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怎么能看出一个人开车水平高低?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0 12:44:07 3次浏览

关于问题怎么能看出一个人开车水平高低?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彩云李新贤】的最佳回答:

开车快 15 年了,说实话,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越懂得快慢有度,都说技术是车轮滚出来的,但好的驾驶习惯、经验、心态也同样重要,一个人驾驶技术到底怎么样?从几个细节中便能看出,顺便分享 10 条多年开车总结出来的驾驶经验,很多都是花钱买来的教训,希望对车友们有所帮助。

驾驶技术好不好,绝不是看谁开得快,而是看谁开的时间更久,安全系数最高。为什么总会看到很多司机“误把油门当刹车”?其实这就是操作熟练度、驾驶习惯、心理共同影响的结果。

一、“正踩刹车斜踩油门”,避开“油门当刹车”

简单来看看哪些情况下容易“误把油门当刹车”?首先,自动挡车型、刚从驾校领证、新手长时间不碰车的人、开车时分心等这些情况。

一些新手刚开始独立驾驶自动挡车型时,右脚习惯还没有养成,需要踩油门时就抬脚去踩,不需要踩油门时右脚直接收回,怎么舒服怎么放,当再次需要踩刹车时,重新抬脚,由于很少开车,多车辆刹车和油门的位置几乎识别不出,而刹车在右侧靠中间位置,油门位置刚好是踩着最适合的位置,紧急情况下出于本能,直接踩下去,很大概率都是踩到油门。

因此,日常驾车,如果我们右脚脚后跟落地,不随意移动,需要踩油门时,右脚脚后跟不动,脚掌向右倾去踩油门,不需要踩油门时,脚掌收回,虚放在刹车上。

慢慢养成这样的习惯,久而久之形成肌肉条件反射,假如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可能出于本能反应,第一时间直接踩下去,这样也是踩在刹车上而不是油门,尽可能避开“误把油门当刹车”。

二、座椅位置调节很有讲究

新手和老司机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在于座椅调节,很多新手一上车,习惯性把座椅往前调节,原因很简单,身体越靠前,前方视野越好,看起来没毛病,但座椅太靠前,我们会发现左右脚、左右手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都会受到影响,比如说右脚踩刹车时,明显会感觉要用力踩效果才明显,甚至会觉得踩刹车很别扭,驾驶时间久了,右脚很容易疲劳。

同样的道理,身体离方向盘太近,在转弯时,左右手都可能无法正常循环打方向,从而影响安全驾驶,假如遇到事故,距离太近还不利于安全气囊发挥其保护作用。

正常情况下,调节好座位,双手分别握着方向盘 3 点和 9 点位置,此时手肘略有弯曲,这时候是最佳位置,总之座椅调节不仅要自己舒适还不能影响驾驶。

三、限宽路段,全看“车体感”

窄路会车,对很多新手司机来说确实是一个难点,对老司机来说,凭感觉就知道能不能通过,这种“车感”没有速成法,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但新手司机刚开始可以通过参照物来培养。

运用参照物来判断车距的前提是座椅位置需要先调节适当,在驾校学车时教练通常会以左前雨刷节点作为一个常用的参考点,这个节点正对出去刚好是我们车辆左前轮碾压的位置,而右前轮相对麻烦一些,我们视线通过引擎盖前端中间位置正对出去就是右前轮的位置。

但是很多车引擎盖中间没有明显参考物,不好判断哪里才是正中间,这时候可以通过前挡风玻璃向左 5 厘米左右正对出去即为引擎盖中间,但因为每个人、每辆车多少会有差异,根据参照物来判断的方式还需要车主自己先测试。座椅调节合适,然后多次重复测试来验证属于自己的参照信息。

车感就是熟能生巧,不断驾驶车辆,不断总结,对新手来说,五六千公里后慢慢会形成一定的车感,包括车后车距、车轮位置、限宽、侧方位停车等等场景也就轻松了。

四、提前预判,当心“鬼探头”

红绿灯路口,当绿灯只剩 1-2 秒时,如果前面还有一辆车正准备通过停止线,记得减速慢行,随时准备停车等待,如果前车因为看到斑马线上已经有行人,想礼让行人,他一脚刹车把车刹停在斑马线上,那很可能后车就追尾了。

红绿灯路口起步时,如果左右两侧有公交车或者其他大型车辆遮挡了两侧视线,此时一定不要当“最靓的仔”,让大车先走,等自己两侧没有盲区之后再行驶,避免两侧有行人、非机动车抢黄灯通过马路。

同样,两侧有绿化带、墙体这一类,一定记得减速慢行,总有人喜欢穿越绿化带,总之,只要遇到视觉盲区,一定不要盲目自信,鸣笛、减速慢行、停车等等,以免遇到“鬼探头”。

再比如,高速路上行驶,尤其是在夜间驾车,不管该路段熟不熟悉,尽量打开手机导航,一方面是预防违章,更重要是可以实时观察前方路况,如果前方出现交通事故,车道拥堵,很多车辆紧急停车避让,尤其在弯道上,无法第一时间看到前方拥堵情况,这时候导航就是最好的预警方式。

看到前车突然打转向灯变道、突然刹车灯亮起来,很可能前面有紧急情况,这时候一定记得减速,保持好安全车距,以免追尾。

高速路上记得错位跟车,尽量和前车错开,不要沿着前车车辙印行驶,错开位置后可以看到前车的前车行驶动态,这样也能第一时间做好预防。

五、“让速不让道”

正常行驶途中,突然有车强行变道加塞进来,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有的司机可能出于本能反应,第一时间往另一侧打方向试图避让,殊不知,这一错误操作很容易导致后车追尾,那全责就是自己,很冤枉。

遇到这类情况,不要慌,可以适当减速,也不要猛踩刹车减速,然后迅速看另一侧道路是否安全,如果安全再打方向变道避让,如果另一侧有车,那自己就减速正常行驶,这种情况下发生了事故也是对方全责,这就是可以让速,但不让道。

六、“让右原则”

经过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让自己对向车道上右侧来车先通过,原因很简单,车辆行驶途中,驾驶员左侧一般盲区都比右侧大,以下图为例。

蓝车 B 经过路口时,此时黄车 C 也到了路口,蓝车 B 要让黄车 C 先通过,黄车 C 左侧盲区大,可能无法第一时间看到蓝车 B,假设两车发生碰撞,蓝车 B 车头正对黄车 C 的驾驶位,让行也是保护驾驶员优先的原则,同样,C 车要让 D 车,D 车要让 A 车。假如 B 车未让 C 车,发生碰撞,B 车为主责一方。

七、远离大货车

很多司机都明白,高速公路上远离大货车,但在其他路上却忽略了,对于大型车辆,危险无处不在,原因很简单,它的盲区太多、太大,小车司机一定不要对大车司机抱有自信心。

即使是在普通的道路上,大货车转弯、倒车等场景下,它周边盲区都很多,本身车辆转弯半径较大,很多行人根本不了解内轮差,无法判断出哪些是危险区,加上盲区,很容易出现事故,一定要远离它。

八、如何安全快速超车变道?

超车变道很容易看出新老司机的差距,首先,超车一定要“稳、快、准”,不要犹豫,记得从左侧超车,不要从右侧超车。

超车前不管后方有无来车,记得先打开转向灯,提示后方来车要减速慢行,自己要超车,打开转向灯后,看看左后方来车情况,如果后方有车,从后视镜可以看到后车整辆车,且整辆车大概只占据整个外后视镜 1/3 左右,此时前后两车距离 12-17 米左右,可以变道,当然高速路上就不要尝试变道了。

可能很多新手觉得所占面积多少来判断安不安全,这有点抽象,简单一点来说,后视镜中间都有安全虚线,如果看到后车有在虚线外侧区域,此时就不要尝试变道,如果看到后车在后视镜内侧,还没有占到中线,此时距离后车较远,可以转向。

变道时,保证转向灯亮着,车头先靠近车道分割线,先不要越线,快速再次确认后方是否安全,确认安全,然后再把车头开进超车道,也不要一次直接开到超车道中间,车头先进车道,随后整辆车再全部汇入超车道。

九、岔路口要注意两点

高速路上,前方有高速出口或者入口时,记得提前减速,变道最左侧车道,尽量不要走右侧车道,无论是出口还是入口,车多都可能拥堵,以防有的司机因错过出口,突然紧急刹车或者直接从左侧车道变道右侧车道。

自己从匝道汇入主道,记得减速慢行,确认安全后先汇入最右侧车道,不要直接进入中间车道或者左侧车道,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进入主干道,车速要提起来,不要慢悠悠行驶。同样,从高速主干道下收费站,提前进入最右侧车道,打转向灯,然后适当减速。

十、路上的物体一定不能碾压

路上任何物体,尤其是高速公路上,能避让的一定避让,哪怕是一个塑料袋都不要碾压,因为你根本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要是有坚硬的物体,车轮轧过,车辆很容易发生侧滑,方向失控等危险情况。

高速路上,遇到积水路面,一定记得提前减速,积水很容易让车辆轮胎失去抓地力,当车速在 100 千米/小时以上,哪怕路面只有 0.5 厘米深的积水,也可能让车辆发生侧滑,非常危险。

总之,会开车和开好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司机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远离酒驾,远离“路怒”,不开斗气车,不开英雄车,宁停 3 分不抢 1 秒,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这些都是安全驾驶必不可少的。

【2】、来自网友【觉主老刀】的最佳回答:

驾驶水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等级,有人开了一辈子车,好几十年驾龄,或许只是初级,而有些人天分比较高,有个三两年时间,就能达到中高级水平。

我们都不是特技演员,不用飞越长城,飞跃黄河,也不是赛车手,追求极限圈速,排水沟过弯。现在开车只不过是一项很基础的技能,我们以生活技能的标准来看架势水平,不能像赛车手一样比“快”,也不能像特技车手一样比“炫”,只能求一个稳字。感兴趣的话,大家对号入座,看看你够不够稳。

初级境界:

这里定义的初级,是指会开车,而且操作没有错误,了解自己车辆所有的功能。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实则——很多十几年的老司机都达不到。

老司机们别不服气,很多人开了一辈子车,你现在让他考一个科目一,他都未必能及格,这类人不在少数!以前驾考管理不严格,很多老司机,其实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都是靠经验,靠更老的司机言传身教——这里面有宝贵的经验,但是也有一些陋习言传下来。

我举个简单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手动挡,是先离后刹还是先刹后离?其实是很基础的东西,可是很多老司机都错了。先刹后离!很多人讲,速度快先刹后离,速度慢先离后刹——看似没毛病,实则属于经验主义错误。我们要减速,而且收油减速已经不够了,这时候才需要踩刹车,踩刹车发动机转数如果低于怠速才会导致熄火,这时候才需要踩离合。哪怕是速度慢,原则也是先刹后离,一起踩下相当于先刹后离,间隔零秒。

再比如,有多少人转弯的时候是挂空挡的?可能你这样开 30 年都没问题,但是从理论角度,这样操作是错的!比如说转弯的时候,横向过来一辆失控的大车,你需要加速躲闪,空挡至少需要有一个挂挡的动作,如果经验不足的话,先给一脚空油,然后才想起来没挂挡也是有可能的。正确操作是提前减速,低档过弯,这时候需要加速躲闪,一脚地板油就行了。你 30 年驾龄一直空挡过弯,没出事是因为没遇到这种极端情况,不代表你的操作是正确的。

能开,会停,能干净利落的超车,了解自己车辆的极致性能和刹车距离,清楚地判断车轮、车身位置。不是特别极限的停车位,停的进去开的出来,乱停乱放的小区,一头扎进去自己能倒出来。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除了违停以外,基本不违章。这样开车就算入门了,算是初级水平。

现在路上行驶的车辆,里面司机能达到初级的不到一半!

中级境界:

中级比初级多的是经验。

这里说的经验,是全天气,全路况的经验。你驾龄 30 年,30 年都是家到单位,两点一线,而且都是早晚高峰,连高速都没上过,那不叫老司机,也不算有经验。

你在高速上遇没遇到过暴雨?知道冬天为什么过桥的时候最危险吗?开没开过冰雪路面?能见度不足十米的大雾怎么操作最安全?盘山路开过没有?雨天的盘山路开过没有?30 公里的长下坡怎么操作?刹车失灵如何自救?

简单说一下答案吧,暴雨天能见度低,雾灯比双闪效果好,要注意水膜,注意水的阻力,单侧车轮压积水车会跑偏(有人夺你方向盘的感觉)。冬天过桥危险,是因为桥面悬空,积雪不容易融化,会非常滑。大雾天路况最好跟车,看不清路,但是容易分辨前车尾灯。没车可跟,那就打开音乐,最大音量,打开车窗,通过导航定位,用声音、喇叭来宣示自己的存在。下雪天,能不开车就不开车,四驱不如雪地胎,雪地胎不如防滑链。

盘山路和长下坡一样,发动机制动非常关键,雨天倒是不用特别担心热衰减,但是刹车距离变长,更要小心控制速度。真要是刹车失灵,按双闪按喇叭,提醒车上的人准备(发生碰撞,有准备和没准备受伤程度是天壤之别),同时会抢档,结合手刹来稳住车辆,不行的话用车侧去摩擦隔离带……

这些经验,说你也记不住,很多事还是需要经历的。

三、高级境界:

如果说中级是熟的话,那高级应该是稳,是人车合一。这个不好形容,我们举例说明。

一次参加车友会活动,大家一样的车,一样的路况,一样的速度,排成车队走的,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结果,我表显百公里 8.2 个油,而我前面的哥们儿 11 个,后面的 9.8 个。一样的速度,一样的路况,油耗差在哪了?其实就差了几脚刹车。开车省油是其次,其实归根结底也省不了几个钱,但少踩刹车,说明视线足够远,预判足够精准,而预判,是避免危险的第一因素!真正的老司机是不会等到危险来临的时候才做出反应的,他们早在 5 秒钟之前,已经做出了更加稳妥的选择,把危险化于无形。

比如在高速行驶时,老司机都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知道前后左右都有几台车,车速多少,甚至可以判断出三秒钟之后,他们会出现在什么位置。哪些车对我们有潜在的威胁?

一般常跑机场的出租车司机,都有一手好车技,圈里评价叫“快轮儿”,意思是干净利落,开得也快。同样一单活,机场到火车站,普通人开 40 分钟,这些“快轮儿”有个 25 分钟就足够了。然而这些出租车司机,有一个算一个,都算不上高水平,勉强能算个初级——开车全是毛病,不遵守交通规则,超速,低头看手机,开车打电话……只是路太熟了,清楚每个摄像头的位置而已。其实严格来说,这些司机连初级都不够格。他们的确有在超速的情况下化险为夷的技术,但是比起真正的老司机,要差得远!

另外,到这个级别,基本上都有感知危险的能力。我常常会看一些交通事故的视频,看这些事故视频,我大概率都能判断出危险来自于哪里,大多数情况也都知道如何避免。这应该也是老司机的必修课吧。

终极境界:

高级在技术层面已经算是无可挑剔了,和终极相比,差的是心态。

真要说开车技术的话,排除赛车手和特技演员以外,我认识的,技术最好的是一群碰瓷儿的。这帮人技术真是无可挑剔,四环上专门找运海鲜的箱货,为了一个机会能跟一路,就在货车后面的盲区里藏着,只要你并线,他能在瞬间做出反应,提前并道你要去的车道,整车进线,然后卡在你压线的时候顶你一下。而且还不是大事故,皮里肉外的小剐蹭,甚至很多时候司机都不知道发生了事故。

这帮人碰瓷不怕报警,甚至主动报警,往往都是货车司机求着私了。毕竟一车海鲜,耽误久了,海鲜死了更得不偿失。整个碰瓷儿过程中可以说无懈可击,没有违章,也不超速,交警来了也得说货车全责。这群人这么玩一直没失手过,后来还是因为骗保才被抓的。

要论技术,这群碰瓷儿的肯定是天花板级别的,可是他们并不是终极,因为开车的终极意义在于平安、稳健,而不是炫技,或者是通过技术来获得什么。我们都知道开车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态——要平和,知敬畏,小心谨慎。不过,能做到一天是一回事,能一辈子都这么做,则是另外一重境界了。

最后,我们回到问题本身,怎么看出一个人开车水平的高低?初级境界看操作,中级境界看阅历,高级境界预判,至于终极,你可以看他是怎样的人。车能开到终极境界,人也错不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