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很多人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中的娘想象成老娘,而不是姑娘,你怎么看?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7 03:54:56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很多人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中的娘想象成老娘,而不是姑娘,你怎么看?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头条散淡的人】的最佳回答:

天要下雨娘要嫁,本是个民谚故事:

传说古代有个叫朱耀宗的书生,天资聪颖,智慧过人,考上了状元。皇上见他才华横溢,一表人材,便招他为驸马。按惯例朱耀宗,一身锦衣新贵还乡夸耀省亲。

临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及他母亲如何含辛茹苦地把他培养成人,母子如何相依为命,请求皇上为他多年守寡一生不嫁的母亲树立贞节牌坊,皇上闻言甚喜,更加喜爱乘龙快婿。准允所奏。

朱耀宗满心欢喜日夜兼程回家拜见母亲。

当儿子向母亲说起皇上准许立贞节牌坊一事,原本欢天喜地的母亲一下子愣了。脸上露出不安之色,似有难言之隐。朱耀宗大惑不解,吃惊问娘:母亲哪里不舒服么?娘说:娘心里有苦。

:什么苦?说给儿听。

母亲放声大哭:儿呀,你不知母亲守寡的苦啊,长夜秉烛,垂泪天明。终于盼来儿有好的前程,娘现在好想找个伴安度晚年余生。娘想改嫁,这贞节牌坊娘是万万不想立呀。

:娘,你要嫁谁?

:儿的恩师张文举。

听了娘的话好似晴天一声雷,无思想准备的朱耀宗一下懵圈了,跪在地上说:娘,贞节牌坊是儿子跪求皇上赐的,倘若违旨,全家必有祸事临头。

娘见儿说到此,心一横,说:既然皇上赐的。娘也不甘心放弃张对自己的情感。这样吧,娘有罗裙一付,你替娘洗了,搭外面晒太阳,若罗裙一天一夜晒干,娘就不嫁,若晒不干,就是天意让娘再嫁。

朱耀宗听罢,抬头看见外面太阳刚升起,万里无云,心说,多好的晴天,怎么能下雨呢?然后替娘洗了罗裙凉在通风处。谁知道,刚凉上不久,天就突然变了,阴云密布,下起了小雨,整个下了一天一夜,也没放晴,裙子自然也没晒干。

朱耀宗只得答应母亲再嫁,并回京向皇上请罪,说了洗罗裙遇雨之事。

谁知道皇上不但不怪驸马,而且很是赞赏朱母,说:天要下雨,本归自然,娘要嫁人,实属正常。既然罗裙一日一夜遇雨未干,天意啊!随传旨并赐银两与地方官,务必把张文举和朱母婚事办好。后来,知县亲自主婚,大摆宴席,成全二人婚姻。

【2】、来自网友【何必强求】的最佳回答: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两种解释。

一、典故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典故应该是出自《山海经》。相传有个名叫朱耀宗的读书人,长的眉清目秀、天资聪慧,话说有一年进京赶考,终是不如使命,幸得金榜题名摘得魁首高中状元。

皇上殿试见其不仅才华横溢,而且人长的还很帅气, 便将他招为驸马。循惯例朱耀宗衣锦还乡。临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说他的母亲为了他如何的含辛茹苦,才从小将他培养成才,话语的字里行间深深透露着母子俩如何的相依为命,最后肯请皇上为他多年守寡一直不嫁的母亲树立贞节牌坊。皇上闻言甚喜,心中更加欣赏此乘龙快婿,准允所奏。

是日,朱耀宗满面荣光地日夜兼程,回家拜见母亲。 当朱耀宗向娘述说了树立贞节牌坊一事后,原本欢天喜地的朱母一下子惊呆了,脸上露出尴尬不安的神色,似有难言之隐。朱耀宗大惑不解,急切的询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无奈之下,朱母吐露了埋藏在内心多年的真情实感,她告诉朱耀宗说这么多年守寡为的就是先将你养大成人,也是为了不当误你的前程,现在既然你骏马得骑有了前程,我也要去寻找我的依靠。她告诉朱耀宗她要改嫁,而且要嫁的不是别人,就是你的恩师张文举。

朱耀宗闻声如晴天霹雳!如此一来自己岂不是要欺君,这可是杀头之罪呀。一时间,娘儿俩陷入了艰难抉择之地。正值左右为难之际,朱母不由长叹一声:“那就听天由命吧。”她说着随手解下身上一件罗裙,告诉朱耀宗说:“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干净,一天一夜晒干,如果裙子晒干,我便答应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你也就不用再阻拦了。” 朱耀宗抬头观天,天空晴朗日光如炬,朱耀宗自然心中暗喜。便点头同意。

哪知当夜阴云密布,天明下起暴雨,裙子始终是湿漉漉的,朱耀宗心中虽然叫苦不迭,但知是天意,况且自己也不是忘恩负义之子,也只能认命了。 朱母认认真真地对儿子说:“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是天意呀!”

事情发展到这般,朱耀宗只得将此事如实报告皇上,请皇上治罪。皇上连连称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她去吧。”遇着明主了,皆大欢喜,这就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第一个解释。

二、也有把“娘”解释为“姑娘”的。

古时候“娘”字的本义是少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吗,“天要下雨”乃是自然,而母亲这个“娘”很显然是已婚之人,难道还非得再嫁、改嫁不可?这似乎是说不通的(可也很牵强)。照此分析,“娘”显然不能解作母亲。

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子夜歌》:“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黄竹子歌》:“一船使两桨,得娘还故乡。”唐白居易《对酒自勉》诗:“夜舞吴娘袖,春歌蛮子词。”唐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可喜娘的脸儿百媚生,兀的不引了人魂灵!”明孙仁孺《东郭记》第十一出:“俊娇娘,如何不教人儿想。”

再如杜丽娘、杜十娘、宛娘、红娘还有现在人们讽刺说伪娘中的“娘”皆为年轻女子之意。今宁波方言管女孩为“小娘”,“娘”字犹存古义。母亲的“娘”与年轻女子的“娘”原是两个不同的字,是简化归为了一个字,至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此句中原“娘”子是哪个,我无法考证。

《玉篇·女部》:“娘,母也。娘,少女之号。”《广韵·阳韵》:“娘,母称。娘,少女之号。”故“爷娘”本作“爷娘”或“耶娘”,如古乐府《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唐杜甫《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娘”“娘”二字在敦煌写本中已见混用,后世则多以“娘”为“娘”;加上“娘”的少女、姑娘义现在已不单独使用,只在“渔娘”、“新娘”等词中还保存年轻女子义,所以一般人见“娘”即认“母”,这正是造成对“天要下雨娘要嫁”的“娘”字费解、误解的原因。

民谚流传下来一方面出于传递信息,另一方面很多民谚也存在偏离本意的误解现象,比如福建流传的“好女不嫁莆田男”,你若不回到这句话的历史语境,就会出现很武断且没有价值的判断,就像说“某地方人怎么怎么样……”,忽视语境的判断都是没有价值的。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种农谚也是如此。这里面除了有天命难违之意,还有“不得不”这种难以接受的勉强之意在里面,不可简单把“娘”理解为姑娘了事,多种角度看待,这句农谚的包容性价值才在。

喜欢 (0)