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现在的农村是你儿时记忆中的农村吗?和你小时候的农村有啥不同?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8 03:49:56 3次浏览

关于问题现在的农村是你儿时记忆中的农村吗?和你小时候的农村有啥不同?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大江东流】的最佳回答:

哎,说起来我是百感交集现在的农村不已是记忆中的农村了。

当我跳进记忆的小河,往事的碧波便扑面而来。

那时候的农村是喧闹的。

村子里的人多,家家人少则四五口多则十几口子,大人多孩子们也多。我们村子人口最多的当属村南头的赵家,赵家奶奶生育了十个子女有三对双胞胎可谓劳苦功高名动几村。其余的弟兄三四个姊妹五六个的比比皆是。

一到吃饭时间村子里呼儿唤女的声音便此起彼伏地响起来,引得家养的狗子也跟着叫个不停。

那时候农村土地刚实行承包没多久,农民手头紧化肥大都舍不得买用的都是农家肥,自家养的牛羊粪多的是。粮食的亩产量并不高一亩地有五六百斤,不像现在的产量一亩地能打粮食一千来斤。

产量低还要交公粮,这一交家里的口粮可就不多了。面金贵着哩!母亲回娘家精心地用两瓢面在村子里唯一的压面机户家压好细长的面条,小心地放在一个小荆条筐里面。

面少,但是中原大地又是以面食为主的,乡亲们便把面里面加杂粮如黄豆、绿豆。豆面豆子加多了豆腥味大,小时候的我不大喜欢吃,可是不吃又不行!肚子咕咕叫不断抗议,我是咬着牙皱着眉吃下去。

而家里的伙食总是与红薯有关。

有句农村的顺口溜说得很贴切“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

早饭是红薯稀饭,中午是芝麻叶豆面下和红薯块,晚上还是红薯稀饭。菜也是有的,把干辣椒放在做好饭的灶边的炭火上烘干,颜色红中带黄微微有点焦黑,抓起来放在石臼中和姜、蒜、盐捣碎,再加适量的凉水搅拌一下,最后母亲用筷子在香油壶中醮一下滴几滴,好吃的蒜汁就做好了,无论是就馒头吃还是拌饭都非常棒!

水果呢,香蕉苹果没有,倒是夏天有甜瓜和西瓜吃。花生瓜籽也只有亲戚来时给带上一点。

所以,我的肠胃特别好不挑食,你再挑食饭都没得吃,天天都是涛声依旧,不吃你就饿着,横挑鼻子竖挑眼,根本不敢呀!

即便到了现在面条不放盐不放青菜和任何调味料依然可以吃上两碗,白米饭也一样,煮的熟鸡蛋一顿可以吃十来个,这都是以前饿出来的。

穿的呢,一家老小的衣服都是母亲看好街上的布匹买下来回到家里给我的做裤子做上衣做鞋子。那时候村里最忙的就是女人。

农忙的时候她们下地干,回来就要做饭喂猪晚上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做鞋子做衣服。

那时农村耕地主要靠牛,牛拉犁、耙、耧。

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靠两条腿,走亲戚时父辈的一根扁担挑着礼物,那吱呀吱呀的晃动声一直响在记忆的深处。

后来村子里逐渐有了自行车,我家也有了。可是很多人不会骑,尤其是女的,骑车摔跤那是很丢脸的。

于是白天男的在晒场练车,晚上月光皎洁,男的在后边扶女的在前边骑,她们骑得那是小心翼翼歪歪扭扭,实在看不行快倒了就往麦秸垛上一贴,这“减震”效果很好,不伤人不伤车。

村里的大娘四十来岁学车学得有些慢,好不容易学会了,自己又不敢上路。终于有一天壮着胆子骑上了大路,一听对面那叮叮当当的铃声心里就发慌了,忙一歪车把看见对面有个老爷子也不知道躲,嘴里哎哎哎地叫着径直撞了上去。

:“哎哟!”老人家被一下子撞在路边,好在大娘车速不快,只是把腿撞破了一层皮,他气愤地说:“闺女,你咋骑车的,幸亏是骑的自行车,要是开汽车可把我轧死了。”

这事在村里成了笑谈。

特别羡慕那的的邻里关系,对门邻居端个饭碗就过来了,三五个人一起坐在大槐树下,你一言我一语常常是饭吃完了话没说完。收割耕种邻里也是互相帮忙,特别是打麦的时候,三五家人搭帮干,你家干完去我家。

农村找人盖房,一下子来十多个,搬砖砌墙,锯木头架梁分文不收,这叫人情,现在有几个人在农村能做到这样的?

村子里有红白喜事的,几乎是全村总动员,大家纷纷把自己家里的桌子凳子借给有事的那一家,女的帮着洗菜择菜,男的则忙着挑水炒菜,有的按照村里主事的帮着迎接来来往往的宾客,菜虽然没有现在丰盛,荤菜用小黑碗装的但是肉是土生土长的有机猪肉,色泽红润入口软糯,香啊!看着诱人吃着放心真解馋,那味道一直停留在记忆深处。

说实在的那时人真累可是活得很洒脱,家家收入几乎都差不多,没有那么多愁人的事,只要居有处吃得饱穿得暖就行,没有太多的要求。

表姊妹们一放假就跑到一块玩去了,寒暑假一住十多天无话不谈感情那叫一个铁,最喜欢去表哥那边看瓜了,因为有一天能吃几个西瓜的福利。

现在的孩子寒暑假那里也不想去,就抱着手机玩打游戏看电视,迷恋虚拟的网络世界淡化了人们之间的感情。

小时候的农村冬天出奇得冷,家家的屋檐下都挂着很长的透明冰馏子,宽阔的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大家可以走在冰面上滑冰或是在河中取一块冰用麦秸杆对着冰吹气吹岀一个小孔然后用草绳拴了,拿棉柴棍子轻轻敲击,发出清脆的声响美其名曰“冰锣“。

小孩子们的玩具可没有现在孩子们多,什么奥特曼了,遥控小汽车飞机、毛绒玩具……名目繁多数不胜数。

那时候农村能玩的东西太少了,但大家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娱乐工具:玩泥巴、跳绳、打自制的火柴枪、用苦欄树果当子弹,把扫帚上的竹子用刀切断做成圆筒状,两端按上刀切成两瓣的欄果,再用筷子在一端捅进去,竹筒内密闭的气体受到挤压,把一端的欄果喷射出去,发出啪的一声脆响,那东西打到人身上真的很疼。

男孩子爬到树上掏鸟窝捅马蜂网,自己做弹弓,弓箭射击树干;女孩子则跳绳玩丢沙包、踢键子,大家玩得满头大汗,经常能听见银铃般的笑声。

那时大家穿的衣服很脏,常常是领口、袖口、前襟都是“盔明甲亮”,小手也是黑乎乎的,冬天肿得老高,生着冻疮。头上身上常有虱子出入,只要星期天一有工夫便用刮头篦子在头上梳,那些可恶的小东西便噼里啪啦落在不用的废纸上慌慌张张地爬着,大家用坚硬的指甲反向一个碾压,啪的一声涌出一片血花。(这场面有些血腥和恶心了,不适者可跳过)。

小时候的学校非常简陋,除了黑板和桌椅外冬无暖气夏无空调,连油灯都是从自己家里端来的,柴油的烟子在昏黄的灯光中摇曳着,那味道离老远都闻得到,小学三年级上早学四五年级要上早晚自习,一星期也只过一天。

但就是这一天还要去地里干农活如拔草、翻红薯秧、摘绿豆棉花、去沟上割草放羊。

农村孩子要勤工俭学,麦子丰收了要给学校交麦子,大豆收获了要缴大豆,学校还要求大家拣柴上交到学校如芝麻根、棉柴秆子,常常在校园里堆了一个很大的柴垛。

现在的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道路修宽了,房子盖高了,装修上档次了,楼房别墅已屡见不鲜家用电器城里人有的农村人都有了,什么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都进村入户了,出行的自行车早已没人骑了,家用电动车三轮车甚至小轿车都不是什么稀罕物了。

只是村子里的人少了很多,只要是能出门的不管是二十多岁还是五六十岁都会寻口饭吃不会呆在家里。有的做了泥瓦匠、有的当了电焊工、有的开了大货车、还有的在外边自己做起了生意办起了工厂。

只是从小的玩伴彼此却很少联系,大家都在为生活奔忙,即便是最方便的通讯方式都懒得去沟通。

钱挣多了,感情却少了。财富地位的悬殊让很多人不想沟通羞于交流,生活在无声中把我们推向不同的轨道,没有交集的友谊只会越来越淡,像那散开的炊烟,若有若无。

结婚的成本越来越高,男女性别的失衡让很多人娶不上媳妇,他们的父母为此长吁短叹

种地的人越来越少,而且是岁数大的在家里着一亩三分地,伴随着机械化的逐步普及,种地收割也越来越省心,用时短、工效快且产量高。

原来一亩地两三百斤的产量现在一亩地能收一千多斤,以前收割脱粒前后要半个月现在用大型联合收割机只需两三天就能干完,真是科技改变了农业。

【2】、来自网友【淳午 8231819413185】的最佳回答:

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儿时的记忆了,现在的农村和小时候的农村已经不一样了。

过去的农村破墙烂房,七、八十年代,村子里还有茅草屋。多数是瓦房,但砌墙的人家不多,房屋周围是用泥巴、竹栅栏、苞谷杆来做成的“墙”。一到干燥季节,家家户户防火,就像防战争似的紧张。

过去的农村没有水泥硬化路,一到雨季满是泥泞。那时候,大人走路摔倒是常事,更何况老年人和小孩子!晚上用的是煤油灯,每家都有好几盏煤油灯;本来家里就被每天烧柴草冒出的烟,熏得乌漆麻黑的,在煤油烟的加入下,屋里显得更加漆黑。

大人晚上有事外出,除有钱人有铁皮电筒外,多数是打火把。材质有干竹片、葵花杆,路途近就扯一把麦草或稻谷草来点亮。过去没有自来水,喝水去水井里担,没有水井的地方,人就喝泥塘里面的水或河边的水;来不及挑水时,就接雨天的屋檐水来喝。

儿时记忆,平时生活简单,每顿主食就是大米和着苞谷面、麦面,就是人们说的“两掺饭”和“麦砂饭”;但大米的份量很少。也有吃荞面的,高山上的人才能吃得上。吃的菜就是自己种的蔬菜,多数人家以素食为主。这可不是人们在养身,而是粮食少,不敢用粮食来喂猪。之所以,当时的人们只能吃上少量的菜籽油,根本很少吃上猪油。再说,农村人干体力活,没有猪油吃,人们干活时会打捞窜,肚子经常“哗啦啦”的叫。到年底时,人们才能吃上几顿好的饭菜,孩子才能穿上盼望了一年的新衣服,也才终于看清楚一角、二角、五角钱是什么样子。

现在的农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平房和屋檐相交辉映。平房居多,仍有少量瓦房,但瓦房已被装饰,更加显得耳目一新。漂亮的房子里面装修得愈加漂亮,水粉、贴瓷砖、粘墙纸;装饰有豪华的吊灯、各种形状和有功能的灯管;室内摆设有电视、电风扇、电脑、电冰厢,炊具用上了电器化。

户户门前有硬化路,村村有硬化路;村与村之间路路相通。摩托车、小汽车终于在农村的怀抱中,每天来回穿梭了。在新农村建设当中,村子里有广场,各种设置一应俱全,农村变成了一座座大花园。

国家对农村的“厕所改造”,农民用上了整洁的卫生间;政府为农网改造,农村用上了网络,村子里安装了节能灯;政府为农村寻找水源,家家户户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国家为农村“脱贫攻坚”,农民吃的也改善多了,有粮有油有各种新鲜蔬菜;大部分人能养牛养猪养鸡鸭鹅。想吃肉有现成的,想吃鸡蛋、蔬菜有新鲜的。

穿的更不用愁了,一年四季换新衣服。有的孩子还越来越挑剔了,不是名牌不穿;年夜发押岁钱时,十块、二十块不要,单挑绿色和红色的要。生活好了,连孩子对钱的辨识能力也增强了;胃口也变了,有大米饭有肉都不想吃了。平时嚷着上街要喝奶茶、吃锣锅、吃烧烤。

以上所述,就是儿时的农村与现在农村的不同。写到这里,自己心里反倒觉得怪怪的:儿子记忆中的农村,人们虽然过得艰苦,但农村热闹。邻里之间友情满满,孩子也过得天真烂漫。现在的农村,虽然满目高楼,村子里却越来越冷清,邻里之间也很少来往,孩子也缺少了许多童趣。因此,在时代的洗礼中,或多或少会给农村留下些许遗憾!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