2】、来自网友【东斯坦因】的最佳回答:

目前我国装备了两款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 和东风-26,前者射程 1500 公里,后者射程 3000~4000 公里。它们自出现以来就被认为是“航母杀手”。不过由于缺乏实战的验证,所以一直以来,对于它们的作战能力和是否具备反“航母”能力都存在着争议。

那用弹道导弹打航母到底靠不靠谱!接下来从其发射攻击过程为打架剖析一番。

发现航母

想要击沉航母首先必须要发现航母的位置。虽然航空母舰船体非常的巨大,但在浩瀚的海洋中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想要将其就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

目前,追踪航母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派舰艇跟踪。冷战初期,苏联海军为了能时刻掌握美国航母的行踪,会派出一支小舰队时刻跟踪美国航母,并在战争爆发的第一时刻向上级汇报敌舰位置。

第三种,远程侦察机。这种方法很容易理解,就是使用有人或无人侦察机在大海上搜寻航空母舰。

第三种,海洋监视卫星网络。这种方法是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光学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等天基侦察卫星,通过大区域及全天候 侦察收缩,来发现航母。

目前,我国我国海军的规模有限,要跟踪美国航母可能要出半数的主力舰艇,显然得不偿失。至于侦察机,我国的有人和无人侦察机现的性能,现在还并不能有效突破美国岛链和舰队的防御圈前出获取情报,而且战争时期,侦察机的生存率同样也较为堪忧,所以侦察机可以作为辅助侦察手段,但无法担当大任。最后再说,海洋监视卫星网络,我国近年来发射的遥感卫星和探测卫星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作为海洋监视卫星使用,可以将海洋情报更新的速率减少到 1 个小时甚至 40 分钟以内,可以很高效的发现航母的行踪。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卫星侦察是我国发现航母的主要手段。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弹道导弹打航母”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多了,卫星网络已经组建好了,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敌人也很难的察觉到。

输入射击诸元

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光学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等天基侦察卫星可以发现航母,但这个发现,只是一个大致方位。想要导弹命中还需要有更精确的数据。这时就需要调集测绘卫星、气象卫星,侦察机等手段,迅速提供出目标所在的精确地理坐标、天气情况、重力、干湿度…..等一系列的信息。当各类信息准备完全后,所有的信息会汇总到指挥系统进行处理。信息处理完成后(批准后),会传递给作战单位。作战单位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迅速装定射击诸元,并开始发射作战。

这一步,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不过各种大量信息和情报的传递,很可能会被敌方的电子侦察发现,进而会引起对手的警惕。

导弹发射

输入完射击诸元,上级也批准了发射,导弹会很快被发射升空。而导弹在发射后是很难会逃得过美国的眼睛。美国拥有覆盖全世界的卫星侦察体系,同时在西太平洋地区又部署了不少的警戒雷达(如萨德系统、”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路基宙斯盾)以及大量的宙斯盾驱逐舰(算上日本和韩国两个盟友)。因此,当反舰弹道导弹发射后恐怕很快就会被美国发现。而美国在发现后,肯定会迅速发出警报,并下达戒备令,甚至还会尝试在导弹上升段进行拦截。

导弹中段飞行

从导弹出大气层到导弹在入大气层这段被称为中段。这一段是导弹飞行高度最高、速度极快的一段,拦截起来非常困难。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和日本进行过类似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并掌握有相关的拦截技术。

而为了躲避敌方的拦截,反舰弹道导弹在在中段。这一阶段,需要释放轻诱饵来迷惑对手反导系统中的侦测设备。

末端突防

当反舰弹道导弹重新进入大气层后,会打开弹载雷达扫描目标,与加载的导弹内部的图像进行比对,之后弹再计算机会综合目前的位置坐标及飞行参数,开始生成控制指令,并控制导弹进入末端突防状态。(反舰弹道导弹从发射到进入末端突防,也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以航母 30 节,也就是每小时 55 公里的速度。根本跑不了多远)

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四大难点:

首先,弹道导弹的机动变轨能力比较有限,同时弹载雷达扫描范围也不大,这使得导弹必须先飞到预定区域才能扫描到航母,从而使控制系统。而想要做到这点需要要高精度的导航系统对导弹进行精确的导引。不过随着北斗系统建设的日益完善,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其次,需要面敌人的干扰。反舰弹道导弹能准确的攻击到目标。弹载雷达对目标的搜索和扫描至关重要。不过既然是雷达,那就可以被干扰。美国航母编队具有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各种机载和舰载的先进电子战设备一大堆。反舰弹道导弹的雷达如何能避免对手的电子干扰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其三,飞行速度。末端突防时,反舰弹道导弹的速度不能太快。因为飞行器在 20~100 千米的大气层内,进行 5~25 倍音速的飞行时。飞行器与空气剧烈摩擦,会在飞行器周围,产生一到“等离子稍”。电磁波信号遇到“等离子稍”会产生衰减和中断。而这样一来导弹内的弹载雷达的电磁信号无法穿透“等离子稍”,也就将不能搜索到航母。所以末端突防时,反舰弹道导弹必须要控制速度。不过这样一来,也会使对手的拦截变得更加容易。

其四,敌方拦截。末端突防时,距离航母的距离已经比较近了。与此同时,也进入了敌方绝大多数防御武器的射程,可以想象,反舰导弹肯定会遭到对方狂风暴雨一样的阻拦。

最后,若是一切都顺利的话,反舰弹道导弹会命中目标,击沉航母。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很难。

总体来看,反舰弹道导弹的技术原理还是靠谱的,但其所要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困难也是艰巨的。其真实战力究竟如何 ,还有待时间和实战的检验。

此外,就反舰弹道导弹远射程的作战样式来说,决定了其作战不可能是单个武器或者单个平台的单打独斗,其作战样式只能是基于体系的协同作战。而想要建这样一个体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但花费巨大还需要雄厚的技术底蕴。因此,反舰弹道导弹不适合中小国家发展。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