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雍正临终前为何特意交代弘历要照顾好果亲王?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0 07:36:56 5次浏览

关于问题雍正临终前为何特意交代弘历要照顾好果亲王?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读书悟道】的最佳回答:

雍正继位后,并没有打算启用皇十七子允礼,而且对他还有一些不满的情绪。那么后来为何又重用允礼,还给他封了亲王呢?这中间多亏了一个人的力荐。

在雍正心中,允礼和八爷党多少有点关系。在皇子时期,允禄、允礼与雍正的私交有,但不多。所以,在允礼心中,认为继承大位的多半是允禩,而且这也是当时大多数人的想法。

康熙临终时,能够当面听到“末命”的皇子,都是年纪较长的皇子,像允禄、允礼等年纪较轻的皇子,只能在宫外等消息。

那天晚上,允礼在大内值班,听到父皇驾崩后,便匆忙赶往畅春园,当他走到西直门大街时,正好碰到了护送康熙灵柩还宫的隆科多。

既然大事已成,隆科多随口便把遗诏的事告诉了允礼。不料允礼的表现让人感到很疑惑,他当场被惊得目瞪口呆,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没有跟着护灵,反而一人跑回了自己的府邸。

事后,隆科多便将此事报告给了雍正。于是,雍正便把允礼划入了允禩一党,还罚他到景陵办理陵工事务。其实,允礼的反应也正常,在当时,除了允祥,其他兄弟基本都反对雍正登基。

雍正这么想也是有原因的,允礼的福晋钮祜禄氏是大臣阿灵阿次女,阿灵阿是开国五大臣额亦都的孙子,是康熙年间四大辅政大臣之一:遏必隆的第七子。而且遏必隆的妻子乌雅氏是康熙德妃,也就是雍正生母的庶出妹妹,可以说,阿灵阿是雍正的姨夫,关系还是表较近的。

允礼画像

但阿灵阿却是个十足的八爷党,他虽然没有活到雍正朝,但雍正依然没有放过他。雍正登基后,在肃清反对党派时,还是以结党营私罪将他的墓碑改为“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连他的儿子也一并被治了罪。

而且除了阿灵阿与允礼这层岳丈关系,关键他还当过允礼的老师。这其中不排除他拉拢允礼的可能性,但从允礼之后的发展来看,想必并没有入着他的道,否则,以雍正的性情,必定不会放过允礼。

不过允礼的运气也好,也可以说是他的人品帮了他大忙。怡亲王允祥向雍正力荐允礼,说他“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再加之允礼也识得时务,积极向雍正靠拢,最后雍正也就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奉安大典后,雍正便给礼部下谕,说景陵修得不错,允礼等人尽心办事,于是,下令将允礼封为郡王,数日后又赐爵号多罗果郡王。后来,雍正说:“朕之任用果亲王者,实赖(怡亲)王之陈奉也。”

可见,允礼有机会被启用,与怡亲王允祥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再之后的他被重用,则是凭自己实力说话的。

允礼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原名胤礼,雍正继位后,为避讳皇帝的名字“胤禛”,遂改为允礼。

允礼没有什么政治背景,生母地位卑微,是满清包衣二等侍卫之女陈氏。陈氏虽然育有皇子,但也没有受到过何等优待。这种“待遇”似乎也延续到了允礼身上,在康熙活着的时候,他没有得到任何封号,仅仅只是个皇子而已。

康熙末年,八爷党和四爷党的斗争异常激烈,几乎将所有的阿哥卷入其中,但允礼是个例外。母亲的地位身份早已注定,他与皇位没有缘分。于是,在其他兄弟们斗法时,他则潜心研究诗文书画,还有佛学,又好游历,四川名山都有他的足迹。

康熙似乎也了解他的心志,并没有让他过多参与政事,只是到塞外围猎时,才让他陪王伴驾。所以,关于允礼到底有没有掺和哥哥们斗法,正史并没有记载。只是提到他从小醉心佛法,喜研读佛经,参与政事少,与十三阿哥允祥交情甚好。

他的这些爱好,在雍正重用他之后,也都派上了大用场。雍正把他封为郡王之后,也激发了他多年来积于胸中的政治热情,此后对政事也十分关心。

比如雍正要严打贪污舞弊之见,允礼便常以密奏的形式将所知的不法之事上报雍正,以便雍正查实。即使他在外游历,看到民间百姓重税之苦后,也会上疏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雍正也同样准奏。

比如,他曾秘奏蠲免江南诸省民欠漕粮、芦课、学租、杂税,雍正也准了。因而他的名声也很好。

至雍正三年(1725 年)时,允礼开始替代隆科多处理理藩院的事务。理藩院是清王朝专门管理蒙、回、藏等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负责清王朝的边境维稳工作。

允礼在接手工作后,也丝毫不敢怠慢,事必躬亲。即使生病留府邸休息,也一样要亲自过问雍正交代的每一件事,力求不出任何差错。

由于理藩院算是对外部门,常会收到兄弟民族送来的大礼,但都被允礼拒收了。雍正在得知此事后,对允礼的行为大加赞赏。

雍正说果郡王为人清廉,平是又常随便御驾走动,为皇帝办事,用钱的地方也多,所以允礼郡王府的俸银要以亲王府的标准给予。而允礼的母亲陈氏也因此被晋封为勤妃。

可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查,雍正已完全信任允礼,也就交给了他更多的工作。除了理藩院的事务外,允礼还兼管正黄旗、蒙古都统事务、镶蓝旗汉军都统事务,兼署右翼前锋统领,还赐白银一万两。雍正二年又兼管镶红旗满洲都统。而且他还曾在大祭时替皇帝行礼,代皇帝祭孔等事务。

可见,雍正对他的重用。雍正六年,允礼受封为亲王,封和硕果亲王。在谕告中,雍正称赞允礼“为人直朴谨慎,品行卓然”,为”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孙之表范“。

至此,允礼在经历了康熙末年的政治风云,和雍正的一系列考验后,凭着自己的才智和自持不怠的毅力,终于在政治上和心理上赢得了雍正的肯定和信任。再之后,雍正亦有更重要的任务给他。

清朝入关后,西南的西藏与西北的准噶尔,特别是准噶尔,一直是大清的边疆隐患。雍正五年,西藏内部发生叛乱事件,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的父亲索南达杰也牵扯其中。为了防止七世达赖被连累,同时也担心准噶尔与叛军联合发起对七世达赖的不利行动,于是就对七世达赖进行了转移。先是从拉萨转移到四川甘孜州的理塘寺,后又转至惠远寺。

在西藏内乱平定后,为稳定民心,清朝决定将七世达赖再送回西藏,这次护送的任务就交给了允礼。

允礼热衷佛教文化,又精通满、蒙、藏各族语言,早在他年轻时就拜了大喇嘛甘珠为师,还专门系统地学习过佛典,在藏传佛典方面也有所研究,所以,由他来执行这次任务再合适不过。

允礼也不负重望,经此任务后,还与七世达赖结成了好朋友。他入乡随俗,见到七世达赖后,向他行弟子礼,并向他学习佛法,从而赢得了七世达赖的赞赏。

在完成任务后,他还得到了七世达赖赠送他的佛典卷宗。回到京城后,他召专人把这些典籍译成了满文和蒙文,进行传颂。后来在允礼去世后,七世达赖还为他在拉萨举行了浩大的超度法会。

除了理藩院的工作,他还继任宗人府宗令,管理了工部、户部不少事务。一生短暂,但也相当忙碌。

不过这样一位如此有才华又专注的王爷,他的个人生活并不精彩。他一生娶了两位夫人,福晋是钮钴禄氏,侧福晋是孟氏。孟氏虽为他孕育了两个孩子,但都没有长大就夭折了。后来,乾隆为延其香火,还把自己最小的弟弟弘瞻过继给了允礼。

允礼身体也不太好,在雍正的遗诏中也有提及,说他“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日身体不好,不过能过操劳,”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

由于允礼在雍正当政期间,一直兢兢业业,行事谨慎,在雍正弥留之际,将守护紫禁城的大权交给他,并委任允礼、允禄、大学士鄂尔泰和张廷玉四人辅政。在雍正死后,他从乾清宫取出了“正大光明”牌匾后的遗诏,当众宣读,由乾隆继承大统。

到了乾隆年间,乾隆起初对他也十分重用,让他与张廷玉等大臣一起辅政,还给允礼的生母加徽号,还承诺永赐与他双俸,上朝也不用他行跪拜礼。但终究难抵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宿命,乾隆终究也要培养自己亲信,回收属于他的权力,只是允礼命短,没赶上乾隆的大洗牌,张廷玉就惨了,晚景凄凉,悲愤而终。

允礼于乾隆三年病逝,终年 41 岁。在他死后,乾隆为他上了谥号“毅”,因此历史上也常称他为果毅礼亲王。

综上所述,皇十七子允礼果毅礼亲王,他能在雍正朝得以重用,主要受到了来自皇十三子怡亲王允祥的力荐。其次,他的性格、才华及工作认真的态度,也为他赢得了雍正的信任,因而得到了更多的工作。

在康熙的众多儿子当中,允礼的结局算是比较好的,但寿命也不长。

【2】、来自网友【小岛知风】的最佳回答:

果亲王也就是康熙的十七子胤礼,他是康熙诸子之中结局比较好的一位,他也是雍正继位后,除了老十三胤祥之外最受雍正喜爱和信任以及重用的弟弟。

在胤祥英年早逝之后,胤礼是雍正最为喜爱和信任且还重用厚待的弟弟,正是因为雍正对老十七胤礼的喜爱和信任,所以雍正临终前将青年继位的弘历也就是乾隆托付给了胤礼,以胤礼和老十六胤禄以及张廷玉、鄂尔泰四人位辅政大臣,而胤礼则是首辅,并且雍正一再交代乾隆照顾好胤礼不要让他过度操劳,可见雍正对胤礼的喜爱。

胤礼少年好学温文儒雅

胤礼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算是康熙人到中年才生的儿子,胤礼的生母为勤嫔陈氏,勤嫔家族出身比较低微,她的家族都是镶黄旗汉军旗包衣奴才出身,她的父亲陈希阂不过是二等侍卫,而且勤嫔在康熙时期一直是没有封号的妃嫔,直到康熙晚年才因为生有皇子被册封为嫔。

胤礼生母勤嫔家族出身地位不高,所以胤礼和生母勤嫔在父亲康熙面前也并没有受到重视,胤礼在康熙去世时已经年满 27 岁还没有任何封爵,也没有任何职务权力,可见这对母子在康熙时代非常不受重视。

当然胤礼不受父亲康熙重视也和他为人低调内敛有很大关系,胤礼师从清代大诗人沈德潜,简单的说一说胤礼的这位老师沈德潜。

沈德潜是清代非常有名的诗人,乾隆曾经非常赏识沈德潜,经常与沈德潜互赠诗词,而且沈德潜非常高寿活了 97 岁,从康熙初年一直活到乾隆中期。沈德潜年轻时期就是非常有才华,但是常年科举不中,终康熙和雍正两朝沈德潜都没有考中过进士及第,直到乾隆四年(1739 年)67 岁的沈德潜才考中进士,不过沈德潜生性开朗豁达,把这些看得非常淡薄,因此沈德潜在当时文坛素以豁达大度著称。

沈德潜在康熙中晚期曾在文学方面指导过胤礼,但并不是官方指派,因为沈德潜没有官职在身,所以胤礼是少年时期在民间与沈德潜结识,跟随沈德潜学习文学诗作,因此胤礼在文学方面造诣很深,而且深受其师沈德潜豁达大度的影响,胤礼在青少年时期也是非常豁达大度,温文儒雅。

所以胤礼在早年深受文学熏陶,无意于政治,也从不参与皇位之争,在康熙时期胤礼基本就是寄情于山水,工于书法,擅长诗词,更加喜好游学四方。

因此这样的胤礼又低调,又喜欢出去游学,还不过问政治,所以在父亲康熙时代胤礼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也没有得到康熙册封爵位,可以说康熙在世时他可能很容易把胤礼这个儿子忘掉,毕竟 20 多个儿子,不出类不拔尖,老爹也很难记住你。

胤礼正是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样的道理,所以他在康熙面前从来都是不声不响低调做人,也因此胤礼可以在康熙朝时期激烈的皇位竞争中独善其身。

雍正继位后对这位低调内敛的小兄弟格外喜爱和器重

胤礼的性格确实非常豁达大度,而且对于权力真的是野心不大。其实胤礼也是有资本参与争夺皇位的皇子,虽然胤礼的生母勤妃陈氏娘家出身地位不高,但是胤礼的嫡福晋钮钴禄氏却是清朝政坛豪门。

胤礼的嫡福晋钮钴禄氏是康熙初年四大辅臣之一的遏必隆孙女,也是清朝开国功臣额亦都的曾孙女,她的父亲也是康熙朝权力比较大的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阿灵阿,她的姑姑是康熙的孝昭仁皇后,另一位姑姑则是老十胤䄉的生母温僖贵妃,可以说胤礼即是胤䄉的弟弟也是他的表妹夫。

因此来说钮钴禄氏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都是清朝盛极一时的权臣,是清代政治豪门遏必隆家族的一员。如果胤礼真的想参与皇位竞争,他嫡福晋钮钴禄氏家族可以给他提供很大助力,胤礼的岳父阿灵阿也是康熙给胤礼指派的老师,阿灵阿是“九子夺嫡”中强力支持老八胤禩的重臣之一。

不过幸好胤礼没有受到阿灵阿这个老师兼岳父的影响,他更多是受到他民间的老师沈德潜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胤礼没有想借助岳父阿灵阿家族的势力参与争夺皇位,更难能可贵的是胤礼也没有跟着岳父阿灵阿一起去支持胤禩,因此来说胤礼是既没有野心也无心涉及政治。

雍正继位之后对当初参与争夺皇位的其他兄弟打击很厉害,尤其是针对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打击最厉害,他俩更是被雍正褫夺爵位、削除宗籍、冠以恶名,囚禁迫害致死。

雍正一方面对这些不肯臣服和参与过皇位争夺的兄弟动用残酷手段,另一方面雍正也需要收拢皇室宗亲的人心,他需要对一些像老十六胤禄这样肯定听话肯臣服于自己的兄弟更好一些,所以低调内敛还非常有才华且没有野心的胤礼被雍正发现,他非常喜爱这样的兄弟。

因此生性豁达大度且没有野心,还很有才华的胤礼在四哥雍正继位后就迎来了人生的春天,而与自己的老师兼岳父阿灵阿形成了鲜明对比。

阿灵阿早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 年)就已经去世,但是阿灵阿当初与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关系太好了,所以雍正继位后非常憎恨阿灵阿,认为是阿灵阿助长了胤禩的野心同时还挑拨了胤禩与自己的关系。

因此即便阿灵阿当时已经死了很久,雍正还是在清算胤禩时将阿灵阿也列入清算之列,阿灵阿死后被雍正毁碑,雍正改立其墓碑为“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

其实阿灵阿按亲戚关系来算还算是雍正的亲姨夫,阿灵阿之妻乃是雍正生母德妃的亲妹妹,由此来说胤礼之妻钮钴禄氏与雍正也算是表兄妹关系,胤礼也是雍正的表妹夫。

即便如此亲戚关系,雍正依旧将阿灵阿次子阿尔松阿斩首,将阿灵阿家族全部流放宁古塔,当然,这其中不包括胤礼的嫡福晋阿灵阿之女钮钴禄氏。

因为雍正一面大肆诛戮阿灵阿家族,一面又对胤礼非常好,雍正刚即位就直接册封了胤礼为多罗果郡王,可以说胤礼都没当过贝勒和贝子,直接就是郡王起步,这都看出雍正对这位小兄弟的喜爱。

雍正诛戮阿灵阿家族时,还怕胤礼即其妻钮钴禄氏会产生担忧,雍正曾经亲自召见胤礼夫妇,当面向他们表示,阿灵阿家族所为与他们夫妇无关,以安胤礼夫妇之心。

雍正就是看中了胤礼性格豁达大度、低调内敛且没有野心,还比较有才华,所以雍正继位后对他是十分赏识,即位之初给胤礼加封果郡王的同时,雍正还让胤礼署理正黄旗蒙古都统事务兼署镶蓝旗汉军都统事务还兼任了理藩院尚书,可以说胤礼手握两旗大权还兼管着外交事务,权力非常大。

这只是即位之初雍正对胤礼的喜爱和赋予他的权力,这些事务只是雍正想让胤礼小试牛刀而已,算是看看胤礼有什么能力和多大本事。

胤礼也不负雍正的赏识,把正黄旗和镶蓝旗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处理外事也非常符合雍正的心意,这一下更是让雍正对胤礼喜爱非常。

到了雍正六年(1728 年),雍正更是晋封胤礼为和硕果亲王,成为了亲王爵位,在之前胤礼的两旗都统职务上,雍正又让胤礼署理了镶红旗满洲都统和镶蓝旗蒙古都统,至此胤礼一人身兼三旗四都统职务,这时期的胤礼权力地位基本在雍正朝仅次于老十三胤祥了。

胤礼不止在权力地位上仅次于胤祥,在赏赐方面也基本和胤祥差不多,雍正二年(1724 年)雍正曾让胤礼代替自己去祭祀社稷,这件事办妥之后,雍正在先赏赐胤祥一万两白银后,又以此为理由赏赐给了胤礼同样的银钱。

胤祥生母敏妃家族出身是包衣奴才出身,身份地位低微,在康熙时期都是没有名号的庶妃,只是在死后被康熙追封为敏妃,但是雍正当初十分喜爱十三弟胤祥,雍正在即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胤祥生母家族全部抬出包衣身份,授予贵族地位,同时还立刻追谥胤祥的生母敏妃为敬敏皇贵妃,一下给胤祥生母连升两级,并且雍正打破了妃子不能从葬帝陵的先例,将胤祥生母葬进了康熙帝陵之中,与康熙同墓同穴。

清朝皇妃能陪葬帝陵就是由雍正为胤祥生母开创的先例而来,本来康熙生前根本就没有想过让胤祥的生母敏妃与自己合葬,而胤祥生母能被葬进康熙帝陵之中完全是雍正抬举进去的。

《清史稿》中记录雍正给出的理由也很强悍: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进封。

同样雍正对胤礼生母勤嫔家族也是如此,雍正即位时,胤礼生母勤嫔还在世,本来按照清宫规矩先皇驾崩,先皇生前的妃嫔有儿子的可以出宫由儿子供养,只有当这些妃嫔的儿子全都去世,才由现任皇帝接回紫禁城在宁寿宫中供养。

但是雍正没有让胤礼生母勤嫔出宫,而是他替胤礼将勤嫔供养在宁寿宫中,可以说算是雍正替胤礼供养老母,而且雍正还晋封勤嫔为皇考勤太妃,所以勤嫔在后世也被称为勤妃。

同时雍正也是跟提拔胤祥母系家族似的,将胤礼的母系家族由包衣出身提拔成了贵族,从这些都可以看出雍正对胤礼的喜爱可以说仅次于他最喜爱的弟弟胤祥。

雍正朝中后期胤礼替代已去世的胤祥成为雍正最信任和倚重的弟弟

雍正八年(1730 年)胤祥去世之后,胤礼更是进一步得到了雍正的重用,雍正让胤礼接管了胤祥生前所掌管的户部,胤礼在之前雍正七年(1729 年)还兼管了工部,之后雍正又让胤礼兼管宗人府,可以说胤礼此时的政治权力达到了最高峰。

胤礼为人认真仔细,在处理工作事物上十分认真尽心尽力,最关键的是胤礼不贪恋权力也不贪恋金钱,这点最为让雍正所喜爱,所以雍正才会对胤礼格外的器重和赏识。

雍正曾经评价胤礼“实心为国,尽心竭力,而且品行端正,操守清廉”。

因此胤礼在老十三胤祥去世后,雍正朝中后期权力更盛,更是深得雍正所倚重,直到雍正临终前诏胤礼、胤禄和张廷玉以及鄂尔泰,向他们四人托孤,将青年乾隆托付给四人。

老十六胤禄和二十四阿哥胤祕是雍正除了胤祥和胤礼之外最喜爱的两个弟弟,但是他们俩比之十三和十七那还是差了一些,但是胤禄为人忠厚老实,也得到雍正信任,并且在临终前委以重任。

胤礼更是雍正临终时托孤的四大辅臣之首,也就是乾隆初期的首辅大臣。

由于胤礼工作兢兢业业,非常勤恳认真,而且雍正所赋予他的权力和职务还很多,所以胤礼非常劳累,因此雍正担心过多的工作会把弟弟胤礼压垮,怕胤礼步上老十三胤祥的后尘,所以在临终前一再叮嘱乾隆要善待和照顾好他的十七叔胤礼。

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傥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

——《清史稿》

乾隆即位后果然遵照其父雍正的叮嘱,非常善待和礼遇十七叔胤礼。乾隆刚即位之时,胤礼与胤禄以王叔之尊,拥护乾隆,率先带领群臣向乾隆下跪俯首称臣,乾隆对两位叔叔如此拥护自己十分感动,当即下旨,永久赐予胤礼和胤禄双王俸禄,御前免跪待遇。

庄亲王、果亲王便殿赐坐时俱行拜礼,朕心深为不安,二王皆圣祖仁皇帝之子,大行皇帝之弟,于朕为叔。行辈甚尊,岂可常行拜礼于朕前乎!

——《清史稿》

可以说胤礼在雍正和乾隆时期都是深受重用和礼遇,当然这也归功于胤礼非常好的脾气秉性,所以胤礼才能深得两代帝王的信任和倚重。

可惜胤礼还是劳心劳力步上了胤祥的后尘英年早逝

乾隆即位后,胤礼为总理王事务大臣,工作量非常大,而胤礼为人又极为认真勤恳,外加胤礼本身就身体虚弱,所以乾隆特许胤礼不必每天入宫,平时在王府中处理事务,只需每隔一段时间入宫汇报即可,这是极为不同寻常的关照,也说明了乾隆确实遵照父亲雍正的遗嘱交代,对王叔胤礼格外照顾。

胤礼本身生性豁达,还很有文采,所以他也深受大侄子乾隆的喜爱,因此乾隆除了格外关照胤礼,还非常关心胤礼身体健康,经常派御医去给胤礼调养身体。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很可惜,胤礼在乾隆三年(1738 年)还是步上了十三哥胤祥的后尘把身子熬垮了,英年早逝,年仅 41 岁。

胤礼一生只有一个儿子,还可惜夭折了,所以胤礼一生无子,在他病重期间,乾隆亲自到王府去探望胤礼,想到胤礼生前没有子嗣,如果就此一病而逝,那岂不是就后继无人了,所以乾隆当即与胤礼商量,把雍正最小的儿子也就是乾隆幼弟六阿哥弘瞻过继给胤礼为子嗣。

胤礼死后,乾隆果然找了十六叔胤禄商量将幼弟弘瞻过继给胤礼为嗣,经过议定最终将弘瞻过继给胤礼为子嗣,所以当胤礼去世后,乾隆追谥胤礼为果毅亲王,让幼弟弘瞻承袭了果亲王爵位。

其实乾隆让弘瞻承袭果亲王爵位也是有私心的,因为乾隆非常喜爱这个比自己小 20 多岁的幼弟弘瞻,而胤礼生前得到了雍正很多赏赐,家底十分丰厚,所以乾隆想让自己最喜爱的弟弟继承胤礼的家产和王爵,这样就把弘瞻的前途都安排明白了,弘瞻小小年纪就可以衣食无忧,一生都不用发愁了。

所以这么来看乾隆对弟弟弘瞻的疼爱也不次于父亲雍正对小兄弟胤礼的喜爱。

胤礼死后乾隆万分悲痛,并且乾隆亲自去为胤礼送灵出殡,还特意给胤礼加祭一次,并且乾隆让大儿子永璜和幼弟弘瞻披麻戴孝以孝子贤孙的身份为胤礼发丧。

写在最后

从这些都能看出胤礼在生前死后都受到了雍正和乾隆父子的礼遇,这就归结于胤礼为人知进退,明得失,善于明哲保身,且性格还温和谦恭,所以在最是无情帝王家的情况下胤礼得到了哥哥雍正和大侄子乾隆的倚重和厚待。

胤礼的结局是康熙诸子中算是非常好的一位了,只可惜的是他的寿命太短,虽然深受两代皇帝倚重和厚待,却英年早逝,这是比较可惜的地方。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